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臣陈宝箴究竟是怎么死的?

我们的爱JH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锐意变革。但地方上的总督、巡抚知道光绪没啥权力,基本上都站在握有实权的慈禧这边,对光绪帝的变革阳奉阴违,或隔岸观火。只有一个人,他坚决站在光绪帝这边,最终惹怒了慈禧……

他就是陈宝箴。

陈宝箴和咸丰帝很有缘分,二人都生于1831年,而咸丰帝改元那年(1851年),陈宝箴中了恩科举人。此年正值太平军狂飙突进,儒家士大夫出身的陈宝箴,跟着父亲陈伟琳,在家乡义宁州(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办起了团练,与太平军为敌。

之后,陈宝箴辗转江湖,后入江西军阀席宝田幕府。不过,席宝田这座庙不大,陈宝箴投奔湘军首领曾国藩,后一步步在官场高升。1890年,陈宝箴任湖北布政使。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成为一方诸侯。

之所以有这个任命,是因为陈宝箴在甲午战争前与光绪帝的会面。陈宝箴对于清朝未来的发展,和光绪帝差不多,光绪帝大有知己之感。而当李鸿章代表慈禧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陈宝箴气得大哭,说大清完了!然后就是很多折子飞进紫禁城,要求国家进行大变革,否则无法图存。

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在官场遭受到了太多的冷遇,难得有陈宝箴这样的人理解自己。陈宝箴出任湖南巡抚,表面上是荣禄的推荐,实际上也少不了光绪帝的努力。光绪帝把陈宝箴推到湖南,就是希望陈宝箴在湖南能有大的变革,在地方上呼应自己在朝廷的变革。而选择湖南,则因为湖南在近代以来,风气可开国之先。

陈宝箴这个人是有谋略的,兵部侍郎郭蒿焘就称陈宝箴是一代人杰。席宝田生擒太平天国幼王洪天贵福和干王洪仁轩,陈宝箴就出了不少主意。陈宝箴知道跟着光绪帝进行变革,会得罪慈禧等一大票守旧派。但儒家士大夫的担当,让陈宝箴还是舍小我,顾大我。

在早期,陈宝箴的思想也比较保守,对洋务运动不是很热衷。在湖北的五年仕途,对于总督张之洞大办洋务,陈宝箴早期就表现得不冷不热。但看到国势日渐衰弱之后,而且张之洞的洋务办得有声有色时,陈宝箴认为西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应该加大学习的力度。在湖北当官后期,陈宝箴已从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冷眼旁观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

陈宝箴到了长沙后,告诉下属: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办洋务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陈宝箴在湖南进行大刀阔斧的洋务变革,开办现代化工厂。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箴在湖南首设电报局,搭建从湖南到湖北的电报专线,这是湖南历史上首次出现电线,为湖南日后的腾飞打下基础。

湖南矿产丰厚,陈宝箴开办了很多厂矿,拔擢湖南人才为国所用。湖南在近代史上成为标杆式的先锋省,陈宝箴功不可没。

湖南的巨大变化在全国引起轰动,很多人都认为湖南开新风气之力度,称得上是全国第一。在全国那么多封疆大吏中,陈宝箴也被赞为冠首。日本听说陈宝箴的事后,也派人来观摩。日本代表称陈宝箴对湖南的治理,可称于天下。

陈宝箴对湖南的贡献,还在于发现并重用人才。陈宝箴向朝廷推荐了不少湖南人杰北上,深入参与维新变革。比如戊戌六君之二的刘光第和杨锐,就是陈宝箴推荐的。另外,谭嗣同也是湖南人,他在湖南期间,创办了时务学堂。这所学堂,如果没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鼎力支持,早就关门大吉了。还有杨深秀,他是山西人,但与陈宝箴互相欣赏。陈宝箴被守旧派大肆攻击时,杨深秀挺身而出,为陈宝箴辩护。

当慈禧不再支持光绪帝的新政时,陈宝箴在湖南进行的小新政,就成了守旧派攻击的靶子。湖南的守旧派,上至朝廷的守旧派,以最猛烈的炮火攻击陈宝箴,恨不得置陈宝箴于死地。

等光绪帝被囚禁后,慈禧挥舞屠刀,六君子人头落地。至于陈宝箴,更是难逃慈禧的报复。慈禧打击陈宝箴的借口,是陈宝箴推荐了刘光第和杨锐,以及其他15名维新人物。指责陈宝箴胡乱保荐“匪人”,乱了朝纲,这不是封疆大吏应该干的事。随后,陈宝箴被罢官,回到江西闲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六月(阴历),陈宝箴猝死。

表面上看,陈宝箴是得了小病,突然去世。实际上,是慈禧派一名武将来到江西,下旨让时年70岁(虚岁)的陈宝箴自尽谢罪。陈宝箴早就没有活着的兴趣了,谢恩后,悬梁自尽。

陈宝箴有个儿子叫陈三立,是维新四公子之一。陈三立有五个儿子,末字皆有“恪”字,尤其是第三子,世人皆知。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作为近代改革名臣,史学界对于陈宝箴的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自己病死的,一种是被慈禧赐死。


史学家李开军是持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的论据主要来自于陈宝箴的长子陈三立的记述。陈三立对其父的身体状况有过如下记载:“不孝不及侍疾,仅乃及袭敛。”按李开军的理解,陈宝箴一直就有疾在身,属于因病而死。但是仅凭陈三立的记述,说陈宝箴因病而亡,恐怕显得有些武断了。陈宝箴卸职回乡之后确实是患病了,但最后究竟是因病而亡还是抑郁寡终,就说不清了。

而持第二种看法的学者却有更充足的证据。学者刘梦溪在查阅戴明震先父远传翁的手稿时发现,远传翁披露了陈宝箴被慈禧下密旨赐死的一些细节。在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那天,陈宝箴被慈禧宣见。然而事实上陈宝箴并没有见到慈禧,只有一总兵带兵宣布了慈禧赐死的密旨。陈宝箴接旨后就自缢而亡了。总兵还把陈宝箴的喉骨取了下来,以奏报慈禧。


有史学家认为,陈宝箴之所以被慈禧赐死,与珍妃的老师文廷式有关。慈禧一直想要杀死文廷式,但是身为帝师的陈宝箴没有配合也就算了,他还敢事先给文廷式透风,这就让慈禧非常恼火了。从那之后慈禧就对陈宝箴动了杀机。

但光凭这一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慈禧还真不至于就真把一个省部级官员随意杀了。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陈宝箴触犯了慈禧的政治利益。

陈宝箴费尽心思,终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如愿以偿坐上了湖南巡抚的位置。陈宝箴还是有些政治抱负的,坐在华丽明亮的省府大厅里,他时常会想起自己以前那些煎熬的“候补”日子。有感于此,陈宝箴率先在地方响应光绪的新政运动,一上任就查办了数十名贪腐官员,一时震惊全国。之后陈宝箴父子在湖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并成功与梁启超、谭嗣同等红极一时的维新派领导者拉上了关系。

但是虽然陈宝箴获得了光绪的青睐,却被清廷真正的实权人物慈禧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等到维新运动的失败,保皇党死的死,逃的逃,慈禧为了防止保皇党东山再起,自然要想方设法把地方实权人物陈宝箴给杀死了。


学者刘小军就将陈宝箴的死定义为“殉国而死”。陈三立也曾写诗毫不讳言地指出其父陈宝箴是“殉国”而死。

所以陈宝箴被慈禧赐死更为可信。


夏目历史君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宝箴就任为湖南巡抚,他在任期间积极主持湖南的维新变法运动,贡献自不用多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追捕康有为、梁启超,诛杀“戊戌六君子”。彼时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系密切的陈宝箴也受到了牵连,其后没多久他便遭到黜免,上谕说道:“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陈宝箴曾与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人在湖南共同推行维新变法,因而以“滥保匪人”、“招引奸邪”等罪名被罢官。

陈宝箴

这年冬天,陈宝箴、陈三立父子从湖南巡抚的任所回到了江西老家,一年内却经历了几次亲人病故,可见戊戌政变对陈宝箴一家的打击之深。然而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即戊戌政变不到两年的时间,陈宝箴却突然逝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疑问,学界关于陈宝箴之死也是众说纷纭,有两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认为陈宝箴是因病而死;第二种说法认为陈宝箴实是慈禧赐死。

先说第一种,持这一观点的代表性人物为李开军,他认为陈宝箴早就患疾,并且一直没有好转,这一点从陈宝箴长子陈三立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他在《先府君行状》中曾有“不孝不及侍疾,仅乃及袭敛。”的说法,李开军分析“不及侍疾”这句话意味已很明显, “以微疾卒”乃托言的看法不能成立。此外,曾任东亚同文会上海支部干事的日本人井上雅二与唐才常、严复等人联系颇为密切,他的日记里曾谈到陈宝箴之死,明确提出了“陈宝箴旧历六月二十五日卧病在床,第二天死了。”此外,李开军还从江西护理巡抚布政使周浩、两江总督周馥具二人的奏折中推断出陈宝箴并非慈禧赐死,实因病而卒。

陈三立

不过,李开军的这一看法仍存有不少商榷之处,比方说陈三立的叙述,最多可以证明陈宝箴曾患病,但没有充足证据说明他是因病而死,其他的证据更有待考证。在此基础上,以刘梦溪、邓小军等为代表的学者发现了一些新的证据,可以说明陈宝箴实被慈禧赐死。刘梦溪早年曾根据近人戴明震先父远传翁的手稿认定陈宝箴是因慈禧的密旨而自缢身亡,其有言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率兵牟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慈禧之所以要在戊戌政变后的一年多赐死陈宝箴,与珍妃的老师文廷式有关,慈禧曾对文廷式动杀机,可是陈宝箴不但不配合,反而事先给文廷式透风,这让慈禧十分不满,因而促使了她要杀陈宝箴之决心。

有关慈禧赐死陈宝箴的原因,邓小军曾列举了两点:第一是陈宝箴早先与维新派的密切关系,让慈禧早就将之视为大敌;第二与庚子之祸有关,慈禧唯恐帝党乘机再起,因而不惜杀害被视为帝党首要人物的陈宝箴。在此基础上,他将陈宝箴被赐死的行为称之为“殉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敬观曾作《寄怀陈伯严》诗,及陈三立答诗《纪哀答剑丞见寄时将还西山展墓》,二诗都毫不讳言地指出了陈宝箴是“殉国”而死。

陈三立与家人春游北平吴氏海棠园(1936年)

此外,刘曾在2014年撰文提供了陈宝箴之死的新证据——《散原精舍诗》,这首诗作于陈宝箴死后一年零三个多月,陈三立曾在诗中暗示陈宝箴是被慈禧赐死的。诗中陈三立使用了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之典故,诗中有一句是“俯仰已迷兰芷地,伶俜余吊属镂魂。”“伶俜”二字指孤儿,“属镂又作“属卢”“属娄”等,属剑名,《左传·哀公十一年》曾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自刎一事的记载:“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因此属镂的用典可以被视为一有力证据。可以说,目前来看陈宝箴是被慈禧赐死一说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刘梦溪:《陈宝箴死因之谜》,《百年潮》2001年第2期。

李开军:《陈宝箴“赐死”考谬——与刘梦溪、邓小军两先生商榷》,《文史哲》2011年第332卷第1期。

邓小军:《“殉国”:陈宝箴之死的新证据——夏敬观、陈三立赠答诗二首笺证》,《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刘梦溪:《陈宝箴系慈禧密旨赐死新证》,《光明日报》2014 年9月2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曾于2011年在《百年潮》上发表《陈宝箴死因之谜》一文,做了深入的分析。

刘梦溪先交代了历史背景:“湖南是变法维新的发祥地,巡抚陈宝箴所领导而由其子陈三立襄助赞画的湖南新政,可以说是清季改革的模范域区。正因为如此,政变后湖南新政以及义宁父子所受之打击格外沉重。”慈禧发动政变后,陈氏父子被革职,陈宝箴还加上了“永不叙用”的惩罚。

于是,“1898年冬天,被罢免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携家眷,离开湖南巡抚任所,迁往江西老家”。但两年后的春夏之间,陈宝箴就突然逝世了,其子陈三立的记载是“忽以微疾卒”。刘梦溪表示怀疑。

次年,陈三立去扫墓,路上写了五首《岘庐述哀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典故,并联系时局,刘梦溪认为:“不仅写明陈宝箴之死不是由于患病,而是被残酷杀害,同时最后一首还直接点出杀害陈宝箴的真凶是狠毒如蛟蛇的慈禧太后。”

至于杀陈宝箴的直接导火索,刘梦溪指出与文廷式有关。因为慈禧最痛恨珍妃,而文廷式不但是珍妃的老师,还曾在朝廷上攻击过慈禧及其重用的大臣,后来慈禧下令追杀文廷式,但陈宝箴与他来往密切,还暗中保护了他。如此一来,慈禧怎么会轻易饶了陈宝箴呢。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解释,如果以后发现更多的史料,可以继续讨论。


毛剑杰


陈宝箴现年186岁?维新派主要人物,曾国藩得意门生,举荐杨锐,刘光第六君子之2人维新变法,本人办新学搞洋务积級主张变法曾任布政使湘巡抚等职,变法失败后与其妻椁一同回乡,后传出病亡,本身年事已高,加上又惊又怕病亡其子陈三立也是变法主要人物,赐死之说无史可查,照理说慈禧打击维新不必藏着瞒着所以暗中赐死应站不住脚。


黑金人生1


受戊戌变法影响,变法失败后,陈宝箴因曾保荐杨锐,刘光第及主持湖南新政,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陈罢官后回江西,在南昌西山下(今新建县境)筑“靖庐”栖身,生活淡漠凄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卒然去世。其死因《清史稿》不书,其子陈三立《巡府府君行状》亦讳而不言。近据报载,清末戴远传《普三文录》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六月26日,先严千总公(戴闳炯)率兵从江西巡抚松寿驰往西山靖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伏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据此,则革新者陈宝箴亦始终末能逃脱那拉氏之魔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