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纱价格上涨 粘胶短纤有望筑底

进口纱价格上涨 粘胶短纤有望筑底

一、市场运行情况

进口纱价格上涨 粘胶短纤有望筑底

1、国内棉花价格坚挺

2019年3月25-29日,棉花现货市场采购意愿不强,整体价格坚挺;另有专业人士分析,棉花未来供应会进一步增加,多头资金主动离场,郑棉震荡偏弱。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5626元/吨, 较3月22日上涨8元/吨,涨幅0.05%;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15055元/吨,较3月22日下跌280元/吨,跌幅1.83%。

2、国际棉花价格下跌

2019年3月25-29日,受全球不确定因素走强,国际棉花价格走弱。3月22日,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报价86.9美分/磅,按1%关税下折算人民币价格为14414元/吨,较3月22日下跌126元/吨,跌幅0.87%。

3、进口纱价格持续上涨

上周,受卢比汇率反弹影响,印度棉纱出口价格上涨;下游工厂进口纱需求强劲,巴基斯坦棉纱价格连同上涨;棉花现货价格保持稳定,因此纱厂利润可能扩大。常规纯棉外纱均价低于国产纱400元/吨,价格差异值缩小29%;主要进口来源国C32S普梳纱均价22745元/吨,环比上涨140元/吨,涨幅0.62%。

4、人棉纱价格下跌

3月29日,国内市场纯棉纱32S报价23130元/吨,较3月22日价格下跌30元/吨;国内市场纯涤纱32S报价13670元/吨,与3月22日价格持平;国内市场人棉纱30S报价17440元/吨,较3月22日价格下跌300元/吨。近日,受上游粘胶短纤库存仍高影响,人棉纱企拿货显谨慎,预计后市价格重心不断向低位靠近。

5、粘胶短纤价格暂稳

上周,粘胶短纤工厂月结价格陆续出台,普遍12300-12500元/吨,月结政策结束后,部分多酝酿新价格,受江苏工厂检修增多利好,看空心态有所收敛,偏低价格成交气氛较前期好转。高端商谈重心暂稳12500-12700元/吨、中端12000-12300元/吨。粘胶短纤看空气氛收敛,月结完结后,部分实单买卖逐步展开,若江苏工厂检修政策落实到位,价格或有望筑底。

6、涤纶短纤价格维稳

上周,涤纶短纤价格整体维稳,市场人士心态欠佳,部分小单跟进,短期内粘短纤价格以稳定整理为主。江浙1.4D直纺涤纶短纤至8800-9100元/吨,成交重心或在8700-8800元/吨;福建涤纶短纤保持平稳,工厂报价维持,1.4D直纺涤纶短纤报价至8750-8850元/吨,实单商谈出货;山东、河北涤纶短纤价格基本平稳,半光1.4D直纺涤纶短纤商谈8750-8850元/吨,实单商谈为主。

二、行业运行情况

1、19年1-2月我国纺服出口额同比下降11.6%

据海关统计,2019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381.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6%,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73.8亿美元,同比下降7.8%;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07.75亿美元,同比下降14.6%。

2019年,国际经济及市场需求发展态势总体更趋复杂。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存在。全球就业状况现阶段处于历史高位,有利于形成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与生产投资相互促进、渐次增长的良性循环,纺织服装产品作为日用必需品,基本的需求增量基础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受到流动性收缩、国际贸易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市场复苏向好势头的可持续性预期下降,新兴经济体市场脆弱性凸显。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市场结构日益多元化,但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占比仍达到40%左右,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放缓,将造成纺织行业的出口压力明显增加。

2、2019年1-2月棉花进口大增

据统计,2019年2月我国进口棉纱线约12万吨,环比下跌25%,同比增加30.32%;出口棉纱线约2.13万吨,环比下跌约45.94%,同比下跌32.07%。

2019年1-2月我国进口棉纱线约28万吨,同比下跌2.72%;出口棉纱线约6.06万吨,同比减少12.67%。

据海关统计,2019年2月我国进口棉花23万吨,同比增长124%,虽然较1月份的27.99万吨进口量回落18%(1月份是2015年以来单月进口新高),但外棉进口仍呈现“井喷”式增加的趋势。从进口结构上看,2月份巴西棉、澳棉、印度棉牢牢占据前三位,2018/19年度刚刚过去一半的时间,我国已累计进口外棉110.99万吨,达到上年度进口总量(132万吨)的84%。

3 、湖北纺织业利润增长近三成 效益增速加快

2018年湖北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64.1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同行业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4.52亿元,同比增长29.4%,同比加快2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行业21.4个百分点。

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得以快速成长,孝感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天门棉花产业集群等12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汉川市马口镇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将“中国制线名镇”唱响全国;“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婴童装名镇”沙市区岑河镇有针纺企业350家,涵盖从棉花加工到成衣制造销售全产业链,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认为产业链最完备的集群之一,年产值超过50亿元。

4、山东26个纺服产业集群收入5500亿元

纺织服装作为山东“万亿级”产业,不仅是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也是山东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特别是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点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打造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8年年底,山东省共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6个,居全国第四位。据不完全统计,26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018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的46%,约占全国的18.4%。

近年来,山东不断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不断探索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规划引领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行业政策与动态

1、4月1日起中国出口日本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

根据日本驻华大使馆通报,日本财务省决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不再给予中国输日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

特惠关税简称特惠税又称普惠制优惠关税,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的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是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这项政策有利于帮助受惠国增加出口,促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之前输日普惠制关税优惠幅度平均约为3%,普惠制待遇取消后,输日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将上浮约3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上浮超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中国产品在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以上,日本普惠制取消对纺织行业影响尤为严重。越南、印尼、孟加拉国及柬埔寨是我国在日本纺织品及原料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在取消我国普惠制待遇的同时,却保留了上述国家的普惠制待遇。

据分析,我国纺织品及原料在日本的进口关税税率将比越南、印尼、孟加拉及柬埔寨高1.06-14.2个百分点,导致我国相关产品在日本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形势。

2、19年这20种纺织品将严查质量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结合现有财政专项经费规模、现行标准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情况,充分采纳各方意见,将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全部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突出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组织制定了《2019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涉及以下20种纺织品。

纺织品(20种):羊绒针织衫,西服、大衣,针织内衣,休闲服装,床上用品,衬衫,泳衣,毛巾,袜子,羽绒服装,皮革服装,蚕丝被,羽绒被,晴雨伞,围巾披肩,羊毛衫,睡衣居家服,T恤衫,丝绸服装,冲锋衣。

3、棉花加工三项行业标准审查通过

近日,全国棉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评议了《棉花轧工质量分级检测方法》、《棉花轧工质量分级仪》、《棉包刷唛机》三项行业标准。

专家组认真听取各标准起草小组汇报,审阅相关技术资料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询,在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后,审查通过了这三项行业标准。

专家组认为《棉花轧工质量分级检测方法》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建立完整的轧工质量仪器化检验体系;《棉花轧工质量分级仪》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建立精准的棉花质量管控体系;《棉包刷唛机》有利于棉花加工企业建立自动化的棉花包装系统。三项标准制定,对推动我国棉花加工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国际油价在60美元区间持续震荡

进口纱价格上涨 粘胶短纤有望筑底

国际油价

上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呈现区间震荡走势,对油价起到支撑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等盟友的减产支撑了油价,OPEC事实上的领头羊沙特阿拉伯正在推动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其二,OPEC+正式同意,取消原定四月召开的部长级会议,即6月份之前不会就减产作出评估;其三,近期原油库存去化良好,印证一季度平衡偏紧的供需格局;其四,委内瑞拉再次出现一场大规模停电,进一步打压该国原油产出,目前该国正在努力维持其石油产量和美国制裁期间的石油出口。

但是,经济放缓忧虑减弱了减产行动带来的提振效果,市场担心美国经济衰退进而影响原油需求,加之美国库存全面利空,令原油承受下行压力。另外,伊朗原油进口豁免权的有效期将在5月到期,市场普遍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会延长豁免期限,若各国的进口豁免能够延长,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减产行动带来的利好影响,从而导致油价涨幅受限。

五、汇率创五周新高持续走弱概率低

进口纱价格上涨 粘胶短纤有望筑底

人民币汇率

上周中美元对人民币创出逾五周新高,主要受欧洲经济疲弱超出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根据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人民币汇价出现反向波动。此外,3月份以来人民币持续处于强势状态,自身也蕴含了一定的回调动能。在年内美元指数上升0.8%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依然升值2.0%左右,显示当前人民币走强并非源于主要美元下跌带来的“跷跷板效应”。

而且,1月份至2月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对人民币走强推动作用也不明显。短期内,判断美元指数进一步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加之稳定人民币汇率已进入中美贸易谈判框架,监管层还将坚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下一步人民币出现大幅走弱的概率很低,大体上将延续前期的窄幅波动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