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臣陳寶箴究竟是怎麼死的?

我們的愛JH


甲午戰敗後,光緒帝銳意變革。但地方上的總督、巡撫知道光緒沒啥權力,基本上都站在握有實權的慈禧這邊,對光緒帝的變革陽奉陰違,或隔岸觀火。只有一個人,他堅決站在光緒帝這邊,最終惹怒了慈禧……

他就是陳寶箴。

陳寶箴和咸豐帝很有緣分,二人都生於1831年,而咸豐帝改元那年(1851年),陳寶箴中了恩科舉人。此年正值太平軍狂飆突進,儒家士大夫出身的陳寶箴,跟著父親陳偉琳,在家鄉義寧州(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辦起了團練,與太平軍為敵。

之後,陳寶箴輾轉江湖,後入江西軍閥席寶田幕府。不過,席寶田這座廟不大,陳寶箴投奔湘軍首領曾國藩,後一步步在官場高升。1890年,陳寶箴任湖北布政使。1895年,陳寶箴任湖南巡撫,成為一方諸侯。

之所以有這個任命,是因為陳寶箴在甲午戰爭前與光緒帝的會面。陳寶箴對於清朝未來的發展,和光緒帝差不多,光緒帝大有知己之感。而當李鴻章代表慈禧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陳寶箴氣得大哭,說大清完了!然後就是很多摺子飛進紫禁城,要求國家進行大變革,否則無法圖存。

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在官場遭受到了太多的冷遇,難得有陳寶箴這樣的人理解自己。陳寶箴出任湖南巡撫,表面上是榮祿的推薦,實際上也少不了光緒帝的努力。光緒帝把陳寶箴推到湖南,就是希望陳寶箴在湖南能有大的變革,在地方上呼應自己在朝廷的變革。而選擇湖南,則因為湖南在近代以來,風氣可開國之先。

陳寶箴這個人是有謀略的,兵部侍郎郭蒿燾就稱陳寶箴是一代人傑。席寶田生擒太平天國幼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軒,陳寶箴就出了不少主意。陳寶箴知道跟著光緒帝進行變革,會得罪慈禧等一大票守舊派。但儒家士大夫的擔當,讓陳寶箴還是舍小我,顧大我。

在早期,陳寶箴的思想也比較保守,對洋務運動不是很熱衷。在湖北的五年仕途,對於總督張之洞大辦洋務,陳寶箴早期就表現得不冷不熱。但看到國勢日漸衰弱之後,而且張之洞的洋務辦得有聲有色時,陳寶箴認為西方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應該加大學習的力度。在湖北當官後期,陳寶箴已從張之洞洋務運動的冷眼旁觀者,變成了積極參與者。

陳寶箴到了長沙後,告訴下屬:因循守舊是沒有出路的,辦洋務是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陳寶箴在湖南進行大刀闊斧的洋務變革,開辦現代化工廠。值得一提的是,陳寶箴在湖南首設電報局,搭建從湖南到湖北的電報專線,這是湖南歷史上首次出現電線,為湖南日後的騰飛打下基礎。

湖南礦產豐厚,陳寶箴開辦了很多廠礦,拔擢湖南人才為國所用。湖南在近代史上成為標杆式的先鋒省,陳寶箴功不可沒。

湖南的巨大變化在全國引起轟動,很多人都認為湖南開新風氣之力度,稱得上是全國第一。在全國那麼多封疆大吏中,陳寶箴也被贊為冠首。日本聽說陳寶箴的事後,也派人來觀摩。日本代表稱陳寶箴對湖南的治理,可稱於天下。

陳寶箴對湖南的貢獻,還在於發現並重用人才。陳寶箴向朝廷推薦了不少湖南人傑北上,深入參與維新變革。比如戊戌六君之二的劉光第和楊銳,就是陳寶箴推薦的。另外,譚嗣同也是湖南人,他在湖南期間,創辦了時務學堂。這所學堂,如果沒有湖南巡撫陳寶箴的鼎力支持,早就關門大吉了。還有楊深秀,他是山西人,但與陳寶箴互相欣賞。陳寶箴被守舊派大肆攻擊時,楊深秀挺身而出,為陳寶箴辯護。

當慈禧不再支持光緒帝的新政時,陳寶箴在湖南進行的小新政,就成了守舊派攻擊的靶子。湖南的守舊派,上至朝廷的守舊派,以最猛烈的炮火攻擊陳寶箴,恨不得置陳寶箴於死地。

等光緒帝被囚禁後,慈禧揮舞屠刀,六君子人頭落地。至於陳寶箴,更是難逃慈禧的報復。慈禧打擊陳寶箴的藉口,是陳寶箴推薦了劉光第和楊銳,以及其他15名維新人物。指責陳寶箴胡亂保薦“匪人”,亂了朝綱,這不是封疆大吏應該乾的事。隨後,陳寶箴被罷官,回到江西閒居。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六月(陰曆),陳寶箴猝死。

表面上看,陳寶箴是得了小病,突然去世。實際上,是慈禧派一名武將來到江西,下旨讓時年70歲(虛歲)的陳寶箴自盡謝罪。陳寶箴早就沒有活著的興趣了,謝恩後,懸樑自盡。

陳寶箴有個兒子叫陳三立,是維新四公子之一。陳三立有五個兒子,末字皆有“恪”字,尤其是第三子,世人皆知。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作為近代改革名臣,史學界對於陳寶箴的死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自己病死的,一種是被慈禧賜死。


史學家李開軍是持第一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他的論據主要來自於陳寶箴的長子陳三立的記述。陳三立對其父的身體狀況有過如下記載:“不孝不及侍疾,僅乃及襲斂。”按李開軍的理解,陳寶箴一直就有疾在身,屬於因病而死。但是僅憑陳三立的記述,說陳寶箴因病而亡,恐怕顯得有些武斷了。陳寶箴卸職回鄉之後確實是患病了,但最後究竟是因病而亡還是抑鬱寡終,就說不清了。

而持第二種看法的學者卻有更充足的證據。學者劉夢溪在查閱戴明震先父遠傳翁的手稿時發現,遠傳翁披露了陳寶箴被慈禧下密旨賜死的一些細節。在光緒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那天,陳寶箴被慈禧宣見。然而事實上陳寶箴並沒有見到慈禧,只有一總兵帶兵宣佈了慈禧賜死的密旨。陳寶箴接旨後就自縊而亡了。總兵還把陳寶箴的喉骨取了下來,以奏報慈禧。


有史學家認為,陳寶箴之所以被慈禧賜死,與珍妃的老師文廷式有關。慈禧一直想要殺死文廷式,但是身為帝師的陳寶箴沒有配合也就算了,他還敢事先給文廷式透風,這就讓慈禧非常惱火了。從那之後慈禧就對陳寶箴動了殺機。

但光憑這一點,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慈禧還真不至於就真把一個省部級官員隨意殺了。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陳寶箴觸犯了慈禧的政治利益。

陳寶箴費盡心思,終於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如願以償坐上了湖南巡撫的位置。陳寶箴還是有些政治抱負的,坐在華麗明亮的省府大廳裡,他時常會想起自己以前那些煎熬的“候補”日子。有感於此,陳寶箴率先在地方響應光緒的新政運動,一上任就查辦了數十名貪腐官員,一時震驚全國。之後陳寶箴父子在湖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併成功與梁啟超、譚嗣同等紅極一時的維新派領導者拉上了關係。

但是雖然陳寶箴獲得了光緒的青睞,卻被清廷真正的實權人物慈禧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等到維新運動的失敗,保皇黨死的死,逃的逃,慈禧為了防止保皇黨東山再起,自然要想方設法把地方實權人物陳寶箴給殺死了。


學者劉小軍就將陳寶箴的死定義為“殉國而死”。陳三立也曾寫詩毫不諱言地指出其父陳寶箴是“殉國”而死。

所以陳寶箴被慈禧賜死更為可信。


夏目歷史君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林小靜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陳寶箴就任為湖南巡撫,他在任期間積極主持湖南的維新變法運動,貢獻自不用多言。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幽禁光緒帝,追捕康有為、梁啟超,誅殺“戊戌六君子”。彼時與資產階級維新派關係密切的陳寶箴也受到了牽連,其後沒多久他便遭到黜免,上諭說道:“湖南巡撫陳寶箴,以封疆大吏濫保匪人,實屬有負委任。陳寶箴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伊子吏部主事陳三立,招引奸邪,著一併革職。”陳寶箴曾與譚嗣同、梁啟超、唐才常等人在湖南共同推行維新變法,因而以“濫保匪人”、“招引奸邪”等罪名被罷官。

陳寶箴

這年冬天,陳寶箴、陳三立父子從湖南巡撫的任所回到了江西老家,一年內卻經歷了幾次親人病故,可見戊戌政變對陳寶箴一家的打擊之深。然而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即戊戌政變不到兩年的時間,陳寶箴卻突然逝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疑問,學界關於陳寶箴之死也是眾說紛紜,有兩種主流說法:第一種認為陳寶箴是因病而死;第二種說法認為陳寶箴實是慈禧賜死。

先說第一種,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人物為李開軍,他認為陳寶箴早就患疾,並且一直沒有好轉,這一點從陳寶箴長子陳三立的記述中可以看到,他在《先府君行狀》中曾有“不孝不及侍疾,僅乃及襲斂。”的說法,李開軍分析“不及侍疾”這句話意味已很明顯, “以微疾卒”乃託言的看法不能成立。此外,曾任東亞同文會上海支部幹事的日本人井上雅二與唐才常、嚴復等人聯繫頗為密切,他的日記裡曾談到陳寶箴之死,明確提出了“陳寶箴舊曆六月二十五日臥病在床,第二天死了。”此外,李開軍還從江西護理巡撫布政使周浩、兩江總督周馥具二人的奏摺中推斷出陳寶箴並非慈禧賜死,實因病而卒。

陳三立

不過,李開軍的這一看法仍存有不少商榷之處,比方說陳三立的敘述,最多可以證明陳寶箴曾患病,但沒有充足證據說明他是因病而死,其他的證據更有待考證。在此基礎上,以劉夢溪、鄧小軍等為代表的學者發現了一些新的證據,可以說明陳寶箴實被慈禧賜死。劉夢溪早年曾根據近人戴明震先父遠傳翁的手稿認定陳寶箴是因慈禧的密旨而自縊身亡,其有言曰:“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嚴千總公率兵牟從巡撫松壽馳往西山峴宣太后密旨,賜陳寶箴自盡。寶箴北面匍匐受詔,即自縊。巡撫令取其喉骨,奏報太后。”慈禧之所以要在戊戌政變後的一年多賜死陳寶箴,與珍妃的老師文廷式有關,慈禧曾對文廷式動殺機,可是陳寶箴不但不配合,反而事先給文廷式透風,這讓慈禧十分不滿,因而促使了她要殺陳寶箴之決心。

有關慈禧賜死陳寶箴的原因,鄧小軍曾列舉了兩點:第一是陳寶箴早先與維新派的密切關係,讓慈禧早就將之視為大敵;第二與庚子之禍有關,慈禧唯恐帝黨乘機再起,因而不惜殺害被視為帝黨首要人物的陳寶箴。在此基礎上,他將陳寶箴被賜死的行為稱之為“殉國”,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夏敬觀曾作《寄懷陳伯嚴》詩,及陳三立答詩《紀哀答劍丞見寄時將還西山展墓》,二詩都毫不諱言地指出了陳寶箴是“殉國”而死。

陳三立與家人春遊北平吳氏海棠園(1936年)

此外,劉曾在2014年撰文提供了陳寶箴之死的新證據——《散原精舍詩》,這首詩作於陳寶箴死後一年零三個多月,陳三立曾在詩中暗示陳寶箴是被慈禧賜死的。詩中陳三立使用了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之典故,詩中有一句是“俯仰已迷蘭芷地,伶俜餘吊屬鏤魂。”“伶俜”二字指孤兒,“屬鏤又作“屬盧”“屬婁”等,屬劍名,《左傳·哀公十一年》曾有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屬鏤之劍自刎一事的記載:“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因此屬鏤的用典可以被視為一有力證據。可以說,目前來看陳寶箴是被慈禧賜死一說更具說服力。

參考文獻:

劉夢溪:《陳寶箴死因之謎》,《百年潮》2001年第2期。

李開軍:《陳寶箴“賜死”考謬——與劉夢溪、鄧小軍兩先生商榷》,《文史哲》2011年第332卷第1期。

鄧小軍:《“殉國”:陳寶箴之死的新證據——夏敬觀、陳三立贈答詩二首箋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劉夢溪:《陳寶箴系慈禧密旨賜死新證》,《光明日報》2014 年9月2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曾於2011年在《百年潮》上發表《陳寶箴死因之謎》一文,做了深入的分析。

劉夢溪先交代了歷史背景:“湖南是變法維新的發祥地,巡撫陳寶箴所領導而由其子陳三立襄助贊畫的湖南新政,可以說是清季改革的模範域區。正因為如此,政變後湖南新政以及義寧父子所受之打擊格外沉重。”慈禧發動政變後,陳氏父子被革職,陳寶箴還加上了“永不敘用”的懲罰。

於是,“1898年冬天,被罷免的陳寶箴、陳三立父子攜家眷,離開湖南巡撫任所,遷往江西老家”。但兩年後的春夏之間,陳寶箴就突然逝世了,其子陳三立的記載是“忽以微疾卒”。劉夢溪表示懷疑。

次年,陳三立去掃墓,路上寫了五首《峴廬述哀詩》,通過分析詩中的典故,並聯系時局,劉夢溪認為:“不僅寫明陳寶箴之死不是由於患病,而是被殘酷殺害,同時最後一首還直接點出殺害陳寶箴的真兇是狠毒如蛟蛇的慈禧太后。”

至於殺陳寶箴的直接導火索,劉夢溪指出與文廷式有關。因為慈禧最痛恨珍妃,而文廷式不但是珍妃的老師,還曾在朝廷上攻擊過慈禧及其重用的大臣,後來慈禧下令追殺文廷式,但陳寶箴與他來往密切,還暗中保護了他。如此一來,慈禧怎麼會輕易饒了陳寶箴呢。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解釋,如果以後發現更多的史料,可以繼續討論。


毛劍傑


陳寶箴現年186歲?維新派主要人物,曾國藩得意門生,舉薦楊銳,劉光第六君子之2人維新變法,本人辦新學搞洋務積級主張變法曾任布政使湘巡撫等職,變法失敗後與其妻槨一同回鄉,後傳出病亡,本身年事已高,加上又驚又怕病亡其子陳三立也是變法主要人物,賜死之說無史可查,照理說慈禧打擊維新不必藏著瞞著所以暗中賜死應站不住腳。


黑金人生1


受戊戌變法影響,變法失敗後,陳寶箴因曾保薦楊銳,劉光第及主持湖南新政,受到“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

陳罷官後回江西,在南昌西山下(今新建縣境)築“靖廬”棲身,生活淡漠淒涼。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卒然去世。其死因《清史稿》不書,其子陳三立《巡府府君行狀》亦諱而不言。近據報載,清末戴遠傳《普三文錄》記載:“光緒二十六年六月26日,先嚴千總公(戴閎炯)率兵從江西巡撫松壽馳往西山靖廬,宣太后密旨,賜陳寶箴自盡。寶箴北面匍伏受詔,即自縊。巡撫令取其喉骨,奏報太后。”據此,則革新者陳寶箴亦始終末能逃脫那拉氏之魔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