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纪事:古庙里的民族英雄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安新区纪事:古庙里的民族英雄

明嘉靖三十五年,田氏第八世祖田贯一行人迁至白洋淀,以姓氏取名,村称田家庄,为承前启后,祭祀先人,又在村东建祠庙,庙称清泉庵。庙中供奉田氏始祖田子承,第二世祖田增。大田庄田氏家谱记:始祖田子承,明永乐元年自口北小兴洲迁居小淀头,子田增、田盛。又记:二世祖田增累官都指挥同知。

雄安新区纪事:古庙里的民族英雄

乾隆八年《新安县志》记:明,田增,易阳人。留守中卫指挥,捕盗有功。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土贼作乱,增率精骑直入贼营,斩馘而还,升都指挥同知。十四年(1449年)扈驾北出,与大兵会土木山,势炽死战,不支身没。

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刺部寇边,明朝英宗皇帝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田增亲自护驾,参加北征。在土木堡,两军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战斗十分惨烈,明军“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田增奋勇杀敌,拼死护驾,自己身负重伤,终于不支壮烈殉国。史书称赞:“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雄安新区纪事:古庙里的民族英雄

田增殉国后,在新安县,为田增建水月庵、清泉庵、忠义祠,在小淀头田家坟立碑,书:皇明诰授世袭金带都指挥同知田公讳增碑记。他的儿子田兴承袭会川卫指挥同知,他的重孙田春承袭山西路安府指挥同知,白洋淀的田氏家族也受到朝廷的优惠。

雄安新区纪事:古庙里的民族英雄

明崇祯四年八月,孙承宗从家乡出发,带着遗憾,带着忧虑,泛舟在茫茫白洋,傍晚,孙承宗一行来到白洋淀深处的田家庄。明熹宗天启二年,孙承宗受命以兵部尚书身份经略辽东。在职期间,支持抗清明将袁崇焕等人的抗清主张,狠抓了边关防务的整顿,收复了被后金(后称清)军占领的关内四城——永平、迁安、滦州、遵化,修筑大凌河战略要点。大凌河工程尚未完成,后金军突然发起进攻,大凌河失守,孙承宗被免职罢官回到家乡高阳。

当晚,孙承宗就住宿在田家庄清泉庵古庙并写下了《孙少师承宗田庄四绝》:

(一)

大渥孤城十里余,幽人初辟藕花居。

夜来风雨蛟龙斗,自课儿童细读书。

(二)

一笛楼头杨柳风,寒吹孤鹜蓼花红。

时人莫讶无车马,不是寻常三径中。

(三)

八月涛声夜吼鼍,枕边杂听打鱼歌。

等闲高楫云霞眼,万顷芙蓉雨一蓑。

(四)

门外风涛柳外舟,鱼龙窟宅结平丘。

寻常云雾浑成雨,静洒纤尘不肯留。

诗中说,田家庄离县城只有十几里的路程,自己罢职回乡来到这个荷花盛开的地方。虽然身不在其位,依然为国事夜不能寐,牵挂着战场的形势。

诗中说,一阵凄凉的笛声如泣如诉,一支孤芦在秋风中摇曳着,一只孤单的野鸭在风浪中漂泊着,触景生情,流露着一个朝廷重臣亡国之际的凄凉与苦闷。

诗中说,夜里听到淀中的浪涛声,渔船上的号子声,总想到杀声震天的战场,谁不想在那万顷荷塘身披蓑衣雨中垂钓?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梦幻。

诗中说,本来小泥鳅有它水中的洞穴,如今居然成了气候,纠集在平川大山,正象昔日的后金仅有东北一隅,如今建起了大清国正逐鹿中原。

当初萨尔浒一战,明军主力被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打败,可是朝廷中的大臣们盲目乐观,只有孙承宗清醒的认识到,小患初起当剪除,不然酿成大祸患。诗中对国事进行了倾心反思,对明王朝衰败做了发聋振聩的警示,为后世治乱兴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新区白洋淀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