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此地有银三百两

常言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用来讽刺,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可清末却有一怪事:“此地有银三百两。”

故事:此地有银三百两

一日乾隆微服私访江南,路上突然见一片美丽桃林,便令随从跟自己追去,行过三五里桃林忽见一酒肆。乾隆见美山美景,便要了两坛好酒,这酒名叫“醉桃花”一般人三碗下肚便不胜酒力,可乾隆哪里知道入口醇香还以为没什么度数,就跟随从一起喝了两坛。刚出酒肆还好,没过半个时辰便跟随从路边昏睡过去。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几人才缓缓醒来。随从连忙叩拜自己失职,乾隆笑着摆摆手。可一摸口袋,自己的金锭却丢了。心想定是哪个路人乘着几人昏睡偷走了金锭,好在人都没事,便嘱咐随从去了最近的州府,打道回府了。

故事:此地有银三百两

几年过去了,一日乾隆在后院赏花,路过桃花林,突然想到几年前的遭遇,一时口馋,想到了“醉桃花”便又带着随从,驱车前往。

路过桃花林时,突然见一个碑石上书:此地有银三百两,字迹苍穹有力,如游龙飞凤。便停下车问原因。这时候碑石旁的茅草屋出来一年轻人,说道:“家父前几年在此地拾得一宝物,价值三百两,几年过去无人认领。无奈年岁有限,驾鹤西去了,我要为我老父守着这丢了宝物的人。”

乾隆试探问道:“可是一枚金锭,底面还缺了个狼牙般的口。”

年轻人立马点头,从怀中取出金锭奉上。乾隆拿过金锭,问可需报酬,年轻人摆手,自己继承父亲遗志只为孝,拾金不取只为义,自己还要报效国家。

故事:此地有银三百两

乾隆大喜,表明了身份,并把年轻人封了官。后来年轻人为国效力,成了济世之才。

后人道:“落得一锭金,拾得栋梁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