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历史给我们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很多古迹,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或遇到世道动乱,遭逢兵燹,或遇到城市改建,移山填海,总有一些无法保留的古迹,最终变成了传说,让后来的好古之人,充满了向往和想象。

一个城市,总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变得更加四通八达,社会的进步不是谁能过阻挡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环境,乃至今天的生存空间,都要好于以前太多太多,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就应该被忽视,传承就没有必要。

我们今天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更加爱护好曾经的古迹,因为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古迹才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现代人最纯粹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和传递着,古人质朴的思想,忠义礼智信,有信仰,有追求,也有一颗平和的心。

就在昨天下午,泸州的天气变得额外的晴朗,春日的阳光非常的柔和,正好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可能是慈悲庇佑,才使得泸州出行的人更加舒适。又逢泸州一年一度的酒业盛会,这座城市变得酒香四溢,激情澎拜。

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而我却突然想去看看两年多前朝拜过的泸州明朝遗留下来的锁江塔是否还在和看看罗汉古场,那个宋朝黄庭坚留下的拙溪是否还在。

于是我驱车前往,先到了罗汉镇,不过非常遗憾,拙溪被一个酒厂的老板锁住了,我没有看到,只好回头去看锁江塔。

"锁江塔",当地人又习惯叫"新白塔",即与主城区的老白塔"报恩塔"相对而言,据说1983年公布的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该塔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镇建设村西南500米弯桥板临长江之滨高地(原泸州市江阳化工厂大门对面、碱厂上游方)。

该塔与江北雁塔一样同为重檐六角攒尖式砖石结构,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层层开窗,塔内有石心柱呈回廊式,78级旋梯而上,塔体通高29.16米,素面六边形须弥座,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惜因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期间破四旧,早已毁损严重,只是塔体完好,稳镇铁锁泸、沱双江。

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镇江塔。还有一个说法江北雁塔镇龙头,城中白塔镇龙身,泸县新白塔镇龙尾,才保得这座千年江城一直平安如意。

传说毕竟是传说看看《泸县志》里怎么说:“镇江塔在县东8里大江岸新白塔寺内,明御史王藩臣建”。王藩臣为明朝御史,家住县北望东楼,宅前立有明万历丁酉(公元1597年)建成的“故里坊”大牌坊,坊额大书“御史世家”。该塔因何而建,史书并无记载,当地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当年这里山崖崩塌,大量泥石流注入江中,河道变得更加狭窄,每到洪水季节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妖魔趁机兴风作浪,故而滩凶水险,常常发生沉船事故。

这段河道常常为船工、商旅之苦。于是王藩臣决意修建镇江塔,镇即“镇压”“镇守”之意,目的是祛邪除害。

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古代这样得塔很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少,人们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土地,需要开发,大家得信仰不再那么强烈,还是有钱心里踏实,这个时代,物质欲望基本是压倒一切得,虽然很多人还是不同意,也有坚守者,最后多少人输给世俗呢?

昨天看到这座塔,跟两年前比起来,似乎有衰老了一些,一个老者义务守着塔,还有香火,还有维护,但是寺庙早就没有,而且之前这里其实是道家得地方,只是后来都毁于一些历史原因。

如今此地还有人来朝拜,老者说很多人来拍照留念,但是维护的人太少了,毕竟他不知道没有商业价值的东西,这个时代是不被待见的,我也是很无奈,只能做一个影像的保留着,也不知道谁会把他再次保护,只希望有一天再去的时候塔还在吧,毕竟见证了泸州几百年的历史。

泸州这座明朝锁江塔,穿越五百年沧桑多少人知道它的过往

从这里眺望长江,你有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感觉,你还仿佛能感受古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更彷佛能感受暮鼓晨钟、梵音袅袅的安宁,虽然更多的是自己的遐想罢了。

如果有时间,你们可以去看看,说不定以后真的只能看我的照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