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米將自研的芯片用在旗艦機上,小米能不能得到跟華為一樣的待遇?

種花家流氓兔爸爸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既然華為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那麼小米為何不可,甚至會超過華為。

  • 華為手機目前的標籤主要是技術含量較高,突出的是自研的麒麟處理器;

  • 小米手機目前的標籤是高性價比,沒有較強的科技實力。

如果小米成功的將高性價比和科技結合在一起,就會令華為手機處於較尷尬的地位;

小米手機在用戶心中的地位超過華為手機也不是不可能。(僅指手機方面)


小米的澎湃處理器

小米在處理器方面並非沒有涉足,曾經研發過一款澎湃S1處理器。

  • 該款處理器生產之初定位於中端處理器,雖然沒有大規模使用,但確是一款商用處理器;

  • 應用於自家小米5C手機之上,該款處理器並非十分成熟,存在很多問題。

搭配了該款處理器的小米5C經常會出現死機、失去信號等問題。


小米是否會繼續研發澎湃S2處理器

雖然小米對外宣稱一直在研發第二代澎湃處理器,該款處理器出現的可能性很小。

通過澎湃S1這樣一款試水產品,使小米認識到芯片研發的困難:

一個是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一個是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儲備。

這兩點恰好是小米欠缺的東西,華為公司作為華為手機強大的後盾,資金和人才都不是問題。

其次,小米與高通之間的關係。

  • 高通作為小米的股東,在芯片上能夠給小米提供更多的便利;

  • 短期內可以選擇性能更好的芯片,導致小米並沒有足夠研發的動力。


您覺得小米會繼續開發處理器芯片麼?小米與華為的差距究竟在那裡?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欲戴王冠先承其重。

通俗的說就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讚美,就必須要承受更多的詆譭。華為如是,小米也不外如是。

華為決定自研芯片之前,國內市場的中高端芯片都被聯發科以及歐美壟斷,彼時的國人也非常希望能夠有國產芯片用在國產手機之中,甚至呼籲哪怕國產芯片不完美,也會大力購買以示支持,但是誰也沒有料到,2009年華為的第一代海思處理器問世之後,無人問津。為了保險起見,華為也沒有貿然將該處理器用於自家手機,而用於山寨機中,彼時的聯發科在山寨機中同樣佔據龐大份額。

等到2012年第二代海思處理器K3V2問世之後,它被用在了華為D2、P2、Mate1和P6手機上,但是此時的市場反響非常一般,華為甚至由於在多款手機中採用該處理器還得到了萬年K3V2稱號。該處理器由於製程落後,反響還不如聯發科的MT6589、高通的驍龍S4系列。

當然,華為P6的銷量還稱的上不錯,這也是華為開始嘗試走精品手機的路線,此時餘承東執掌手機業務不久,可以說是集中整個華為公司來打的一場仗,但是該手機不敵彼時市場上的熱門機,如oppo find系列等。

2014年,華為發佈了麒麟910芯片,依然是四核Cortex-A9架構,集成自研的基帶,還把製程升級到28nm。它被用在華為Mate2、榮耀3C 4G版、MediaPad M1平板等產品上。當然,這個SOC依然乏人問津,性能被聯發科和高通等吊打。

同年5月,華為又發佈910的升級版——麒麟910T,主頻提升到1.8GHz。它被用在華為P7手機上,而此時由於處理器的性能勉強能夠使用,加上P7時尚漂亮的外觀,這款手機終於大賣,單款手機銷量將近千萬,可以說這是第一次讓大眾記住了麒麟SOC。

2014年6月,華為再接再厲,發佈了麒麟920芯片。它是華為首款八核處理器,採用28nmHPM工藝製造,四個大核1.7GHz,四個小核1.3GHz,它被用於榮耀6手機。值得一提的是,它還集成華為自研的Cat.6基帶,是全球首款LTE Cat.6手機。

2014年9月,華為發佈了920的升級版——麒麟925芯片 ,把大核主頻提到1.8GHz,並集成了“i3”協處理器,它被用於華為Mate7、榮耀6 Plus等熱門手機。同年10月,華為發佈麒麟928芯片 ,大核主頻升到了2.0GHz,它被用於榮耀6尊享版上。

2015年3月,華為發佈麒麟930/935 芯片,930採用八核Cortex-A53架構,大核主頻2.0GH;935也是採用八核A53架構,大核主頻2.2GHz,它們均採用28nm工藝製造。

同年11月,華為發佈了備受好評的麒麟950芯片,採用四核Cortex A72 +四核Cortex A53設計,大核主頻2.3GHz,16nm 工藝製造。新制程讓該處理器在擁有強勁性能的同時,還比較省電,對高通810芯片實現超越。

這之後的就不必提了,為什麼呢,因為華為的SOC直到麒麟950發佈之後才算是真正的站穩了腳跟,之後就進入了快車道。

那麼,粗略算來從2009年到2015年,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要經受各種詆譭,各種壓力,甚至影響手機銷量等,小米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嗎?

所以,題主,小米如果將自己的芯片用在旗艦機上,能不能得到跟華為一樣的待遇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一目瞭然了。

如果小米的SOC能夠達到世界主流水平,例如跟上三星、聯發科的旗艦級SOC芯片,那麼,小米必然會迎來大量的讚美,但是在其SOC沒有發展到這種水平之前,更多的絕對是詆譭。

所以小米也非常聰明,自研的松果澎湃SOC即使有下文,也只會用到自家的中低端手機中,而絕不會使用在高端旗艦機手機上。


有意思的是,紅米已經獨立,如果小米的自研SOC用在紅米上,說不定會見奇效!

不過,這一切都必須基於松果SOC可堪大用才行,如果實力一般,恐怕消費者並不會盲目買單,所以說華為如是,小米亦如是。

在2019中國智能製造全產業鏈大會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董明珠發表演講,她稱在經濟領域沒有國界,幾年前去日本買馬桶蓋電飯煲的中國人不該被指責,該指責的是那些沒造出好產品的企業;董明珠稱用四噸米研究出最好的飯煲,國人就不會到國外買電飯煲,買產品不是愛國不愛國,而是要做出最好的產品給消費者。

所以你看,國產只有做的好了,國人才肯認,消費者們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對於國產廠商們,苦煉內功,做好產品比什麼都重要。


歲月雜談


我來回答一下,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

1.研發芯片希望太渺小。芯片這東西集成度過高,沒有好技術就完不成。當你能集成13億的時候,人家已經集成68億了,當你進步的時候比你優秀的人也在進步,重要的點在於小米的研發團隊不如華為,17萬員工,一半以上的研發人員比例太恐怖了,小米這點上已經無法比較了。

2.成本太高,高到什麼程度,簡直接受不了,大家只看到華為去年的研發成本幾百億,然而他已經這樣持續投入了多久?小米從成立到現在賺的💰都放進去,也不夠燒的。

3.談談體制這個方面,華為是非上市公司,優秀員工持股,掙錢以後大家分,因為大家都是股東,相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這點比什麼年終獎實在一些,掙多少分多少。但是小米不同,股東要分大頭的,反正咋研發掙錢自己分的都是小頭,員工心理上就有懈怠

4.基帶問題,華為通訊行業起家,行業老大專利不用多說,絕對話語權的級別,那麼基帶這個問題對用戶有什麼影響?簡單說就是你信號強不強穩定不穩定的問題,我不認為澎湃的基帶能夠做到強而穩的地步,有人說可以外掛高通爸爸的基帶,但是高通爸爸是打包賣芯片的,單賣基帶不行,還可能有人說可以買其他人的基帶,但是質量真不行,說個簡單例子:英特爾搞的基帶坑蘋果坑的不行,不知道的可以去找找相關的新聞了解一下。

可能還有槓精說一堆噴我,不過頭條讀者大多數都是有素養的讀者。能讀到這裡的讀者,我文章下的評論,可以去抓一抓文章都不看完就直接開噴的噴子槓精,也歡迎大咖留言討論


會夢遊的活死人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假設,如果小米沒有自家的工廠,還是找代工就會有下面幾點情況:

一,小米的芯片很強超過麒麟和高通但弱於蘋果仿生芯片,所以這種情況就很好分析了。

我們都知道,小米主打性價比,芯片強,然後各種黑科技都有,什麼面部結構光,屏下指紋,nfc,紅外等等,拍照方面小米也不弱,然後小米的MIU系統我們都知道,不敢說第一但也是安卓系統名列前茅的吧,再加上小米的高配低價,超過華為指日可待,但是也要想想不太可能,研發芯片需要的資金很大,所以小米再主打性價比那不是譁眾取寵麼,所以這種假設不存在。

二,小米的芯片比麒麟稍微強點但弱於高通。

高通芯片性能上要稍微唉麒麟強一點,就像市面上的855肯定是要強於980的,那麼按照我們的假設,小米的芯片比980強一點,但是華為現在主打攝像,剛剛發佈的p30和去年的旗艦機mate29都能證明,那麼小米還得再去弄好的攝像頭,這種情況加上性價比,也可能是會超過華為的。但是資金問題還是存在。

三,小米的芯片不如以上任何一種。

那麼這種情況來看,要說超過華為,有點不太可能,上邊我們分析出來,想要研發芯片,必須要投入資金,可是投入資金的話你主打的性價比還會有嘛,你通過什麼來賺錢,賠本的買賣誰都不會去做,但是如果小米找到了很好的資金鍊來研發出了芯片,但是卻不是市面上最強,甚至排名靠後,自己的性價比也沒有,那麼,我想,很多人還是會去購買華為或者是蘋果吧

以上只屬於個人意見,無意臧否哪個公司,只是假設假設哈哈


potaato


華為手機目前芯片領域獲得認可度比較高,這一路走來風雨兼程並不容易。目前華為P系列、M系列以及部分榮耀系列均搭載自主研發的芯片處理器。倘若小米自研手機用在自家旗艦手機上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個過程也許會是披荊斬棘。

華為和小米芯片之路歷程完全是兩個方向。華為早在2004年就成立“海思”公司,該公司專研芯片,每年華為都會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直至2006年研發出第一款芯片名為海思K3V1,這款芯片可以說是一款非常雞肋的產品,功能不強大,缺陷繁多,幾乎是一款被業內群嘲的產品。經過第一次研發的經驗教訓,海思不辱使命邁出了新的一步,研發出海思二代芯片名為海思K3V2,該芯片是一個多核芯片處理器,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研發出多核芯片的廠家。然而該芯片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嚴重的發熱和CPU兼容問題,因此該芯片並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



直到4G時代,華為海思發佈了麒麟910和麒麟920處理器,改善了之前的發熱和兼容問題還實現了LTECat.6技術,成為全球收款支持該技術的手機芯片。從此以後海思麒麟系列處理器火的如火如荼,不斷的創新和深度開發並衍生出多款中低端處理器和中高端處理器,目前的華為中高端P系列和M系列全系使用自主研發的芯片處理器。華為芯片獲得市場認可一路走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被用戶吐槽聲比比皆是,好在海思研發人員不斷努力終於研發出讓市場認可的處理器併成功運用在自家中高端旗艦手機上。

相比華為芯片之路,小米的研發之路輕鬆很多,然而小米並沒有獲得市場認可。

小米研發的第一款芯片處理器名為澎湃小米研發的第一款芯片處理器名為澎湃S1。這是一款定位為中端處理器,首次搭載在自家小米5C手機上,卻頻繁存在非常嚴重的死機卡機、信號缺失等問題。


通過第一次研發的澎湃S1,小米認識到芯片研發的困難:一個是技術人才的儲備,一個是大量的研發資金。這兩點恰是小米欠缺的東西海思公司有著華為強大的後盾,資金和技術人才都不是問題。不過,小米與高通的關係很微妙。高通作為小米的股東之一,倘若小米在研發芯片上能夠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小米的研發就會更加容易一些。但高通是一個主打芯片處理器的公司,每年均有研發出性能良好的旗艦芯片,並運用在小米旗艦手機上,有著金主的扶持,小米慢慢的失去了研發的動力。

總的來說,“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小米要想把自己研發的芯片用在自家旗艦手機上其路程任重而道遠,如果股東之一的高通提供技術支持,那麼小米的研發之路將會輕鬆很多。華為芯片的成功,一路走來風雨兼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經過市場多年的洗禮不斷創新發展,突破重圍走上了業界前列。


指尖上的蝸牛


小米將自研的芯片用到旗艦機上,小米能否得到跟華為一樣的待遇???關鍵是小米要研發出來相同性能的手機處理器。否則都是假象!!!

2017年2月小米發佈了澎湃S1,並同時發佈了首款應用S1的小米5C,但是現在應為更新速度過於快,小米5c已經完全跟不上性能了,不能滿足現在需求。為何小米遲遲不發佈S2呢?如果及時發佈那麼就可以用到小米高端手機上的,這也是他們知道的。S2沒有發佈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首先,芯片的研發是一筆不小的財力消耗,如果沒有持續的財力輸入,那麼很難研發出一款性能較高的芯片。畢竟小米今年上市後,股東們希望很快見到收益,否則就會影響股價。那麼,小米就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研發芯片,畢竟芯片是一個風險較大,投入較大,收益時間長的產品。

其次,華為海思成立於2004年,至今有15年。這十五年,華為一直有通訊業務盈利,有不斷的研發資金撥給海思,那麼那就有不間斷的研發,積累了十年才會有現在高性能的麒麟980還有首款5G芯片天罡。做芯片是需要長期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次,小米本來就是主打性價比的,利潤非常少。只能薄利多銷,為發燒而生。如果提高價格,那麼就失去了當初的出發點。可能用戶會降低。研發費用就麼那麼充足,人才儲備不夠,導致現在還在積累階段吧。


最後,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早,畢竟小米還沒做出芯片。市場經濟,產品做得好,肯定會得到用戶的肯定,如果得到用戶肯定,那麼銷售肯定不錯。待遇也就隨之提高。


產品質量 === 待遇高低




簡單同學說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小米並不是沒有使用過自家芯片在手機上,小米5c就是搭載了自研的澎湃S1處理器,但是處理器跑分和紅米5的跑分類似,也就是說澎湃S1的性能和驍龍450差不多。

小米5C:

紅米5:

而澎湃s1的性能確實可以看到它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高,甚至一般。可是,它畢竟是小米首款自制研發的系統,這一點就足已。而且,在2017年3月,小米5上市,時隔兩年再看這部手機,你會發現,其實小米5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但是,遺憾的地方又在這裡,即使這是小米首款自研處理器它的性能還是和高通,華為有一定的差異。而目前幾乎難產的澎湃s2,雖然有消息稱正在研發中。但是從回覆的內容來看也知道澎湃s2都起步晚,基礎薄,所以它的研發困難重重。


如果,2019年小米將澎湃s2搭載在小米新機上,那麼它的定位也只可能是中端手機,按照目前的估計,可能會在驍龍660和驍龍710之間。如果是這種程度的話,那麼,消費者是否會買賬就是個問題。

所以,按照目前的研發,澎湃s2是不可能超過麒麟980,驍龍855,網友的想法雖然非常勵志,但是,不能忽略這個現實。就算小米搭載澎湃處理器,小米暫時也不能和華為麒麟處理器相比較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華為研究處理器,從2004年開始,時間跨度很長而消弭相對較短,基礎相對薄弱。但是,我們同樣期待小米能夠帶給我們更好的處理器。


LeoGo科技


小米自研芯片,這條路,走不對,不走更不對。

以現在小米的體量而已,要研發的芯片種類是,超多的。華為的海思可不僅僅只有手機芯片,安防芯片霸主,stb機頂盒芯片,電視芯片。

小米需要積累芯片開發能力,一上來就搞手機,風險有點太大了,而且小米自己推都不推自己芯片,s1都不見了,搞不懂小米的策略。

可以先從中低端手機入手,現在自己都不用自己的芯片,很難繼續往下走


黑暗力量lakka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這樣說吧:小米如果能夠把自行研發的芯片用在旗艦上,並且體驗不錯的話,大家是肯定支持的。

華為海思最早是1991年成立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積累了很多的經驗,砸下去很多錢去研發的,才有今天的。

同時,海思不只是用在手機上,還有監控方案,甚至部分一些通訊設備上,這是移動平臺方案來的。

小米自行研發的芯片是澎湃芯片,但是目前只是看到第一代芯片,過去一年多了快兩年了,澎湃芯片還沒有第二代。

澎湃芯片還在發展初期,所以第一代芯片也是用在千元機上。澎湃芯片在基帶上或者功耗上都有不少的問題,所以目前是不可能隨意用在旗艦機上的。

目前傳出澎湃第二代芯片是性能追平麒麟960.但是下一代的旗艦機已經到了高通855了,所以,很大可能要到五到六代才能慢慢用在旗艦機上,畢竟要保證體驗。

如果小米能夠做到,大家還是很高興的,在網上肯定是好評的,這證明中國在芯片行業上有著很大的進步。


太平洋電腦網


我不是誰家的粉絲,買東西都是看喜歡。看上了就買,看不上不買。對別人的行為也是一樣,跟我的觀念一樣我就附和,不一樣也不會過分貶低別人。

小米是一家很優秀的企業

小米這家企業確實很優秀,沒幾家公司能在短短几年裡做到這種程度。

至於網絡上很多人對華為和小米不同“待遇”,在這裡我要對待遇倆字加引號。因為在各自的喜歡裡,他們都是最好的。



對低素質的噴子,根本沒必要交流。小米或者華為的企業地位,那是你的觀點,跟不講道理的人說,他們是不聽得。

辯論可以有,但惡意的黑,只能說那個人不行。尤其是上升到言語攻擊別人,這隻能說明那個人的知識儲備已經到達瓶頸,只能拿出自己最後僅有的素質,用罵人來賭一把。看能不能把對話,從辯論引到對罵上。



我的看法,華為很牛,小米很棒。他們都是很棒的企業,有競爭,即便是互相的輿論競爭。一定要站隊,也不要上升到攻擊別人,因為那真的很LOW

其實大家最終都是一個目的,國貨很牛!糾結點在於,誰現在是最牛的最能代表國貨的。在國家自強,民族自豪的現在,如果小米擁有可以和高通中端及高端對抗的處理器,那起碼在手機這塊兒,很多人都會引以為傲的,其中也包括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