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没有和后金和谈?

明朝末年是和其他王朝末年相比是一个更加混乱的年代。正常来看,普通的王朝末年基本上是军阀混战的多,在加之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基本朝中无肱骨治世之能臣,外则无能征善战之将,最后落的国破家亡。但是明朝的情况比之于其他朝代更加复杂,超级救火队员崇祯皇帝朱由检就算到处灭火也灭不过来。先说外面的后金,屡屡的对辽东进行攻击,也有绕过山海关直接对京城周边进行劫略的行为。关内河南地区还有华北地区三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易子而食。但是此时明朝的国库却是空空如也,从他爷爷万历皇帝开始进行的三大征,到后来的萨尔湖,明朝本来就十分微博的财政收入很是捉襟见肘,到了崇祯皇帝可以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赈灾吧,国库没钱,那只能加重民间的赋税;加了赋税把有推动了更大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又带动了更多的灾民暴动。就这样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崇祯皇帝陷入了无限死循环。

那么现在就有很多人说,崇祯皇帝完全可以先和后金和谈,然后调回来在辽东的精锐剿灭农民军。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汉朝开始被迫于匈奴进行和亲,后来国力回复,霍去病等人封狼居胥。那么为什么崇祯皇帝就没有这样做呢?

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却是有和后金和谈的想法,也派人去接触过,那个人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但是不小心风声走露,满朝文武一篇哗然,崇祯皇帝呢又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所以他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个陈,并且将其枭首示众。就这样彻底断了和谈的希望。

崇祯皇帝是一个过于爱面子的人,他内心有和谈的打算,但是自己却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就暗示下面的大臣主动去做。好不容易有一个陈新甲愿意去做,到后来皇帝一看风声不对,直接来了一个弃车保帅,成功帅锅给了陈新甲。导致后来就算有大臣想要再提和谈也不感了,毕竟之前可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再加上当时朝中大臣固守什么天子守国门,不愿意和谈。只为了自己的小利益拼的你死我活,而不是去为了大的格局做出牺牲和贡献,不断的耽误最佳谈判时间。直到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彻底结束了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