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可能很多的老青島也不清楚,青島建市後的首任市長到底是誰。今天就讓我們瞭解一下,這位晚清武舉人出身、戎馬一生、號稱“儒將”的傳奇人物——馬福祥。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青島建市第一任市長

青島清末屬山東登萊青道膠州府轄下的即墨縣,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6月14日,清內閣頒發上諭,批准膠澳設防,此為青島建置之始。1897年後,先後被德國、日本侵佔。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設直屬北洋政府的膠澳商埠督辦公署。1929年,青島被南京國民政府確定為特別市(共四個特別市上海、北平、南京、青島),屬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1930年,改稱青島市。今年是青島建置128年,也是青島建市90週年紀念。

1929年6月27日,馬福祥被南京政府任命為青島特別市市長,成為青島市建市以來第一任市長(此前均稱總兵、督辦等),可說與青島頗有淵緣。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被任命為青島特別市市長後,因故未到任。其間,由吳思豫為代市長。1929年7月21日至11月27日,由於日本廠主聯合停業,導致日人經營的工廠相繼罷工。8月上旬聯合罷工人數達兩萬多名。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抵達青島時的照片

11月11日,馬福祥抵達青島正式就職。11月下旬,大康、鍾淵兩紗廠,有千餘工人罷工,同日人廠主開展反強行復工的鬥爭,日人經濟受損頗重。馬福祥接青島市長任,蒞任伊始,即飭令公安局督率警隊盡力彈壓罷工運動,並派員與日本駐青島領事藤田榮介交涉恢復談判。日領事提出“關於九廠復工之瞭解事項十一條”,公然侵犯中國主權。青島市政府提出“九廠開工之事瞭解事項十二條”,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了國家主權和保障了工人合法權利。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30年1月21日蔣介石來電:駐青軍隊歸馬福祥節制,省交涉署撤銷,對外交涉由青島特別市政府辦理。

11月23日,馬福祥同日本領事,共同制定“五條復工辦法”,向罷工者散發《勸告工友書》,開除工人250餘名,使罷工長達四個多月的鬥爭,遭到破壞被迫復工。12月3日至16日,大英菸廠有兩千名工人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而罷工,馬福祥脅迫復工,有35名工人被開除。12月16日,以刊載“反動電訊,助逆聲勢”為藉口,將《青島平民白話報》查封,逮捕辦報人,壓制輿論。馬福祥的舉動,令許多青島市民頗感失望。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29年馬福祥任青島市長期間,穆斯林來青島經商者日眾,由穆華亭、劉尊五、王萬英、石小坡等人發起募捐籌建清真寺,得到馬福祥的支持,購買了環境比較幽靜的常州路9號、11號、13號房產,改建清真寺及回民宿舍,興建了10間平房,分別租與回民居住,自此青島市回民才有了自己的清真寺。聘請曹耀先為該寺阿訇。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常州路9號清真寺,是一座西式樓房改建的。佔地面積約888平方米,樓上是大殿,可容納百餘人做禮拜。樓下為阿訇辦公室、學員室、會議室、伙房等。院內有平房10間,其中4間為沐浴室和衛生間,另外設有埋臺房,辦理穆斯林殯葬事宜。1931年清真寺曾進行大修。他又幫助捐資購買了四方區湖島一塊土地,起名“膠澳回民公墓”。另在青島河南路設了一家清真飯館,名為“真一齋”,適合馬福祥的口味,因他是回族人,時常光顧這裡。這也都是他在青島留下的“政績”。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27年,國民政府接納了有識之士的建議,把習武強身、提高國民素質,明令各省、市建立“國術館”體系並率先成立了“中央國術館”。1929年9月12日,“青島國術館”正式成立。時任青島市長的馬福祥擔任首任館長、李鬱廷擔任副館長。1930年3月1日,《青島特別市國術館月刊》創刊,並提出“用國術的刀劍,斬斷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用國術的槍棍,打倒帝國主義侵略”的口號。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29年12月10日,接收青島七週年紀念大會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紀念大會上的市長馬福祥

1923年12月10日,青島市隆重舉行主權迴歸一週年慶典。1924年,“接收膠澳紀念日”被列為全市十二個重點節假日紀念日之一,至七七事變前,接收慶典每年舉行。上圖為1929年接收七週年紀念慶典,以及馬福祥在會上的歷史圖片。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30年在匯泉角炮臺後側曾建木製四角亭一座,名“觀瀾亭”,上有《觀瀾亭記》並鐫石立碑,由馬福祥手書亭額和詩文,曾是青島觀光旅遊中一大景點。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島市長馬福祥、社會局長邵企雍及眾多公務員等,書墨拍照、風景成冊,贈於青島市民。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題字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30年3月10日調任而離開青島,赴安徽任政府主席。馬福祥在青島執政的正式時間不過僅僅四個月,應該是政治性要大一些,蔣介石派馬福祥來青島,也是要讓青島能夠儘快平穩的過渡到南京政府軌道上來。

馬福祥離開青島時,特意向青島的市民寫了《告青市父老書》和《告別青市屬僚書》,把自己在青島4個月的工作做了一個總結匯報。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戎馬傳奇的一生

馬福祥(1876—1936),字雲亭,回族,世居臨夏縣韓集鎮陽窪山,為馬千齡四子。馬福祥6歲人清真寺誦經,8歲人私塾讀“四書”、“左氏春秋”。清光緒十四年(1888),13歲的馬福祥隨兄馬福祿到河州觀看陝甘總督楊昌浚閱兵,回家後遂生習武從戎之心,乃隨馬福祿演習刀槍弓馬,三年不廢。

光緒十六年(1890)完婚,娶雙城鄉紳女載德為妻,翌年與三兄馬福壽一同參加武舉考試。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福祥與兄馬福祿招募士勇200名,稱“安寧軍”,分步騎兩營,馬福祿任督帶兼步兵管帶,馬福祥為騎兵管帶,歸河州鎮總兵湯彥和節制。因作戰勇猛而得總督楊昌浚嘉許。

光緒二十一年(1895)河湟、海固起義漸成燎原之勢,清廷急調新疆喀什噶爾提督董福祥督辦甘肅軍務,馬福祥兄弟率隊配合,與馬採哥戰於河州城(今臨夏)外圍,手刃馬採哥,河州圍解,董福祥贊其兄弟“真良將也”。授馬福祿記名總兵職,並將“安寧軍”編人簡練軍。光緒二十二年(1896)馬福祥赴省參加武舉考試,以鄉試第二名考中武舉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春,義和團起,馬福祿、馬福祥隨董福祥進京,駐防薊州。光緒二十五年(1899)六月馬福祥統率馬步七營,駐防山海關。八國聯軍從天津進攻北京,馬福祥兄弟率部力戰,馬福祿陣亡,兄弟子侄等戰死數十人。這就是有名的“血戰正陽門”之役。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挾光緒帝西逃,馬福祥隨駕扈從至西安,擔任宮廷警衛。九月清廷屈辱簽訂《辛丑條約》,兩宮回京。馬福祥隨駕護送,慈禧、光緒以馬福祥“在京有戰功,沿途宿衛,亦著勞謹”,“著加恩,遇缺儘先即補”。光緒二十七年(1901),補為甘肅靖遠協副將,奉命回靖遠駐防。

在此期間,馬福祥延請當地名舉人高炳辰教瀆侄馬鴻賓、子馬鴻逵。自己也博覽群書,摹習名人法帖,其書法如人,謹守法度,剛勁有力。時常有題詠留於各地。

光緒二十九年(1903)馬福祥調任甘肅莊浪協鎮守使,光緒三十年(1904),馬福祥調任陝甘督標中協。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寧鎮總兵,不久又兼阿爾泰護軍使。清宣統元年(1909)升允將部分新軍編制改編為常備軍,共分馬步四標,馬福祥任步兵第二標標統。閏二月,馬福祥兼代巴里坤鎮總兵。是年冬,長庚任陝甘總督,將常備軍改為巡防隊,馬福祥任西路巡防統領,駐防蘭州。與彭英甲共同發起創辦“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武昌起義後,陝甘響應,相繼爆發革命,陝甘總督長庚命馬福祥募兵攻陝,馬福祥以“甘民窮苦,不任兵革”為辭,按兵不動。清帝退位,馬福祥聯名通電承認共和,任甘肅臨時議會議員。民國元年(1912)4月,甘肅臨時都督趙惟熙與彭英甲爭權構釁,幾至交火。馬福祥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人城,申明大義,干戈遂息,蘭州得免蹂躪,由是得“善於勸解”之名。同年袁世凱政府三次分別任命馬福祥為阿爾泰護軍使、西寧鎮總兵、西寧鎮總兵兼署西寧辦事大臣,因種種原因,馬福祥均未就任。8月21日袁世凱政府任馬福祥為寧夏鎮總兵。

辛亥革命後,蒙古王德尼瑪(戒工活佛)和韓昌率蒙兵數百人,在兩狼山紮營與民國政府軍隊作戰兩年之久。袁世凱派馬福祥和塔王前去說和,經塔王總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瑪到五原河中船上會見馬福祥,被馬福祥設計拿獲,解送北京。袁世凱以馬福祥“智勇兼備”,特改寧夏鎮總兵為寧夏護軍使,節制阿拉善、烏審、鄂托克三旗,授陸軍中將銜,授二等文虎章。並親自手書“護闈春泳”條幅,為馬福祥母親祝壽以拉攏馬福祥。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1928年7月6日,國民黨要人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陵寢安置處舉行孫中山的祭祀典禮,以北伐完成告中山先生在天之靈。前排右至左為何成浚、張作寶、陳調元、蔣介石、吳稚暉、閻錫山、馬福祥、馬斯達、白崇禧。

民國九年(1920)7月直皖戰爭起,馬福祥通電擁直。皖軍敗,甘人乘機驅逐皖系甘肅都督張廣建,提出“甘人治甘”口號,馬福祥約同馬麒等甘肅各鎮發表聲明,張廣建被迫離甘,北京政府意屬馬福祥主甘,但因各鎮反對,任馬福祥為綏遠都統,馬福祥提議其侄馬鴻賓任寧夏護軍使。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在其後北洋政府黎元洪時期,馬福祥被授“勳四位”。馮國璋時被嘉“勳高金城”,授“勳三位”,加上將銜。徐世昌時授“勳二位”。直皖戰爭之後任綏遠都統。民國十三年(1924)12月孫中山北上,馬福祥在北京謁見孫中山,表示“熱忱歡迎中山先生領導起我們”。馮玉祥任西北邊防督辦,推薦馬福祥任西北邊防會辦。民國十四年(1925)國民軍進入甘肅,馬福祥要求國民軍收編其子侄部隊。蔣介石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後,馬福祥赴南京晉見蔣介石,痛陳時弊,為蔣器重,被任以軍事委員會委員。

民國十七年(1928)春,國民黨二中全會上,馬福祥被選為中央執行候補委員和國民黨政府委員,同年又任蒙藏委員會副委員會長等職。蔣、馮、閻中原大戰前,其子侄皆為馮玉祥部下,他奔走於三方之間,人稱“和事佬”。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民國十八年(1929)馬福祥任青島市市長,民國十九年(1930)調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在職7月,大半時間奔走於南京、北京、鄭州、西安之間,為蔣介石與各軍閥之間作聯絡調解工作,省政則由程天放代理主席,形成看守政府,無大措施。九月又調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他特別緻力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工作,召開蒙藏會議,達賴喇嘛派人貢忱,班禪喇嘛不斷派員輸誠擁護。秋季辭職,專任國民政府委員,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等職。在這期間,編纂出版《蒙藏狀況》一書,全書共八章,七萬餘言。對邊疆建設的重要性進行深入論述。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民國二十一年(1932)2月,馬福祥因心臟病辭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職務,隱居天津,潛心從事回族伊斯蘭教經典的研究編印。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紀念碑

1931年1月,他向蔣介石推薦馬鴻賓任甘肅主席,不料馬鴻賓不諳甘肅政情,不能控制複雜局面,未數月,為國民黨政客與馮系軍人發動政變,失敗而去。馬福祥認為有傷他在中央的威信,因之抑鬱成疾,於1932年,在雞公山得病,馬鴻逵聞訊急赴漢口探視,遵醫囑轉北平協和醫院治療。車至北平南郊琉璃河,忽然痰喘交加,8月19日不治。在北平協和醫院去世,終年56歲。20日葬於北平(今北京市)阜成門外三里河墳地。治喪時,蔣介石發來《祭馬雲亭先生文》,戴季陶發來《挽馬雲亭先生詩》,軍政要員、社會各界和全國各地穆斯林群眾紛紛以各種方式致哀。稱“馬公雲亭是吾教先進”、“馬公雲亭是邊陲的關心者”、“追悼馬公雲亭要努力和倭奴奮鬥”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儒將風範、戎馬書生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書法

馬福祥好讀書,善書法,留心時政,喜歡接近漢族中上層人士。他自稱“戎馬書生”,相識之人,詡為“儒將”。晚年,自書“賀蘭舞劍,青山立馬,滄海擢纓,長江觀潮”,敘其經歷。他長於交際,善於遊說,常語人:“生平無不可言之事,天下無不可交之人。” 對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也取得了不小的幫助。他的處世哲學,崇尚黃老禍福相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說,嘗親書《黃石公素書》並以之規勸朋友,激勵部屬,訓誡子弟。他熟習歷史掌故、封建禮俗,在寧夏期間,好整以暇,繼志述事。

馬福祥在寧夏創立了蒙回師範,先後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迴文師範、敦化小學、陝西女子清真小學,倡導女子教育。在蘭州、臨夏、包頭等地設立學校30餘處。他的遺作有《磨盾餘墨》、《蒙藏狀況》、《先哲言行類鈔》、《訓誡子侄書》等。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繕寧夏銀川城南門城樓、四鼓樓、財神樓和北城樓,為了供研究儒、釋、回、耶各種宗教的需要,曾刊印回教名人所著《天方典禮》,《天方性理》、《五功釋義》、《清真指南》等十餘種行世。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他是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任市長


馬福祥這位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亦是善於交際和運籌的地方勢力代表,他一生在軍閥派系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波瀾跌宕,卻又是左右逢源,他既是清末、民國間的一位愛國將領,也是期間馬氏家族統治寧夏的起始人。民國以來他主張開發西北,加強民族團結,關心民眾疾苦,重視民族教育,稱得上一代傳奇人物。

而作為青島建市以來的首位市長,青島也應該記得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