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鬆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夜幕降臨,萬松園的熱鬧正徐徐的被沿街燈綵點亮。

躲開熱鬧的人群,排隊的蝦店,和左右兩側穿梭的汽車和摩托,從萬松園十巷與勁松小路的交叉口拐進這條人相對較少的巷子裡,尋到了老漢口牛肉煎餃。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這是個普通到路過都會忽略掉的店面,只有一個字體冒著黃光的招牌還算醒目,在周遭花裡胡哨的店面包裹之下,實在容易被忽略。

一沒有人排隊,二店面不夠“特別”,耐不住被萬松園老杆極力舉薦,推了其他事情赴約來吃這個他口中“萬松園最好吃”的牛肉煎餃,而當我看到他今天穿了一身亮眼的騷粉色衣服在店門口等我,我就知道,這家店,一定不一般。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可能是覺得“老漢口牛肉煎餃”這個名字不夠有辨識度,我的這位吃貨朋友戲稱這家為“阿毛”煎餃,因為老闆姓毛,又頗為親切,他在這裡已經吃了快七八年,“阿毛”於他像鄰居又像朋友。

但“阿毛”的輩分和年齡顯然是比他高許多的,戴著一副眼鏡,時常微笑掛在臉上,看起來年齡有三四十歲左右,我猜老闆該是個隨和的人,並不計較這些稱呼。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由一個小小的下榻式的鐵門進入阿毛的店,左邊只有三張桌子,還未坐人。我以為這就是阿毛店大小的全部,再往右邊看去,是另外通往小區的門,而由於剛剛在街面上被小區的石牆所擋住視線,並未看到原來裡面還有更多的露天座位,大概有四張桌子,零零散散的坐了人。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來這兒的人大多都是饞了牛肉煎餃,這是它家最有名的招牌。煎餃有四種口味:鮮牛肉煎餃、鮮肉韭菜、鮮肉白菜、鮮肉芹菜芍絲乾子。最受歡迎的鮮牛肉煎餃,是阿毛繼承了祖輩的方子,自己改良而來的。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鮮牛肉煎餃被點的最多,第一桌的兩人在我抵達之前已經吃了四份,鍋里正在煎他們的第五份,一份是10元14個,差不多將近四兩的分量。煎餃出鍋後,盛進以前的那種老式家用白盤子裡,像是在親戚家吃飯。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鮮牛肉煎餃做的細長,一口咬下半邊,可以看到裡面的牛肉餡鮮嫩且混合了胡蘿蔔等,乾淨的肉汁在周圍包裹著,許多煎餃的肉餡都呈暗深色狀態,一是幾乎都會給肉餡醬油調味,二是有可能不新鮮,但阿毛家的肉餡肉眼可見的新鮮狀態且阿毛說他家從不給醬油增加味道。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鮮肉韭菜和鮮肉白菜這兩個看起來是為了豐富煎餃的口味,而鮮肉芹菜芍絲乾子是阿毛自己創新了一把,把一道芹菜乾子芍粉的家常菜改良一下,包進餃子裡面,通過油火悶煎成為了煎餃行內的新品種。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鮮牛肉煎餃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鮮肉韭菜煎餃

除了煎餃,牛雜蘿蔔湯也是店裡受歡迎的一道“殺手鐧”。這道湯是每天新鮮骨頭熬製,每日收攤時,阿毛和家人就開始生爐子,加入蜂窩煤炭,熬上一晚上的骨頭湯 。等到第二天,再加上十幾塊煤炭繼續熬製,等煤炭燒的差不多,湯也就差不多成了。

由於時間限制加上堅持新鮮熬製,每天就只能熬出兩大鍋湯,骨頭的香氣和蘿蔔的甜再加上牛雜的Q彈,一起組成了一碗順滑鮮美的牛雜蘿蔔湯,最適合夜晚暖身心。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注意到掛在牆上的紅色菜單還寫了百年傳承,看來我一開始的確是小瞧了這家“百年字號”。一問之下才知,“阿毛”的母族輩在民國時期算得上武漢的“大家族”。

許多年前,曾有一句順口溜“買帽心中要有譜,歡迎光臨盛錫福”,盛錫福相繼創辦的分店遍佈大江南北,這其中以武漢盛錫福最為有名,是有著近百年曆史的老字號。它生產的各類帽子暢銷全國,遠銷海外。民國時期,甚至眾多社會名流為盛錫福題字,盛錫福便是阿毛母親家族那邊經營的產業之一。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曾經的帽廠

“我隨父姓,我母親姓楊 ,我母親這邊的家族產業以前鼎盛時期的時候,鞋帽裝、綢布莊、藥店、小吃都有... 我還記得家裡還有一本書,記載了老一輩的產業歷史 ,在箱子裡放著,不過找出來估計還要費點功夫....”阿毛說起以前的事就隨手點了一根菸,坐在了我旁邊的木凳子上,這個牛肉煎餃便是他口中以前祖輩的小吃產業中所留下的一個秘方。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因為打仗,我家沒落......我們就把老一輩的方子拿過來,從小推車開始做起,後來12年的時候到萬松園租了門面,就一直做到現在... ” 那個年代武漢戰亂,阿毛家族產業全部沒落,甚至舉家為了避難逃到了鄉下,戰亂結束後,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總得再出來做點什麼”,這才選擇了回到城市。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開始,按照老一輩秘方做的牛肉煎餃還不怎麼“受歡迎”,客人口中的阿毛煎餃只是“普普通通”,後來阿毛決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改進一下。

原本只有牛肉和大蔥兩種內陷,改進後的牛肉煎餃,增加了高湯熬製的湯汁提鮮, 再混入紅蘿蔔等頗有營養價值的配料增加口感層次 ,結果熟客越來越多,阿毛也漸漸有了信心 :“簡單來說,就是又好吃又有營養。 ”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要說阿毛家的鮮牛肉煎餃為什麼好吃,除了煎餃本身的改良和火候,特質蒜蓉醬和自制辣椒醬也是煎餃好吃的不二“武器”。

不喜辣的沾蒜蓉醬蒜,蓉醬鮮鹹度剛好,不會有沖鼻的蒜味,只是淡淡又提味的蒜香,剁椒和因為煎炸過的皮中和出好吃不膩的味道。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特質蒜蓉醬

自制辣椒醬則是我的心頭好,不會假辣刺激,而是紮實的微辣又帶著特殊的辣子油的香氣,與牛肉特有的味道一起吃進嘴裡很是驚豔,即使在煎餃冷掉的情況下,皮也不會幹硬掉而還是覺得美味。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 自制辣椒醬

問及醬汁的由來,阿毛笑了笑說這是秘密,只能告訴我的是,他們所有用的原材料包括醬汁都是買的好食材調理。

比如醋是用的三年老陳醋,經常用到的白蘿蔔是阿毛和他妻子一起回鄉下運回城市的自家種植貨。就連各種配方比例都是稱斤稱兩的調配好,所以不管隔多久來吃,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味道。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一些家住光谷,蔡甸的食客們幾乎每週都來買做好的生餃回去自己煎著吃,除了平時居住在附近吃慣了的街坊領居外,還有一個七十多歲現在在廣州生活的武漢人。

阿毛說,他是回民,且每年會回來一個月,回來的這一個月,幾乎天天會來這裡吃牛肉煎餃 ,“應該還是欠不過我這個煎餃的味道吧....”阿毛邊煎著鍋裡準備被打包帶走的鮮牛肉煎餃,一邊有些害羞又得意的和我講著。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我們走時,又路過了萬松園,大概是覺得我們去的時候人不太多而感到可惜,攝影師和我說,要不我們拍點萬松園熱鬧排隊的場景嫁接給那個巷子吧 。

我說不用,我猜正晚餐還不是它最熱鬧的時候,那裡的深夜,該才是真正懂得美味的食客狂歡時刻。

老漢口鮮牛肉煎餃

營業時間:16:00~2:00(無店休除惡劣天氣影響外)

地址:武漢市江漢區萬松園十巷與勁松小路交叉口南150米


text | 叮噹貓口袋

photo | SANTA

# 吃煎餃大賽現在開始,你能一次吃幾個?#

-

END

·登上漢江邊的“南地之島”,用一場“環島旅行”犒勞週末

·在馬祖路的精釀酒館,安放屬於舌頭的夜晚


better尋味 | 萬松園老杆的私藏,好吃不如“阿毛”


喜歡今天的推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