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明一种酷刑,只是一张普通纸,百年时间却为何没人能抗住?

谢龙


朱元璋为了惩治贪腐,整顿吏治,真可谓是下了血本,定了恒心,所有的贪官污吏一旦被老朱抓到,那一定是生不如死,死法是相当的酷烈。为了督促官吏奉公守法,威慑贪污腐败份子,老朱亲自设计发明了若干种酷刑:剥皮实草、抽肠剜心,当众杖毙,贴加官等等。所谓贴加官就是用桑皮纸盖在犯人脸上,然后喷一口烧刀子,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紧接着又盖第二张,如法炮制,一般人最多五张就被闷死了。贴加官使人慢慢地呼吸困难,十分的难受与恐惧,明明可以呼气,但是气却呼不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闷死。

贴加官是一种残忍的逼供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较为体面的死刑,因为这样不会留下痕迹,只要招供了就可以获得暂时的自由,身上一点伤痕也不会留下。贴加官通常用于有身份的官吏身上或者宫中太监、宫女、嫔妃等人身上,对普通百姓的逼供就是打板子、老虎凳、辣椒水、烙铁等等。朱元璋认为,审问身边的人,如果采用伤害肉体的方式进行,有损皇家尊严;另一方面,如果是冤案或者错案,在执行时还有缓冲余地,可以及时救下来。对于嫔妃等皇室人员,用这种方式处死可以保留死者的尊严,毕竟死有全尸,且死状并不惨烈,尽管过程十分痛苦。

正如上文所述,贴加官是一种缓慢死刑,一般执行半小时才会令犯人气绝身亡。因此如果老朱想改变主意,还可以及时救下;如果执行斩首或者绞刑,那么犯人会立即死亡或者几分数就死了。如果执行剥皮或者凌迟,就算救下来,犯人也身心俱残,有损皇帝英明。同样的,如果想让犯人死前多受点罪,那么加纸可以慢慢来,一小时加一张亦可,这样犯人死前会受足够的罪,这样也就泄了老朱的心头之恨。不得不说老朱这个皇帝称得上是酷刑发明专家,他制订的酷刑都是让人不得好死的刑罚,在死前必然会受尽痛苦。

老朱的发明被后世的清朝延用,宫斗剧中处死嫔妃都喜欢用这样方法。嫔妃们处死不忠心的宫心或者太监,也会用这种方式,处死之后毫无痕迹,对外可以宣称此人是病死的。


大秦铁鹰剑士


从酷刑发展史上讲,大部分的酷刑都是因逼供需要而发明出来的,小部分是为了惩处十恶不赦的犯人。

但朱元璋对酷刑的理解不是这样,这位残酷帝王与生俱来热衷于这样一种逻辑,以恶治恶。这个怎么理解呢?用酷刑逼供,用酷刑处决十恶不赦的犯人,这些在朱元璋那里自然不用多说,但这只是他热衷酷刑的一面,他还有另一面,热衷于用酷刑警世。

为了达到用“酷刑警世”的目的,朱元璋动过很多脑筋,其中有两类很触目惊心——

一类是追求酷刑永远历历在目的效果,例如“剥皮实草”,把那些个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亭”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摆放在继任官员的公堂桌案旁边,以警告继任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下一个臭皮囊草人就是他。

另一类对普通作恶之人更有警戒意义,一个人犯了罪,想死没那么容易,一定要让这人受了该受的罪,之后再接受额外的刑罚处死。

简单说,犯人制造过什么罪恶,给他人带来过什么样的痛苦,能原样受一遍的先原样受一遍,不好原样复制的用酷刑代替,总之,酷刑在朱元璋那里首先是偿还,其次才是处死。

举个生动的例子,不是野史,而是来自朱元璋颁布的《大诰》。

说有个叫王允坚的医人因犯罪的厨子王宗在锦衣卫的大狱中想畏罪自杀,便贩卖毒药给他,不料被内监发现了。

朱元璋知道后,亲自审讯了卖毒药的王允坚。

王允坚被带来后,朱元璋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他服下他贩卖的毒药,王允坚以为这是要用毒药直接处死他,不得不照办的同时,心说没准还能钻空子,捡回一条命。

因为带着这样的侥幸,王允坚服完毒药后便央求朱元璋能放他回家,他说他想死在自己家中。

结果,朱元璋回他,朕现在要审你。

第一个问题,你这毒药是用什么东西配制的?

王允坚答,砒霜、巴豆、米饭、朱砂等制作而成。

听了这个回答,朱元璋说,你很老实,接着招,服用你这毒药,多长时间能够致命?

王允坚答,需要半天。

朱元璋接着问,看到你凄凉的样子,是不是怕死?是不是牵挂妻儿老小?是不是有些后悔?

王允坚答,我有一个儿子现在当兵,还有一个儿子尚未成人,卖毒药我是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又问,你服的毒药有没有解药?

王允坚以为有了一线生机,马上回答,以凉水生豆汁,外加热豆汤可以解毒。

朱元璋又问,还有更快更见效的方子吗?

王允坚又答,用一个鸡蛋可以容纳的粪清加凉水。

朱元璋于是命人取来粪清,放在王允坚面前,但却没给他服下。

这时候,毒药开始在王允坚体内发作,看着王允坚越发痛苦的样子,朱元璋又问,你现在什么感觉?

王允坚答,五脏六腑疼痛难忍,痛不欲生。

朱元璋又问,服用此毒身亡,都走什么经脉?

王允坚答,五脏六腑先坏,然后剧痛而亡,死后身体发黑。

朱元璋接着问,服用此毒,多长时间可以用药解?多长时间无药可解?

王允坚答,大约三个时辰,过了便解不了。

听了这话,朱元璋耐心地等着,快到三个时辰时这才取来粪清,命王允坚服下。

王允坚服下解药后,以为这是捡回了一条命。不料这个时候,朱元璋对他说,这是你该受的,现在受完了,等着枭首示众吧。

原谅咱文不对题地讲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但看到这个题目中所说的一张纸酷刑,咱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个故事。

惩罚够了,才能死。

什么是一张纸酷刑呢?

将犯人捆绑在椅子上,然后拿来一张桑皮纸,盖在犯人脸上,之后喷口酒在上面。桑皮纸吸收酒水后会立即软化,紧贴在犯人脸上。很显然,这时候犯人能呼吸,但呼吸不畅,求生的欲望会很强。

可以想象一下,这时候行刑人一定会问些什么,要么是为了逼供,要么是为了单纯的折磨。

到一定程度,再盖上第二张桑皮纸。

如此反复折磨,直到盖上最后让犯人窒息的那一张。

你说,在没盖上最后那一张桑皮纸的时候,受刑之人的脑海里还有生的念头吗?

大概是有的。

因为受刑之人难以知道再盖一张他就会死。

而这才是最残酷的。


黑句本


关于用纸的酷刑有三种名字,一种是传说的“贴加官”和“气毙”,另一种名字疑似叫“一封书”。

这种酷刑的执行方式是用一张桑皮纸盖在受刑者脸上,然后喷水或者喷酒,纸湿润后会贴在脸上使人无法呼吸。如果受刑者肯招供,执刑的人就把纸揭开;如果受刑者不肯招供,继续往脸上加纸,越来越多的纸叠在一起,最终使人窒息而亡。

这种酷刑有多残酷?我刚才试验了,很痛苦!

可能有人觉得用纸贴脸上怎么可能致死?纸泡水以后就容易烂,舌头一伸就可以把纸捅破,这样不就可以呼吸了?为此我亲自去试验了一回,用的是我们常见的抽纸。

我用五张抽纸沾水后贴在脸上,这时候纸是没有完全与脸贴合的,但只要你一吸气,纸就往脸上贴紧,吐气也无法把纸吹起来。如果想伸舌头把纸顶破更是不可能,因为舌头只会把纸顶上一点,但周围还是紧紧地贴在脸上!每一次呼吸都会把纸贴得更紧,随着缺氧严重,心跳会加速,人也变得非常烦躁,呼吸也随之加急,越急越紧,越紧越吸不到气,这种感觉超级痛苦!

这种酷刑是朱元璋发明的吗?

明朝的刑法种类很多,而且也非常重!按朱元璋的说法是“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因此后人就把很多奇怪的刑罚都归到朱元璋身上,包括这种“纸刑”。

关于这种刑罚大都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比如《如懿传》中的王钦就是死于此刑,还有《河神》中的薛庆阳也用此法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而且文人们给这种酷刑起了个名字叫“贴加官”。但这种刑法是朱元璋发明的吗?

我查阅了整部《明史》的刑法,都没有发现类似的记载,只在《明史·刑法志二》中有这么一句话:“酷吏輒用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或鞭脊背、两踝致伤以上者,俱奏请,罪至充军。”

关于《明史》中的“一封书”没有查到具体的执行方法,但从名字上解释应该是类似“贴加官”这样的刑罚。但这只是猜测,因为正史中确实没有这种刑罚的记载。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这种酷刑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叫“气毙”。这种说法是在清朝灭亡后,由宫中的太监传出来的,也是没有文字记载。据说慈禧太后就是用此方法杀害了30多名太监,而慈禧用的是棉纸,不是桑皮纸。

从正史资料上来看,并没有“纸刑”的记载,但没记载也不能代表没有,所谓“野史也是史”,有些历史没法写入正史中,只能靠大家口口相传下来。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像传说中的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受刑者虽然是窒息而死,但临死前肯定会挣扎,这样绳索就会在身上留下深深的勒痕,这也是一种证据。


水煮汗青


几张桑皮纸,一碗烧刀子酒就可以悄无声息的夺人性命,听上去比那些皮开肉绽的酷刑温柔许多,可受刑者却是痛苦万分。



这种几张薄薄的纸就杀人于无息的酷刑传说是朱元璋发明的,为的是治理那些贪官污吏,名叫贴加官,在清朝也称为加官进爵,是朝廷治理官吏的常用酷刑。还因为其“杀人无痕”的特点,也特别受宫廷内嫔妃的青睐,常用来处理不听话的宫女太监。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苦情男二凌云彻就是死于这种刑罚,海兰一句“那就赐你加官进爵,一路好走”让很多追剧的小伙伴纷纷上网求科普,不是加官进爵吗,怎么又死了?而在这之前的电视剧《李卫当官》更是把行刑的过程演绎了出来,一张桑皮纸一口烧刀子,纸被浸湿后紧贴着脸,口鼻被遮着导致呼吸不畅人就会下意识大口呼吸,而大口呼吸就把纸全给吸了糊着嘴巴,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一般五到七张纸就会使人丧命。


和这种贴加官类似的听上去很温柔,但实际很残忍的酷刑还有笑刑和水刑。

笑刑是在犯人的脚掌心涂上蜂蜜等涂料,然后牵来山羊舔舐,山羊舔脚掌就会使犯人发笑,而长时间的大笑会将身体内的氧气耗尽,最终会缺氧窒息而死。


水刑和贴加官的方法很类似,只是使用工具不同而已。将犯人头高脚低的绑着,然后在脸上盖上毛巾,把水一直往犯人头上浇,因为被盖着毛巾就会像贴加官一样无法呼吸导致窒息的感觉,最后会张着大口却被闷死,特别的煎熬又残忍。

贴加官这种用纸杀人的手段并不是朱元璋原创,早在宋慈的《洗冤录》中就有记载被人用湿纸搭口鼻而死,所以明太祖是背了这个锅,人家可能只是把它利用到刑讯中来。


宝阿宝呀


在明朝时,有一种叫做贴加官的刑罚,听起来的确十分吉利,但知道这刑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会让人望而生畏。


这种刑罚的做法是用一张很容易吸水的牛皮纸,像贴膏药一样,贴到人的脸上,吸满水的牛皮纸,就会像是涂满了万能胶一样,把堵住受刑者的口鼻以及双眼。

而受刑者会感到呼吸受阻,胸腔憋气,浑身颤抖,一般情况,施刑的人,会绑住手脚,让犯人无法动弹,人身体的挣扎,可以缓解窒息的痛苦,但如果身体也不能动,胸腔的浊气,就会压在肺部,受刑人会感觉到,胸口上被一个巨石压住。

这时候,犯人还可以勉强发出声音,如果犯人不说,就会被贴上第二张纸,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被贴上了三张纸,犯人想说也不可能说出话来,窒息会导致胸腔的血管迸裂,剧烈的窒息还可以导致肋骨开始断裂,这时候,犯人身体表面不会有任何的伤口,但已经有了眼中的内伤,犯人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胸口血管爆裂,或者骨骼断裂。


然后,犯人会脑缺氧,渐渐失去意识,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开始感受到一种恐惧,身体的疼痛渐渐消失,意识一片空白,然后,犯人就会死去。

这种刑罚,并不是没有人能扛得住,而是,当人们感觉到窒息的时候,意识会模糊,这样的模糊会影响到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如果三张纸还没有招供,并不是说犯人能抗住,而是因为强烈的窒息感,让犯人已经失去意识,处于半昏迷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接着受刑,就必然会死。

这样的刑罚,因为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对于一些重要的犯人,一些有身份的犯人,还有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刑讯逼供的犯人,是可以使用的。在明朝,用的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以及贪官污吏。

如果是善于刑讯的人,是不会让犯人很快的死去,而是让犯人产生一种恐怖的记忆,让犯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恐惧感,从而击溃犯人的心理防线,从而得到想要的答案。

这样的做法,简单而有效,一般而言,在犯人脸上沾上三张牛皮纸,犯人已经达到窒息和死亡的边缘的时候。撕掉脸上的牛皮纸,让犯人在临近死亡的一瞬间,感受到新生。



这种巨大的反差,会让人的思维瞬间处于停滞状态,当人的心理防线失守,潜意识就会占据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问话,犯人会在思维空白的状态下,把潜意识里的东西说出来。而这些,往往是真实而有价值的。

但对于一些精神毅力很强的犯人,就需要进行反复的刑讯,这样的反复刑讯,会让犯人不断地感受着在生死边缘间行走的大恐惧,而生死边缘行走的大恐惧,是很难有人可以抵抗住,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形成一种恐惧的记忆,这种记忆会使人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

这时候,才是刑讯的最佳时机,往往这时候,可以的得到相对准确真实的答案。 贴加官这种刑讯逼供的方法,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两方面的痛苦,来让犯人屈服,这种刑罚最可怕的是,不是死亡的威胁,而是在生死之间徘徊,而产生的大恐惧,对一个人精神上的折磨。

人的身体对肉体折磨,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也就是人的极限,当人们达到这样的极限,就会心脏骤停而死去,或者身体产生麻木,而感受不到剧烈的痛苦。可是,心理上的折磨,往往很难产生一定的限度,因此,精神崩溃要比身体的崩溃更加恐怖。


在现代社会中,可以看到很多身残志坚的人,但当精神崩溃,即使人的身体再健全,也只是一个废人而已。贴加官这种刑罚,就是这样一种极不人道的酷刑。


小小嬴政


这种刑法叫“贴加官”,杀人不露痕迹

首先说明一点,贴加官不是朱元璋发明的,这种刑法自古便有。虽然朱元璋时期刑法比较惨烈,但很多刑法并不是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当然“剥皮楦草”作为一种刑法确实是朱元璋搞出来的,但至于朱元璋到底有没有使用过这种刑法,现在还存有争议。

与其他复杂的刑法相比,贴加官的刑具非常简单,只需几张桑皮纸。

在行刑前先将犯人绑在凳子上,然后将一张桑皮纸盖在犯人脸上。桑皮纸是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其质地较为紧密,不容易破损,透气性很差。

行刑时审讯者会口含烈酒,将其喷到桑皮纸上。桑皮纸遇酒开始紧缩,并紧紧地贴附在犯人脸上,使得犯人呼吸困难。之所用使用烈酒,是因为酒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大量酒精。酒喷到桑皮纸上后酒精会迅速蒸发,只留下水慢慢地使桑皮纸收缩。如果直接使用清水的话,反而达不到缓慢加剧痛苦的效果。

如果审讯者的目的是要逼供,一般人抗不过三四张桑皮纸,只要犯人踢腿就代表犯人投降了。但如果犯人不招供,那么审讯者就会如法炮制,继续往犯人脸上贴桑皮纸。

假如审讯者的目的是要处死犯人,则只需要一张张的往犯人脸上贴桑皮纸就是了,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五张桑皮纸就足以让犯人在窒息的痛苦中死去。

由于犯人在受刑时脸上被贴着桑皮纸,犹如带上个面具,很像戏台上“跳加官”(一种戏剧表演形式),于是坊间就称呼这种刑法为“贴加官”。

贴加官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刑法,但是即便到了今天,这种刑法仍然在变相存在着,今天的“水刑”就非常类似于贴加官。

水刑是将犯人平躺着绑在一块木板上,然后将犯人脚部的那一端木板抬起,让犯人头朝下斜绑在木板上。之后在犯人脸上盖上毛巾,然后把水倒在毛巾上,据说水刑可以让犯人产生溺水窒息的感觉。

由于水刑十分地不人道,国际公约中早已禁止该刑法。但是美国却在关塔那摩监狱长期使用水刑逼迫犯人就范,911事件的主谋之一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就遭受过水刑的伺候。一名美国政府官员曾透露,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被捕之后共计遭受水刑183次,最后实在是扛不住了,将其他的同伙和911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

不过在关塔那摩虐囚丑闻爆出之后,美国迫于巨大国际压力,在2009年停止了水刑的使用。(法外之地——关塔那摩监狱)


千佛山车神


一张纸的酷刑又被称为“贴加官”酷刑。

中国古代酷刑花样多,形式多样性与残酷性。不管是凌迟,五马分尸等酷刑都是为了以刑诛心,以刑代管,以刑治世,以刑警世。

然而到了这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朱元璋就想着以重典治世,以恶制恶,以严酷刑罚肃清社会浑浊的风气,肃清贪腐政治,到达政治清明,廓清四海的目的,并进一步推动封建专制皇权到达顶峰。

朱元璋相信的是“人性本恶”的本质,就是儒家礼仪道德对于社会各阶层的人约束太弱,尤其是官僚体系,更多的人披着仁义道德的皮,争取虚名,达到个人政治与利益的目的,不过是“伪善”的巅峰运用。

但朱元璋对于酷刑的应用与实用性,明朝法律《大诰》却有着雷霆般酷刑,比如“剥皮揎草”,针对贪官污吏的人群。又有感觉到温情脉脉地酷刑,比如“贴加官”,针对官僚体系人群。

其实“贴加官”这一张纸的酷刑,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你看到电视剧上,把犯人绑扎椅子上,用一种桑皮纸贴在犯人的脸上,贴一张就喷一口酒,酒的挥发性及渗透性相比水要缓慢。

然后行刑人员就阴森森地说“一贴加你九品官,升官又发财”,就为了渲染刑罚的恐怖性,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让犯人的心理防线更快的崩溃。

不过基本上给你贴个5-8张的桑皮纸,不招供就是窒息而死。像我们平常敷面膜的时候,你敷个7-8张面膜那种感觉可以试试。

这种温情脉脉地“贴加官”刑罚,让人挣扎中死去,就犹如杀人于无形之中,降低行刑现场残酷与血腥场面,减少对“剥皮宣草”酷刑的恐惧性与抗拒性。简直就是任何级别官员的“必备良药”,敷一贴就可以跟阎王爷谈谈心,跟孟婆喝喝汤,撩撩孟婆的寂寞心。

这种“贴加官”温情脉脉地酷刑,杀人于无形,既有魂归一处的效果,也有着劫后余生的惊魂一刻体验。但百年之中,却无人能够抗住。


历史伴读小二


朱元璋发明一种酷刑,只是一张普通纸,百年时间却为何没人能抗住?

提到酷刑,笔者不由得想起了莫言的《檀香刑》。

凌迟,即处五百刀凌迟之刑。其中也很有讲究,五百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片尽所有肌肉脏器,最后死去。还不能让人中途死去。

再者檀香刑,用一根檀香木橛子从人的肛门钉进,而后从人的脖子后边钻出,并将其绑在树上。

这种刑罚很折磨人,血在不断地流,但是不至于死去。每天给其灌参汤,让他痛苦的活着,夏天还会有苍蝇、虫子,恶心至极。

写着这些文字都能感受到犯人痛苦。而朱元璋发明一种酷刑,只是一张普通纸,百年时间却为何没人能抗住?

其实这个酷刑是否真的是朱元璋发明,仍存在争议,不过今日咱们暂且不议。

这个刑罚叫“贴加官”。顾名思义,将一张桑皮纸覆盖到犯人的脸上,均匀喷水,使得桑皮纸完全覆盖到犯人的脸上。


读者可能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可怕的。其实不然,你可以试一下将热毛巾完全敷在脸上。很快便会呼吸困难,十分难熬。

“贴加官”便是这个原理,在犯人呼吸困难的时候加以逼供,大多数犯人会招供。如果犯人负隅顽抗,不肯招供,狱卒就会继续往犯人的脸上加纸张,很快犯人就会因为无法呼吸而死亡。

大家“接触”的“贴加官”

可能读者仍然对“贴加官”十分陌生。其实在很多影视剧中,它可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好帮手。

前一段时间很火的《如懿传》,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相信很多人在看过凌云彻在监狱里被赐死的那一段。有人在看到这一段时可能会想:

“凌云彻被赐死时,为什么会提到让他加官进爵呢?凌云彻不会就是受的这个刑法吧?”确实如此。

当然,在《如懿传》中受到这种刑罚的不止凌云彻一人,另一个人便是太监王欣了。王欣春药吃多了,对贵妃高晞月“动手动脚”,还正好被皇帝发现。


这位老兄的命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大怒的皇帝就赐给他一个“贴加官”。听到刑罚的王欣,脸都白了。由此足见此刑罚之残酷。

相信90后的朋友们都看过《李卫当官》,在这一部在当时火遍大江南北的连续剧中,李卫在审理案件时面对“嘴硬”的犯人,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贴加官。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刑法有这么可怕么?”那请您看看这个刑法是在什么情况下登场的。

凌云彻是因为上位者想让他受尽折磨;王欣则是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触碰了皇帝的“逆鳞”;李卫则是为了撬开犯人的嘴。在这些情况下,不用一点非常手段怎么能行?

一张张湿透的纸盖在脸上,嘴巴、鼻子都不能正常的与外界交换空气。随着纸张的增加,受罚者能呼吸到的空气越来越少,但又不能立即死亡。

这就好比活埋人一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此残忍的过程想想就令人害怕。

“贴加官”的传闻

而且这一酷刑的发明人据传还是我们熟悉的皇帝——朱元璋。



为了惩治贪官污吏,警醒世人,他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有很多有名的酷刑都是他发明创造的。虽然他心狠手辣,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而且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百姓一贫如洗,他们就像受惊的兔子一般。如果此时再有贪官污吏,对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生活与战乱相比没什么区别。

朱元璋倒真是个让人难以评价的皇帝!


史之策


在古代有一种刑罚,不用打也不用骂,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把犯人“整”的服服帖帖,多数人扛不住就招供了。据说这种酷刑是朱元璋发明的,刑法的名字叫“贴加官”。

“贴加官”也叫“开加官”,电视剧里有个形象的名字叫“加官进爵”。

这种刑法就是把犯人绑在一个刑凳上,四肢固定好,尤其是手臂更要和凳子绑牢固。然后行刑的衙役把一张纸放在犯人脸上,纸张大小盖住脸就行。

随后衙役喝一口茶水,口含着茶水“噗”的一声喷在纸上,纸张受潮湿就会变软,随着人的脸型紧紧贴住犯人的口鼻,犯人呼吸不畅,手臂又不能动弹,这种感觉你想象一下吧。


▲贴加官

然后再贴第二张,一般犯人贴到第五张纸就会窒息而死,绝大多数扛不到第五张,贴到第三张基本就“尿”了。

由于干透的纸张依犯人的脸型凹凸有致,像极了舞台上戏剧“跳加官”的面具,所以起了一个十分生动的名字——“贴加官”。

有人说这种刑法是朱元璋发明的,说是专门用来对付贪官的。如果大刑伺候,贪官平时养尊处优身子骨禁不住打,还没招供就挂了。朱元璋想到了这个办法,一方面慢慢折磨,一方面又给贪官留足了面子。

慢慢折磨就是让贪官有种“掐脖子”恐惧感,每贴一张纸就等于进一步勒紧脖子。就好比把你关进一间密闭的空间,然后往里面放水,眼看着水一点点淹没你的口鼻,而你又无法动弹,这和一刀砍下头颅要恐怖许多。


▲贴加官

一旦精神崩溃,想招供揭去脸上的纸就缓过气来了,它比砍头的好处就是有回旋的余地,一旦皇帝改变主意兴许马上就放了你,这和“刀下留人”来的方便和快捷。

这种死法没有造成血肉模糊的外表,至少保留了全尸。据说朱元璋发明这种刑法的灵感来源于“上吊”。

朱元璋发现上吊的人死后表情并不痛苦,有资料表明,“上吊”的男人最后都达到“高潮”喷了,这和性快感最后一刻窒息有异曲同工之妙。(脑补男、女互掐)这就是老朱给贪官们最后的福利。

由此看来,“贴加官”这种刑法普通老百姓还无法享受呢!

事实也确如此,资料表明,“贴加官”是用来对后宫和体制内的官员刑讯逼供的一种办法。但没有资料证明是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

我倒认为“贴加官”刑法是从东汉以降慢慢发展而来的。由于“贴加官”用到了纸张,而纸张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当时叫“蔡侯纸”。

准确的说应该是蔡伦在前人造纸基础改进而成的。刚造出的纸张没有现在这么柔软,其实很粗燥,原料都是些破鱼网破棉絮等……

到了宋、元、明造纸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用纸浆造纸工艺。这才具备了纸张受潮变软的基础,也为“贴加官”刑法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我手头没有“贴加官”是谁发明的资料,假如朋友们有这方面资料不妨贴出来分享一下吧。

结语:“贴加官”这种刑法名字听着不错,但其恐怖手段令人不寒而栗,也许它是基于“刑不上大夫”思想的一种产物吧!


秉烛读春秋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有许多皇帝惩戒犯人的手段,比如剥皮,凌迟,车裂,这些酷刑都是惨无人道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类素质的提高,这些酷刑也归于历史,不在被人使用.


今天呢,就介绍一下朱元璋发明的一种酷刑,虽然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也是非常痛苦的.那就是――贴加官

如小编所说,它并不会有太多的疼痛感,也没有那么的血腥,首先呢司刑职员会讲准备好的桑皮纸拿出一张,盖在犯人脸上,然后嘴里面喊一口烈酒,使劲一喷,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在脸上,如果不招,还会有第二张,到了第五张,犯人也就一命呜呼了.

在历史上,及时再顽强的人,也如小编所说,到第五张也就一命呜呼了,而这种死法,身体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甚至脸上也不会有太多变化,一丝血也不会流,经过处理以后,一点儿痕迹也不会留下来,可是真的杀人于无形。朱元璋也是非常有天赋的,发明这种酷刑用来打压贪官,来吓唬百姓的反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