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明教教主是張無忌,為何最後朱元璋登上帝位?

舒夢陽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的小說,跟真實的歷史必然會有些出入,明朝教主張無忌的原型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其僅僅是一個傀儡,朱元璋只不過是打其名號進行起義收服人心,類似於項羽手中的楚懷王,小明王最後在沉船事件中死去了。


小明王韓林兒

元朝末期,民不聊生,百姓們為博取一線生機,分分揭竿而起,韓山童則屬於最早的起義軍,韓山童曾以白蓮教起義,韓山童死後,其兒子韓林兒繼承其父親衣缽,號稱小明王。後來在亳州登基稱帝建國。


天下共主

由於小明王登基建國,被封為天下起義軍共主,其中朱元璋也是如此。小明王雖然建國,但是卻只有一個名稱,而沒有自己的實力,所以眾起義軍奉其為共主,但是並不信服他,只是說借他的名號一用而已。

朱元璋勇救韓林兒

面對元朝的瘋狂反撲,北方起義軍損失慘重,就連小明王韓林兒也被困在沂蒙山,危在旦夕。小明王此時被殺被擒只是早晚的事,而這時一位護衛對其說,與其等死還不如突出去一部分人出去尋援,這時只有朱元璋離其最近。小明王心裡也犯嘀咕,朱元璋雖奉自己為王,但是卻一面之緣也都沒有,更沒有給過其一點滴水之恩,朱元璋能來救自己嗎?但是也實在沒有辦法,只有死馬當活馬醫了,於是派人前去求救。



朱元璋也真是給力,朱元璋此時正摩拳擦掌,炒操練兵將準備跟陳友諒進行大決戰呢,而一聽到小明王求救的聲音,便立刻力排眾議,帶兵前去救援,也幸虧趕趟,一句“末將救駕來遲”使小明王痛哭流涕。

小明王之死

天下漸乎安定,朱元璋逐漸掌握了大局,於是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韓林兒,但是在歸來的途中,廖永忠和韓林兒因為船沉了,一起墜江而亡了。所以很多人說這是朱元璋蓄意而為,自己準備登機當皇帝了,而自己名為小明王之臣,所以小明王成為了阻礙,便暗地裡將其殺害了。



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將朱元璋刻畫的十分陰險,而將明教教主張無忌也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刻畫的有勇有謀是一個快意恩仇的狹義人士。但是真實的歷史韓林兒相對於朱元璋則顯得稚嫩很多,並且韓林了也沒有那麼大的才能,最後朱元璋當皇帝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因為天下是其一步一步打下來的。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一部,其中男主角張無忌堪稱金庸先生所有武俠小說中最完美的男主角,他武功高強,宅心仁厚,妙手回春,最後一統江湖,成為一代大俠。

但是,為什麼張無忌這麼出色的人物,沒有成為推翻元庭開創大明王朝的第一人呢?其中又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小哥詳細分析。

第一:遵循歷史。

在歷史上,是沒有張無忌這個人物的,而金庸先生塑造張無忌的原型,其實是參考了元末明初人物韓林兒。

韓林兒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抗元領袖,到了他父親韓山童時代,依然是各地抗元義軍的領軍人物,後來韓山童被叛徒出賣犧牲,其下屬白蓮教教眾繼承了韓山童的遺志,繼續抗元大業。後來劉福通等人攻克了穎川,接韓林兒至毫州,推舉為帝,號宋,年號為龍鳳。

他們的起義對於叫做紅巾軍。

隨後的幾年,由於戰事失利,致使朱元璋坐大,最終被朱元璋設計沉江。

所以說,歷史上擊敗元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張無忌無心於民生大計。

縱觀全書,張無忌一步步名揚天下都是被逼的,他解光明頂之圍,因為自己的義父金毛獅王,外公白眉鷹王都是明教之人,自己的母親也是明教之人(天鷹教是從明教分裂出來的),他清楚明教所作所為,並不是江湖人口中的“邪魔外道”,他解少林寺之危,是因為他想化解明教和江湖正道之間水火不容的相處境地,他趕赴武當派,是因為自己的父親是武當五俠張翠山,自己的師公張三丰真人有難,武當派危機,他豈能不去救援?他當明教教主,也是非常無奈的,並且經常萌生出等義父金毛獅王歸來,他就遵陽教主遺命,傳位給金毛獅王。

張無忌對於蒙古人並不是嫉惡如仇,他疲於江湖奔波,忙於化解各大門派的糾紛,自己是焦頭爛額,身心憔悴,這都是被逼的,假如江湖太平,各門派本分安寧,他又怎麼會在江湖中廝殺打拼?

張無忌幼年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流落江湖,在混亂的江湖秩序中小心翼翼的艱難的活著,所以他的追求也非常簡單,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找個沒有武林紛爭,沒有爾虞我詐的地方,安安靜靜的過小康生活。

所以說,張無忌的心性決定了他不會去打天下爭天下,最後,他傳明教掌教之位於楊逍,和趙敏過二人世界去了。


第三:朱元璋勢大。

在《倚天屠龍記》三聯版中,金庸先生最後對楊逍的評價是“年老德薄”,而對朱元璋的描寫了“羽翼已豐”。只不過再後面的新修版中,刪除了這些情節。

根據《大明英烈傳》(單田芳老先生經典評書之一)記載,朱元璋稱帝之後,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不服,朱元璋親自出徵,這期間他得到胡大海,劉伯溫,常遇春,周顛,鐵冠道人等很多江湖人士的幫助,最終掃平反賊,統一了江南七省。《大明英烈傳》雖然是野史,但是周顛,鐵冠道人卻都是明教五散人成員,常遇春也是明教之人。可見朱元璋長期在底層率領大家進行抗元大業,深得民心。

而五散人本來就不服楊逍,這些人生性乖張,張無忌離去傳位於楊逍,時間一久明教內亂又生,所以才有了楊逍“年老德薄”,說白了就是沒人服他,而朱元璋奮戰在抗元第一線,不管是戰績還是拉攏人心都做的非常好,風頭完全蓋過了楊逍,最終“羽翼已豐”,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就是張無忌回來明教,再想指揮他,估計都很難了。

點評:在張無忌登場的時候,雖然金庸先生為他安排了悲慘的生世,這符合先生武俠作品的一貫思路,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張無忌得奇遇,遇貴人,一帆風順的來到世人面前,走上武林領袖的位置,而張無忌最後攜摯愛趙敏歸隱,這也算是金庸先生為張無忌安排的最好歸宿了。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金庸小說最大的魅力就是擁有極為宏大的時代背景,有的人是真實,有的則是虛構,翻開史書卻又對得上號。

倚天屠龍記書中的主角張無忌,一生幾經磨練,最終成為了明教教主。細心的你們都會發現,他的手下有很多歷史上的名人,比如常遇春、徐達,再比如朱元璋也是他手下一名分舵舵主。既然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那麼為什麼後來他做了皇帝,張無忌去哪了呢?


根據《倚天屠龍記》的線索和邏輯,明朝來自明教,所以如何把最高權力從虛構的主角張無忌過渡到歷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情節。

我們從倚天屠龍記的連載版,三聯版,新修版三個版本中發現,金庸先生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式來讓張無忌主動卸任明教教主之位,以此來為後期朱元璋取代明教上位、迴歸歷史鋪路。


連載版

最後周芷若削髮為尼,不問世事,自此一盞青燈,長伴古佛。而她的峨眉掌門之位傳給了張無忌,而張無忌把明教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

小說原文∶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優阿曰認為,這個結局中,張三丰的這句話最具時代滄桑感。


三聯版

朱元璋設下陰毒陷阱,隱瞞張無忌到達漳州之事,並在迷暈張無忌後,設計成功離間張無忌與徐達、常遇春的關係,令張無忌徹底心灰意冷,主動辭去了明教教主的職位。自此張無忌對江湖生涯再無半分留戀,決心與趙敏退隱江湖。


新修版

朱元璋挾著反元大勝之威,以趙敏是蒙古郡主為名逼宮,逼得張無忌主動卸去明教教主之位。加上明教不準為官的教規及張無忌本身不慕權力,不喜名利,最終導致明教上層的權利轉換。

其實除了以上金庸書中所設計情節外,很多讀者發現有一位歷史人物韓林兒的生平與書中張無忌有些許相似,很多人也把他當做了張無忌的原型。


這個人物是白蓮教起義軍的小明王,既沒有絕頂武功,身邊更無高手環繞。在政治軍事上也沒有影響力,戰亂之後,教眾各奔東西,或各自有所歸屬,也已喪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最終韓林兒船翻沉入江中而死,被朱元璋取代。

至於歷史上趙敏的原型,下場也極為悽慘,成為了朱元璋兒媳,失去自由,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那小小的後院,最終隨秦王陪葬,一個被迫為政治犧牲的絕代紅顏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優阿曰


《倚天屠龍記》只是金庸基於元末明初背景的一部武俠小說,與真實的歷史肯定是有很大出入的。

在歷史上,明教或白蓮教領導的紅巾軍確實在反元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張無忌本就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並沒有其人其事。有的說,張無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韓林兒,其實也不是很符合。

在歷史上,朱元璋原屬北方紅巾軍一部,為郭子興部下。子興卒,劉福通迎立韓林兒,國號宋。命子興之子為都元帥,張天佑、朱元璋為左右副元帥。此時,朱元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實力,名義上尊韓林兒為主,暗地裡謀求獨立自主。

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林兒於毫,國號宋,建元龍鳳。檄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太祖為左右副元帥。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
——《明史•本紀•太祖》

其後,朱元璋先是解救了被張士誠圍困的韓林兒,後來又派部將廖永忠在迎接韓林兒來應天之時沉船弄死了韓林兒(這雖然沒有定論,但從結果來看,可以認為是朱元璋活學活用了項羽弄死義帝的故技)。韓林兒死後,朱元璋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平定了中原,同時派徐達、常遇春率大軍北伐,並於1368年正月初四在應天登基為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退位歸隱、朱元璋登上帝位的結局,與張無忌及明教眾高層和朱元璋及軍中勢力的設定有自相矛盾之處,轉折比較生硬、牽強。但是,由於《倚天屠龍記》不是穿越小說,最終只能迴歸歷史,這個結局不必過於較真。

首先,在小說設定中,張無忌在明教和江湖中有強大的實力,朱元璋僅僅依靠權謀和軍事力量想要取而代之,幾乎不可能。這是一個有強大功夫的世界,沒有什麼功夫傍身的朱元璋,很難坐上並坐穩皇帝的位置。只有自身功力強大的高手並得到眾多高手擁護的明教領袖才有可能坐上皇帝寶座。在功夫的世界,不是功夫高手難以服眾,也很難保命。

其次,在小說設定中,張無忌並不是沒有權謀之術和領導才能。從小說中線索來分析,張無忌把四分五裂的明教統一起來,進入大都解救六大門派,破壞了元朝的圖謀,並部署領導了抗元起義,這些無不體現他的領導能力和號召能力。

第三,在小說設定中,明教是一個教義明晰、教民眾多且極有向心力的功夫、宗教和政治團體。即使張無忌退位歸隱,也輪不到地位較低、功力弱小的朱元璋上位。在這樣的設定和背景下,只有明教教主,才有可能當上皇帝。

第四,在小說設定中,張無忌退位歸隱的安排不合理。即使張無忌有這種想法,出身於元朝宗室的趙敏、老於教內鬥爭的楊逍等明教高層以及武當派的張三丰等人肯定不會同意和支持張無忌的決定。說到底,當教主和皇帝,與張無忌的追求並沒有什麼矛盾。


花開時節思春秋


千萬不要說,因為朱元璋創立了明朝,所以金庸老爺子就妥協了。這樣講太沒意思了。我們要回到小說的具體語境裡,去了解才行。

陽頂天成為明教教主以後,在他面前,我們不妨看下他的遺書;

三十二代衣教主遺命,令餘練成乾坤大挪移神功後,率眾前赴波斯總教,設法迎回聖火令。本教雖發源于波斯,然在中華生根,開枝散葉,已數百年於茲。今韃子佔我中土,本教誓與周旋到底,決不可遵波斯總教無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為主。聖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華明教即可與波斯總教分庭抗禮也。”

也就是說,陽頂天的任務是:

1. 煉成乾坤大挪移。

2. 尋找失落的聖火令;

3. 保證中土明教獨立於波斯明教。

陽頂天之後,楊逍暫代明教教主,楊逍雖然沒有看到陽頂天遺言,但做的事卻差不多。比如陽頂天出了一本學術作品:

《明教流傳中土記》

這本作品詳細考證了明教在中土生根發芽的情況,以及是如何獨立的。

可以看到,明教本質上是一個宗教組織,他們對當皇帝並不在意,更多在乎的是,中土明教和波斯明教之間的名分問題。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上,為了皇位打架死的人,比起為了宗教立場打架死人的數量簡直少多了。

當然,隨著張無忌練成乾坤大挪移,波斯明教教主原本是張無忌的丫鬟,又是張無忌的老相好,基本上陽頂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然後我們再看明教:張無忌肯定是懶得管造反當皇帝的事情的;楊逍這個人,我們不是說他能力有虧,但他的性子原本孤傲,也不願意當皇帝。

剩下這個皇帝愛誰當誰當。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說,金庸老爺子只要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怎麼說都是可以的。於是朱元璋就成了皇帝。


酒騎風


倚天屠龍記本身是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先生在中期創作的一部小說。

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教主張無忌,他的成長本身帶有一定的戲劇性,非常的機緣巧合下才成為明教教主的。無論是他學習九陽神功,還是乾坤大挪移等這一些非常驚世駭俗,都是在一些陰錯陽差的情況下而習得的。

張無忌在幼年的時候喪母喪父,給張三丰撫養長大,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坎坷和崎嶇,父母悲痛離開時候他又中了玄冥二老的幽冥掌,在師祖及各位叔父的精心呵護下才能夠長大,並且在悲痛絕望中習得了九陽神功,從此揭開了它輝煌的歷史。

張無忌本身是一個性子極好的人,逆來順受,而且性格比較淳厚,缺少作為君王的各種品質。而朱元璋就不同了,作為明教的一個堂主,但是他看問題卻非常的透徹,而且非常的有野心,逐步的幫助張無忌統一了明教。

根據書中的情節,綜合推測金庸先生的一些思想,無論如何,即使是身為明教教主的張無忌,也不會成為帝王的。

他走後自然而然的朱元璋在幾位好兄弟的幫助下,取得了大明的江山。


北方的花匠


這種事在古代其實挺普遍的吧。


領頭啟示的人未必是能笑到最後的人,別說張無忌這個明教教主,就是很多明明已經收穫勝利果實的人,也未必能夠笑到最後。


東漢劉演起兵反抗王莽,最後劉演被更始皇帝劉玄殺害,劉玄駕在長安登基坐殿,但是他依舊不是笑道最後的勝利者,最後勝利者是那個帶著不到十個人跑到河北的劉秀。

同樣秦朝末年,首舉義旗起兵反抗大秦的陳勝吳廣,依舊沒能笑到最後,最後爭奪天下的是,劉邦和項羽,而獲得勝利的是看似更加柔弱些劉邦。


歷史上很多事情很有趣,並不是開始首倡的人,就能夠最後坐上那把椅子。


張無忌明顯不具備,成為皇帝的資質。這點金庸在三聯版的倚天后記中說的很清楚: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甚至根本忘了)別人的缺點,像張無忌這樣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終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領袖,當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對別人寬恕,其實往往是要有一種利益交換的條件。像張無忌這種無條件寬恕別人,對別人好其實是很容易就掉進別人設計好的坑裡,往往會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金庸說,一個成熟政治人物,必須具備三個特點。第一是能忍。第二。要有當機立斷,決斷明快。第三。極強的權力慾。


而這三個條件,張無忌半個也沒有。即使他是明教教主,依舊不知道手下有多少兵,整個明教其實是楊逍殷天正等人幫他管理,在武俠小說這個浪漫的氛圍內,這沒問題,張無忌負責耍帥沒事兒扣扣女孩的腳丫子就可以活的很好,但是想憑著這樣的能力就去爭奪天下,大約張無忌已經死了八回了。

據說張無忌是有些原型的,他身上有小明王韓林兒的影子。


小明王算是朱元璋的直接上級,可以類比張無忌,但是小明王的下場也挺慘的,朱元璋派自己手下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府,走到半路上韓林兒的船就翻了,韓林兒直接淹死。


廖永忠並沒有因此被朱元璋責難,後來還升了官。


朱元璋對權力的追求是很瘋狂的,或許是由於他小時候吃過苦,不會輕易捨棄握在手中的每一塊饅頭那時候一個饅頭就能讓他活命,後來權力成了他的保命符,所以只要擁有絕不放手。


張無忌在這方面和朱元璋比就是個菜鳥,雖然在明教他比朱元璋地位高,但是對權力的攫取上,他照著朱元璋差了十萬八千里。


照金庸的說法,張無忌是個俠客,不是政客。


俠士是不顧一切(不顧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譽)、不接受任何代價而去追求正義。


但是俠客永遠成不了一個合格的開國之君,因為像朱元璋這樣的人,顯然要更多的有更多的考慮和顧慮,不能像張無忌那樣肆意。


從另外角度看,張無忌也成不了朱元璋那樣的開拓性的君主,即使勉強把他駕到那個位置上,大約張無忌也會像韓林兒或者劉玄一樣,活的憋屈,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浪蕩在江湖之上和那些漂亮的趙姑娘周姑娘飲酒唱歌,大約張無忌會更快樂一些吧。

金庸在2003年修訂版的後記給張無忌和朱元璋的帝位之爭下的結論是:


他決不會去和朱元璋爭做皇帝。


=======================




薛白袍


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敵人之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

我個人認為朱元璋從一開始就做教主,那明教就不可能得天下。

朱元璋有的是野心,在圍攻光明頂事件後,朱元璋的做法一定是報復。結果就是明教就依然是魔教。光復大業就輪不到明教了。張無忌的性格因為是受別人的影響,被環境所支配,所以一定程度上,有張三丰和張翠山的形象在引導,他做教主一定是把明教往好的地方帶領,畢竟明教各成員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人。


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別人的缺點。所以才能和中原各門派交好,而最終奪天下也沒人推翻。除了頑固的滅絕。朱元璋就不具備這個“寬恕”。那自然就得不了民心,如果按照倚天的佈局,朱元璋當了教主,奪了天下,必定要被中原門派造反,他不會武功,張無忌不在,他總有一天會下臺,明朝就不存在了。但正因為張無忌在退位前就埋好了人際關係,所以他做皇帝才安安穩穩。

講明教整體素質,絕對是張無忌做教主好。講明教氣數前途的話,也絕對是張無忌好。如果朱元璋是領袖,那麼就依然是魔教,與各名派互相廝殺。後期的話,張無忌一走,他隱然是領袖了,楊逍已老,但他得位後把開國元老殺了乾淨,還滅了明教。 但這是針對倚天這個環境,如果從歷史角度看,朱元璋的確比張無忌更適合做領袖。@北北在線 為你獨家報道@頭條號@頭條中國@湖北頭條


北北前線


朱元璋是歷史人物,推翻元朝,打敗陳友諒,建立大明。而張無忌是武俠虛構人物,金老的書不能違背歷史,總不能寫張無忌當皇帝吧。

如果從倚天書中看,張無忌性格善良,不善於帝王之術,而朱元璋工於心計,城府很深。且帶兵打仗的都是朱元璋,朱元璋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對於軍隊的士兵而言,朱元璋說話要比張無忌好使。這樣就造就了一個張無忌被架空的現象,即使武功再高,也始終不能與千軍萬馬抗衡。另外,張無忌從全書來看,一直被動。學九陽是為了治內傷;學乾坤是為了走出密道;當教主是為了安撫人心息事寧人。所以,他的性格就不具備一個帝王該有的一些東西。不愛江山愛美人,實際上,他有心要江山,朱元璋不讓,他也拿不到江山。


不戴面具的大俠


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抉擇

張無忌是明教教主,屬於抗元義軍第一人,如果他熱衷抗元事業,以他的身份,武功,人望,朱元璋根本沒得比。


身份上講

明教教主,張三丰的徒孫,在江湖上也算是廣結善緣,尤其是拯救六大派,可以說在江湖上是如日中天,四大法王,五行旗,左右使都聽從號令,基本上是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這一點朱元璋只是五行旗的一頭領,沒得比!!!

武功上講

張無忌身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聖火令武功,太極拳劍等,少林寺一人之力大戰三位少林神僧,武功之高,基本上是張三丰之下第一人了。朱元璋更是沒得比!!!

但是,張無忌愛上了趙敏,趙敏身份特殊,乃是汝陽王的女兒,張無忌若不是不娶她還好,無人可以說閒話,娶了她,抗元事業多少會有影響,女婿打岳父,也不好說。從趙敏的角度,不就幫著老公打老爸了嗎?心裡更是不情不願啊!!!正好,張無忌不戀俗世,其他的手下呢,雖說比朱元璋官階高,大都大老粗,武功可以,智謀不行,也都是無心俗世,專心武功之人,所以就選了朱元璋,也就是一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