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賈冰的喜劇功底曾經風靡一時,為何最近沉寂了?

下飯娛樂醬


呵呵,咋能說是沉寂了呢?你看看今年各大衛視的春晚,賈冰上了多少呢?一個喜劇演員,都長成張雲雷那樣是不現實的,也不應該。喜劇演員過去被選中,主要是長相上有特點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觀眾緣。不過,張小斐,以及“大碗娛樂”其他的演員何歡、卜鈺這樣“帥哥”、“美女”都顛覆了我們以前的印象。賈冰的成功不僅僅是觀眾緣,他的颱風也是特別好的。他的表演遊刃有餘,不過對此有些人認為很“假”。不過,賈冰的“假”是因為劇情需要的假,以及為了包袱的假,在動真情的時候,他是很真的。

賈冰在《歡樂喜劇人》的奪冠實際上是沒有人和爭議的,因為他確實有表演功底。同時自己的創作團隊非常好,小品的本子質量完全超越了“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開心麻花”、“德雲社”。作為一個喜劇演員,而且還是一個男演員,他不出席喜劇節目,以及晚會,確實沒有太多的空間。賈冰是不是也應該考慮跨界,去上一些綜藝節目呢?在“歡樂喜劇人”拿了冠軍,上了央視春晚之後,賈冰應該是再接再厲。


球哄哄


個人感覺賈冰的喜劇段子以及他的演藝風格風格和他的個人人物形象並不是太能統一,即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演繹風格,也被觀眾所熟知,但個人認為他的演繹風格並不被大多數觀眾所認可。他的方式是對的,而且有很多人也通過這種方式成功了,具體可以參考岳雲鵬的:我的天吶,宋小寶的:你瞅你那損色,宋曉峰的:此時此刻我想吟詩一首。他們的演繹風格和人物形象以及性格完美融合,但賈冰的個人認為稍微有點出入。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賈冰對自己的人物定位不夠準確,比如我最早認識到賈冰這個演員是在《寶蓮燈》這部劇裡,他飾演的二郎神。劇中是個迂腐,剛正不阿的神仙形象,和他現在‘萌叔’的表演風格有很大出入。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人的藝術造詣不夠深,即使上的綜藝節目不少,但是很少有一部劇能夠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讓觀眾一下子記住這個演員,而且他的表演風格過於單一。他的舞臺劇形式和中心思想也過於單一,格式化。最後一點,他是一個喜劇演員,從另一種層次上來講可以說叫做一個‘丑角’,而他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可能還不夠低。(個人的一點小小看法,大神不喜勿噴)


絕韻浪人


大家好,我是『槓精歡樂多』

賈冰能夠火,不完全是《歡樂喜劇人》的功勞,他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也使他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喜劇人,他的作品一眼就有別於其他小品。

論包袱,能使你笑的前仰後合,總能戳中你的笑點,論內涵,每一部小品都講一個社會現象,反映放下問題,包袱與內涵齊頭並進,相互配合,前半段笑的想哭,後半段是真情流露。他的作品沒有生搬硬套,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但是他的作品有一個問題,很多包袱觀眾看過他的幾部作品後,不需要抖就能猜出結果了,;另外他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飾演心智不成熟的小青年跟老搭檔鬥嘴,調侃助演每次都是那幾種損法,滿滿的假惺惺和矯情,他套路太多又太深,一次就好,第二遍就沒意思了。





不二侃電影


賈冰的表演非常有特色:肢體語言豐富、動作誇張、擅長一驚一咋、口活一流、時不時怪聲怪調地冒出些奇妙的聲響、口頭禪“漂亮”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但對於喜劇人來說,這些搞笑手段難嗎?一點都不難。就拿二人轉演員來說,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蹦能跳、能喊能叫,什麼扭曲身體、什麼學鵝叫、什麼原地空翻、看上去似乎無所不能。也就是說,讓他們使出賈冰的這些手段,他們也能使出來。那為什麼對觀眾來說,一個彷彿神經病上場,一個卻是萌叔掌控全場?

原因是:賈冰的這些搞笑手段,跟他所塑造的人物——老闆——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既消解了咋咋唬唬所帶來的不適感,又讓人物性格變得更豐富,一舉一動都惹人發笑。

要知道,在觀眾認知中,老闆是嚴肅的、刻板的、一本正經的,賈冰出場時,也是這種姿態,這個出場的姿態很重要。老闆的“高”姿態,讓賈冰在表演過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時,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闆賣萌了、老闆撒嬌了、老闆懵逼了、老闆認慫了。因為有了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應當。

多說兩句,我前面提到:二人轉演員也會使賈冰的搞笑手段,並不是說他們具備了賈冰的實力。正相反,蹦跳喊唱這都是喜劇的皮毛,喜劇表演的內力是演技和節奏。我們看到的有些二人傳演員看似活泛,其實很僵硬,就像上滿了發條的玩具狗,從節目開始到節目結束,一直在你耳邊嗡嗡嗡嗡個沒完,毫無演技和節奏可言(可參考程野鴨蛋的節目),相比賈冰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更不提他們的師傅趙本山。舉個例子,同樣是一驚一咋,宋曉峰演繹出來,觀眾的直觀感覺就是:一個傻大個。而賈冰的一驚一咋卻是令人驚豔的,因為這裡面是有分寸感的。至於這個分寸感,我也說不好,你們可以去找《演員的誕生》研究下。

言歸正傳,既然賈冰實力這麼強,為什麼演司機、鄉村教師、農民工、送外賣的等底層角色時,沒有那麼搞笑了呢?是因為他的一身武藝沒派上用場,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拿賈冰在《歡樂喜劇人》裡送外賣那個作品來說。賈冰使出這些手段時,觀眾只覺得這個送外賣的大大咧咧的,你表情豐富、動作誇張、但這與送外賣的身份並沒有形成反差,好笑程度銳減。搞笑部分也全靠臺詞湊段子,看的好沒勁!

另外,外賣老大哥這個人物太正了。自身條件不好,還主動幫另一位外賣小哥背鍋,這不就是觀音菩薩嗎。如果不是觀音菩薩,那隻能是爛好人了。爛好人會引觀眾發笑嗎?好笑程度急轉直下。當然,我明白編劇的用意,是為後面的煽情鋪墊,但這個人物形象已經塌了。

那麼,底層人物要怎麼搞笑呢。底層人物搞笑有兩種:一種是自黑。這種方式是遼寧民間藝術團最擅長的,裝瘋賣傻山炮娘娘腔,這個不提。還有是賈玲的我胖我驕傲,這個用多了,也甚無趣。

另外一種則要高級多了——我是底層的,但我要把處在高位的拉下來。這就厲害了。這是諷刺啊。諷刺是最高級的喜劇方式之一。

咱們去回顧下那些大師們的喜劇經典。

陳佩斯:“連你濃眉大眼的朱時茂也叛變革命了”——配角對主角的調侃。

趙本山:“範老師,我覺得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於耗子”——土老漢對時尚大咖的冒犯。

趙麗蓉:“為什麼這麼脆?它就是一盤大蘿蔔! ”——農村老太太對奸商的揭露。

開心麻花:“咱們走,不理這個美男子。”——貼傳單的對長的一般還自以為好看的人的戲謔。

所以說,你如果是底層小人物,除了自黑,更應該把那些處在高位上的人,給他狠狠摔下來,這樣才能產生反差、進而產生爆笑。而賈冰的這幾個節目裡,第五期《人在囧車》其實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的,把那些有錢人、裝逼的人狠狠諷刺一下,節目效果絕對很棒。而我們看到是:從頭至尾都是兩個農民工在自黑,這可以說是很尷尬了。

賈冰的實力,可以勝任任何一個人物。但現在的小品人物形象,個人特色全都浪費了。

所以說,成也賈總、敗也賈總。


喜劇雜貨鋪


賈冰當時參加《笑傲江湖》比賽依靠職場馬屁精的形象,而被大家認可,從而他就成為“商務喜劇”的代言人,確實他選擇的路線,是目前喜劇中觸及較少的一塊,於是作品一問世,大家的確眼前一亮,吸引了不少粉絲。但慢慢他的戲路也被商務喜劇角色所限制,所以這也是演員這個行業可悲的一件事,沒紅之前希望被大家記住,但由於某個角色被大家認可之後,他的戲路已經受到了限制,就會被貼上某某角色標籤,想走出這個怪圈並不太容易,必須要有好的劇本和表演感染力。近幾年喜劇行業迎來了好的時代,湧現出了很多喜劇演藝明星,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演員們各類的商演機會增加許多,應接不暇。由於舞臺喜劇這個特殊形式,起源是戲劇學校學生平時練習的一個作業小品而延伸出來,要求在十幾分鍾內截取一段故事性很強的小故事,表現出其中間的精髓,不得不說是一個比較難的戲劇形式,所以劇本要求的故事內容完整度、故事邏輯性、矛盾衝突點、演員的二次創造力等等全部到位,最終與觀眾產生共鳴,才算一個好的作品。這其實很考驗團隊的功底。老話總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所以這個演繹形式不能像歌手那樣,一首歌可以唱一輩子,但舞臺戲劇不僅要保持媒體熱度,還要每次演出都要有新的作品,更何況是要令觀眾發笑與深思的舞臺喜劇。戲劇是個沉澱生活和演繹生活的形式,創作團隊需要更加要靜下心來挖掘、感受故事,瞭解角色內心,這是需要時間和閱歷去沉澱,需要演員體驗生活,更貼切的走進人物,走進人物的環境,然而現在生活節奏快,節目形式各式各樣,人們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守在一個頻道看一天,所以很多節目都成了快消式的節目,以至於創作團隊為了迎合觀眾,同樣也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死扣劇本,導致大家看到的作品大部分都呈現出劇本邏輯合理性、戲劇性、演員的角色沉澱都非常不到位,讓我感覺他們就是在拿著癢癢撓在硬撓觀眾一樣,只為博得大家眼前一笑僅此而已,大家乍一看挺新鮮,慢慢了解他的形式僅此,慢慢也就沒什麼新鮮感。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喜劇明星曇花一現的原因。演員想長盛不衰,必須心能穩得住,不能為一時掙錢快而什麼節目都做,什麼本子都演,提高自己藝術修養,挖掘自己的潛力,這樣才能長紅不衰。


jackykaren


目前網絡上最好的小品就是賈斌創作的小品,他的作品接地氣,他的表演自帶笑點而且非常富有個人特色,讓人感覺肥而不膩,這麼優秀的喜劇人才就應該上春晚,期待他在春晚上更多出色表現,如果他不優秀,去年18年的春晚,蔡明也不會利用他,不會找他合作


梅花雨43


他演不出陳佩斯那種天然抖機靈的勁兒。他充其量演個陳佩斯小品中的朱時茂,但沒人這麼很肯定地說朱時茂是小品演員,只會說他是個演員。賈冰可能這就到頂了。

他也演不出宋小寶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勁兒,從一開始看小寶嘰嘰歪歪那樣,到不顧臉面滿地打滾,最後只露白牙裝傻充愣,小品的角兒。賈冰兄弟要裝這個兒,有許多人會吐。

他好像演不出趙老哥豪情萬丈好是開心的勁兒,人家改革春風充滿地,有了新版。忽悠賣柺、白雲黑土,成了經典。

一個成功的小品,在於它的表演靈性,他的動作比語言走的還快,它的表達比表情走得還快,它的表情比傳達的意思還快。

相比這三快,賈先生更適合做影視演員,但願那裡的粉絲在集結等您!





朱錫北


除了偉大的陳佩斯的作品和相聲表演,北派的喜劇小品都表現得表情誇張、肢體動作用勁過猛、語音喳喳唬唬,尤其是以什麼尼古拉斯趙四之流的隔靴撓癢的表演,顯得無聊。

南派因為發音不國語甚至嘴笨,身材不夠高大威猛,故以對比強烈的冷笑話見長,比如周星馳的無厘頭、李伯清的川派清口、Papi醬的刀子嘴,尤其是李伯清的清口,北方沒幾個人聽得懂更無法體會到其中的樂道,至於《本地媳婦外地郎》的嶺南派幽默更只有融入其中才知箇中滋味。

可文化中心在北京不在上海廣州,所以央視帶頭熱捧北派小品,至於誰喜歡誰,就看個人喜好是咖啡還是大蒜了。



完美大喵哥


我很喜歡賈冰,他的作品跟周立波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周立波作品的靈魂是“邊笑邊思考”,但其作品太尖銳,多是評擊時弊。賈冰作品靈魂是“笑著哭”,容易打動觀眾的心。

但是賈冰作品形式和內容有侷限性,一是不敢突破,畢竟受限太多;二是其它合作者不夠出彩。


無忌愛小昭


沒有幕後推手推啊!他自己也沒有專業化的團隊營銷!慢慢的就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