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夜幕降临,万松园的热闹正徐徐的被沿街灯彩点亮。

躲开热闹的人群,排队的虾店,和左右两侧穿梭的汽车和摩托,从万松园十巷与劲松小路的交叉口拐进这条人相对较少的巷子里,寻到了老汉口牛肉煎饺。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这是个普通到路过都会忽略掉的店面,只有一个字体冒着黄光的招牌还算醒目,在周遭花里胡哨的店面包裹之下,实在容易被忽略。

一没有人排队,二店面不够“特别”,耐不住被万松园老杆极力举荐,推了其他事情赴约来吃这个他口中“万松园最好吃”的牛肉煎饺,而当我看到他今天穿了一身亮眼的骚粉色衣服在店门口等我,我就知道,这家店,一定不一般。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可能是觉得“老汉口牛肉煎饺”这个名字不够有辨识度,我的这位吃货朋友戏称这家为“阿毛”煎饺,因为老板姓毛,又颇为亲切,他在这里已经吃了快七八年,“阿毛”于他像邻居又像朋友。

但“阿毛”的辈分和年龄显然是比他高许多的,戴着一副眼镜,时常微笑挂在脸上,看起来年龄有三四十岁左右,我猜老板该是个随和的人,并不计较这些称呼。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由一个小小的下榻式的铁门进入阿毛的店,左边只有三张桌子,还未坐人。我以为这就是阿毛店大小的全部,再往右边看去,是另外通往小区的门,而由于刚刚在街面上被小区的石墙所挡住视线,并未看到原来里面还有更多的露天座位,大概有四张桌子,零零散散的坐了人。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来这儿的人大多都是馋了牛肉煎饺,这是它家最有名的招牌。煎饺有四种口味:鲜牛肉煎饺、鲜肉韭菜、鲜肉白菜、鲜肉芹菜芍丝干子。最受欢迎的鲜牛肉煎饺,是阿毛继承了祖辈的方子,自己改良而来的。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鲜牛肉煎饺被点的最多,第一桌的两人在我抵达之前已经吃了四份,锅里正在煎他们的第五份,一份是10元14个,差不多将近四两的分量。煎饺出锅后,盛进以前的那种老式家用白盘子里,像是在亲戚家吃饭。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鲜牛肉煎饺做的细长,一口咬下半边,可以看到里面的牛肉馅鲜嫩且混合了胡萝卜等,干净的肉汁在周围包裹着,许多煎饺的肉馅都呈暗深色状态,一是几乎都会给肉馅酱油调味,二是有可能不新鲜,但阿毛家的肉馅肉眼可见的新鲜状态且阿毛说他家从不给酱油增加味道。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鲜肉韭菜和鲜肉白菜这两个看起来是为了丰富煎饺的口味,而鲜肉芹菜芍丝干子是阿毛自己创新了一把,把一道芹菜干子芍粉的家常菜改良一下,包进饺子里面,通过油火闷煎成为了煎饺行内的新品种。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鲜牛肉煎饺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鲜肉韭菜煎饺

除了煎饺,牛杂萝卜汤也是店里受欢迎的一道“杀手锏”。这道汤是每天新鲜骨头熬制,每日收摊时,阿毛和家人就开始生炉子,加入蜂窝煤炭,熬上一晚上的骨头汤 。等到第二天,再加上十几块煤炭继续熬制,等煤炭烧的差不多,汤也就差不多成了。

由于时间限制加上坚持新鲜熬制,每天就只能熬出两大锅汤,骨头的香气和萝卜的甜再加上牛杂的Q弹,一起组成了一碗顺滑鲜美的牛杂萝卜汤,最适合夜晚暖身心。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注意到挂在墙上的红色菜单还写了百年传承,看来我一开始的确是小瞧了这家“百年字号”。一问之下才知,“阿毛”的母族辈在民国时期算得上武汉的“大家族”。

许多年前,曾有一句顺口溜“买帽心中要有谱,欢迎光临盛锡福”,盛锡福相继创办的分店遍布大江南北,这其中以武汉盛锡福最为有名,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它生产的各类帽子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民国时期,甚至众多社会名流为盛锡福题字,盛锡福便是阿毛母亲家族那边经营的产业之一。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曾经的帽厂

“我随父姓,我母亲姓杨 ,我母亲这边的家族产业以前鼎盛时期的时候,鞋帽装、绸布庄、药店、小吃都有... 我还记得家里还有一本书,记载了老一辈的产业历史 ,在箱子里放着,不过找出来估计还要费点功夫....”阿毛说起以前的事就随手点了一根烟,坐在了我旁边的木凳子上,这个牛肉煎饺便是他口中以前祖辈的小吃产业中所留下的一个秘方。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因为打仗,我家没落......我们就把老一辈的方子拿过来,从小推车开始做起,后来12年的时候到万松园租了门面,就一直做到现在... ” 那个年代武汉战乱,阿毛家族产业全部没落,甚至举家为了避难逃到了乡下,战乱结束后,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总得再出来做点什么”,这才选择了回到城市。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开始,按照老一辈秘方做的牛肉煎饺还不怎么“受欢迎”,客人口中的阿毛煎饺只是“普普通通”,后来阿毛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改进一下。

原本只有牛肉和大葱两种内陷,改进后的牛肉煎饺,增加了高汤熬制的汤汁提鲜, 再混入红萝卜等颇有营养价值的配料增加口感层次 ,结果熟客越来越多,阿毛也渐渐有了信心 :“简单来说,就是又好吃又有营养。 ”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要说阿毛家的鲜牛肉煎饺为什么好吃,除了煎饺本身的改良和火候,特质蒜蓉酱和自制辣椒酱也是煎饺好吃的不二“武器”。

不喜辣的沾蒜蓉酱蒜,蓉酱鲜咸度刚好,不会有冲鼻的蒜味,只是淡淡又提味的蒜香,剁椒和因为煎炸过的皮中和出好吃不腻的味道。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特质蒜蓉酱

自制辣椒酱则是我的心头好,不会假辣刺激,而是扎实的微辣又带着特殊的辣子油的香气,与牛肉特有的味道一起吃进嘴里很是惊艳,即使在煎饺冷掉的情况下,皮也不会干硬掉而还是觉得美味。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自制辣椒酱

问及酱汁的由来,阿毛笑了笑说这是秘密,只能告诉我的是,他们所有用的原材料包括酱汁都是买的好食材调理。

比如醋是用的三年老陈醋,经常用到的白萝卜是阿毛和他妻子一起回乡下运回城市的自家种植货。就连各种配方比例都是称斤称两的调配好,所以不管隔多久来吃,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味道。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些家住光谷,蔡甸的食客们几乎每周都来买做好的生饺回去自己煎着吃,除了平时居住在附近吃惯了的街坊领居外,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现在在广州生活的武汉人。

阿毛说,他是回民,且每年会回来一个月,回来的这一个月,几乎天天会来这里吃牛肉煎饺 ,“应该还是欠不过我这个煎饺的味道吧....”阿毛边煎着锅里准备被打包带走的鲜牛肉煎饺,一边有些害羞又得意的和我讲着。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我们走时,又路过了万松园,大概是觉得我们去的时候人不太多而感到可惜,摄影师和我说,要不我们拍点万松园热闹排队的场景嫁接给那个巷子吧 。

我说不用,我猜正晚餐还不是它最热闹的时候,那里的深夜,该才是真正懂得美味的食客狂欢时刻。

老汉口鲜牛肉煎饺

营业时间:16:00~2:00(无店休除恶劣天气影响外)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十巷与劲松小路交叉口南150米


text | 叮当猫口袋

photo | SANTA

# 吃煎饺大赛现在开始,你能一次吃几个?#

-

END

·登上汉江边的“南地之岛”,用一场“环岛旅行”犒劳周末

·在马祖路的精酿酒馆,安放属于舌头的夜晚


better寻味 | 万松园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喜欢今天的推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