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首先我們先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的規劃: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綜合性的全球城市、長三角全球城市區域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深圳總規2020: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而成都定義為: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因為城市不同所以在定位上也是不同。

國家中心城市目標要求:


國家中心城市定義:是指處於我國城鎮體系中的頂級城市,承擔國家級和國際化的政治與社會管理、經濟、文化事務職能;對所在區域具有廣泛的輻射影響力。

選取標準:國際影響力、綜合實力、創新和文化影響力。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國家中心城市目標要求:

1、突出的國際影響:加快內陸國際化,形成比肩全球先進城市的國際影響領域。

2、強大的區域輻射:帶勱區域,網絡發展,共同構築世界級的城市群。

3、持續的創新引領:創新驅勱,改革先行,成為中國城市路徑創新的領軍。

4、優越的生活品質:為市民提供能夠與全球先進城市相媲美的一流生活品質。

5、獨特的文化魅力 :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識別性的文化形象,強化市民文化認同。

戰略措施: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指標體系:


圍繞城市發展目標戰略,構建包括6個方面共51項指標體系。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規劃層次:


研究範圍:成都平原城市群,總面積7.87萬平方公里。(範圍: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雅安、綿陽、遂寧、樂山市轄區、峨眉山市和夾江縣。)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市域:11區4縣5市,總面積14334平方公里。(2015年末戶籍人口1376.7萬,常住人口1763.5萬,GDP總量1.1萬億元)

規劃區(城市集中建設區):所有市轄區及天府新區成都部分,總面積3934平方公里.(規劃區與集中建設區合併為一個層次)。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城市職能:

“五中心、一樞紐”

1:西部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和生產服務業中心,國家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城市。)

2:西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融入發展大局是金融的職責所在。)

3:西部科技中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世界一流大學(學科)與科研機構彙集高地、國際科技研發轉化和技術擴散基地,國家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4:西部文創中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名城,開放包容的藝術之都,具有獨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5: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國際友好往來門戶,國家內陸經濟開放高地,西部地區重要的跨國公司、國際組織集聚地,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輻射西部的旅遊集散和組織中心)

6: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空港樞紐城市,國際性區域鐵路樞紐,國家區域高速公路樞紐,國際性區域物流中心,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

資源承載能力對發展規模的約束次:

人口規模:以水資源為短板,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2200萬人以內,實際服務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

建設用地規模:城鎮2000平方公里、城鄉2600平方公里(城鎮建設用地:規劃2030年2000平方公里,人均97.5平方米)現狀1300平方公里,人均107平方米。

城鄉建設用地:規劃2030年2600平方公里,人均113平方米。

現狀城鄉:2390平方公里,人均140平方米;現狀村莊:1090平方公里,人均221平方米。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總人口預測)

生態本底條件對用地佈局的約束: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生態敏感性及建設適宜性評價,平行帶狀格局:(龍門山生態價值極高,是重要自然生態功能區,應加以嚴格保護;西部平原地區為江河源頭、精華灌區,生態價值及敏感性較高;中心城區、天府新區及龍泉山以東地區生態敏感性相對較低,適宜城鎮集中建設。)

建設用地向西快速蔓延勢頭未得到有效扭轉,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持續增大。(都江堰精華灌區優質農田有被侵佔的現象。)

策略1:構建 “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兩山:龍門山、龍泉山;兩環:環城生態區、二繞郊野公園環;兩網:岷江水系網、沱江水系網;六片:都江堰精華灌區、城鎮隔離綠楔等。

策略2:堅持“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發展方向,優化市域城鎮引導城市發展方向調整。

東進:依託新空港,構築大交通,發展大產業,帶動東部加快發展

南拓: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化空間結構,完善管理體制,建成行政政務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基地

西控:立足大田園,保護大生態、發展大文化,嚴格控制工業規模

北改:建設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誌性建築,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

中優:依託大城市,集聚高端服務和尖端製造,逐步疏解低端功能。

策略3:全域劃定三區三線,明確生態、農業和城鎮空間,引導城鎮發展方向和集約佈局。

生態空間佔市域41%;農業空間佔37%;城鎮空間佔22%;生態保護紅線(建議):佔生態空間面積比例26.9%;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建議)、城鎮開發邊界。

策略4:完善空間管控體系,實現規劃標準、政策、程序、規劃力量、督查的全域覆蓋。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市域規劃:城鎮體系: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城鎮體系由“1+8+6+10+68”調整為“1+12+15+74”。

1個都市核心區由中心城區、天府新區“雙核” 和6個都市新城共同構成 。

12個衛星城 :都江堰、新空港、彭州、金堂、淮口、崇州、大邑、邛崍、蒲江、新津、簡陽、龍簡

15個小城市 :濛陽、永寧、花源、羊馬、平武、新繁、石板灘、清泉、安德、沙渠、羊安、壽安、賈家、禾豐、三星

小城鎮:74個特色鎮和115個一般鎮。

市域規劃:規模引導: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1: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引導人口在市域合理佈局。

採用聯合國法、城鎮化率等值法、農業人口轉移法等多種方法預測,至203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力爭達到85%。

採用綜合增長率法和區域人口統籌分配法預測,集中建設區人口預計2030年規模為1400萬人。

低於《四川省城鎮體系規劃(2014-2030年)》確定的城市人口規模,與環評要求1400萬人保持一致。

2: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引導人口在市域合理佈局。

適當控制西部地區城鎮規模,引導人口向東中部地區集聚。

中心城區:控制、疏解。

天府新區核心區:加快發展。

都市新城:承接疏解、集聚外來人口。

衛星城:集聚外來人口、就近城鎮化。

支持小城市和特色鎮:適度增長,就近城鎮化。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市域規劃:職能引導:


對於成都未來、這些規劃你應該瞭解。(中)


引導各城鎮圍繞國家中心城市職能發展。

中心城區、天府新區核心區:強化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疏解和控制一般性職能。

都市新城:高端製造和專業化服務職能。促進製造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引入市級公共設施。

衛星城:承擔國家中心城市部分專業化職能,新興產業、特色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