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什麼時候可以出現車企界的華為!哪個公司最有可能成為車企界的華為?

丿惜福丨176404073


我暫時選了四個純自主品牌,合資自主沒有選,先看看最近幾年的銷售情況:

品牌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吉利 425773 561853 871491 1402513 1697717

長城 730772 852693 1074471 1070161 1053039

比亞迪 440390 450288 510104 424564 522661

眾泰 166252 222899 333087 317036 255393

前兩年長城汽車算是國內自主的一面旗幟,SUV市場可以說是無人能敵,憑藉哈弗H6一款車佔領細分市場數月冠軍。隨著吉利對沃爾沃技術的消化吸收及不斷投入的研發,產品更新換代加速,優勢凸顯,可謂在各個細分市場都做出了爆款產品,全面開花,2017年銷量同比增長超60%,在2018年整體市場未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仍增長接近30萬臺。

比亞迪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傳統燃油車業務增長放緩,新能源還是能佔據前二的位置,看後續研發的持續性,新推的產品都是不錯的。

眾泰靠模仿起家,賣到這個量算是不錯了,看能不能轉型,這種模式難以持續,質量管控上得下功夫,質量問題屬於最多得了。

整體來看,吉利汽車是最具備潛力得,目前收購沃爾沃後又收購奔馳股份,跑車陸斯特,另外與寶騰合資進入馬來西亞市場,這種模式跟大眾集團得不斷併購擴張模式極為相似,有研發有管理再加上市場擴張上有策略,我認為吉利算是自主標杆!


Leon大話汽車


華為企業無疑是手機界國企的驕傲

那麼汽車界誰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呢

目前汽車界國企誰最有可能

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還是紅旗?

1比亞迪

一個很有眼光的車企,很早就佈局進軍電動車,比亞迪的電動公交很早就在國外出了名,目前也是靠電在國內混的風生水起。混動只是實現純電之前的一個過度過程,未來必將是純電的天下。

2吉利

最近幾年吉利頻繁大手筆收購知名企業,如被稱為最安全的沃爾沃,和知名品牌奔馳。可見吉利野心勃勃,希望通過合併其他車企壯大自己,未來吉利必將是一個黑馬。

3長城

我國最早進軍SUV的企業,戰略方向非常精準,但力量單薄,除了SUV汽車其他並無強勢支點。很難持續輸出。

4奇瑞

國內最早造車的一批企業,奇瑞靠著國家活了過來,可惜決策平平失誤,最近銷量也不咋地。如不改變恐怕。。。。

5紅旗

國企嘿嘿,不多說了,現在國家養不起了要它自己想辦法去市場競爭,說實話大多數是買的情懷,溫室的花朵能不能抗住暴風雨且看2年後的變化吧。

此次排名無先後順序,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關注交流下。






名字我娶的


綜合來看的話,在燃油車方面已經不太可能做到了啊,這樣的幻想也已經可以停止了,我個人是覺得發動機這方面的技術確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突破的,也不是國產廠商能夠所謂的彎道超車靠收購就能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燃油車上的三大件哪一樣,中國的汽車廠商都很難解決好,即便解決好了,協調起來配合起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這還是技術不夠紮實的原因。

所以只能夠寄希望於新能源汽車,那麼如果跨進了電動汽車領域,那麼中國汽車廠商完全是有可能拼一把,躋身到主流車企行列的。



有些相比於燃油汽車的發動機來說,電動機的成熟度更高,原理也更加透明,所以這一點來說是降低了國產廠商的入行難度,除此之外我們說電動汽車目前來說兩大難點,一是電池的容量密度問題,另一個則是完整的電控系統。

特斯拉之所以能夠成為純電汽車的王者,也就靠的是這兩點,一是松下的18650電池,一個則是特斯拉花巨資研發的電控系統。這讓特斯拉的續航相比於國產電動汽車來說,有一個長足的發展,甚至是一倍的差距,比如國產電動汽車的續航大概在200公里到300公里,而特斯拉可以做到500甚至衝擊到接近600公里的續航能力!



綜合來看的話,其實國內在電動汽車最厲害的還要屬於比亞迪了,雖然說比亞迪在燃油汽車也不怎麼厲害,畢竟,國產車企整體在燃油車方面的沉澱確實不太多,技術也不夠紮實,但在電動汽車就不一樣了。

讓我們知道比亞迪在電池方面有自己獨到的技術沉澱,而創始人王傳福也被稱之為電池大王,目前來說比亞迪擁有著電池的從設計研發到生產的百分百技術專利。



如今來看的話,也就是電池容量方面的差距,以及電控系統綜合來說的話,因為比亞迪汽車其實定位比較中低端,所以採用的電池相比於松下18650來說,容量方面確實有著差距,這是不可逆的。

除此之外比亞迪自己的電控系統雖然在國內來說還算可以,但與特斯拉的頂級電控系統相比來說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這一點是需要迎頭趕上的,不過軟件方面的研發,我個人覺得難度肯定相比於普通硬件以及基礎硬件來說要小得多。



綜合來說的話,還是需要國產廠商一步一步紮實的往前走,而不是好高騖遠,僅僅靠著一些概念營銷,來博取銷量,騙取消費者的關注度,長久以後對車企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其他車企在純電動領域,我個人覺得綜合來說還是立足於供應鏈體系,核心技術研發不足,這是最大的問題,綜合來說的話比亞迪確實是有可能成為車企中的華為,但前提是在純電動領域,如果在燃油車整個國內的汽車廠商沒有希望了。


互聯網的放大鏡


談汽車界的華為,那得看華為靠什麼成功了。那是靠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這一投入不是幾年,而是一直不停地投入,並且研發投入一直佔總收入的10-15%左右。數年的不間斷的投入,臥薪嚐膽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說到底就是要掌握核心科技,研發上舍得花錢,走的是技工貿的路子。



看看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在研發上的投入,我覺得比亞迪最像。這裡不是看研發投入總和,而是看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比亞迪技術研發投入大概7億美元,並不如一些國產品牌,比如上汽。但它一年營收只有163億美元,佔比達到4.6%,這個比重已經相當高了。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是1-2%,甚至更低。它的這些投入都用來研發純電動車(商用車,乘用車,特種車),插混車,電池,電機,電控,IGBT,雲軌等等。2008年就推出插混F3DM,十幾年不停地研發三電技術,臥薪嚐膽,才有瞭如今的王朝系列。代表作就是新一代唐DM。這款車可以說是個怪物,其技術水平基本碾壓其它插混車,不管是純電續航,加速水平,四驅水平,智能化和網聯化的一些功能。


現在汽車的外觀都有了質的飛躍,唐dm在30萬這個價格水平,銷量依然能夠在6000左右每月。那說明,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接受了這個價位的比亞迪新能源品牌。現在一提到國內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或插混汽車,就會能想到比亞迪。比亞迪可以稱為是國內電動一哥了,這麼說也不過分。隨著原奔馳內飾總監的加入,和法拉利轎跑,萬事總監的加入,以後比亞迪的車的內飾肯定也會有質的飛躍,甚至將來轎跑車都會出現。到那個時候比亞迪品牌也許會起飛。

所以我覺得從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來看,比亞迪是最有可能成為汽車界的華為。

歡迎關注,聊聊新能源汽車,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轟唐大校


首先,我來說說“哪個公司最有可能成為車企界的華為?”我關注的兩家企業:王傳福的比亞迪和李書福的吉利。


至於說能不能成為車企界的華為,這個應該是不同領域的問題,而且企業的發展也不可能一概而論。因為,華為,真正的主軸應該是通信設備上,一步一步攀登而就的。現在大多數人說的通信技術、5G技術,很多部分還是在通信設備制式和設備的運用支持,而手機,也只不過是另一板塊或另一領域的情況!這裡要說,就話長了!先不說這個。

因此,說“中國什麼時候可以出現車企界的華為!哪個公司最有可能成為車企界的華為?”,我看到的更多是自豪感和榮譽感,當然,市場和我們國人都需要這種自豪感和榮譽感,另外提一句肥水不留外人田,所以,祖國的繁榮和崛起,太需要我們自己的公司的進步和崛起,這就是標杆的力量。


總而言之,對於我關注的兩家企業:王傳福的比亞迪和李書福的吉利這兩家公司,我都是比較看好的,但也不一定要和華為比,只要是好的公司,好的產品,我還是十分支持和關注,並持續看好的。至於很多以前的合資車企為什麼沒有著重關注,也許我比較看好民營企業的創新和創造力吧!


藍浩田


若大家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有料說!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科技!

華為目前已經在手機及通訊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的位置,那麼我們國傢什麼時候能出一個車企界的華為呢?接下來簡單講述一下我的觀點。大家要知道,華為能夠做到今天這個地步,依靠的是兩大特點,第一點便是國際化,第二點便是擁有大量自主研發的專利和技術,但這兩點目前對我國車企來說便正是其不足的地方。


<strong>

手機的芯片就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汽車做的好不好就看發動機,很顯然我國汽車的發動機技術目前還欠缺,因此在我看來目前在燃油車領域,我國車企已經與他國車企落下了一定的距離,但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很多的空白,因此這對於我們國家的車企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說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那不得不提到比亞迪了,比亞迪與國產其它車企不同的一點便是其壓對了新能源這塊寶,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這方面有其自己獨到的技術,因為新能源汽車好不好就看它的電池,而其創始人王傳福也被稱之為電池大王,目前來說比亞迪擁有著電池的從設計研發到生產的百分百技術專利。因此,在技術和專利這一點上,比亞迪目前做的很好。

但是比亞迪在國際化方面還需努力,雖然比亞迪目前在國際化方面做的還不如特斯拉等大廠,但我相信只要將產品做好,這些都不是問題,到時候市場自然會打開。而國內的其它車企則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因此綜合來看,比亞迪成為車企中的華為可能性更大一點,但目前來說還是要一步一步的發展好自己的產品,任重而道遠!


大家認為是誰呢?歡迎大家積極評論!


有料說


目前還看不到那個車企能成為汽車界的華為,在國內混得好不算,要全球都混的好才能成為汽車界的華為,目前中國的這些個車企,比如比亞迪,吉利,等等的車企,都是在國內混的不錯,可是全球市場就差遠了,汽車界的華為,首先第一目標超越豐田大眾,全世界每條道路上都能有中國的品牌汽車在跑,比如比亞迪,吉利,長城。。才能成為汽車界的華為,華為可是世界第一的通訊網絡設備商啊?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30多億人口。。。目前比亞迪,吉利,長城,這三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別說發達國家了,就是中國的香港你去看看也見不到國產車,全是歐美日的汽車。。。


塵封舊時光


這個問題咱們需要放大點,畢竟受益的還是全球大眾。

本打算回答造買發動機送汽車的本田,但考慮將來新能源的推廣和普及,答案估計只有兩家最有潛力了,

一是咱們的比亞迪,近幾年,國內電動汽車發展最好的車企毫無疑問就是比亞迪,但電池的續航能力和電池的衰竭無疑還是一個巨大的難關,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說比亞迪車主換一次電瓶居然需要六萬元,六萬元可以買一部同品牌的買菜車了。但報道中詳細講解了電池的成本如何高昂,六萬元根本就不掙錢,這讓想入手電動汽車的人望而卻步。

二就是特斯拉,主打黑科技的一個傢伙,有人說開了一年特斯拉,居然連他的功能都沒摸透,可見特斯拉的確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但電池問題同樣困擾這他,8000節松下18650電池,讓他換一次電池組需要花費二十萬元。雖說特斯拉電池的質保期8年,但四五年之後,電池的性能只剩下60%-70%,必須要面對更換電池組,但高額的費用的確讓人難以接受。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新能源只有電這一條路可以走嗎?換個思路行不行?

車企界的華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真的還需要一大段路要走!在這裡我想對國內的汽車廠商說一句,加油!


科技變壓器


先說點閒話~~~

再過幾十年回頭看,這次華為事件,必將成為一箇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轉變為製造業強國的分水嶺式的標誌。現在全世界國家看待中國製造,標籤都是山寨,缺乏核心技術,大量廉價的生活用品。從這次事件,會讓大量普通消費者認識到中國製造也是有高科技產品的。畢竟普通消費者的認知向來都是以點帶面的,就好像我們過去看待日本,德國產品,無非就是因為彩色電視機和桑塔納。以上大家就領會意思就行了,畢竟手機打字不易,細說沒必要。

現在回到正題~~~

個人比較看好比亞迪,產品的最終競爭力就是核心技術,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現階段的環境壓力,大部分來自化石能源的利用,在能源科技短期內沒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如何高效的利用現有能源,就成為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電動車幾乎是避不開的。電動車大規模應用的最大難題,現階段就是電池,比亞迪本身電池起家,突破的可能性最大。


lzwsp


肯定是吉利了,車系全面車型眾多,研發投入大新品輩出,並且獲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發展勢頭強勁。長城產品比較單一,但口碑不錯,銷量獨佔SUV鰲頭,也是發展勢頭強勁,完全可以走專一的越野之路,做中國的三菱。奇瑞曾經輝煌過,但現在已經不是靠一兩款車型就能成天下的時代了。比亞迪要想成大器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至於合資車,也就是個買辦的角色,拿個洋品牌來糊弄崇洋媚外的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