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在清朝的地位如何?

在小雨中


歷朝歷代都有忠君愛國之士,也有賣國求榮的敗類。從漢朝時就有漢奸投降匈奴,為匈奴侵略漢地出謀劃策。直到明朝,投降番邦的仍然大有人在。李永芳就是明代投降後金即後來的滿清勢力的第一人,他的子孫直到乾隆朝仍然享受著高官厚祿。

李永芳,明朝萬曆年間遼寧鐵嶺人,撫順千戶所備禦官。明朝在東北實行的是軍衛管理體制,所以李永芳是撫順的最高長官,投降前升為遊擊,可算是封疆大吏了。

我們知道,萬曆末期,後金的努爾哈赤開始統一滿清各部,漸呈崛起之勢。1613年,努爾哈赤為追擊逃往葉赫部落的烏喇部貝勒布佔泰,向葉赫部發起攻擊,葉赫部嚮明朝求援。明朝遣使告誡努爾哈赤,不許他侵犯葉赫。努爾哈赤修書給明朝,說明葉赫部背盟悔婚,又藏匿布佔泰,自己用兵是迫不得已,並親自前往撫順千戶所,與李永芳交涉此事,初識李永芳。

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撫順離後金老巢最近,是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第一個城鎮。大軍圍困撫順,努爾哈赤致信李永芳,威逼利誘勸他降金。李永芳看信後,自度難以抵擋後金的進攻,明朝擁軍即使能來解救,也會因時長路遠而鞭長莫及。一番猶豫之後,便決定投降。李永芳本想只降而不獻城,所以仍命將士們備戰護城。後金軍以雲梯攻城,很快就登上城池,斬殺守備王命印。李永芳無奈,出城並匍匐在地,拜見努爾哈赤,要求不要屠殺城中百姓。努爾哈赤應諾未殺百姓,但於受降次日摧毀撫順城,將百姓編為千戶,遷到赫圖阿拉,按照明朝官制設置大小官吏。李永芳被任命為三等副將。

為了穩定李永芳,努爾哈赤任命李永芳為三等副將,並將第七子阿巴泰之女嫁給李永芳。撫順是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李永芳則是明朝第一個投降的邊疆將領。

此後,在後金侵犯明朝的戰爭中,李永芳參與了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的歷次軍事行動,因功授為三等總兵官。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幾次招降李永芳歸明,均被拒絕,而且李永芳還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努爾哈赤為嘉獎李永芳,賜予他“免死三次”的特權。李永芳率領由漢人組成的軍隊達到萬餘人的規模。

李永芳表面光鮮,也有羞愧的時候。1619年,薩爾滸大戰結束時,李永芳進入被俘的朝鮮元帥帳中,用箸在地上寫下“如俺不孝不忠之人,足下必醜看矣”,表露了他作為叛臣的羞愧心態。1623年,後金出兵鎮壓復州軍民,李永芳擔心消息不實,勸努爾哈赤謹慎,結果遭到嚴厲斥責,幾個兒子也被捆綁囚禁。不久,又因劉興祚投奔明朝一事被牽連而革掉總兵之職。

皇太極繼位後,對李永芳更不那麼客氣了,雖然厚待他,但把他另眼看待了。1627年,皇太極率軍征討朝鮮,連下鐵山、平壤等城,渡過大同江。朝鮮國王派使求和,後金軍應諾只要派大臣會盟即可。便大軍依然前進。李永芳提醒皇太極的大將阿敏要遵守承諾,遭到怒斥:“你這個蠻奴,怎麼這麼多話,難道我不敢殺你嗎?”一向賞罰分明的皇太極知道此事後,沒給李永芳任何安慰。後來,李永芳統領的漢軍旗僅六個佐領,勢力被大大削弱。

在皇太極看來,李永芳就是一個變節的奴才。自以為忠心耿耿的李永芳受此刺激後,不再發一言。1634年,皇太極大賞群臣時,以李永芳投誠最久,授三等子爵,世襲罔替。但這個爵位和殊榮,並未從李永芳從被瞧不起的屈辱中解脫出來,於當年八月在抑鬱中死去。

李永芳的子孫們一直在後金和入關滿清政權中效力。乾隆年間,李永芳的四世孫子李侍堯被破格提拔為滿洲都統時,很多人提出異議,乾隆皇帝為之解圍,理由之一就是"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可見李永芳在清朝的影響還是很深的。但李氏後裔終究還是被列為“貳臣”,儘管是地位很高。從中可見,叛國者在對方那裡永遠是被利用的奴才而已。


梅園布衣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有忠君愛國之士,自然就有賣國求榮的敗類。

李永芳,遼寧鐵嶺人,按明朝當時在東北實行的是軍衛管理體制,他實質就是撫順的最高長官。

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因撫順離後金老巢最近,所以成為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第一個城鎮。在努爾哈赤威逼利誘勸下,李永芳以不屠殺城中百姓為條件投降,李永芳被任命為三等副將。

撫順是努爾哈赤攻下明朝的第一座邊城,李永芳明朝投降滿清第一人。

李永芳投降後,鑑於其特殊身份,努爾哈赤將第七子阿巴泰之女嫁給李永芳,並讓他主要收探消息、策反明將,李永芳出色完成任務,努爾哈赤在遼陽之戰、瀋陽之戰、四平堡之戰接連大捷,李永芳功不可功不可沒,努爾哈赤賜予他“免死三次”的特權,並被提拔為總兵一職,負責統領萬人組成的漢軍。

1623年5月,後金出兵鎮壓復州軍民,李永芳擔心消息不實,勸努爾哈赤謹慎,結果遭到嚴厲斥責,幾個兒子也被捆綁囚禁。不久,李永芳又因劉興祚投奔明朝一事受到牽連,被革掉總兵之職。

1627年,李永芳隨阿敏(努爾哈赤侄子)徵朝鮮期間,連下鐵山、平壤等城,渡過大同江。李永芳提醒阿敏要遵守與朝鮮國王達成的承諾,被阿敏大罵“蠻奴”,還要殺了他。事後,一向賞罰分明的皇太極聽說了這件事,沒有給李永芳任何安慰。在皇太極看來,他只是一個變節的奴才,為他犯不著得罪同宗兄弟。後來,李永芳統領的漢軍旗僅六個佐領,勢力被大大削弱。

1634年5月,皇太極大賞群臣時,“分別諸臣功次,以永芳歸誠最久,予三等子爵,世襲罔替”。但這個爵位和殊榮,並未從李永芳從被瞧不起的屈辱中解脫出來,於當年8月李永芳就悒悒而終,帶著無盡的憋屈離開人世。

在乾隆時期,編纂的二臣傳裡,位列甲等。


美麗青春您真痘


【2019】總第319期

李永芳(?-1634年),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末將領。李永芳原為明軍的遊擊,相當於後世的旅級軍官。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棄暗投明,投歸努爾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當時,被授為三等副將。同時,努爾哈赤將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嫁給他,成了堂堂的額駙。

此後。在努爾哈赤伐明系列戰爭中,李永芳幾乎每戰必隨,他先後參與了攻打清河、鐵嶺、遼陽、瀋陽等重大城池,因為軍功升為三等總兵官。他不僅多次拒絕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的招降,還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努爾哈赤為嘉獎李永芳的忠心耿耿,賜他“免死三次”的特權。

天聰元年(1627年),李永芳隨貝勒阿敏征討朝鮮,締盟而回。天聰八年(1634年),被封三等子爵。授予漢降官爵位,而且子爵,這似乎也開了先例。

李永芳有和平獻出撫順城和攻打朝鮮之功,再加上他是第一個投降而來的大明將官,其政治意義特別重大。天下歸心,從李永芳開始。因此,我們在《滿文老檔》裡經常會發現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親切稱他為額駙的細節,大多數為表彰性的。他既是皇帝的得力愛將,又是努爾哈赤的孫女女婿,皇太極的侄女女婿,正兒巴經的皇親國戚。

在攻打朝鮮的戰略戰術商討上,他居然敢頂撞努爾哈赤的侄子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迫使阿敏採納了他和談的建議。可見,他當時在朝中的地位與權威。

李永芳有九個兒子,其中三個做了高級將領。長子李延庚做了正三品的參將、吏部漢承政;次子李率泰,官至大學士、閩浙總督,封一等男爵。三子剛阿泰,官至宣府總兵。五子巴顏,官至都統,封一等昭信伯,改隸漢軍鑲黃旗。老五的爵位比李永芳還高出一個等級。一是因為李永芳的面子大,二是因為這三個的個人才華。李家威威赫赫。

在有清一朝,一提李額駙家,無論是在瀋陽,還是進京以後,那都是響噹噹的,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有人家的重要地位。

乾隆十七年(1752年),李永芳的玄孫李侍堯調任為熱河副都統。當時,吏部有人提出異議,乾隆帝駁斥道:“李永芳的玄孫,怎能與其他漢軍相提並論?”李侍堯才華出眾,一路飈升,後升戶部侍郎、尚書、兩廣總督,又加了高級榮譽銜“太子太保”。後因出征臺灣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閣平臺灣二十功臣”。

清朝統治者有一個過人的長處,就是軍功為上。立功不白立,卸磨殺驢的事幾乎沒有做過。祖先的功勞,後世可以一直得到相應的照顧,功勞永在,不過時也不過期。如果後世子孫確有才華,那麼,除了可以承襲先輩的爵位之外,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比如李永芳的五子巴顏,無論是爵位還是官職,都超過了父親。李永芳一族的顯赫,除了他家優良傳承後,也與清代的德政藝術有直接關係。


知史局


李永芳是在萬曆46年投降後金的,原本是明朝的遊擊,就是領兵在外時有臨機決斷權利的中層軍官。

努爾哈赤時期,作為第一個投降的明朝將領,努爾哈赤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將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李永芳。在努爾哈赤時期,李永芳受到了重用,他也用忠心回報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每次出征,李永芳都主動追隨。因公被封為三等總兵官,負責統領萬人組成的漢軍。

皇太極時期,1627年皇太極繼汗位,李永芳隨軍出征朝鮮,受到統帥阿敏的排擠,聲勢大不如前了。在他生命最後的幾年,雖然爵位高,到統領軍隊不到一千,實力大不如前。

在乾隆時期,編纂的二臣傳裡,位列甲等,可見清朝對他也並不是那麼認同的。

總之,李永芳投降後的地位是每況遇下的。努爾哈赤時期最高,皇太極時期有所下降,乾隆時期就歸位叛徒裡去了。






郭來說歷史


 李永芳投降後,鑑於其特殊身份,努爾哈赤交給他的主要任務是窺探消息、收買明將,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間諜、策反活動。你別說,李永芳守城懈怠,但這個還行,每天一百兩的銀子沒白花,其派出的諜探遍佈遼東,腐朽的明將一個個被打動,願為內應的有之,開門投降的有之,甚至連遠在關內京師的情況,也被探聽出來。遼陽之戰、瀋陽之戰、四平堡之戰,努爾哈赤接連大捷。李永芳也因功被提拔為總兵一職。

  李永芳有光鮮的一面,也有羞愧、窩囊的一面。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薩爾滸大戰結束時,李永芳曾進入被俘的朝鮮元帥帳中,用箸在地上劃字,寫了一句“如俺不孝不忠之人,足下必醜看矣”,表露了他作為叛臣的羞愧心態。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李永芳擔心消息不確實,貿然出兵不利,故勸努爾哈赤暫不興兵鎮壓復州軍民反抗,結果遭致努爾哈赤的嚴厲斥責,幾個兒子也被捆綁囚禁。不久,李永芳又因劉興祚投奔明朝一事受到牽連,被革掉總兵之職。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即位。天聰元年(1627年),李永芳隨阿敏(努爾哈赤侄子)徵朝鮮期間,不過遵循皇太極的意思提了幾句中肯建議,就被阿敏大罵“蠻奴”,還要殺了他。事後,一向賞罰分明的皇太極聽說了這件事,沒有給李永芳任何安慰。在皇太極看來,他只是一個變節的奴才,為他犯不著得罪同宗兄弟。由此,自以為對滿清忠心耿耿的李永芳受到嚴重刺激,自此之後不再發一言。天聰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極論功行賞,“分別諸臣功次,以永芳歸誠最久,予三等子爵,世襲罔替”。但這個爵位和殊榮,絲毫不能挽救李永芳受到道義和屈辱雙重摺磨的心靈。不久,李永芳就悒悒而終,帶著無盡的憋屈離開人世。


苦口之可樂渴了


還行吧!他的後代李侍堯要當八旗的都統,有大臣說,漢人不能當這官,結果乾隆說:李永芳的後代和其他人不一樣。


牛魔王78736374


只記得一句話,乾隆帝說:李侍堯是李永芳的後代,豈是一般漢軍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