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当年票选的十大笑星水平如何?

军爷zsg


坊间传闻,侯宝林就此事回答马三立的质疑时这样说的:这都是小孩子们闹着玩儿的。

侯大师这么说有两个考虑,第一是照顾天津相声界的情绪。第二这次评选也确实是闹着玩儿的。

看看名单里的特点:

1,全是体制内的。

当年有体制外的吗?有!杨振华!他没入选很大原因是他因为得罪人成个体户了。这是最大的遗漏。

2,北京相声界占大多数

高英培虽然是天津的,但他当时在全总文工团,师胜杰虽然是哈尔滨的,但他当时刚拜师侯宝林,北京相声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们占据了主流媒体,这是天津相声界无法抗衡的。对比一下1979年相声纪录片《笑》里出场的人,苏文茂,魏文亮,刘文亨这些人没入选,再加上马志明和李伯祥,天津相声界有情绪是当然的。

3,侯门占了大多数

马季,姜昆,赵炎,郝爱民,师胜杰是侯门直系。侯耀文是儿子,石富宽是侯耀文搭档,这俩算直系也差不多。李文华是姜昆搭档,算半个直系也没问题。剩下高英培和常宝华也是关系不错的,尤其是常宝华。这也是侯宝林不好意思的一个原因。

综上,这次评选虽然有其时代客观性,但就其内容来看,就是闹着玩儿的!


我就是个码字的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首先明确一点,1985年评选十大笑星的活动并不是官方所为,不具有权威性!另外这次评选,明显是重名气,而非相声水平!相声大师马三立就曾经调侃这次十大笑星评选,“都是北京的”。另外这十位笑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人难以服众!

这次十大笑星评选是1985年底,由吉林省曲艺协会、电台、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以专家评选和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的十位当时正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称为“十大笑星”,他们分别是:马季,李文华,姜昆,侯耀文,石富宽,师胜杰,高英培,郝爱民,常宝华,赵炎。从此“笑星”这个名词也随着这些人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从名单上看,不难发现,入选的十位相声演员都是当年相声界比较有名的演员,很多都是搭档,这说明什么?这只说明这些相声演员在电视上以及广播电台里露脸的机会多,出彩的机会多!但是坦率的说,这次评选不是绝对客观,入选之人也有一部分难以服众。


先说说有哪些入选的演员实至名归,马季,姜昆,侯耀文,师胜杰,高英培,常宝华,应该说在那时的相声界,这六位入选应该没有任何争议。马季,姜昆,侯耀文都是可以载入相声史册的人,即使现在评选相声史上十大笑星,都有资格一争短长。另外师胜杰是侯宝林大师的关门弟子,得到过大师的真传,如今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高英培老先生是津味儿相声的代表之一,深受相声听众的喜爱。常宝华,是常氏相声的传人,当时的作品颇丰,影响力很大。这三位入选,在当年不会有任何的争议。


但是李文华,石富宽,赵炎,这三位捧哏入选十大笑星,值得商榷,还有郝爱民的入选是最大的争议。我们在看看80年代初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其他演员,苏文茂,文哏大师。李伯祥,人称李快嘴。杨振华,提起《下棋》当时全国有几个不知道的?马志明,马派相声传人。冯巩刘伟,相声新人已经崭露头角。这些人完全有资格入选当年的十大笑星。但是这次评选是专家与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这次评选有平衡各方面的考虑。

对于此次评选的权威性,我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就明白了。1986年,马氏相声研讨会在天津举办。侯宝林在会上说,传统相声的根在天津。马三立搭话说,可十大笑星都是北京的!侯宝林说的是挺严肃的话题,可马三立这句话把与会的所有人全都逗乐了,只有马三立自己没乐。马三立是用抖包袱的方式告诉大家,那个“十大笑星”并不具有权威性,更缺乏说服力。


靖逸轩主聊相声


实话实说,不黑不吹。

看看那是什么年代,那个年代评选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和标准去看,因为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特点,1984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五个年头,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方式,电视也没现在这么高,更别说电脑了,最多的是只能从广播里听。

实话实说当时这几位当选十大笑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下面来分析一下吧!

马季名副其实的十大笑星之首。从65年到85年间马季创作了上百段作品,要知道65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时期的相声老一辈名家们都收到了冲击,而马季适时的推出了歌颂型相声,使自己受到的冲击较小,得以创作新相声,所以在文革后相声能很快崛起,马季功不可没。84年的春晚的《宇宙牌香烟》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在这以后和赵炎一起创作表演了《人浮于事》《金钱论》《特种病》《吹牛》等经典作品。

侯耀文、石富宽,是相声界最经典的搭档之一了,两人条件都不错,特别是侯耀文,侯宝林的三儿子,自小得到了父亲的真传,相声功底深厚。柳活好、创作能力高、台风大气,与石富宽搭档配合默契,但是那一时期的经典作品不多,影响力也没有姜昆和李文华大。但是却是最有实力的。从现在在业内的评价就可以看出。

姜昆、李文华也是那个年代很有实力的一对组合,从78年开始合作到84年李文华因病推出舞台,不管当时的姜昆相声功底怎么样,但是那个年代确实创作并表演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此照相》也成为这一对组合的经典之作。

高英培先绝对的相声大家,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红遍天下,《教训》《扯皮》《欢迎批评》《恶性循环》《株人连马》《好阿姨》《老汉进城》《活电脑》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舞台风格火爆,几乎每个作品那都是满堂彩。

师胜杰当年评选里最年轻也是唯一在外地团体的演员,声音甜美,传统功底扎实,毕竟是门里出身,又是侯宝林大师的关门弟子,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固定搭档,虽然师先生实力很强,但是就是搭档不固定。

常宝华先相声世家出身,实力强,能写能说,捧逗俱佳。《昨天》《帽子工厂》《法制漫谈》《动力研究》《杂谈诸葛亮》,是现如今十大笑星里健在的年龄与辈分最高的一位。

赵炎能捧能逗,还能说单口相声,相声功底也不错,与马季合作表演了很作脍炙人口的作品。

郝爱民虽然当时来讲他也不是最当红相声演员,但是那个时期他的作品很能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洞房火警》《咏梅》《次品与名牌》《配角论》《婚约》等,虽然不是特别叫的响,但是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头剪刀布078


许多人对当年的“十大笑星”,评选的结果很不认可。

认为有许多艺术造诣更高的名家没有当选,很不公平。


其实,这是因为对这次评选的初衷并不了解。

“十大笑星”的评选,类似解放前的“五档相声”。

它的初衷,并不是评出十位“最专业的相声演员”。

“最专业的相声演员”,谁都评不了,也不敢评。

当时评的,只是十位“名气最大的相声演员”。

所以才会有十一万的普通观众参与投票。

而在那个只有广播,连电视绝大多数都还是黑白的年代,“出镜率”成为了判定的第一指标。

明白了没有?这样的评选方式,本身就不是向着“最好的相声演员”来的。

而是冲着“最火的相声演员”去的。


知道了这一点,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所以,“十大笑星”有八位北京的,不要见怪。人家占着天时地利,出镜率高。

毕竟,对于全是“无线电”的年代,能接触到天津相声,或者其他地方性相声的太少。

这件事情很单纯。

至于什么黑幕,什么排挤,什么倾轧……

都是过度解读,没有必要。


最后,以下是我的见解:

当选的这几位,艺术造诣不是最高的。

但是就当时来说,是最火的几位。

也可以反过来说,

最火的,不见得造诣就高。

现在更是如此。

以上……


相声沙弥


上世纪80年代初,老百姓的娱乐项目与当下“娱乐大爆炸”的状况相比,简直是单调至极。所以,相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当时百姓的主流娱乐形式。



1984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组织的这场全国范围内的相声演员评选,无论是权威性,还是最终名单,都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



在我看来,这第一次评出的全国十大笑星的水平可能是历届最高的,如今很多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演员,都是这十位笑星的徒弟。



马季、姜昆、李文华、侯耀文、赵炎、高英培、石富宽、师胜杰、常宝华,绝对是当时的实力派。其中,马季可谓是一代宗师,培养出了很多高水平相声演员。



而年纪略轻的侯耀文,虽然当时在十大笑星中排不上前几名,但他厚积薄发,后来与石富宽一起为观众奉上了许多经典相声,还收了郭德纲当徒弟,也算是为中国相声开枝散叶。





另外在十大笑星中,我对郝爱民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侯宝林先生的徒弟,但他的相声却很少听。总体而言,首届十大笑星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南瓜报告


其实,就是当时上电视曝光率高而已。里面捧哏的,都是因为与逗哏的是一对。郝爱民和常宝华两位,相对水分太大。这么多年以来,我始终不知道郝爱民的相声哪里好听?或者哪段代表作不错。更不知道他凭什么还教了这么多徒弟,教人家嘛呢?

常宝华先生的水平虽然不低,但是与其兄弟间比较,不能代表常氏相声当时的最高水平,同时他也是他们哥几个当中艺术水平最低的。常宝霖,尤其是常宝丰的水平要比他高不少。还有就是,其晚一杯的常贵田,实际上也没有弟弟常贵德说的好。

当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真正的相声老艺术家还健在,而且文字辈的演员大多数都在青壮年,如果真的按艺术水平和实际的剧场受欢迎程度来排行,里面之前有百分之八十进不了前十。


楊岳霖


我凭感受说,那是相声辉煌的时代,他们都有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基本代表了那时相声的水平,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时代,挺令人回味的。电视对相声是一个冲击,但也是个促进。只是后来这些人有些故步自封。我个人觉得好的相声应该有个好的故事或事件。德云社现在的缺点就是有些碎片化,不整装,当然我未听过小剧场里的相声。目前我觉得有前途的应该是卢鑫玉浩,孟鹤堂周九良,郭麒麟倒真有大家风范。回过头来说,给姜昆一个建议,你好像误入歧途了,你年轻时的一些相声我很喜欢听,大方地举荐赵本山的时候,令人敬佩。而现在的你,似乎刻意地追寻某种政治正确,却追丢了。相声界相杀太多,相爱是奢望了,相知不行吗?


路上一道辙


有点御笔钦点的嫌疑。

其中有几个和其他人差距比较大。

虽然说是全国的,但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也只有马季和姜昆,侯耀文也许也算得上。捧哏的也列进去有点勉强,不如选十个组合。

马季—唐杰忠,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高英培—范振玉,刘伟—冯巩,师胜杰—,赵炎—。后来看有几个没包含进去,马志明,李金斗


天明遥遥山海关


在那个时代,出现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但总体来说,是一场京门派系,特别是侯门的一场自娱自乐。

马,姜,赵,侯,石,师,郝都直接是侯门直系。李文华姜昆搭档,常宝华能力公论不如三爷常宝霆,但由于当时依附侯门,亦入选。高英培虽为天津人,但79年后调入总文工团任职。

天下相声都在北京?天津相声人都不会说相声?少马爷还不如郝爱民?评选固然有媒体优势的原因,但也不得不承认,此次评选也基本没把津门相声放在眼里。


燎原夜火


那个年代相声火到爆!当然也跟老百姓生活娱乐节目比较匮乏有关。那时候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侯耀文,牛群,冯巩,笑林,李金斗,赵炎,刘伟……鼎鼎大名的太多了!后来相声没落也说不上是谁的错,姜昆后来被人诟病不是因为他相声水平高低,也不是他身为曲协主席没把相声发展起来,而是有人发展起来了他却想方设法去打压这个让相声火起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