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数学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掰手指?

友应无用


孩子学数学,掰手指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有关系。

孩子从幼儿进入一年级时,大部分孩子学习数学还是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从而理解加减法。但是孩子因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就喜欢用掰手指头来进行加减法。

再是,一些孩子对数的分解和组成掌握不熟练,或者并没有真正掌握。很多孩子都能数数,但仅是数数而已。他并不明白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多几,或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多几。更不明白10的数,那个“1”的意义。

如果孩子对数的组成和分解,或对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有比较好的理解,就可能不用掰手指头了。如,和就是两个数合起来,加数是其中(和)的一部分;而减法中的被减数就是相当于加法中的和,减数和差相当于加数。因此,加减法不外乎就是求总数,或部分数而已。

而当孩子明白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凑十法后,就无需用掰手指头了。并且学生不用掰手指算数,对后续的学习也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或家长的一定要慢慢教孩子,让孩子弄明白数的组成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因为后面的教学都是由此延伸出去的。

一窍通百窍同。十以内的加减法不用掰手指头,20以内的加减法也容易掌握,同样10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一样的方法。

孩子掰手指头算数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当然,能不掰手指头能算数就更好了。


一点浅见,欢迎留言深入交流探讨。谢谢!

田戈教育,专注教育。更多精彩期待分享!


田戈教育


看孩子的情况而定,其实对于孩子学数学掰手指这类情况而言。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刚开始教一年级时,我看到很多小孩子算数学题目时掰手指,我就在班上强调说不能用手指算数学题,强调过后,孩子不当着我的面算题目,可是他们还是会在课桌下面偷偷掰手指计算。所以我特地去查了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身心发现规律。在我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学习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象运算阶段。一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需要借助外物来计算,比如说手指,小棒。等他们的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也就是等他们到了形象运算阶段了,就不会用手指算了。有些家长肯定会说,为什么邻居的孩子就不用手指算。每个孩子的思维发展速度不一样,有些孩子发现快,有些孩子发展比较慢。所以家长不用着急,对孩子放宽心,慢慢来。



定来生263


这两天刚在培训机构给两年里的小朋友上课,发现了部分小朋友确实存在掰手指的动作!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当初幼儿园老师为了方便教学,教给了他们掰手指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时候把人掰弯,到了小学又把人掰直!



大家在平时生活听到过最荒唐的骗局就是,初中老师说,大家不慌,到了高中老师会讲。到了高中,高中老师又说,什么情况?这是初中的知识,你们初中老师没讲吗?

我就奇了怪了,你们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拿学生开涮吗?你们这又是踢皮球,又是掰直掰弯的,教育局是不是可以统一一下教学方法标准呀!

话再说回来,学数学掰手指完全可以,手指完全是一种现成的工具呀,很多人觉得反对掰手指无非是觉得不美观,影响做题速度等等,那既然是学数学,既然是现阶段的教育,我想问,是不是考了高分就可以了!既然是为了考高分,那你管人家用什么方式算,掰手指不算作弊吧!人家断奶还有个过程中,何况掰手指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大家太过于看重外表了,以为这孩子这么大了还掰手指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大家路上看到过算命的吧,人家搁那也是通过掰手指来计算问题,那是不是也应该去骂他,你个渣渣,算个命还掰手指,行不行哦,你这样算出来会不会不行,要不拿个计算器在边上吧,这样算起来会准一点!

而且我也不建议强制性的让孩子去戒掉掰手指算数的这个习惯,我看到过相关人士说掰手指会影响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大数无法用手指去解决!确实,但孩子成长有一定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家长老师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引导,当孩子发现掰手指越来越不实用,越来越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时候,或者学到了更方便的方法时,自然而然就会抛弃这个方法。就像你用着某个品牌的手机,体验感越来越差的时候,而你用了另一个品牌的手机,发现流畅的飞起,你会怎么选择,当然,回答情怀的绕道!



最后,家长和老师也别太在意掰手指这个问题,顺其自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和能干!

有不同看法的也欢迎评论,关注,私聊!


幼儿园最乖乖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孩子掰着手指头做数学计算,说明他的计算能力很差、不聪明等等。

​ ​而且,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朋友,都会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幼儿园老师、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总是会及时制止。那么,对孩子来说,掰手指真的是不聪明,是不好的行为吗?

​ ​"证据表明:这种用手指头表示数的方法,对于学习和理解算数非常重要。"

​ ​其实,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无论是代表量的数字,还是数学计算的符号,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的认知发展有限,对这些抽象的内容无法理解,是正常情况。

​ ​那么,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必须通过借助实物帮助,才能真正理解数的抽象概念。而手指,正是孩子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所以,通过掰手指学习加减法是每个孩子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 ​我们都知道幼儿学前启蒙非常重要,尤其是3-6岁,是儿童形成数学思维的最佳黄金期。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逻辑能力等初始发展时期。

​ ​了解3-6岁孩子学习加减法的发展规律,清晰的帮助孩子做好过度,也可以为孩子以后学习加减法打好基础。那么。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呢?

​ ​3-4岁:认识10以内数字,并能够用数词描述事物的动作和特征

在孩子3-4岁及之前,还没有具象的数字概念。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借助实物,帮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 ​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数",并能够应用"数"描述基本的事物特征。

​ ​4-5岁:认识20以内数字,能够通过比较和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 ​数字是数量的抽象代表,在孩子对"数"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将"数"和"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

​ ​√掰手指数数,2个手指比3个手指多1个;

​ ​√将1-10写在卡片上,在每个卡片上放置对应数量的小球。5个小球比4个小球多,5比4大;4就比5小;

​ ​√将3个小球的小盒子里;拿走一个只剩2个,2比3少,3比2多;

​ ​√吃饭时,让孩子帮忙拿5个勺子;

​ ​... ...

​ ​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帮助孩子建立"数"和"数"之间的大小、多少等关系。

​ ​5-6岁:能够通过事物操作和其他方法完成10以内的加减,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基本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家长可以顺理成章的对孩子引入加减法的计算。但是,这时候,孩子在计算时,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辅助。

比如:

​ ​√一只手张开有5只手指头,藏在掌心1只,还有4只,对应5-1=4;

​ ​√盘子里1个苹果,妈妈又拿来2个,一共3个,对应1+2=3;

​ ​√3个糖果,吃掉1个,还剩下2个,对应3-1=2;

​ ​√树上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3只,对应5-2=3;

​ ​... ...

​ ​通过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的概念,同时,培养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计算的运用。

​ ​其实,随着年龄的提高,孩子会逐渐摆脱实物计算,从掰手指数数到心算,是孩子学习数学运算的自然过程,父母需要懂得,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布衣学堂


第一、可以就地取材,手指随时都能伸出来表示数,而且十个手指刚好可以表示“和为10以内的加法”。

第二、可以加深理解,掰手指可以把抽象的加法运算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因此,掰手指的方法一直都适用,而不是那位家长所谓的老套的做法。事实证明,目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育仍然使用类似掰手指的方法,只是把手指转换成了其他的实物画在课本上,让孩子数数,从而得到用数字表示的加法等式。

那么孩子又是如何摆脱掰手指进行口算运算的呢?孩子通过数实物得到的运算结论,易于理解,每次做到这样的运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实物图,几次下来就把这个运算结果记忆到大脑中了,这就是口算的过程。

家长还有个担心就是10以上的运算怎么办,其实这是不理解数学教材产生的担忧。事实上,10以上的运算都是通过转换成10以内的运算来实现的,十位与个位分别各自进行运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数学上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

所以,学数学掰手指是适用于数学初学者的很实用的方法,家长切不可横加阻止,打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不要过分焦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多多练习,假以时日,必能成功过渡到口算。


良师益友谈育儿


作为一个有十来年小学数学教龄的老师,我非常头疼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手指算。慢。而且我发现凡是小学脱离不了手指算的都是数学成绩一般甚至靠下的孩子。

孩子的第一印象最重要,他默认态度是采取先入为主。你第一次教他什么她学会了以后就会用这个。手指算不可取。幼儿期想启蒙的话最好借助实物,数苹果、糖等。有的手指算还用一个大拇指代表五什么的,孩子课堂上两手不停舞动,根本置老师的10以内分成、凑十法等不顾。反而拖累了孩子学习。实际上点实物就是让理解加减法是怎么回事,等他熟练掌握10以内分成及20以内加减法算法回脱口而出。而用手指则很难脱离了。


学做好妈妈哦


掰手指头学习数学,多数是出现在学前的娃身上。我们都知道学前的娃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他们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代表数量的数字,还是代表逻辑关系的加减符号,在我们眼中熟悉简单,在他们看来,犹如天书。

看不懂、不理解抽象的数学,那娃要学数学怎么办?这时,娃需要一根拐杖来帮他迈向理解抽象数学的道路。这根拐杖,就是具体的事物。手指头,是具体事物中的一种,也是娃最熟悉、最容易接触到的。

所以,娃都会有一个掰手指,依赖动作算加减的阶段。假若我们在这个阶段握住娃的手,让他口算加减,那就会得到一个手指头忍不住跳动、一脸痛苦、死活算不出正确答案的可怜娃。

但一直掰手指算加减怎么可能有进步、学会口算呢?不少当爸妈的,都担心这个。是的,假若娃一直只会掰手指算加减,甚至在学了20以内、5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就不妥了。

所以,当娃能顺溜地用十个手指算出加减,就得引导娃学用其它具体物品(感兴趣的乐高、扑克牌、绘本等)和其它方式(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口述应用题等)算加减啦,这才会让他对抽象的数学关系有更多了解,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在这过程,不需要阻止娃用手指头算加减,当他会更多方式算加减,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舍弃掰手指算加减的方式,提前阻止,只会影响他进一步掌握数学。

另外,通过多种的具体物品和方式,娃才可以慢慢从掰手指算数到口算。没有各种计算方式方法的积累,想娃马上学会口算,这不亚于让瘸脚的人,放弃拐杖,像正常人走路那样困难。

02

我在前几篇数学启蒙文章中,就分享到如何先用数群、数的分解和组合来帮大班的娃学习加减。而在上篇数学启蒙文章,分享到该如何帮娃学会和理解什么是口述应用题。这次,我就分享如何用口述应用题学习加减法。

娃按上篇文章学会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经验后,那接下来就是:借助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也就说是让娃知道“加法”、“减法”等专业数学名词,懂得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一、学习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这个概念,我们熟悉得很。但别看娃早早学习了加减法,我们熟悉的加减概念,他们在四年级下学期才能在数学课本中学习。在这之前,娃只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加减法运算过程。至于原因,是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培养,抽象逻辑能力终于发展起来了。

在学前,我们不需要告诉娃抽象的加减法概念,但我们需要跟娃说明:加法,就是把两个代表数量的数字合在一起,求出一共(总数)是多少,加法得出的数量是变多的。

所以,当娃能熟练描述和自编口述加减法应用题,有加减的经验后,我们就要通过实物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的含义,帮他理解抽象层面上的加减法。


忆往昔视频


儿童在学习方面方法是很多的,学前班的儿童他们的幼儿老师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了诱导。带领孩子以游戏.儿歌.绘画.手工等带动幼儿进行兴趣学习。

当幼儿进入大班后,他们对学习就有了充份的兴趣,随便的学一些图片,数字和数手指。特别是认数字和数手指,这一关是最重要的,在学前学会这一步很重要,这些都是启蒙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学前这是主要的前期知识。

当孩子进入了正规的学龄入学一年级时,他们就开始了正规的习了,特别在学数学时的初期,掰手指是孩子早期学数学的最好方法,在没有掌握好十以内的分成式时,掰手指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法。

一但孩子们在某一解段中掌握了十以内和二十以内的加减分层式,老师就可以约束掰手指的方法了,不能使之成为习惯。掰手指只能是数学的先期解段,是必须要给孩子发挥的,一但掌握了加减的分成规律之后,孩子们在老师的要求下就会自动放弃掰手指了,对于脑力发达迟缓的孩子相信老师会进行帮助指导的。


星空揽梦


教育方法论问题,不是不能掰手指,是一般人根本不会掰手指来教育孩子

手是人类最方便的工具之一,最开始学数学,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手指是最容易借助的工具。为了解决决十以上的计算问题,老师教我们做高粱棍串。等学到了乘法,便又开始学算盘。

但是,这此方法只是为了便于对世界和数学概念处于无知状态的初学者理解。并且不难看出这个家长只会用手指做加减法。

一只手可以用来计算多少,全靠一个人的思维方法论。

我们试下另一个方法:

1、把十个手指表上序号,从左到右就行。

2、十以下的加减不看序号,直接数手手。

3、超过十的加减法,如7+8=15,先数到7标记下,再数到10标记下,然后从8开始数1数到8再标记下。这样,10的数在左大拇指上画个勾,表示这个十位数是1,然后再从10数到最后一次标记,得到5,这样子,整个数字就是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5。

同样,如29+28,按如下步骤计算:

1、十位数2+2=4,在第4指做个十位数标记

2、数到9,标记下。

3、数到10,标记下。

4、从9起数1数到8,最后标记。

5、从个位10数到最后标记,得7。也就差不多做出了9+8=17了。

6、十位数相加,4+1=5.

7、十位数写5,个位数写7.

看上去很麻烦,但教孩子本来就麻烦。为了方便,发明几个记号就行啊。

比如个位数记号画个三角形,十位数画个方块,数数记号画个圆圈。比如表示个位9的记数,在第九指画个三角形和圆圈,表示十位9的数字画个方块和圆圈。

全靠大人用耐心引导。

别说手指没用,掐指一算你八字三亲六戚十二宫,可观察到你个人大部分人生境遇。你以为手是用来干嘛的?

很多计算方法都可以直接用手,包括微积分,关键是你不会用啊。


慕颜歌41319


掰手指的方法,孩子是怎么学会的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家长的急躁,没有耐性。

接触到数学后,想必没有哪个老师会教孩子掰手指,而是教孩子一些计算的方法,孩子刚开始接触不熟悉,学不会很正常,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然而在家长辅导孩子时,看到孩子不得其所,就非常着急,然后就会让孩子借助手指,以直观的方式计算,然而,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他们就是这么被教会的,与此同时,他们忽视了如今的教育方法,因而形成了教育差异。

让家长也学会正确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辅导孩子,和让孩子尽量在有老师正确的辅导下完成作业,都可以比较好的避免这些问题,但是,这两件事也都有相应的弊端,家长有工作,不可能重新学习;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要完成的教育任务;怎样解决协调,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古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确的方法和思维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单单一道数学题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