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娛樂圈,很少有人像張國榮一樣,去世那麼多年,依然每年都有很多粉絲紀念他?

紙上談文


張國榮身上有一種久違的善良。他從不計較錢財,他對友人百般關懷,對新人的慷慨大方,這種與人為善的真摯與溫暖,在娛樂圈或者說在當代社會已是稀缺品。我們對他的懷念,有很大部分來自他善良的本性,真誠不做作的風範,在人際交往中讓人放下防備,打開心扉,深入人心。相反,現實多的是表裡不一、阿諛奉承或者鋒芒畢露的人,給人際交往徒增了心理負擔,我們常常感慨:人際交往真累。這種累讓我們格外懷念純樸單純的人性。

張國榮對生活的考究。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生活品味,他時刻都在意自己的裝扮,衣服質地、配色、造型……有些公號回顧他出道的形象,以現在的眼光看,依然十分有範。這種不苟且的外在,讓人賞心悅目,也鞭策人追求更加精緻的生活,追求更加考究的自己。在物質豐盈的當下,無論貴賤,我們都有能力打造適合自己的風格,工業化生產極大降低了服裝價格,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讓自己更自我。而標杆人物,正是張國榮。

張國榮一生的落幕,也讓人唏噓。一個一生都非常努力的人,在影視歌等方面都不遺餘力進取,在為人處世上也極盡友善,但最終跳樓身亡。這樣的結果,是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嘲諷,更是對世道的寒心。他的一生,也正是最後這個片段,成了傳奇。對張的懷念 ,其實也帶有當下人鬱郁不得志,或對世道不公的潛意識抗拒。對張的懷念,寄寓對他的同情,也寄寓對自己不如意的包容。

為什麼我們年復一年地懷念張國榮?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豐富多樣又是不斷變化的。對他的解讀,對他的思念,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各種各樣的情愫,照出了真實的自我,照出了時代的魅影。也許每年都還會有追憶,每年的追憶都不相同,因為他已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文化符號,折射這個變化著的時代,折射個人的風華與掙扎。

娛樂本是大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劑,然而,如今的娛樂圈良莠不齊、雞蛇混雜,一眾明星們無不為錢而來,奔利而去,過氣者矯揉造作,新入者搔首弄姿,更有甚者,譁眾取寵、出位炒作,無不想獲得關注,因為,在眼球經濟時代,不管你的內涵文化,只管你的小手點擊數。在這種不惜為名和利去和道德背道相持的大風氣下,還會有幾人敢顯露真性情





逗比兒青年歡樂多


權勢 金錢 誇飾 掌聲 甚至生命 終將遠去 忘記 唯愛與美 真誠 善良 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