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贾冰的喜剧功底曾经风靡一时,为何最近沉寂了?

下饭娱乐酱


呵呵,咋能说是沉寂了呢?你看看今年各大卫视的春晚,贾冰上了多少呢?一个喜剧演员,都长成张云雷那样是不现实的,也不应该。喜剧演员过去被选中,主要是长相上有特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观众缘。不过,张小斐,以及“大碗娱乐”其他的演员何欢、卜钰这样“帅哥”、“美女”都颠覆了我们以前的印象。贾冰的成功不仅仅是观众缘,他的台风也是特别好的。他的表演游刃有余,不过对此有些人认为很“假”。不过,贾冰的“假”是因为剧情需要的假,以及为了包袱的假,在动真情的时候,他是很真的。

贾冰在《欢乐喜剧人》的夺冠实际上是没有人和争议的,因为他确实有表演功底。同时自己的创作团队非常好,小品的本子质量完全超越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大碗娱乐”、“开心麻花”、“德云社”。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而且还是一个男演员,他不出席喜剧节目,以及晚会,确实没有太多的空间。贾冰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跨界,去上一些综艺节目呢?在“欢乐喜剧人”拿了冠军,上了央视春晚之后,贾冰应该是再接再厉。


球哄哄


个人感觉贾冰的喜剧段子以及他的演艺风格风格和他的个人人物形象并不是太能统一,即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演绎风格,也被观众所熟知,但个人认为他的演绎风格并不被大多数观众所认可。他的方式是对的,而且有很多人也通过这种方式成功了,具体可以参考岳云鹏的:我的天呐,宋小宝的:你瞅你那损色,宋晓峰的: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他们的演绎风格和人物形象以及性格完美融合,但贾冰的个人认为稍微有点出入。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贾冰对自己的人物定位不够准确,比如我最早认识到贾冰这个演员是在《宝莲灯》这部剧里,他饰演的二郎神。剧中是个迂腐,刚正不阿的神仙形象,和他现在‘萌叔’的表演风格有很大出入。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人的艺术造诣不够深,即使上的综艺节目不少,但是很少有一部剧能够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让观众一下子记住这个演员,而且他的表演风格过于单一。他的舞台剧形式和中心思想也过于单一,格式化。最后一点,他是一个喜剧演员,从另一种层次上来讲可以说叫做一个‘丑角’,而他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可能还不够低。(个人的一点小小看法,大神不喜勿喷)


绝韵浪人


大家好,我是『杠精欢乐多』

贾冰能够火,不完全是《欢乐喜剧人》的功劳,他独一无二的表演风格也使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喜剧人,他的作品一眼就有别于其他小品。

论包袱,能使你笑的前仰后合,总能戳中你的笑点,论内涵,每一部小品都讲一个社会现象,反映放下问题,包袱与内涵齐头并进,相互配合,前半段笑的想哭,后半段是真情流露。他的作品没有生搬硬套,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但是他的作品有一个问题,很多包袱观众看过他的几部作品后,不需要抖就能猜出结果了,;另外他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饰演心智不成熟的小青年跟老搭档斗嘴,调侃助演每次都是那几种损法,满满的假惺惺和矫情,他套路太多又太深,一次就好,第二遍就没意思了。





不二侃电影


贾冰的表演非常有特色:肢体语言丰富、动作夸张、擅长一惊一咋、口活一流、时不时怪声怪调地冒出些奇妙的声响、口头禅“漂亮”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但对于喜剧人来说,这些搞笑手段难吗?一点都不难。就拿二人转演员来说,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蹦能跳、能喊能叫,什么扭曲身体、什么学鹅叫、什么原地空翻、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也就是说,让他们使出贾冰的这些手段,他们也能使出来。那为什么对观众来说,一个仿佛神经病上场,一个却是萌叔掌控全场?

原因是:贾冰的这些搞笑手段,跟他所塑造的人物——老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既消解了咋咋唬唬所带来的不适感,又让人物性格变得更丰富,一举一动都惹人发笑。

要知道,在观众认知中,老板是严肃的、刻板的、一本正经的,贾冰出场时,也是这种姿态,这个出场的姿态很重要。老板的“高”姿态,让贾冰在表演过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时,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板卖萌了、老板撒娇了、老板懵逼了、老板认怂了。因为有了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应当。

多说两句,我前面提到:二人转演员也会使贾冰的搞笑手段,并不是说他们具备了贾冰的实力。正相反,蹦跳喊唱这都是喜剧的皮毛,喜剧表演的内力是演技和节奏。我们看到的有些二人传演员看似活泛,其实很僵硬,就像上满了发条的玩具狗,从节目开始到节目结束,一直在你耳边嗡嗡嗡嗡个没完,毫无演技和节奏可言(可参考程野鸭蛋的节目),相比贾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更不提他们的师傅赵本山。举个例子,同样是一惊一咋,宋晓峰演绎出来,观众的直观感觉就是:一个傻大个。而贾冰的一惊一咋却是令人惊艳的,因为这里面是有分寸感的。至于这个分寸感,我也说不好,你们可以去找《演员的诞生》研究下。

言归正传,既然贾冰实力这么强,为什么演司机、乡村教师、农民工、送外卖的等底层角色时,没有那么搞笑了呢?是因为他的一身武艺没派上用场,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拿贾冰在《欢乐喜剧人》里送外卖那个作品来说。贾冰使出这些手段时,观众只觉得这个送外卖的大大咧咧的,你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但这与送外卖的身份并没有形成反差,好笑程度锐减。搞笑部分也全靠台词凑段子,看的好没劲!

另外,外卖老大哥这个人物太正了。自身条件不好,还主动帮另一位外卖小哥背锅,这不就是观音菩萨吗。如果不是观音菩萨,那只能是烂好人了。烂好人会引观众发笑吗?好笑程度急转直下。当然,我明白编剧的用意,是为后面的煽情铺垫,但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塌了。

那么,底层人物要怎么搞笑呢。底层人物搞笑有两种:一种是自黑。这种方式是辽宁民间艺术团最擅长的,装疯卖傻山炮娘娘腔,这个不提。还有是贾玲的我胖我骄傲,这个用多了,也甚无趣。

另外一种则要高级多了——我是底层的,但我要把处在高位的拉下来。这就厉害了。这是讽刺啊。讽刺是最高级的喜剧方式之一。

咱们去回顾下那些大师们的喜剧经典。

陈佩斯:“连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叛变革命了”——配角对主角的调侃。

赵本山:“范老师,我觉得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土老汉对时尚大咖的冒犯。

赵丽蓉:“为什么这么脆?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农村老太太对奸商的揭露。

开心麻花:“咱们走,不理这个美男子。”——贴传单的对长的一般还自以为好看的人的戏谑。

所以说,你如果是底层小人物,除了自黑,更应该把那些处在高位上的人,给他狠狠摔下来,这样才能产生反差、进而产生爆笑。而贾冰的这几个节目里,第五期《人在囧车》其实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把那些有钱人、装逼的人狠狠讽刺一下,节目效果绝对很棒。而我们看到是:从头至尾都是两个农民工在自黑,这可以说是很尴尬了。

贾冰的实力,可以胜任任何一个人物。但现在的小品人物形象,个人特色全都浪费了。

所以说,成也贾总、败也贾总。


喜剧杂货铺


贾冰当时参加《笑傲江湖》比赛依靠职场马屁精的形象,而被大家认可,从而他就成为“商务喜剧”的代言人,确实他选择的路线,是目前喜剧中触及较少的一块,于是作品一问世,大家的确眼前一亮,吸引了不少粉丝。但慢慢他的戏路也被商务喜剧角色所限制,所以这也是演员这个行业可悲的一件事,没红之前希望被大家记住,但由于某个角色被大家认可之后,他的戏路已经受到了限制,就会被贴上某某角色标签,想走出这个怪圈并不太容易,必须要有好的剧本和表演感染力。近几年喜剧行业迎来了好的时代,涌现出了很多喜剧演艺明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演员们各类的商演机会增加许多,应接不暇。由于舞台喜剧这个特殊形式,起源是戏剧学校学生平时练习的一个作业小品而延伸出来,要求在十几分钟内截取一段故事性很强的小故事,表现出其中间的精髓,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难的戏剧形式,所以剧本要求的故事内容完整度、故事逻辑性、矛盾冲突点、演员的二次创造力等等全部到位,最终与观众产生共鸣,才算一个好的作品。这其实很考验团队的功底。老话总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所以这个演绎形式不能像歌手那样,一首歌可以唱一辈子,但舞台戏剧不仅要保持媒体热度,还要每次演出都要有新的作品,更何况是要令观众发笑与深思的舞台喜剧。戏剧是个沉淀生活和演绎生活的形式,创作团队需要更加要静下心来挖掘、感受故事,了解角色内心,这是需要时间和阅历去沉淀,需要演员体验生活,更贴切的走进人物,走进人物的环境,然而现在生活节奏快,节目形式各式各样,人们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守在一个频道看一天,所以很多节目都成了快消式的节目,以至于创作团队为了迎合观众,同样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死扣剧本,导致大家看到的作品大部分都呈现出剧本逻辑合理性、戏剧性、演员的角色沉淀都非常不到位,让我感觉他们就是在拿着痒痒挠在硬挠观众一样,只为博得大家眼前一笑仅此而已,大家乍一看挺新鲜,慢慢了解他的形式仅此,慢慢也就没什么新鲜感。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喜剧明星昙花一现的原因。演员想长盛不衰,必须心能稳得住,不能为一时挣钱快而什么节目都做,什么本子都演,提高自己艺术修养,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才能长红不衰。


jackykaren


目前网络上最好的小品就是贾斌创作的小品,他的作品接地气,他的表演自带笑点而且非常富有个人特色,让人感觉肥而不腻,这么优秀的喜剧人才就应该上春晚,期待他在春晚上更多出色表现,如果他不优秀,去年18年的春晚,蔡明也不会利用他,不会找他合作


梅花雨43


他演不出陈佩斯那种天然抖机灵的劲儿。他充其量演个陈佩斯小品中的朱时茂,但没人这么很肯定地说朱时茂是小品演员,只会说他是个演员。贾冰可能这就到顶了。

他也演不出宋小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儿,从一开始看小宝叽叽歪歪那样,到不顾脸面满地打滚,最后只露白牙装傻充愣,小品的角儿。贾冰兄弟要装这个儿,有许多人会吐。

他好像演不出赵老哥豪情万丈好是开心的劲儿,人家改革春风充满地,有了新版。忽悠卖拐、白云黑土,成了经典。

一个成功的小品,在于它的表演灵性,他的动作比语言走的还快,它的表达比表情走得还快,它的表情比传达的意思还快。

相比这三快,贾先生更适合做影视演员,但愿那里的粉丝在集结等您!





朱锡北


除了伟大的陈佩斯的作品和相声表演,北派的喜剧小品都表现得表情夸张、肢体动作用劲过猛、语音喳喳唬唬,尤其是以什么尼古拉斯赵四之流的隔靴挠痒的表演,显得无聊。

南派因为发音不国语甚至嘴笨,身材不够高大威猛,故以对比强烈的冷笑话见长,比如周星驰的无厘头、李伯清的川派清口、Papi酱的刀子嘴,尤其是李伯清的清口,北方没几个人听得懂更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道,至于《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岭南派幽默更只有融入其中才知个中滋味。

可文化中心在北京不在上海广州,所以央视带头热捧北派小品,至于谁喜欢谁,就看个人喜好是咖啡还是大蒜了。



完美大喵哥


我很喜欢贾冰,他的作品跟周立波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周立波作品的灵魂是“边笑边思考”,但其作品太尖锐,多是评击时弊。贾冰作品灵魂是“笑着哭”,容易打动观众的心。

但是贾冰作品形式和内容有局限性,一是不敢突破,毕竟受限太多;二是其它合作者不够出彩。


无忌爱小昭


没有幕后推手推啊!他自己也没有专业化的团队营销!慢慢的就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