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直在吃維生素D,為什麼還缺鈣?肋骨外翻,七個月還沒長牙,是怎麼回事?

樊奕安的麻麻


寶寶一直在吃維生素D,為什麼還缺鈣?肋骨外翻,七個月還沒長牙,是怎麼回事?

肋骨外翻、7個月沒長牙不能說明寶寶缺鈣,而是其他的原因,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是缺鈣。一般來說,只要寶寶正常飲食、服用維生素D是不會缺鈣的。

一直在吃維生素D,還會缺鈣嗎?

1歲以前的寶寶只要堅持母乳餵養、6個月後及時添加輔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不會缺鈣。母乳中有足夠的鈣質供寶寶吸收,只有餵養不足、寶寶患有消化系統疾病不能正常吸收鈣質時才會缺鈣。

傳說中的缺鈣引起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比如枕禿、愛出汗、肋骨外翻、頭髮少、身高增長緩慢等問題,真正原因都不是缺鈣。

肋骨外翻是缺鈣嗎?

嬰兒的膈肌位於第二根肋骨的內側,分開胸部和腹部。因為膈肌發育還不成熟,處於僵硬收縮狀態,有向內的力量,使肋骨外緣輕度外翹,就像喇叭花一樣。

有很多偏瘦的孩子也容易出現肋骨外翻的情況,還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穿束腰的褲子,也容易造成肋骨外翻的假象。

7個月沒長牙怎麼回事

嬰兒一般6月開始長牙,有的早在3個月就長牙了,最晚的還會推遲到18個月,只要在24個月內長起牙齒就是正常的,不用擔心寶寶的發育問題。


如果感覺寶寶出牙晚,可以帶寶寶去檢查,有沒有出現牙胚缺失的情況,如果已經乳牙已經存在,只是沒出而已,靜待花開即可。

總之,7個月的寶寶肋骨外翻、出牙晚都是正常現象,要堅持母乳餵養,及時添加輔食,繼續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寶寶的鈣質就是充足的。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我是兒科醫生雨滴,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想對你說的是不要著急,要淡定哦!下面我解釋給你聽。

所說的寶寶缺鈣,是否有經過醫生診斷呢?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到醫院去看一下。

7個月的寶寶沒有長牙齒是很正常的現象,按照兒童的發展規律4~10個月長牙都是正常的,要超過13個月不長牙,那這個時候才需要醫生面診。所以媽媽不要著急,可以再等待一下。

寶寶的肋外翻,其實大部分的寶寶屬於生理性外翻。會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自然消失,慢慢正常起來,接近我們成人。

一歲以內的寶寶主要是母乳餵養或者是混合餵養得當,並不會出現缺鈣的現象,是不需要額外補充鈣。

在平時的飲食當中,可以適當媽媽咬一些磨牙棒或者硬一點的東西促進長牙。

根據月齡添加輔食,像7個月的寶寶飲食仍是以奶類為主,輔食更換肉泥,菜泥魚泥等。另外每天補充魚肝油維生素ad滴劑400單位即可。




兒科醫生雨滴


有的家長說了,我的孩子天天吃VD,為什麼還缺鈣?

可能存在以下幾種原因:

1、沒有選對產品:建議選擇國藥準字維生素AD合劑,優點是:維生素AD比例為3:1利於人體吸收;劑量足,符合國家建議的預防劑量;溶劑為植物油,口感好寶寶容易接受;不含重金屬、不易過敏,沒有自然環境汙染的風險。維生素A與維生素D在寶寶骨骼和免疫功能方面有協同作用,AD同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建議選擇食品魚肝油或單獨維生素D。

2、VAD攝入不足:對於嬰幼兒補充維生素AD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生長髮育需要(視覺發育、骨骼發育、身高增長、免疫功能、造血能力等)及預防因維生素AD缺乏導致的疾病(佝僂病、乾眼症、夜盲症缺鐵性貧血),因此,劑量上是有要求的,正常足月兒每天VA1500-2000IU,VD400-800IU,早產、多胎、低出生體重兒應加量服用3個月再轉為正常預防劑量。攝入不足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仍有患佝僂病的風險。有的寶寶出生1、2個月了還沒吃上,有的家長擔心中毒,吃幾天停幾天斷斷續續服用,連起碼的生理需要量都沒有滿足,怎麼能控制症狀呢。正確的做法是:生後即服,越早服用效果越好,維生素AD滴劑每天一粒,需連續服至3歲不間斷。即使寶寶生病了,也不要輕易停掉。

3、只補鈣不補AD,或只補AD不補鈣:很多家長知道給孩子補鈣 ,卻不知道鈣必須通過維生素 AD來吸收,如果光補鈣不補維生素AD,吃進去的鈣是不能被吸收的。鈣與維生素AD同補才能讓孩子的骨骼更強壯。

0-6個月寶寶可以通過奶水獲得足夠鈣質,滿6個月後隨著輔食的添加,奶量逐漸減少,此時應給寶寶添加適量鈣劑,建議7-12月每天150mg,1-3歲每天300mg。有缺鈣表現時應隨時添加鈣劑。

4、脾胃功能弱,消化吸收不良: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VAD和鈣才會被充分吸收。所以脾胃虛弱的孩子更容易缺鈣。對這類缺鈣的孩子,要注意調節飲食結構,並採用中醫的推拿、按摩予以調理。

7個月沒長牙有問題嗎?

乳牙萌出的早晚、快慢存在個體差異,早的4個月出牙,遲的可到10個月。乳牙的萌出與母親孕期營養和寶寶出生後營養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鈣營養。除堅持每天補充維生素AD和鈣以外,還應適時增加食物的品種和硬度,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有利於牙齒萌出。

嬰幼兒為什麼要補鈣?

兒童的營養需要與成人顯著不同,他們所獲得的營養不僅僅要維持生命活動,更重要的是還要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量相對比成人高。機體生長越快,需要的鈣越多。所以,處於生長髮育極為旺盛的兒童則需要更多的鈣。

很多家長知道給孩子補鈣 ,卻不知道鈣必須通過 維生素 AD來吸收,如果光補鈣不補維生素AD,吃進去的鈣是不能被吸收的。維生素AD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免疫力,參與人體內的鈣磷代謝,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幫助骨骼、牙齒生長髮育。鈣與維生素AD同補能讓孩子的骨骼更強壯。

嬰幼兒期如果維生素AD、鈣攝入不足,早期症狀有多汗、夜驚、睡眠不安等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易被家長忽略,症狀繼續加重,可出現方顱、肋骨外翻、肋骨串珠、出牙遲緩、雞胸、漏斗胸等,由於骨質軟化與肌肉關節鬆弛,在小兒開始站立和行走後,可出現“O”型腿或“X”型腿。一旦出現症狀,機體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併發肺炎、腹瀉,嚴重影響寶寶健康。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位媽媽,不要心急,淡定,淡定。

首先,這個缺鈣,應該是你自己定義的吧,不是經過醫生鑑定:

1、 寶寶出牙晚並不等於缺鈣,如果寶寶除了不長牙齒,還有身體消瘦、出汗多、睡眠障礙、頭髮稀少、愛哭鬧、神經系統興奮性極高、骨骼發育異常等情況,才有可能是缺鈣。

2、 超過1週歲了還沒長牙,才需要去醫院看看。

3、 大部分寶寶的肋骨外翻,都是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也就是生理性外翻。會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自然消失,慢慢正常起來,接近我們成人。

4、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鈣,混合餵養的寶寶或者配方奶餵養的寶寶,一般來說奶量攝入充足,也不會出現缺鈣的情況。

5、 大部分的寶寶所謂的“缺鈣”,並不是真的缺鈣,而是缺乏幫助鈣吸收的維生素D,你家寶寶一直在吃維生素D,就不用亂給鈣扣帽子。

關於寶寶出牙遲的原因:

1、 寶寶們的出牙,有早有晚,早的4個月晚的10個月都有,平均一下,大部分寶寶會在6-7個月時萌出牙齒,所以,急啥?

2、 有的寶寶出牙遲,跟爸媽的牙齒狀況有一定的遺傳關係。

3、 如果孕期媽媽營養攝入、鈣劑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的話,也會讓寶寶出牙遲。

4、 寶寶出生後,營養失衡或缺少某些維生素,也會出牙遲。

5、 男寶寶、農村的寶寶相對來說,會比女寶寶、城裡的寶寶更遲一點。

6、 如果在出牙過程中,寶寶的口腔受到過外力衝擊,也可能會致出牙晚。

7、 某些疾病原因。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寶寶一直在吃維生素D,為什麼還缺鈣?肋骨外翻,七個月還沒長牙,是怎麼回事?

肋骨外翻、7個月沒有長牙,不能說明孩子肋骨外翻的表現主要是骨骼的變化。雖然寶寶一直在補充維生素D,可能補的量不足或者寶寶吸收不足。造成孩子肋骨外翻的原因有以下2個原因:

1、佝僂病

大部分孩子的肋骨外翻是由於佝僂病造成的。

2、肋骨發育畸形

肋骨發育畸形導致肋骨外翻的原因比較少。

至於孩子長牙的時間,一般是4~9個月,只要在這期間長牙屬於正常的。如果超過了這段時間還沒長牙,可以帶孩子去檢查一下。




思雨媽咪


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都好心痛,真是不知道哪來的這麼多育兒焦慮,迫害著現在的家長們!

像這位家長在題中描述的,寶寶肋骨外翻七個月沒長牙,根本就不是缺鈣的表現!

如果孩子身高體重一直髮育正常,也沒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家長所說的這些問題不是“問題”,不用擔心。

肋骨外翻是嬰兒正常表現

很多家長聽說過佝僂病的表現之一是肋骨有異常。看到肋骨外翻這個字樣,就以為孩子是缺鈣引起的佝僂病。

但,肋骨外翻≠肋骨串珠,不是缺鈣的表現。

肋骨外翻是嬰幼兒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隨著生長髮育會慢慢消失。胖寶寶肋骨外翻表現的不明顯,因為被脂肪層蓋住了。越瘦的孩子可能會發現肋骨外翻越明顯。

而肋骨串珠是缺鈣或者維生素d引起佝僂病的一種表現,通常表現為肋骨的邊緣有串珠樣的隆起。

下面的圖可以清晰的看出肋骨外翻和肋骨串珠的區別。上面的圖是肋骨外翻,下面的圖是肋骨串珠





七個月不長牙也不是缺鈣的表現,別瞎焦慮

一般來說,寶寶的乳牙在6-7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但是每個寶寶乳牙萌出的時間都不同。

有的早一些,5個月就長牙了,有的晚一些,甚至到十個月才長牙。

只要在1歲半前長出第一顆乳牙,都算正常。

乳牙萌出早晚跟很多因素有關係,真的擔心寶寶乳牙萌出太慢太晚,可以在孩子吃輔食之後,按照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適當增加一點輔食的粗糙程度,通過增加咀嚼難度來促進和刺激乳牙的萌出。

真心奉勸各位爸爸媽媽,養娃別焦慮,快樂平和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性格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

我是小毛阿姨,國家註冊營養師,專注母嬰育兒營養健康。 關注我,獲得更多專業母嬰育兒知識和貼心育兒經驗分享!

小毛阿姨聊營養


肋骨外翻,不是缺鈣的表現。

寶寶肋骨外翻,不是缺鈣的表現。以前的確有這種錯誤認識,現在已經糾正過來了。家長可以找位靠譜的醫生問一下,或者自己上網查一查,臨床上已經沒有肋骨外翻這個症狀,而是叫“肋骨串珠”。

“肋骨串珠”是兒童佝僂病的症狀之一,佝僂病又叫做“維生素D缺乏症”,寶媽既然按時給寶的補充Vd,那麼這種因為Vd缺乏導致的“缺鈣”就可以排除。

但有一個前提:寶寶每天至少要保證600ml的奶量。因為1歲之前寶寶補鈣的主要途徑是喝奶,母乳或奶粉都可以。


寶寶肋骨外翻的原因:

1,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的呼吸比正常成年人要快,每分鐘在30~40次左右,幾乎是成年人的2倍。這就導致位於肋骨最下面的兩根骨頭隨著寶寶快節奏呼吸向外沿擴,這就會出現肋骨外翻的表面症狀。

2,長期抱娃為同一個姿勢。比如說你一直用左手抱娃,寶的右側肋骨就會有外翻的傾向;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不要經常抱娃,真的會影響寶寶正常發育哦!

3,寶寶褲子勒得太緊。

寶寶腹部本來就大,褲子勒緊了,上腹部就會隆起。寶寶平穩姿態下就顯出肋骨外翻的表象。所以寶寶穿衣服要寬鬆,才有利於寶的生長髮育。


寶寶出牙早晚是遺傳。

首先,寶寶7個月沒有出牙,這是在正常範圍之內。通常寶寶是在4個月齡開始出牙,但每個寶寶存在生長髮育上的差異,只要是在13個月前後出牙,就沒有必要擔心!

其次,寶寶出牙早晚也與缺不缺鈣沒有多大關係。寶寶出牙早晚主要來自遺傳,如果親屬出牙晚寶寶出牙也會晚,不能什麼都往缺鈣上靠。

如果寶寶到了13個月前後還沒有萌牙,可以去醫院拍片看看是否有牙胚存在。如果沒有,那就是無牙症,不過這種概率極為少見。

關於寶寶缺鈣,不知道寶媽是如何得出的判斷。如果根據寶寶出牙晚、肋骨外翻來判斷那就是正常的,家長無須擔心!


爸爸不講理


我是中國首批註冊營養師,也是兩個小暖男大錢&小白的媽媽,歡迎關注我 ~


題主的問題需要分兩個部分回答,菜媽先回答後一個問題,肋骨外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跟缺鈣無關,體型較瘦的寶寶更明顯。

至於長牙的問題,也是跟缺鈣無關的,有的寶寶 4 個月就萌出第一顆牙齒,有的則接近一歲半才開始長牙,這些都是正常範圍內的。出牙早不代表發育好,出牙遲也並不意味著發育遲緩。更不是題主擔心的缺鈣問題。寶寶乳牙早已經在牙齦下面了,長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補鈣也不會讓牙齒早一點長出來。


再來回答題主的前半個問題,為什麼一直在吃維生素D,還缺鈣?


維生素D是可以促進鈣吸收,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寶寶的奶量足夠,攝入的營養均衡的話,也不需要過於擔心缺鈣的問題。


  1. 奶和奶製品

  2. 大豆及其製品,如大豆、黑豆、豆腐、腐竹等

  3. 深色蔬菜,如小油菜、菠菜、芥藍、西蘭花等

  4. 魚蝦貝類

  5. 芝麻

吃多少夠

  1. 0-6月齡:奶是唯一的食物,保證奶量,不需要補鈣。

  2. 6-12月齡:奶為主食,輔食為輔,每天保證600-800ml奶,搭配其他天然食物,如穀類、蔬菜、水果等中可以獲得的鈣。

  3. 1歲後:母乳、配方奶、牛奶及奶製品仍然是寶寶膳食鈣的最好來源。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歲寶寶每日保持500ml的奶量。香港衛生署認為,每日360-480ml的奶量,再加上其他食物,大致可以滿足一日的鈣需求。種類豐富、搭配均衡的膳食,是鈣的重要來源。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公眾號【菜媽和錢爸(caimaqianba)】,公眾號後臺回覆【VD】/【貧血】/【發燒】/【缺鈣】等關鍵詞會有詳細圖文信息,如果有別的疑惑也可以留言給我,我看到會及時回覆哦 ~


註冊營養師小菜媽媽


筆者只想對收藏此問題的47人說:維生素D不促進鈣吸收。相反,過量的維生素D促退鈣吸收,加速骨鈣丟失。這就是為什麼寶寶一直在吃維生素D,依然缺鈣的根本原因所在。缺鈣,是要補鈣的,而不是補維生素D。鈣是礦物質營養素,維生素D是脂肪類營養素,缺鈣補鈣,缺D補D,缺什麼補什麼這是最基本的道理。維生素D“不”促進鈣吸收,補的越多,骨鈣“丟”的越多。


王鈞之1


早上起床吃AD和D3,中間隔兩個小時,晚上睡覺前兩個小時補鈣。一般情況下孩子補充這些是需要一定劑量的,劑量不夠依然會缺失這些營養,補多了會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傷,所以要隔兩個小時。建議你給孩子補滴劑的,而不是藥物的。再次基礎上需要你對孩子的脾胃進行調理,同時也要合理飲食合理餵養,瓜果蔬菜不能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