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苏母为什么愿意给二儿子买房,不愿意去美国帮大儿子带孩子?

沉旎


苏母是什么人啊?苏母可是一位骨子里都写着“重男轻女”四个字的母亲。所以她愿意卖房供老大读书、给老二娶媳妇。苏母当然是喜欢大儿子的,但是老大苏明哲生的是个女儿啊,苏母怎会千里迢迢去照顾这个孙女呢,倘若苏明哲生的是儿子,哪怕是跋山涉水,苏母也会前去照顾自己的孙子。



电视剧《都挺好》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来凸显苏母的人物性格,而苏家能有今时今日的凌乱不堪也是苏母一手造就的。本来就懦弱的苏父苏大强一直受苏母的压制对苏明玉受到的不公待遇始终是充耳不闻,老大苏明哲继承了苏母好面子的秉性,老二苏明成在苏母的宠溺下养成了诸多的恶习。

而正是苏父的软弱无能让苏明玉在苏家承受了诸多的委屈,最终忍无可忍的苏明玉选择了自力更生,而苏明玉承受的委屈多是苏明成给的,苏明玉和苏明成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是整个苏家不和睦的最大屏障。


苏明成和苏明玉之间的矛盾在最新一集的剧情中发展到了不可开交的境地,苏明成为了朱丽暴打了苏明玉,随后苏明成被警方拘留,在预告中,苏明玉没有起诉苏明成,但两人关系也并未得到好转,我想整个苏家若想重塑亲情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可能就是那个老宅,是苏明玉从苏父手里买下了老宅,苏明玉不仅买下了苏父手里的老宅,还把当初苏母卖掉的两间也一起买了回来,苏明玉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看到了苏母在床下写给她的信,信中饱含了苏母对苏明玉的愧疚,或许苏母能够早一点醒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事了。


可是,对于一个被重男轻女思想洗了脑的苏母来说,醒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倘若不是苏明玉在超市推了她一把,我想苏母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亏欠了女儿苏明玉。

总之,《都挺好》中一切恶果的根源都是那扎根于苏母脑海里的重男轻女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个思想苏母才没有去美国给吴非伺候月子,你们觉得呢?


草根说电影


必须承认现在不仅有“妈宝男”,还有很多“爱缺失的母亲需要依赖儿子”才能活下去,苏母就是其中一个,我身边也有个这样的邻居。


邻居是一位老师,中年丈夫去世了,有一个六岁的儿子,随着她儿子越来越大,邻居们都发现了,这位老母亲将自己的儿子视为了“爱人”。

记得第一次儿子领女朋友上门,邻居不同意,竟然跑到丈夫的坟地哭泣,说什么儿子大了,不要她了,好在儿子的女朋友知难而退了。

后来,在相亲无数次之后,儿子终于结婚了,婚前说好的,她住现在的房子,儿子儿媳妇住婚房,但是等小两度蜜月,她以看家的名义住了进去,后来装病,耍赖,总之就是“离不开儿子。”


再来看看苏母,丈夫一生没有给其温情,虽然大儿子长脸,但是大儿子木讷,也给不了其温情,显然二儿子会哄人,跟能照顾她的感受,对她“宠爱有加”,苏母终于找到了精神寄托,她怎么舍得离开“二儿子呢?”

我想,在孩子身上找寻感情的母亲并不少见,你们认同吗?


秘语相传


看到这个电视剧,我对父母的想法,也跟着改变了,我原来一直认为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我从来不深想,看过这个电视剧,才明白父母也是自私的,对待儿女的问题上,更会是如此,我的妈妈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总是拿金钱来衡量孝顺的成都,给的钱多,就是孝顺,还总爱跟周围的邻居攀比,春节回家,给我妈妈2000,我妈说我姐给了1000,就要我1000就可以了,初二,给我们说,邻居家的女儿给了3000,你们太不孝顺了,明年也得给3000,两年前,我姐姐老说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买个电梯房,我说那正好,咱们一块买一个,正好负担也小,我姐不想给买,我就办了件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我交了首付,贷了款,今年交房,每个月还贷4000,贷款30年,压力不小,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没有挣钱能力了,还这样攀比吗?还要求给她各种钱吗?他们有没有想到我的压力,看了这个剧之后,我觉定,等交房之后,把房子卖了,不想压力这么大了,因为我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不容易


北去燕子


那个年代大环境和周围的影响,离婚不易,所以很多女人就将就下来,但对自己丈夫已经绝望,把一腔情感全投注在某个孩子身上。幸好现在离婚也很容易了,拿我公公婆婆来说吧,婆婆一只觉得公公对她不好,那会人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离婚的大环境也不接受,所以就凑活过,等儿女成年后,儿女一般心痛母亲在生活中不易和付出,我婆婆腰杆就硬了,对公公每天都骂骂咧咧,公公癌症也不愿意伺候,照的护工伺候。过世那天婆婆都不愿意回来,做完丧事婆婆就发话死也不和公公埋在一起,自己在庙里买了个位置。感觉比仇人还恼火,这种不如早离早好!


世界不止你看到的那样


苏母是不愿意帮吴菲坐月子,而不是带孩子,这是要纠正的,坐月子跟带孩子是两回事。这两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可比性,苏母对于两个儿子,都是愿意砸锅卖铁的,但从根本上来看,其实苏母最疼爱的还是明成,所以她愿意为明成做所有事,但就未必愿意为明哲做所有事了。那么,苏母对待两儿子以及买房结婚生子这些事为什么区别会那么大呢?

明哲只会读书,明成承担了贴心小棉袄的作用

明哲是家中的长子,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他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形象。试问一个只会读书,不会照顾体贴父母的孩子,能让苏母疼爱多少呢?更别说他还早早的就出国读书,不再回家了。明成不同,明成自小嘴巴就甜,懂得时不时的跟苏母撒娇,总是一副贴心小棉袄的样子,一直以来都占据着苏母心里最重的分量。苏母本身就重男轻女,几乎不把女儿放在眼里,明哲出国不久,明玉也离开家了,只有明成始终陪在她身边,渐渐的,不仅明成对她有依赖心理,她对明成也是产生了依赖心理的。

为儿子买房娶妻生子是传统父母的典型作风

明成作为苏家三兄妹种最没有出息的一位却从小占尽了最好的资源和疼爱。他不用像明哲那样子肩负长子的责任,也不用像明玉那样子死命读书想要远走逃离苏家。但也正因为苏母的过度溺爱,导致他从小一事无成,读书不行,大学学位苏母给她找关系买,工作不行,苏母花钱也给他找,没钱花,没钱旅游,苏母笑着赞助。也就是说,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没有解决事情能力的男人,工作后赚多少花多少,奢望他靠自己娶妻生子根本不可能。这一点,其实苏母应该是看的很清楚的,为了让明成成功的把心爱的女人朱丽娶到手,为了面子上好看,她卖房子也要给他们凑婚房。正因为疼爱,正因为付出的多,正因为依赖心理,所以为明成做什么事,她都是愿意的。明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对朱丽却能做到比亲生女儿都好的多,也是很难得的。

明哲远走国外,娶妻生子都没跟家里有交集

本来,明哲就没有因为为苏家争取荣耀而得到苏母最多的疼爱,他出国后,更是慢慢的独立,脱离苏母的管辖掌控,跟吴菲从认识到结婚生子,苏母几乎都没有操心过,没有付出过,吴菲更是跟她没有任何的相处,相当于陌生人了,试问,她怎么可能愿意跑到国外去帮一个不亲近的媳妇坐月子呢?小咪不是男孩,不是长孙子

更别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吴菲生的是女儿,不是儿子,不是她的长孙子,这么重男轻女的她,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愿意看顾,怎么可能去看顾一个陌生媳妇生的孙女呢?中国的传统里,长孙子一向是得到最多的关注和疼爱的,可小咪并不是啊,这就让她喜欢不起来了,又怎么愿意远走美国,到一个陌生的,语言不通的国度去伺候人呢。她对明成付出最多,疼爱最多,依赖最多,也对朱丽爱屋及乌,相处的多,自然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但对吴菲就不一定了。


兮言小姐



苏母一向宠起二儿子无下限,伺候生女儿的大儿媳则免谈 。

看剧会发现,苏妈妈对大儿媳和二儿媳是差别对待的,而且区别不是一般的大。

这是有原因的,苏妈妈是一个对丈夫失望的女人,又被她的老娘从小洗脑,一定得照顾好弟弟,是个为弟弟谋划利益的好姐姐。


三女儿是当年为绑住老公而怀上的,看了就心塞。

大儿子从小很少交流,培养他只为苏家争面子。

二儿子能说会道,才是最爱最疼。


女儿苏明玉的就不说了吧,她这一辈子,与苏母有母女的缘分,却没有母女的情分。

都说血浓于水,但是苏妈妈的所作所为,深深伤害过苏明玉,不管之后再怎么弥补,爱的缺失,永远都填补不上了,这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也是令观众看得最为心酸及不舍的。 对儿子儿媳来说,妈重男轻女,两个男孩都一样看待才对,但其实不是的。

环顾整个中国社会,很多家庭,那些有多个子女的父母,偏心,实在是难免的。

只不过,比较有智慧的父母会在财产分配,以及一些原则问题上,选择倾向于一碗水端平,这样也有利于以后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


汪国真说:爱情爱其强,亲情爱其弱。

大儿子看起来,比较成功,也是苏家全家人的脸面,因为他上了清华,这已经是国内最高学府,居然还考去了美国,而且还获得了学费全免。

所以,他在美国扎根之后,哪怕没怎么回报父母,反正剧中没有说过他,在美国之后有什么赡养父母的举措,但是苏爸苏妈已经很满意了。


只是这种满意,因为隔着大洋,又因太久没见了,难免生疏。

在大儿媳吴非的眼中,婆婆是一个,淡漠的符号,她是丈夫的母亲,但是她根本没有机会多了解多相处。

吴非怀的是女孩,苏母在家时,什么家务活都只指使苏父干,她自己之前操着这个家,又要帮衬她的娘家弟弟,自然是很累,退休下来,每天的爱好是打麻将,跟朋友们聊天聚会,要她放下身段,不远万里去美国伺候生女儿的大儿媳,苏母心里自然十万个不愿意。


可苏母也会做人,没有直截了当的拒绝,就编了个故事,她本身是护士长,咨询医生之后,知道如果一个人耳水不平衡,是不适合坐飞机的。

所以就让苏父背了这个锅,说苏父耳水不平衡,没办法一起去美国,而她作为中国老太太,要在家照顾好老公。


就这样,大儿媳吴非是家中独女,她的妈妈只能办了早退,损失了很多的。

金钱上的损失比不过她对女儿和外孙女的爱,于是吴妈妈不远万里,跑去美国照顾女儿坐月子,帮她带小咪。


在二儿媳朱丽的记忆中,苏母与她的相处则充满着温情。

她曾对老公苏明成回忆说,妈妈从来不让她操心,她总能好好管着苏父,有她把他管在身边,苏父不敢作妖。做的饭菜又特别好吃!


二儿子苏明成从小懂得甜言蜜语,弥补了苏母的感情缺失,因为苏母与苏父之间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比起夫妻情分,他们更像是一对合作伙伴。

苏母在努力经营好苏家这个小家之时,其实还带着私心,一直接济她的弟弟。


苏明玉刚满18岁,就被苏母亲用刻薄的言语和积攒十多年的不公平的对待逼出了家门。

只有二哥苏明成,在苏母心中占据着无人可替代的地位,苏父没主见,整天唯唯诺诺,凡事做不得主。

二儿子明成从小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他内心深处是知道的,他能把母亲哄开心,不管他的什么意见,提出的什么主意,他的母亲都会应允。


所以,苏明成和朱丽乐得逍遥自在。他们买房、装修,想换车了,苏母包办,让他没心理负担地车子想换就换。

轻轻松松的让他俩过上体面的,小资生活。

当然,这样子对待孩子的方式,厚此薄彼,只会让孩子们难以团结一心,增加彼此怨怼的几率。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梁良公子影评


苏母是个强势的人,跟吴非这样一个聪明的女人未必能生活到一起去;苏母虽然喜欢儿子,但是在这两个儿子中间,她更喜欢苏明成。

吴非不但懂事,还很聪明

吴非的懂事体现在方方面面,你可以说她懂事,也可以说情商高。为了保住苏明哲的职务,请上司烧烤记得拿麻将,熟悉上司的喜好;面对苏家的一堆破事时,能根据情况作出最优选择,最优可能不是苏明哲最喜欢的,但绝对是权衡后损失最小的。

她在处理苏家这一堆破事的时候,能发现苏家是一滩浑水,苏大强贪得无厌,苏明成就是一个不负责的混蛋,她才跟苏家人相处几天?就能摸清楚里面的关系,你说她是不是挺聪明。

吴非的聪明没有攻击性,可是假如有人要伤害她的小家、伤害她的利益,她不能忍,而且会反击。

张美兰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张美兰是当家做主惯了,突然要她去伺候别人,她能不能做是一回事,关键是她不想。

张美兰也是个聪明的女人,有心机有算计。她跟吴非见过面,或许吴非那个时候比较年轻,但是张美兰早就成精了,她应该也知道吴非是什么样的人。

张美兰第一不能接受被吴非指使干活,第二不想受气,第三不想跟吴非正面交锋,所以她并不想去跟吴非相处。

两个儿子、儿媳妇对比,张美兰更偏心老二一家

可是朱丽不一样,朱丽没什么心眼,是个实在、善良的人,而且这么多年,她一直没有苏家的事情,所以她也意识不到张美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张美兰也愿意跟朱丽相处,朱丽和苏明成吵架了,还是会护着朱丽。

从儿媳妇的角度分析是这样的,从两个儿子角度出发,苏明成一直守在身边,虽然两个儿子都爱,但是肯定会更加偏爱在身边的这一个,说句很现实的话,张美兰以后还得指望苏明成养老啊!所以给老二钱,给老二买房都是心甘情愿的。


入行娱乐


一向对儿女双标的苏母,在剧中只出现在回忆里,却成了所有人的束缚或阴影。她对儿子和女儿无法一碗水端平,骨子里都透着重男轻女的气息。儿子再差也是宝,女儿再好终是草。可对于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的态度也有区别,给二儿子买房结婚毫不手软,给大儿子带孩子就三推四推。有人认为苏母不愿意去美国带孩子是她重男轻女的终极表现,如果生的是孙子肯定会带的。细细分析剧情恐怕未必,与其说是重男轻女导致了苏母对两个成年儿子的态度不同,倒不如说是苏母性格中深藏的自私和婚姻不幸导致的结果。

苏母对两个儿子都很疼爱,但程度还是有区别的。老大在苏母心中是扬眉吐气的存在,苏母可以在外人面前夸耀这个为家争脸的大儿子,靠着他圆了天大的面子。为了维持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苏母不惜卖了一间房子送大儿子出国。可说到底,稍显木讷的大儿子在苏母心中的分量还是不如二儿子的。甜言蜜语是二儿子的强项,苏母面对缺少情绪,一生憋屈的苏父一辈子都没得到女人想要的爱情,转而想在两个儿子身上寻找安慰。大儿子明哲再优秀,也不会像二儿子一样哄母亲开心,给苏母的无望生活带来慰藉。想要维持住仅有温情的苏母,自然对二儿子一呼百应。

大儿子留学后长居美国,多年没回家的他和母亲的关系已经淡了。生了孙女这种事,母亲本就重男轻女的不待见,加上她自私成性,不愿为儿子远渡重洋做免费保姆也不足为奇。美国人生地不熟的,苏母去带孩子就连个能聊天解闷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连摸十个小时麻将这种忘却生死的快乐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的苏母,私心算计着能多享受一秒快乐是一秒,为了个出身平凡的媳妇搭上自己的生活乐趣,自私的苏母可是办不到。

再说儿子有了孩子,受苦受累的是儿媳妇,儿子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无法牵动苏母放下一切飞美国的决心。吴非嫁给明哲,苏母认为是高攀了,哪里会给这个没有贡献香火的大儿媳好脸色看。在家强势多年,连炒菜做饭之类的活也是苏父做的更多,过惯领导日子的苏母,可是受不了为没有血缘的吴非端茶倒水,伺候月子的疲惫和憋屈。于是绞尽脑汁编了个苏父有病的理由,蒙混过关。

相反,在身边的二儿子给了苏母更多的快乐。苏母为了弥补自己在婚姻中的心灵缺失,不惜付出所有在二儿子身上,只为换来婚姻生活中缺失的甜言蜜语。大儿子远走美国,小女儿离家不回,在丈夫身上缺少的寄托感只好转移到了二儿子身上。苏明成也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喜欢缠着她,不让他走。越是对二儿子抓的紧,苏母就越被好听的话迷失心智,最后走上了“只要儿子乐我就乐,砸钱换笑也未尝不可”的疯狂道路。这才任由二儿子啃老,乖乖送上了一套婚房。儿子结婚后,精神的缺失依然存在于苏母身上,她还是要找理由不停寻找早已缺失的存在感,于是就开始了接济儿子换笑脸的活动。最终导致了自己常年省吃俭用,急病归西。

可以说造成苏母对两个儿子双标,除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更多的是自私性格和苏大强对于婚姻的不负责。明玉说的很对,若不是苏大强的软弱无能,苏母也不会变的跋扈不堪,或许也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安排在两个儿子身上寻求被缺失的家庭温暖。也就没有了后续对两个儿子的所谓双标。


萌萌小笑笑


悲剧是一代一代传下去了,苏母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为了弟弟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却又从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了施暴者,继续去荼毒自己本该好好呵护的女儿,让悲剧继续轮回。其实苏明玉在很多方面很像苏母,杀伐决断狠绝霸道,这些只是她的外壳,两人之间只是形似,明玉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和不求回报的亲情,她一直在拧巴的不过是个公平。

苏家父母在养育儿女方面既粗暴又功利,没有意识到亲缘的可贵,满脑子想的都是投资回报比,所以才会对个个女孩都那么漠视。

好在小说最后,苏明玉认识到自己凝视深渊已久,已经快要变成苏母第二了,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不甘心,远离是非,既不原谅也不靠近。

说句题外话,也是因为自己长大了之后才认识到的,小时候觉得父母无所不能,高大,英明,睿智,但慢慢的,你会发现,他们的身影日渐渺小,骨子里可能畏缩不前,既功利又短视,偶尔还会拎不清,这样的父母在某一刻会让我们大跌眼镜,失望透顶。与岁月妥协,接受不完美的父母,是我们真正长大的开始。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888


看了这么多天的《都挺好》,了解了苏明玉的“家庭地位”,她可怜但更顽强……突然觉得苏明玉像一个人——苏母。



苏明玉是个要强的人,在事业上,在家庭方面都是如此,她的性格和韧劲完完全全遗传了苏母,因为苏母就是个要强的人。



所以,像苏母这种很强势的性格,不可能去美国给苏明哲带孩子。因为到了那边,苏母就要看吴非的脸色,硬气了一辈子的苏母怎么可能做到?



当然,这里有一种假设。如果是苏明成有了孩子,苏母一定会帮着带,因为明成是“妈宝”,他的孩子自然是苏母的“妈宝宝”,爱屋及乌嘛。



实话实说,苏母的确是对老二最好,卖房子给他买婚房,还让他放开了花父母的积蓄。苏母对老大也不错,卖房子给他交学费和生活费。



但苏母为老二卖房子,却不去美国帮老大带孩子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觉得或许是苏母不待见吴非,两人之间缺乏“磁场”,所以编个理由不去给她带孩子,这是通过吴非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来推断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大家是怎样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