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乒乓球员都喜欢用横拍,用直拍的人越来越少吗,为什么?

你们有枪你们说了算


题主您好,这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现在乒乓球员基本都是横板了,直板越来越少。

本人在当地一家民营球馆做教练员。注册的孩子有上百个,全是横板,无一直板。


这里面一个最简单原因,是从握板来说,横板更符合手的生理特点,简单说就是握板舒服。中国人之所以过去有很多直板,尤其是业余层面,一是过去市面上直板多,我们因为使用筷子的习惯,握直板也比较顺溜。

从专业角度来说,横板可以两面发力。直板握板,受到手腕的限制,您可以自己握一握,感觉一下。现在直板尽管有了直板横打,但是论发力的自然性,舒适性,还是横板更天然。简单说,直板反手不如横板发力顺畅,发不出来大力。所以相对来说,培养一个直板运动员更不容易。想出成绩,更难!




王皓直板横打是一个特例存在,他的反手力量甚至超过正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皓。像现在的黄镇廷,薛飞,郑培峰等直板选手,反手有是有,但远达不到王皓的水平。至于许昕,反手横打从来都是一个补充和过度。

从一个基层球馆上百个小孩子无一直板,就可以看出现状。其他培训机构同样如此,有一个直板小孩那就跟宝贝疙瘩一样。


直板并不会消失,也不会消亡的,我们国家有丰厚的直板底蕴,民间打直板的球迷太多太多,只是专业层面现在有些尴尬。国家现在为了保护直板,有一些特殊政策。

比如全运会团体,就必须有一个直板选手。为什么要保护直板呢?主要还是传统和情结,另外在盛产乒乓天才的中国的土壤上,不定哪天又会出现一块像马琳、刘国梁那样的天才呢。


微乒乓


就说自己的例子吧。当年看刘国梁孔令辉打球的时候迷上了乒乓球,那时候还上小学,跟几个小伙伴开始自学,没有人教。因为迷刘国梁所以选择用直板,刚开始学的时候磨的虎口非常疼,经常磨破。而且经常打不过握横拍的小伙伴,练了一段时间以后明白了直板的强项在正手前三板强攻,有一段时间重点练前三板,练拉球的成功率,胜率慢慢上来了。再后来大家球性都熟悉的很好了,反手弱点就被放大。我记得很清楚接反手角度大的球必须脚步移动很多才行,经常被打的来回跑,后来强迫自己拉伸手臂,练反手发力,一直到反手能够反推对方的拉球。除此之外直板打球一直要琢磨怎么给对手下套,从发球开始算计,通过旋转,变化,诱导对手回球到我能发力抢攻的区域。因为正手是我的优点,对手经常有意跟我斗网前,意识到了之后又练了一段网前发力。个人感觉直板相比横板,优势有,但是弱点太多,运动员要付出更多才能达到横板同样的水平。国际乒联持续的改变规则一直在削减直板灵活的优势,而横板更均衡,对规则的变化适应的更快,所以横板成材率更高。


二老爷92836816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横板打法的占比越来越高,诞生于中国、曾经创下过无数辉煌的直板打法却越来越难以生存。其实,对于一项竞技运动来说,一项打法的兴起与衰落从根本上看都是根植于这种打法的竞争力,直板打法使用者日益减少很大程度上与直板打法在当前时代的竞争力下降有关系,而直板打法的竞争力下降与直板打法本身的短板以及国际乒联不断推出的改革措施有很大关系。

首先从直板打法本身的特点来看,直板打法注重前三板的细腻控制与正手的快速抢攻,传统直板打法追求全天正手进攻,很大程度上因为直板打法在反手位有着天然的缺陷。由于直板的握拍方式,反手位无论是下旋球进攻还是上旋球的相持和横板相比都略显不足,尽管直板横打一度看似解决了这一短板,但问题在于除了王皓以外,并没有人能够真正将直板横打发挥到极致。许多基层教练对直板横打的教学还并不成熟。

其次从国际乒联的规则改革来看,国际乒联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不断推出改革,从“小球改大球”到“有机改无机”再到塑料球改革,其目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降低速度、增加击球回合,提升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国际乒联这些改革措施几乎件件对直板打法来说都是重大打击,球体增加速度降低,实际上削弱了直板打法赖以生存的前三板优势,相持回合增加则要求选手更加注重击球质量,正反手需要更为均衡,这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直板打法的正手杀伤力并放大了直板打法反手相持能力的弱点。

不过尽管直板打法使用者越来越少,但直板打法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如在双打比赛中直板选手依然有着横板打法难以匹敌的发动能力。


乒乓杂志


现在乒乓球训练基本上从五六岁就开始了,走上乒乓球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你要一路pk同龄人杀出来。相对来说横拍在基础训练教学上,难度要远低于直拍。直拍从开始的训练就需要掌握手指的控制力,而横拍只要训练到手腕的动作。而且小孩练习握拍,横拍也比较容易抓得稳。这个在初级训练和比赛,横拍比直拍容易出成绩。在起跑线上,你就被拉开了距离,要追回来可想而知有多难。而且需要教练和家长有耐性来等待。而且直拍自从有了横打技术后,训练的难度大大增加,横拍练习两个面的动作,而直拍反手有了两个面的技术需要判断,横打还是推挡。在当今乒乓球技术追求化繁为简,以力取胜。直拍技术过于复杂多样反而成为了制肘。王皓能够出成绩是因为简化了反手的动作,许昕无法出成绩就是反手过于复杂,而又没有足够杀伤力。横拍就好比华山剑宗,直拍好比气宗。横拍都出师了,可能直拍还在苦练中,熬不到成才就已经放弃了。


冷看体育的肥东


乒乓球主流握法只有直握球板和横握球板2种,但高手在民间,有不少球迷还发明了一些非主流握法,比如斜握,比如换握等等,都是球迷娱乐性的尝试的,实战性不强。

直握也有区别,细分的话有3种,浅握、深握和正常握。浅握一般是业余球迷用的,目的是为了手腕更灵活,更能掩护反手的弱点,但对发力不利。

专业运动员就2种,深握和正常握。像王皓马琳的属于正常握,而秦志戬许昕的属于深握,也就是俗称的“大钳握”,这可能跟他俩的手大有关。

这2种握法大的区别没有,但有一些微小的差别。大钳握更有利于发力,尤其是正手,但手腕的灵活度方面不如正常握,比如台内球的处理上。

还有的运动员在正反手转化时握法会微调,这都是个人习惯问题,难分优劣。

不管怎么握,直板的优点是手腕灵活,所以发球和台内球出色,前三板是其杀手锏。但反手是弱点,尤其是处理长下旋时。这也正是发明直板横打的初衷。当然,现在直板横打早已体系化了,不单是处理下旋,各种不转、上旋和侧旋都可以处理。但除了王皓,其他直板运动员包括许昕,在上旋球对抗方面依然是个漏洞。

横板根据手指位置和用力的不同,也有各种握法,但大同小异,不存在优劣之分,还是看个人特点和习惯。

横板的最大优势是两面均衡,由于握板的关系,无论正反手击球都很协调自如。以前的弱点是手腕没有直板灵活,在发球和台内球上比直板略差。

但瓦尔德内尔发明的瓦式发球握板法基本解决了横板发球的问题。而且,这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比如霸王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横板台内球处理上的问题。目前横板只是在理论上存在挑打不如直板的缺陷,其他方面劣势几乎没有了,这也是目前横板占绝对多数的一大原因。

同时,国际乒联的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旋转,增加回合。这在客观上确实对直板不利,减少了直板前三板的优势而放大了相持不如横板的弱点,这也是目前直板运动员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差的重要因素。

看看世界大赛冠军的趋势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直板世界冠军越来越少。除了王皓,目前没有人能在反手相持上与横板抗衡,成绩自然上不去,这样此消彼长,优胜劣汰,打直板的运动员就越来越少了。


柯南话乒乓


朋友你好,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普遍。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直拍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球改大已经没了明显优势

第二:直拍上手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难遇横排

第三:横排现在在世界上是霸主地位,能出成绩的也是横拍居多

第四:横拍的优势比较明显,台内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中远台就更是先天优势

第五:教练教横排更容易相对直拍来讲(同期的学院,横排上手不但简单,后期直拍优势不明显,家长看到孩子出成绩快,所以教练也是按这个标准教)


沃德乒乓球体育爱好者


直拍从技术角度来讲,反手弱,不宜进攻。俗话说,单面攻,一面拉两面。当然,中国运动员发明了直拍横打,反手也可以攻了,但这项技术比较难,不是人人都可以熟炼掌握,并且很好地运用到实战中去。但直拍也有它的特点,直拍选手一般来讲,手腕灵活,处理台内短球好。更重要一点,要练好直拍,对运动员要求更高,运动员悟性要好,跑动要积极,而且,运动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直拍是满功出细活,而横拍有速成的意思。


孙老蔫1


首先,我必须得安利一波直拍。身为一个伪球迷,我所知道的国内直拍选手不多,但都很出名:刘国梁、马琳、王皓、许昕。想必我不介绍,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刘指导的打法我们不评论,马琳的特点就是直拍的所能发挥的最佳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直拍的优势在于前三板的快速、旋转、变化上。大家去看马琳打球你就知道了,观赏性极具丰富,球的控制性极强,大满贯足以证明马琳的强大。相比于马琳,王皓的特点在于一手直拍反手的优势,个人认为他的反手已经达到了现今所有直拍选手的巅峰,可惜王皓的“三亚”没能成就他更大的辉煌。许昕的优势在于正手弧圈球的变化以及相持下的稳重,明显的直拍打法,相比于前面几位老将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安利完了直拍,就得进入正题了。直拍的反手是初学者最大的缺点,他不像横拍简单、快捷,这是直拍最大的缺点。其次,国际乒联的改革,球变大了,更趋向于观赏性,导致直拍前三板的优势减弱。最后,我们这些年轻一辈被横拍的简单打法给同化了,不再去深挖直拍的精华,导致慢慢的差异出现了。


就是不想吃饭呀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啊,因为王皓只想拿银牌,准备把连号的银牌祖传,所以必须练直拍


木韵雕民


这和球的关系很大,现在用的塑料球40+,旋转变弱,速度也变慢,从最近几次比赛可以看出,往年45一场,现在要1小时。回合变多了,相持变多了,这是对直板很不利的。除了王皓,直板的弱点是反手,要想赢球,就必须处理好前三板以及侧身强攻。而横板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接发球拧,更容易抢得主动,两面弧圈的护台面积也更大。无论是马琳的台内技术,(切、挤、吸),还是王皓的横打(王皓的手腕力量,以及对手不适应横打的弧线),基本都是后无来者。所以直板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对于业余选手更加明显。自然使用直板的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