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 造型罕見 與樂山大佛齊名卻少有人知!


始建於唐代的四川榮縣大佛寺,坐落在自貢市榮縣東郊的大佛山山麓,初名開化寺,因寺內供奉有一尊依山崖鑿成、與山巔齊平的世界最大釋迦牟尼佛像,也是世界第二大石刻大佛,而改稱“大佛禪寺”。

榮縣大佛通高36.6米,以其雋美而享譽神州。大雄寶殿、觀音殿等殿宇以大佛為中心向左右兩邊展開,從寺前廣場抬眼望去,整個建築群宛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雁,與相距不足百里的樂山大佛相映成趣,民間自古就有“嘉州大佛雄,榮州大佛美”之稱。

榮縣大佛與樂山大佛最明顯的區別是有閣樓遮蓋,在大佛頭頂上方有一道石條卷拱護罩,上刻“大開覺路”四字。崖頂上還有一座宛如寶冠的閣樓,把大佛從肩部以下遮得嚴嚴實實。這樣儘管給參觀者帶來不便,卻保護了大佛不受日曬雨淋等外來破壞。


千百年來寺內香火極為旺盛,鄰近州縣的善男信女上朝峨嵋山或下朝寶頂山時,必定經過大佛寺朝拜榮縣大佛。大雄寶殿也是大佛的護身樓,遊客登樓可逐層觀瞻大佛的偉岸身姿。氣勢雄偉的大佛雙足踏在座前的兩朵仰覆的蓮花之上,造型優美,比例勻稱。

大佛雖歷經千年磨難,至今保存完好,身上殘存的妝彩仍依稀可見。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寺廟僧人淳德募得善款,歷時八年對大佛進行全身施彩貼金,直至清末民初,大佛仍是“金像巍巍,光彩奪目”。令人遺憾的是,民國時期不法分子颳去了金箔,對金佛造成空前的破壞。

閣樓第三層可近距離接觸到大佛的頭部,由於風化嚴重,佛像臉上的色彩已殘缺不全,當地有關部門出於保護大佛的文物觀賞性,並沒有對大佛進行貼金和防風化處理。相傳宋朝陸游任榮州通判時,在大佛頭部兩側崖壁上留下不少詩詞,如今也已殘破殆盡。


大佛的造型在國內也非常罕見,其右手撫膝,左手手心向上,掌中託一顆圓珠,與樂山大佛等國內眾多佛像有著明顯不同。有人說這顆圓珠是“摩尼珠”,也有人說是“舍利子”,至於古代工匠為何會將一顆珠子放在佛像手中,這顆珠子又為何物,至今仍是待解之謎。

在大佛腳下的崖壁上還刻有一幅“達摩渡江圖”,描繪了達摩和梁武帝話不投機,渡江至嵩山少林寺的一段故事。榮縣大佛因交通不便和宣傳不夠,與名揚四海的樂山大佛相比至今依然默默無名,少為外人知曉,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此文章參與#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