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80年日本軍官房,煙囪帶鐵梯,倆爐子,有換鞋專區,下水道


在家鄉雞西市留存很多日偽時期的建築文物,這些是當年日軍侵佔我們這座老煤礦的鐵證,是當年日本開拓團軍官及士兵,還有他們的家屬的居所,小日本撤退後,被老百姓當做住房使用至今,算來,已經歷經風雨八十餘載。圖為一所尚住人的小院前臉兒……

這些日本大房子很好認,通常是灰牆、灰瓦、大煙囪、前後門樓、前後雨搭、大窗戶、大門一大一小兩扇……圖為一座日本房的大煙囪。

拉近看,這些粗大的煙囪上安裝了鋼筋梯子,因為東北燒煤,煤燃積灰,所以不定時要掏煙囪,將所積灰塵掏淨,不然爐子不好燒,冒煙,炕也不熱乎。這麼看,這個粗大的煙囪比較人性化,一來抽風能力強,爐子旺,二來掏灰上下方便,拋開民族仇恨不說,這些細節著實令人欽佩。

因為這片日本房絕大多數搬空了,我只能從外圍拍一些資料照,索性碰見一戶已經搬走的人家敞開門窗,於是我跳進去,拍一些細節,我出來後隔壁劉大爺跟我說,這戶人家比他們一般房子都大,因為這是之前軍官和家屬住的,一進門就是兩個爐子,一個單灶,一個雙灶。

爐灶的對面是一個帶大寬窗臺的窗戶,採光很不錯,因為除了這個大窗戶外,大門上方以及靠牆角的地方還有三個採光的小窗。

大窗旁邊即將進入臥室的玄關處,有一個凹進去的平臺,這是換鞋的地方,這些房子比當時日本人給中國勞工建的宿舍高級多了,都是按照日本人生活方式設計建造的,比如進屋換鞋,再比如日本人喜歡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

近距離看一下這個大黑爐子,當年在水泥裡摻入了烏黑的墨汁抹出來的,水泥號比較高,所以油光黑亮,雖廢棄有一段時間了,但依然泛著淡淡的光澤,在爐子旁邊設有裝煤的煤槽子,爐坑比較深,在爐子旁設有下水道。

圖為下水道,使用了八十多年,從未堵過,這也成為當地人的一個謎題,有人說當年埋水管子時挖得格外深,往下水道倒水時,能聽見水落深處的聲音,但從沒有人發現這些汙水到底排去了哪兒,可見當初小日本是下了功夫,打算在東北長住,從設計到施工都很講究。

這是小臥室,平房不足10平米,但有三個長方形小窗戶來採光,呈倒品字型,炕是半截小炕,能睡兩個人,一面牆是火牆子,燒火可熱。

從窗戶的窗臺可見牆的厚度,至少五十多公分,窗臺可放雜物,劉大爺說他聽老一輩人講,小日本當年住的時候,在這些窗臺上放鮮花和野花。

大臥室的飄窗,長有一米五,寬50多公分,也是半截炕,能睡四五個人,軍官的住所是士兵面積的兩倍大,大概50平左右,普通一居的面積25-30平左右,這片區域有七八趟房都是日本房,軍官住所一趟房四家,士兵房一趟八家。

圖為房屋的正面入戶大門,有兩道,頭道門和二道門,大小兩扇,平日小扇不開只走大門,運貨拉大件兒時就打開,東北的夏天早晚溫差大,正午特別熱時可以將兩道門大開通風,加上加厚的牆壁,這些老房子雖然年久失修了,但依然能做到冬暖夏涼。

在個別人家的房間裡還設有地窖,但不是每家都有,這也是為了適應東北的冬儲文化專門設計的,冬天沒啥新鮮菜,放菜窖裡能儲存一個冬天沒問題,而且設置在室內,下去掏菜也比較方便。圖為房屋後臉的雨搭,比前院的稍窄一些,很多都被當地居民封死了,大概怕漏風。


劉大爺說:“聽說以前小日本子在後院子愛種花草,他們只留一小塊種地,主要種花,整得後院跟花園一樣,咱中國人不的,種菜多實惠,一家人都夠吃了,省得出去買……”一個講究情趣,一個講究實惠,沒對錯高低。這些快倒塌的房子是日軍侵華的罪證,真應該好好保護起來,有人說這是恥辱,但不知恥何來勇呢,人家好的地方我們也該虛心學習,並不是捂住眼睛不看,這些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