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問題?

逍遙53782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膽小內向問題?其實,答案藏在你的教養方式裡。

避免對孩子過度保護

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麼都缺乏興趣,也不願嘗試……這類家長口中“膽小”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


他們會把“不允許”“不要”“別這樣”掛在嘴邊。 比如孩子想要爬高一點,或者想要跨過一條小溝,再或者只是想玩一玩沙子,都會被立刻制止。


家長的理由是,這些行為有危險,會摔倒,不衛生。但是家長時時刻刻的提醒,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處處有危險,未知的東西尤其可怕,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膽小。


只要保證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該放手就放手,沒有不摔倒就能學會走路的孩子,成長都是磕磕絆絆的,不要再以愛之名去限制他們對世界的探索。


在親子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明星媽媽葉一茜就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示範。在七寶不敢去攀巖的時候,及時地鼓勵了七寶,幫助七寶一步步爬的更高。

總之,想讓孩子更加勇敢,父母們不能逼迫孩子,而是要陪伴並鼓勵孩子主動嘗試新事物,給孩子自由探索和體驗新事物的機會。


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


正如《少年說》節目中,有位女孩懇求媽媽,別總拿她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她壓力巨大又壓抑無比,而自己的努力媽媽卻一點也看不到。

媽媽反駁說:「我覺得你的性格就缺打擊,不打擊下你就會飄。」


女兒流著淚說:「你老是打擊我,我覺得自己很差。」

這種教育方法會摧毀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恐懼和壓抑,對外界、對其他人都充滿懷疑和不信任,表現出來的性格就是內向膽小。


因此,家長對於膽小內向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


不故意嚇唬孩子

“再哭狼就把你叼走了”“再不聽話,警察就來把你抓走了”……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無法可施時,就會搬出各種孩子害怕的東西故意嚇唬他,從而讓孩子乖乖就範。


表面上孩子變“乖”變“聽話”了,實質上孩子卻變的更膽小了。如果孩子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那麼他們長大後不但無法成為勇敢有擔當的人,也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甚至越害怕,困難和問題越接踵而來。


8月7日,寧波塘溪鎮一名4歲女童,出門找媽媽,卻迷路了。一名陌生的韓女士看到孩子一個人,在此處獨自呆了很久,報警求救。


警察趕到後,原本聊天的女孩突然大哭不止,一個勁的往韓女士身上貼,聽到警察要帶她走,哭的更厲害。


後來,女孩的父母說,平時孩子不聽話,他們就用:“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了”來嚇唬孩子。


明星馬伊琍也轉發了這個微博,並說道:請不要用警察來嚇唬孩子,必須告訴孩子,警察叔叔是好的,是來幫助我們的,在外面遇到了危險一定要找警察叔叔。

因此,嚇唬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應該學會教育孩子的時候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煩躁,家長要儘量改掉嚇唬孩子的習慣;同時,滿足孩子的安全感,比如額外的照料、擁抱等肢體接觸等。如果有不能滿足的原則性事情,也不要採取嚇唬。


不要逼孩子“勇敢”

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害怕的東西,比如怕黑、怕水、怕狗、怕閃電、甚至怕冰箱、怕電梯、怕榴蓮……


而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和他說:“這一點都不可怕,勇敢點”、“男孩子怎麼能害怕呢”、“你看隔壁小弟弟都不害怕”……


然後,逼著他去“勇敢”:把他放到小黑屋裡、甚至故意把狗抱到他身邊……這些,都教不會孩子勇敢,只會破壞他的安全感,讓他更加的脆弱。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母親欲練孩子膽量,獨留孩子在火車上》新聞:

恰逢假期秦女士打算帶孩子洋洋坐火車回家,就突發奇想“要是洋洋能夠自己回老家那說明膽子練的是很可以了。”


於是秦女士從車站帶洋洋上火車以後,就藉故有事讓兒子自己去姥姥家。


接下來的時間裡,一開始洋洋確實表現的很鎮定,但是開車不久,洋洋就逐漸害怕起來。當車輛乘警發現了這個小男孩的異常,來到男孩的身邊的時候,洋洋一臉的驚慌和恐懼,雙眼含著淚水。

當孩子表示自己很害怕做一件事情時,父母應當立即停止。如果還繼續的話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恐懼都是因為“未知”,與其逼迫他們勇敢,還不如陪著他們把“未知”變成“已知”。


正確家庭觸覺訓練,培養孩子膽量

孩子膽小內向,有時並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因為“觸覺失調”。


觸覺是指分佈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


通過觸覺,我們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這個世界上的東西。觸覺幫助我們建立自己和他人的邊界。


良好的觸覺體驗帶給孩子安全感。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性格會更自信開朗活潑,能很好地融入集體。


反之,觸覺失調的孩子會出現粘人、膽小內向、敏感多疑等性格。


觸覺失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生產方式、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響。


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觸覺體驗不足,比如剖腹產出生,未經產道擠壓,沒有獲得第一次最重要的觸覺體驗;出生後獲得父母兄長特別是母親的關心愛撫不夠。


父母限制過多,不許參加戶外活動,特別是不許玩水玩沙等,導致孩子沒有豐富的觸覺學習機會等,都會導致他們的觸覺學習體驗匱乏。


家長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觸覺家庭訓練遊戲,有效培養孩子膽量。

  • 撓癢癢

孩子平躺在軟墊上,家長戴上手套,從孩子的頸部開始,給孩子抓癢,往下到後背、肚皮。

  • 喜刷刷

家長拿軟毛刷子在孩子身上輕輕地刷,由頸部開始,在前胸、後背、雙臂、雙腳,反覆刷。

  • 拍一拍

讓孩子先仰面躺在地毯上,四肢伸平,家長用球拍打孩子的身體,按照上身、胳膊、腿等部位的順序依次拍打,然後讓孩子翻身,趴在地毯上再按照上身、胳膊、腿等部位的順序依次拍打重複多次。

結語

我們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等都會在孩子身上有一定的投射,並對性格的養成造成重要的影響。


在這個充滿社交焦慮的社會中,如果你的孩子膽小內向,這或許需要你具備更多的勇氣和智慧去認識和保護他獨有的潛力。


膽小內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如果連父母也無法接受他的性格,強制地去改變他,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不妨想想,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村上春樹……在世界上許多成功的人士當中,不乏膽小內向的人。


多特兒童專注力


1、營造融洽的家庭氣氛。父母親要相親相愛,讓孩子從小在溫暖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氣氛的融洽與否,關係著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看著膽小懦弱的孩子,家庭裡自會有些不足以外人道的氛圍。而自由民主溫馨的家庭,開朗和善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從小就不懂得膽小懦弱是怎麼回事,遇到事情也不會退縮,更不會欺瞞父母。

2、不要隨意打罵孩子。傳統家庭中,有些父母仍簡單粗暴地採取老一套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對孩子動輒打罵,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不敢違背長輩。

3、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們總喜歡替孩子做主,總覺得孩子小,做事不讓人放心。但事實是孩子不管多大,都有自己的判斷力,所以一定要鼓勵孩子而不是壓制孩子,少替孩子做主,儘量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一定要記住,孩子的事情你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不但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孩子勇於承擔的性格。

4、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成長的更好,家長就應該與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榜樣而不是孩子的管理員。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父母的影響。言傳身教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一生。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也就是說,要想孩子勇敢一些,那麼你一定要先勇敢。

5、努力與孩子一起嘗試新事物。家長多帶孩子走出去,全家旅行或參加夏令營都可以,家長們也可以自發組織在一起,跟孩子們進行野炊活動或是舉行讀書會等活動。讓孩子多接觸新事物,多與夥伴們相處,相信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能勇於承擔勇於探索。



致藝親子育兒


每個 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保護他,害怕他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擔心他不懂得保護自己,想將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予他,想自己為他承擔一切風險,想自己幫他阻擋一切危險。我相信這是作為一個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家長都有的心態。但是生活是獨立的,生活是每個 人都無法逃避和代替的。孩子總是要學著自己長大的。

當我們 的小寶貝開始獨立成長的時候,當他們不需要 我們的手攙扶的時候,他們也要學會自己去承擔生活中的那些風險。

但是有的孩子,卻習慣了父母的保護,他們害怕去接觸新的事物,害怕去面對陌生的環境,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貝需要克服的問題。而我們行為父母,又如何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克服這些問題呢?

首先:風險試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應該將事物的風險性告知他們,而不是直接為他們解決風險,甚至幫他們遮擋風險,孩子 都是天生的好奇寶寶,他們習慣於對陌生事物進行觸碰,而有的低風險事情,我們是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去試錯,這樣他們會有更深的感知力,會深刻記住。

其次: 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和誇獎的環境中成長,這樣的孩子更活潑,我們鼓勵孩子去社交,去認識新的朋友,主動將自己的東西去分享,讓孩子走出媽媽的圈子,走到朋友中去。

最後:陪同嘗試。有的孩子屬於膽子特別小,性格很內向的,他們即使在鼓勵的環境下,也很難邁出第一步,這時,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在鼓勵的基礎上進行親身示範,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麼樣做的,在父母的帶動和帶領下一起去完成作為,這樣更容易解開孩子的心裡壓力,克服他們的恐懼。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但是我們更希望我們 的寶貝是一個獨立自信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只會蜷縮在家中的媽寶。


媽媽帶娃筆記


1:仔細觀察膽小的原因。如果只是回應遲緩一點,倒不一定是膽小。只是比較投入。

2:真正膽小,首先從家庭內部入手,鍛鍊孩子多點和家人交流溝通。有意識想要表達。而且可以植入,如何表達的具體方式。家人之間現場互動,讓他直觀模仿是最直接有效的。

3:從室外入手鍛鍊孩子的膽量。平時多帶孩子出去人多的地方玩。家長微笑友好的和其它家長孩子打招呼,玩遊戲。鼓勵孩子主動加入孩子的隊伍。

4:鍛鍊身體。孩子有了強壯的身體,自信便油然而生。

5:平時家長輔導,有意灌輸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態度。要有大度寬容有愛的心,心寬了,人自然開朗寬鬆。


紅螞蟻爬爬爬


沒有經歷暴風驟雨的海燕是飛不高的。

任何能力,任何膽識都是經過千錘百煉出來的,沒有經歷千難萬限的磨練的人,成不到氣。

膽小,也是讓父母過度保護所造成的後果。

孩子的成長交流,可私信。

培養優秀的孩子,從根本教育開始。



根本達人


怎麼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剛出生以後都比較膽小,來了外人會躲到媽媽懷裡,尋求保護,這是正常的。隨著孩子的長大,膽子也會一點點大起來。

但是有的孩子可能膽子越來越小,就和教育方式有關,受過某些驚嚇,大腦裡習得了一些不正確的知識,如鬼神等,孩子出現膽小退縮的行為的時候,嘲笑孩子,指責孩子,讓孩子會越來越退縮。

平時家長說正確的科學的知識,小的時候儘量別讓孩子單獨呆在有危險,黑暗的地方,多鼓勵孩子勇敢,慢慢的孩子膽子就可以大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