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紗價格上漲 粘膠短纖有望築底

進口紗價格上漲 粘膠短纖有望築底

一、市場運行情況

進口紗價格上漲 粘膠短纖有望築底

1、國內棉花價格堅挺

2019年3月25-29日,棉花現貨市場採購意願不強,整體價格堅挺;另有專業人士分析,棉花未來供應會進一步增加,多頭資金主動離場,鄭棉震盪偏弱。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626元/噸, 較3月22日上漲8元/噸,漲幅0.05%;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5055元/噸,較3月22日下跌280元/噸,跌幅1.83%。

2、國際棉花價格下跌

2019年3月25-29日,受全球不確定因素走強,國際棉花價格走弱。3月22日,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報價86.9美分/磅,按1%關稅下折算人民幣價格為14414元/噸,較3月22日下跌126元/噸,跌幅0.87%。

3、進口紗價格持續上漲

上週,受盧比匯率反彈影響,印度棉紗出口價格上漲;下游工廠進口紗需求強勁,巴基斯坦棉紗價格連同上漲;棉花現貨價格保持穩定,因此紗廠利潤可能擴大。常規純棉外紗均價低於國產紗400元/噸,價格差異值縮小29%;主要進口來源國C32S普梳紗均價22745元/噸,環比上漲140元/噸,漲幅0.62%。

4、人棉紗價格下跌

3月29日,國內市場純棉紗32S報價23130元/噸,較3月22日價格下跌30元/噸;國內市場純滌紗32S報價13670元/噸,與3月22日價格持平;國內市場人棉紗30S報價17440元/噸,較3月22日價格下跌300元/噸。近日,受上游粘膠短纖庫存仍高影響,人棉紗企拿貨顯謹慎,預計後市價格重心不斷向低位靠近。

5、粘膠短纖價格暫穩

上週,粘膠短纖工廠月結價格陸續出臺,普遍12300-12500元/噸,月結政策結束後,部分多醞釀新價格,受江蘇工廠檢修增多利好,看空心態有所收斂,偏低價格成交氣氛較前期好轉。高端商談重心暫穩12500-12700元/噸、中端12000-12300元/噸。粘膠短纖看空氣氛收斂,月結完結後,部分實單買賣逐步展開,若江蘇工廠檢修政策落實到位,價格或有望築底。

6、滌綸短纖價格維穩

上週,滌綸短纖價格整體維穩,市場人士心態欠佳,部分小單跟進,短期內粘短纖價格以穩定整理為主。江浙1.4D直紡滌綸短纖至8800-9100元/噸,成交重心或在8700-8800元/噸;福建滌綸短纖保持平穩,工廠報價維持,1.4D直紡滌綸短纖報價至8750-8850元/噸,實單商談出貨;山東、河北滌綸短纖價格基本平穩,半光1.4D直紡滌綸短纖商談8750-8850元/噸,實單商談為主。

二、行業運行情況

1、19年1-2月我國紡服出口額同比下降11.6%

據海關統計,2019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381.55億美元,同比下降11.6%,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173.8億美元,同比下降7.8%;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07.75億美元,同比下降14.6%。

2019年,國際經濟及市場需求發展態勢總體更趨複雜。一方面,經濟增長動力仍然存在。全球就業狀況現階段處於歷史高位,有利於形成企業利潤、居民收入、消費支出與生產投資相互促進、漸次增長的良性循環,紡織服裝產品作為日用必需品,基本的需求增量基礎仍然存在。但另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受到流動性收縮、國際貿易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發達經濟體市場復甦向好勢頭的可持續性預期下降,新興經濟體市場脆弱性凸顯。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但美、歐、日三大傳統市場佔比仍達到40%左右,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放緩,將造成紡織行業的出口壓力明顯增加。

2、2019年1-2月棉花進口大增

據統計,2019年2月我國進口棉紗線約12萬噸,環比下跌25%,同比增加30.32%;出口棉紗線約2.13萬噸,環比下跌約45.94%,同比下跌32.07%。

2019年1-2月我國進口棉紗線約28萬噸,同比下跌2.72%;出口棉紗線約6.06萬噸,同比減少12.67%。

據海關統計,2019年2月我國進口棉花23萬噸,同比增長124%,雖然較1月份的27.99萬噸進口量回落18%(1月份是2015年以來單月進口新高),但外棉進口仍呈現“井噴”式增加的趨勢。從進口結構上看,2月份巴西棉、澳棉、印度棉牢牢佔據前三位,2018/19年度剛剛過去一半的時間,我國已累計進口外棉110.99萬噸,達到上年度進口總量(132萬噸)的84%。

3 、湖北紡織業利潤增長近三成 效益增速加快

2018年湖北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264.1億元,同比增長10.6%,高於全國同行業7.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44.52億元,同比增長29.4%,同比加快26.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同行業21.4個百分點。

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得以快速成長,孝感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天門棉花產業集群等12個產業集群被評為省級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漢川市馬口鎮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周邊鄉鎮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將“中國製線名鎮”唱響全國;“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嬰童裝名鎮”沙市區岑河鎮有針紡企業350家,涵蓋從棉花加工到成衣製造銷售全產業鏈,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確認為產業鏈最完備的集群之一,年產值超過50億元。

4、山東26個紡服產業集群收入5500億元

紡織服裝作為山東“萬億級”產業,不僅是全省工業經濟的支柱,也是山東製造業創新發展的典型代表。特別是以規模化、集約化為特點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勞動就業、打造區域品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8年年底,山東省共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26個,居全國第四位。據不完全統計,26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2018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500億元左右,約佔全省的46%,約佔全國的18.4%。

近年來,山東不斷通過積極推進“互聯網+”戰略、不斷探索創新產業集群的發展新模式、積極打造區域品牌影響力、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步伐、規劃引領推動轉型升級、積極開展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三、行業政策與動態

1、4月1日起中國出口日本不再享受普惠制優惠

根據日本駐華大使館通報,日本財務省決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不再給予中國輸日貨物普惠制關稅優惠。

特惠關稅簡稱特惠稅又稱普惠制優惠關稅,是指工業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出口的製成品的半製成品給予普遍的,非歧視的,非互惠的優惠關稅,是在最惠國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減稅以至免稅的一種特惠關稅。這項政策有利於幫助受惠國增加出口,促進工業化和經濟發展。

之前輸日普惠制關稅優惠幅度平均約為3%,普惠制待遇取消後,輸日商品平均關稅稅率將上浮約3個百分點,部分產品甚至上浮超10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中國產品在日本進口市場的佔有率均在60%以上,日本普惠製取消對紡織行業影響尤為嚴重。越南、印尼、孟加拉國及柬埔寨是我國在日本紡織品及原料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在取消我國普惠制待遇的同時,卻保留了上述國家的普惠制待遇。

據分析,我國紡織品及原料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將比越南、印尼、孟加拉及柬埔寨高1.06-14.2個百分點,導致我國相關產品在日本面臨更加不利的競爭形勢。

2、19年這20種紡織品將嚴查質量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結合現有財政專項經費規模、現行標準和檢驗檢測技術能力情況,充分採納各方意見,將公眾關注度較高的產品全部納入國家監督抽查計劃,突出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重點產品,組織制定了《2019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涉及以下20種紡織品。

紡織品(20種):羊絨針織衫,西服、大衣,針織內衣,休閒服裝,床上用品,襯衫,泳衣,毛巾,襪子,羽絨服裝,皮革服裝,蠶絲被,羽絨被,晴雨傘,圍巾披肩,羊毛衫,睡衣居家服,T恤衫,絲綢服裝,衝鋒衣。

3、棉花加工三項行業標準審查通過

近日,全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評議了《棉花軋工質量分級檢測方法》、《棉花軋工質量分級儀》、《棉包刷嘜機》三項行業標準。

專家組認真聽取各標準起草小組彙報,審閱相關技術資料並就有關問題進行質詢,在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後,審查通過了這三項行業標準。

專家組認為《棉花軋工質量分級檢測方法》有利於棉花加工企業建立完整的軋工質量儀器化檢驗體系;《棉花軋工質量分級儀》有利於棉花加工企業建立精準的棉花質量管控體系;《棉包刷嘜機》有利於棉花加工企業建立自動化的棉花包裝系統。三項標準制定,對推動我國棉花加工產業技術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四、國際油價在60美元區間持續震盪

進口紗價格上漲 粘膠短纖有望築底

國際油價

上週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呈現區間震盪走勢,對油價起到支撐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盟友的減產支撐了油價,OPEC事實上的領頭羊沙特阿拉伯正在推動布倫特原油價格突破每桶70美元。其二,OPEC+正式同意,取消原定四月召開的部長級會議,即6月份之前不會就減產作出評估;其三,近期原油庫存去化良好,印證一季度平衡偏緊的供需格局;其四,委內瑞拉再次出現一場大規模停電,進一步打壓該國原油產出,目前該國正在努力維持其石油產量和美國製裁期間的石油出口。

但是,經濟放緩憂慮減弱了減產行動帶來的提振效果,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衰退進而影響原油需求,加之美國庫存全面利空,令原油承受下行壓力。另外,伊朗原油進口豁免權的有效期將在5月到期,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會延長豁免期限,若各國的進口豁免能夠延長,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減產行動帶來的利好影響,從而導致油價漲幅受限。

五、匯率創五週新高持續走弱概率低

進口紗價格上漲 粘膠短纖有望築底

人民幣匯率

上週中美元對人民幣創出逾五週新高,主要受歐洲經濟疲弱超出市場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持續走高。根據當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人民幣匯價出現反向波動。此外,3月份以來人民幣持續處於強勢狀態,自身也蘊含了一定的回調動能。在年內美元指數上升0.8%的同時,人民幣對美元依然升值2.0%左右,顯示當前人民幣走強並非源於主要美元下跌帶來的“蹺蹺板效應”。

而且,1月份至2月份外匯市場供求基本處於平衡狀態,對人民幣走強推動作用也不明顯。短期內,判斷美元指數進一步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加之穩定人民幣匯率已進入中美貿易談判框架,監管層還將堅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穩定的政策目標,因此下一步人民幣出現大幅走弱的概率很低,大體上將延續前期的窄幅波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