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可能很多的老青岛也不清楚,青岛建市后的首任市长到底是谁。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晚清武举人出身、戎马一生、号称“儒将”的传奇人物——马福祥。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青岛建市第一任市长

青岛清末属山东登莱青道胶州府辖下的即墨县,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6月14日,清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澳设防,此为青岛建置之始。1897年后,先后被德国、日本侵占。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设直属北洋政府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29年,青岛被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为特别市(共四个特别市上海、北平、南京、青岛),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1930年,改称青岛市。今年是青岛建置128年,也是青岛建市90周年纪念。

1929年6月27日,马福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成为青岛市建市以来第一任市长(此前均称总兵、督办等),可说与青岛颇有渊缘。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被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后,因故未到任。其间,由吴思豫为代市长。1929年7月21日至11月27日,由于日本厂主联合停业,导致日人经营的工厂相继罢工。8月上旬联合罢工人数达两万多名。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抵达青岛时的照片

11月11日,马福祥抵达青岛正式就职。11月下旬,大康、钟渊两纱厂,有千余工人罢工,同日人厂主开展反强行复工的斗争,日人经济受损颇重。马福祥接青岛市长任,莅任伊始,即饬令公安局督率警队尽力弹压罢工运动,并派员与日本驻青岛领事藤田荣介交涉恢复谈判。日领事提出“关于九厂复工之了解事项十一条”,公然侵犯中国主权。青岛市政府提出“九厂开工之事了解事项十二条”,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国家主权和保障了工人合法权利。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30年1月21日蒋介石来电:驻青军队归马福祥节制,省交涉署撤销,对外交涉由青岛特别市政府办理。

11月23日,马福祥同日本领事,共同制定“五条复工办法”,向罢工者散发《劝告工友书》,开除工人250余名,使罢工长达四个多月的斗争,遭到破坏被迫复工。12月3日至16日,大英烟厂有两千名工人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罢工,马福祥胁迫复工,有35名工人被开除。12月16日,以刊载“反动电讯,助逆声势”为借口,将《青岛平民白话报》查封,逮捕办报人,压制舆论。马福祥的举动,令许多青岛市民颇感失望。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期间,穆斯林来青岛经商者日众,由穆华亭、刘尊五、王万英、石小坡等人发起募捐筹建清真寺,得到马福祥的支持,购买了环境比较幽静的常州路9号、11号、13号房产,改建清真寺及回民宿舍,兴建了10间平房,分别租与回民居住,自此青岛市回民才有了自己的清真寺。聘请曹耀先为该寺阿訇。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常州路9号清真寺,是一座西式楼房改建的。占地面积约888平方米,楼上是大殿,可容纳百余人做礼拜。楼下为阿訇办公室、学员室、会议室、伙房等。院内有平房10间,其中4间为沐浴室和卫生间,另外设有埋台房,办理穆斯林殡葬事宜。1931年清真寺曾进行大修。他又帮助捐资购买了四方区湖岛一块土地,起名“胶澳回民公墓”。另在青岛河南路设了一家清真饭馆,名为“真一斋”,适合马福祥的口味,因他是回族人,时常光顾这里。这也都是他在青岛留下的“政绩”。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27年,国民政府接纳了有识之士的建议,把习武强身、提高国民素质,明令各省、市建立“国术馆”体系并率先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29年9月12日,“青岛国术馆”正式成立。时任青岛市长的马福祥担任首任馆长、李郁廷担任副馆长。1930年3月1日,《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月刊》创刊,并提出“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29年12月10日,接收青岛七周年纪念大会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纪念大会上的市长马福祥

1923年12月10日,青岛市隆重举行主权回归一周年庆典。1924年,“接收胶澳纪念日”被列为全市十二个重点节假日纪念日之一,至七七事变前,接收庆典每年举行。上图为1929年接收七周年纪念庆典,以及马福祥在会上的历史图片。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30年在汇泉角炮台后侧曾建木制四角亭一座,名“观澜亭”,上有《观澜亭记》并镌石立碑,由马福祥手书亭额和诗文,曾是青岛观光旅游中一大景点。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島市长马福祥、社会局长邵企雍及众多公务员等,书墨拍照、风景成冊,赠于青島市民。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题字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30年3月10日调任而离开青岛,赴安徽任政府主席。马福祥在青岛执政的正式时间不过仅仅四个月,应该是政治性要大一些,蒋介石派马福祥来青岛,也是要让青岛能够尽快平稳的过渡到南京政府轨道上来。

马福祥离开青岛时,特意向青岛的市民写了《告青市父老书》和《告别青市属僚书》,把自己在青岛4个月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汇报。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戎马传奇的一生

马福祥(1876—1936),字云亭,回族,世居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为马千龄四子。马福祥6岁人清真寺诵经,8岁人私塾读“四书”、“左氏春秋”。清光绪十四年(1888),13岁的马福祥随兄马福禄到河州观看陕甘总督杨昌浚阅兵,回家后遂生习武从戎之心,乃随马福禄演习刀枪弓马,三年不废。

光绪十六年(1890)完婚,娶双城乡绅女载德为妻,翌年与三兄马福寿一同参加武举考试。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福祥与兄马福禄招募士勇200名,称“安宁军”,分步骑两营,马福禄任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骑兵管带,归河州镇总兵汤彦和节制。因作战勇猛而得总督杨昌浚嘉许。

光绪二十一年(1895)河湟、海固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清廷急调新疆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督办甘肃军务,马福祥兄弟率队配合,与马采哥战于河州城(今临夏)外围,手刃马采哥,河州围解,董福祥赞其兄弟“真良将也”。授马福禄记名总兵职,并将“安宁军”编人简练军。光绪二十二年(1896)马福祥赴省参加武举考试,以乡试第二名考中武举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义和团起,马福禄、马福祥随董福祥进京,驻防蓟州。光绪二十五年(1899)六月马福祥统率马步七营,驻防山海关。八国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马福祥兄弟率部力战,马福禄阵亡,兄弟子侄等战死数十人。这就是有名的“血战正阳门”之役。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九月清廷屈辱签订《辛丑条约》,两宫回京。马福祥随驾护送,慈禧、光绪以马福祥“在京有战功,沿途宿卫,亦着劳谨”,“着加恩,遇缺尽先即补”。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奉命回靖远驻防。

在此期间,马福祥延请当地名举人高炳辰教渎侄马鸿宾、子马鸿逵。自己也博览群书,摹习名人法帖,其书法如人,谨守法度,刚劲有力。时常有题咏留于各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马福祥调任甘肃庄浪协镇守使,光绪三十年(1904),马福祥调任陕甘督标中协。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宁镇总兵,不久又兼阿尔泰护军使。清宣统元年(1909)升允将部分新军编制改编为常备军,共分马步四标,马福祥任步兵第二标标统。闰二月,马福祥兼代巴里坤镇总兵。是年冬,长庚任陕甘总督,将常备军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与彭英甲共同发起创办“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武昌起义后,陕甘响应,相继爆发革命,陕甘总督长庚命马福祥募兵攻陕,马福祥以“甘民穷苦,不任兵革”为辞,按兵不动。清帝退位,马福祥联名通电承认共和,任甘肃临时议会议员。民国元年(1912)4月,甘肃临时都督赵惟熙与彭英甲争权构衅,几至交火。马福祥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人城,申明大义,干戈遂息,兰州得免蹂躏,由是得“善于劝解”之名。同年袁世凯政府三次分别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西宁镇总兵、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因种种原因,马福祥均未就任。8月21日袁世凯政府任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

辛亥革命后,蒙古王德尼玛(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兵数百人,在两狼山扎营与民国政府军队作战两年之久。袁世凯派马福祥和塔王前去说和,经塔王总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玛到五原河中船上会见马福祥,被马福祥设计拿获,解送北京。袁世凯以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阿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授二等文虎章。并亲自手书“护闱春泳”条幅,为马福祥母亲祝寿以拉拢马福祥。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1928年7月6日,国民党要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陵寝安置处举行孙中山的祭祀典礼,以北伐完成告中山先生在天之灵。前排右至左为何成浚、张作宝、陈调元、蒋介石、吴稚晖、阎锡山、马福祥、马斯达、白崇禧。

民国九年(1920)7月直皖战争起,马福祥通电拥直。皖军败,甘人乘机驱逐皖系甘肃都督张广建,提出“甘人治甘”口号,马福祥约同马麒等甘肃各镇发表声明,张广建被迫离甘,北京政府意属马福祥主甘,但因各镇反对,任马福祥为绥远都统,马福祥提议其侄马鸿宾任宁夏护军使。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在其后北洋政府黎元洪时期,马福祥被授“勋四位”。冯国璋时被嘉“勋高金城”,授“勋三位”,加上将衔。徐世昌时授“勋二位”。直皖战争之后任绥远都统。民国十三年(1924)12月孙中山北上,马福祥在北京谒见孙中山,表示“热忱欢迎中山先生领导起我们”。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推荐马福祥任西北边防会办。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进入甘肃,马福祥要求国民军收编其子侄部队。蒋介石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马福祥赴南京晋见蒋介石,痛陈时弊,为蒋器重,被任以军事委员会委员。

民国十七年(1928)春,国民党二中全会上,马福祥被选为中央执行候补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委员,同年又任蒙藏委员会副委员会长等职。蒋、冯、阎中原大战前,其子侄皆为冯玉祥部下,他奔走于三方之间,人称“和事佬”。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民国十八年(1929)马福祥任青岛市市长,民国十九年(1930)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在职7月,大半时间奔走于南京、北京、郑州、西安之间,为蒋介石与各军阀之间作联络调解工作,省政则由程天放代理主席,形成看守政府,无大措施。九月又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他特别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工作,召开蒙藏会议,达赖喇嘛派人贡忱,班禅喇嘛不断派员输诚拥护。秋季辞职,专任国民政府委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等职。在这期间,编纂出版《蒙藏状况》一书,全书共八章,七万余言。对边疆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论述。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2月,马福祥因心脏病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隐居天津,潜心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经典的研究编印。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纪念碑

1931年1月,他向蒋介石推荐马鸿宾任甘肃主席,不料马鸿宾不谙甘肃政情,不能控制复杂局面,未数月,为国民党政客与冯系军人发动政变,失败而去。马福祥认为有伤他在中央的威信,因之抑郁成疾,于1932年,在鸡公山得病,马鸿逵闻讯急赴汉口探视,遵医嘱转北平协和医院治疗。车至北平南郊琉璃河,忽然痰喘交加,8月19日不治。在北平协和医院去世,终年56岁。20日葬于北平(今北京市)阜成门外三里河坟地。治丧时,蒋介石发来《祭马云亭先生文》,戴季陶发来《挽马云亭先生诗》,军政要员、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穆斯林群众纷纷以各种方式致哀。称“马公云亭是吾教先进”、“马公云亭是边陲的关心者”、“追悼马公云亭要努力和倭奴奋斗”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儒将风范、戎马书生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书法

马福祥好读书,善书法,留心时政,喜欢接近汉族中上层人士。他自称“戎马书生”,相识之人,诩为“儒将”。晚年,自书“贺兰舞剑,青山立马,沧海擢缨,长江观潮”,叙其经历。他长于交际,善于游说,常语人:“生平无不可言之事,天下无不可交之人。” 对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也取得了不小的帮助。他的处世哲学,崇尚黄老祸福相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说,尝亲书《黄石公素书》并以之规劝朋友,激励部属,训诫子弟。他熟习历史掌故、封建礼俗,在宁夏期间,好整以暇,继志述事。

马福祥在宁夏创立了蒙回师范,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回文师范、敦化小学、陕西女子清真小学,倡导女子教育。在兰州、临夏、包头等地设立学校30余处。他的遗作有《磨盾余墨》、《蒙藏状况》、《先哲言行类钞》、《训诫子侄书》等。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缮宁夏银川城南门城楼、四鼓楼、财神楼和北城楼,为了供研究儒、释、回、耶各种宗教的需要,曾刊印回教名人所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指南》等十余种行世。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他是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任市长


马福祥这位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亦是善于交际和运筹的地方势力代表,他一生在军阀派系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波澜跌宕,却又是左右逢源,他既是清末、民国间的一位爱国将领,也是期间马氏家族统治宁夏的起始人。民国以来他主张开发西北,加强民族团结,关心民众疾苦,重视民族教育,称得上一代传奇人物。

而作为青岛建市以来的首位市长,青岛也应该记得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