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何從來不敢和俄羅斯軍方發生正面衝突,而俄軍面對美軍為什麼都是

牛頭馬面兩鬼


冷戰結束後,在相對緩和的表象之下,北約開始了大舉東擴。這不是槍對槍刀對刀的對抗,也看不見一絲硝煙。歐洲格局逐步從美蘇時代的全面戰略對抗轉換成美俄潛對抗,美國進攻的腳步一刻也未停息。截止到目前,美軍的觸角已經真真切切只伸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今後,波蘭將以每年20億美元的預算代價支持美國在波蘭“特朗普堡軍事基地”長期駐軍。

美國是北約的核心,也可以說北約是為美國服務的軍事同盟框架體系。那麼誰敢說美國主導推動的北約東擴戰略不是與俄羅斯發生的正面衝突?在這場還在持續進行的戰略級別的衝突中,美國仍然咄咄逼人,他的對手仍然在勉力支撐。這種根本性戰略格局的雙方強弱輸贏,不是戰場級別的對抗性勝利可以掩蓋的。

很多人願意把當前敘利亞戰爭作為俄羅斯反擊美國和北約的成功案例。但我們需要看到兩點。第一,敘利亞內戰在2011年底爆發,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戰爭卻是2015年9月,也就是說俄羅斯用了4年的時間來下決心。對俄羅斯全球戰略而言,敘利亞是俄羅斯唯一的海外基地,也是黑海戰略的外圍保障,是絕不能丟的棋局,下決心有那麼難嗎?

第二是,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是有限的,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主要投入的是空軍,目的是為敘利亞政府軍提供火力支援(在敘利亞遭遇以色列和美國空襲打擊時,卻不能為其提供空中保護)。相比而言,美國在敘利亞戰場公開投入了海陸空三軍,其中美軍地面部隊以幼發拉底河為界,以保護庫爾德人為名割據了敘利亞東部地區。

實際上,在敘利亞戰場上很好地體現出美俄博弈的實力強弱。地面上,看起來美軍不敢與俄軍正面對抗,但在幼發拉底河空域的F22對戰蘇35不是正面對抗又是什麼?說俄軍都是勇往直前,那為什麼只有數百美軍把守的坦夫基地至今無人敢動?


高峰軍事觀察


美國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雖然美國的軍事力量強於俄羅斯。但是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對美國的態度一直很強硬。單論軍事實力來說,俄羅斯的軍事綜合實力是世界第二。所以軍事實力不容小覷,所以美國一直不敢掉以輕心,如果美國想要幹掉俄羅斯,就必然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兩個大國幹起來,到時候說不定會有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坐收漁翁之利。這也許就是美國最擔心的地方。



俄羅斯的核武數量世界第一,無人能比。數量大概在8000枚以上,而美國現存的核彈頭總量大約為6550枚左右。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核彈頭一半處於戰備狀態。所以美國一直不敢掉以輕心,不敢欺負俄羅斯。而俄羅斯卻可以態度一直很強硬,甚至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以俄羅斯的性格,如果美俄開戰,俄羅斯有很大的可能會使用核武,至於對於經濟體量這麼龐大的美國。也許安定是它最重要的要求,如果美俄開戰,損失最大的也許是美國。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述一下,為什麼美國一直不敢和俄羅斯軍方發生正面衝突,俄羅斯軍方的態度卻一直很強硬的原因。



  1. 俄羅斯有這個實力。俄羅斯民族是出了,出了名的好戰民族。這個民族不懼怕任何戰爭,這個民族有一個典型的性格就是不服輸。即使美國的武器比俄羅斯強大,但是真正的到了戰場的時候,俄羅斯會用盡渾身解數,不擇手段,拼了命的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如果俄羅斯士兵在戰場上拼了命的打美軍也是吃不消的。而且有一句俗話說:“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而且美國心裡比誰也清楚,像俄羅斯這樣打仗起來不要命的國家,他只能在口頭上跟他吵吵不能動真格的。


  2. 把俄羅斯惹急了俄羅斯會使用核武器。其他嗯軍用武器有可能俄羅斯比較落後。數量也比不上美國。但是單要比核彈頭的話,俄羅斯可以拍胸脯說它是世界上核彈頭數量最多的國家。儘管核戰爭這種戰爭要爆發的幾率很小,但是我相信,真要把俄羅斯逼到了絕境它是會這麼做的。畢竟有一句俗語叫狗急了還會跳牆。

但是從目前來看,俄羅斯雖然跟美國一直在暗地裡較勁。但是表面上還是相對的和平。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有不少盟友,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牽制俄羅斯。爆發戰爭的幾率,目前來說也很小。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多多評論,謝謝關注。

◆◆求贊。


獵鷹追風


這是個錯覺,其實反過來可以講俄羅斯軍方為何不和美軍發生正面衝突。

對於美俄關係,必須要明確大背景下的世界格局。在冷戰後,蘇聯解體為十幾個國家,俄羅斯失去了一半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領土,其國力遠不如往昔。加上解體後爆發的地緣政治衝突,俄羅斯國家安全環境極度惡化。

在東歐地區,俄羅斯與歐美的戰略緩衝地帶全部喪失,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使俄羅斯本土直接受美國威脅。在國內則出現此起彼伏的獨立傾向,在車臣現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的作戰不利顯示出令人生畏的蘇聯武裝力量一去不復返。



所以,在冷戰後,俄羅斯在與美國博弈過程中,是處於防守的姿態,葉利欽時期甚至試圖加入歐美陣營而不可得,這種類似投降的舉動顯示出俄羅斯的虛弱無力,在普京上任後,俄羅斯雖然逐步恢復元氣,但是離蘇聯巔峰期的國力還有很遠的距離。

故普京時期的俄羅斯,仍然無法像蘇聯時期一樣和美國進行全球戰略博弈,甚至可以插手美洲地區,通過支持南美地區的反對派顯示出蘇聯的影響力。所以,無論普京表現的有多強硬,俄羅斯的整體戰略是守而不是攻。



守必須強硬,因為背後就是莫斯科。而攻沒必要強硬,因為需要即使失敗,還可以重頭再來,這也是普京屢屢顯示武力的原因。在俄格戰爭、克里米亞事件、敘利亞戰爭中,普京的果斷出兵,關鍵因素是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而在美國執意進行的戰爭中,俄羅斯也需要退避三舍。在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時,俄羅斯雖然屢屢表示抗議,但也只是提供軍事援助。在01年阿富汗反恐戰爭,03年美伊戰爭以及11年利比亞內戰中,俄羅斯的態度並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美軍不是不敢和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反而可以說美軍介入的戰場,俄羅斯也不敢插手。而在國際關係上,並不能敢不敢來形容國家的戰略決策,關鍵因素在於是否需要發生衝突和發生衝突後是否符合利益。

作為世界上的核大國,美俄都有互相摧毀的能力,故美俄實際上都要避免發生直接衝突,象棋術語中叫王不見王。其原因在於風險太大且收效甚微,美國與俄羅斯博弈的目的在於削弱俄羅斯,提高自身國際地位,但是美俄博弈的風險太大,一旦出現意外導致核戰爭的風險,反而削弱了美俄的國際地位。



所以,美俄在軍事層面,整體上實行互不干擾的策略,就是美國確定插手的國家和地區,俄羅斯絕對不會進行軍事幹預,反之也必然。故在烏克蘭,是見不到美軍的。在伊拉克,也見不到俄羅斯軍隊。即使是委內瑞拉,俄羅斯也是在確定美國短期內不會軍事介入才派遣100名士兵的。


L夕惕若


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美國和俄羅斯一個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一個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如果這兩個國家正面發生衝突,其破壞性不亞於火星撞地球。作為這個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軍事大國,互相保持克制,避免正面衝突,才是大國應該具備的理性行為。

因此,並不是像題主描述的那樣,美軍從來不敢和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而俄羅斯軍隊卻敢和美軍硬碰硬。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解,我想大概主要因為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長驅直入,而美軍卻退避三舍,最後特朗普更是直接宣佈從敘利亞全部撤出。

這真的是美國害怕俄羅斯的表現嗎?不是的。大國之間的競爭有所得必然有所舍,美國並不是每一塊蛋糕都想要,他要綜合衡量吃下每塊蛋糕的得失比,如果得不償失,不如不吃。敘利亞對美國來講就是這樣一塊蛋糕。敘利亞固然重要,但相對於美國,俄羅斯覺得敘利亞更為重要。

從地緣政治上講,敘利亞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橋樑,也是俄羅斯打入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楔子。如果敘利亞被美國佔領,加上之前已經佔領的伊拉克,美國就會形成對伊朗的合圍,這樣中東什葉派大本營就會被美國一個一個攻破,整個中東地區都將淪為美國的勢力範圍。

從軍事價值上看,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在海外唯一帶有軍事性質的海軍基地,少了這個基地,就會讓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前出地中海面臨巨大的危險,而俄海軍不敢前出地中海,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在南面少了一個重要的出海口,這對歐洲來說軍事防務壓力將大大減小。

因此,敘利亞對俄羅斯的地位,猶如以色列對美國的地位一樣重要。美國為了以色列可以和全世界為敵,同樣,俄羅斯為了敘利亞,可以和美國拼命。鑑於俄羅斯有可能為了敘利亞和美國發動全面戰爭,所以美國才戰略性選擇放棄了敘利亞。

然而這並不代表美國害怕俄羅斯,而是美國綜合判斷得失情況做出的理性選擇。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上,為什麼美軍敢對這兩個國家發動全面戰爭,而俄羅斯卻未出一兵一卒,也是這個道理。

除了以上原因,最後一點原因還在於兩個國家都是核大國,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數次,因此,一旦雙方爆發全面戰爭,就有可能爆發核戰爭,而在戰爭中不管是誰佔據優勢,只要核武器一啟動,整個人類都沒了,誰輸誰贏還有意義嗎?

結論: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既互相對抗,又互相禮讓,不是因為誰害怕誰,而是在長時間對抗中形成的彼此默契。


大國縱橫


富的怕窮的,橫的怕不要命的。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與美國差距越來越大,更多的是依靠強硬的外交戰略與強大的軍事實力與美國對抗。俄羅斯具備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能夠覆蓋美國全境。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富國,在全世界各地推行霸權主義,非常蠻橫。但是,一旦富裕的美國與相對貧窮的俄羅斯對抗,美軍就再也蠻橫不起來。畢竟,以俄羅斯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一旦不要命起來,美國也要丟掉半條命。

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之間爆發了“俄格戰爭”。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向美國求助,結果,美國軍艦僅僅在黑海遊弋了幾圈,沒敢與俄羅斯軍隊硬碰硬;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大軍挺進克里米亞半島,將其收入囊中,又支持烏東親俄民兵武裝暴動,美國軍隊同樣沒敢出動;2015年,俄羅斯大軍介入敘利亞內戰,幫助阿薩德政權扭轉了敗局。美國軍隊一直駐紮在敘利亞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與俄羅斯軍隊隔河相望,雙方一直沒有擦槍走火。委內瑞拉危機爆發以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暗示可能會軍事打擊委內瑞拉。結果,俄羅斯軍隊再次截胡,100多名士兵趕赴委內瑞拉,直接向美國“亮劍”。

為何每一次美俄有可能擦槍走火,美國都選擇忍讓?原因有兩個:第一,俄羅斯擁有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止一次強調俄羅斯會使用核武器保護國家利益;第二,美國相比俄羅斯是富國,更願意通過外交與經濟手段打壓俄羅斯,而俄羅斯相對美國是窮國,經濟實力不濟,只能頻頻展示武力。

第一,俄羅斯擁有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俄羅斯目前保留有7000多枚核武器,數量排行世界第一。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與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是俄羅斯空陸海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代表性武器。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表示,如果俄羅斯都不存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這個世界?如此強大的核武器與如此強硬的領導人,俄羅斯自然每一次都勇往直前。

第二,美國更多用經濟、外交手段打壓俄羅斯。美國GDP總量超過了20萬億美元,俄羅斯不足1.5億美元;美國擁有北約盟友、主要非北約盟友合計超過了40多個國家,還有一大堆名目繁多的“小弟”。在歷次美俄交鋒中,沒錢的俄羅斯更願意用軍事手段威懾,而有錢的美國更願意用經濟手段制裁俄羅斯。例如,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以後,美國就一直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美國與俄羅斯哪一個更蠻橫?


趣談專業戶


這種提法有問題,容易誤導讀者!美俄兩軍實際上都是不敢與對方發生大規模的衝突,但並不代表美俄不敢發生小規模的戰術衝突,當然美俄是不會承認這種小規模的戰術試探是源於政府層面,頂多承認是非政府的軍事人員所為!



在戰略核武器層面,美俄是兩個可以確保將對手徹底摧毀的超級核大國,即便美俄兩國彼此裝備的核彈頭,已經沒有冷戰頂峰時期的數萬枚的恐怖數量,但經過核裁軍後的美俄仍然有著一般國家望而生畏的絕對毀滅能力!



在這樣的相互確保核毀滅能力面前,美俄兩軍一般情況下都會避免相互直接發生衝突,但試探對方的真實軍事能力和訓練裝備水平,只能是通過實戰的方式檢驗,這也決定了美俄兩軍必須採取小規模的軍事衝突的方式進行試探!



去年敘利亞戰場上,美俄兩軍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交火事件,這在特朗普對媒體的發言中已經得到了證實,在特朗普發言後,俄羅斯外交部門也實際上承認了交火事件,但只是承認俄羅斯或者獨聯體國家公民在軍事衝突中喪生,而這次交火事件是在兩個月後才被公佈出來的!或許不是特朗普大嘴說出來,美俄兩軍都不會承認這件事情!



美俄的這種態勢屬於美俄全球博弈下的一種行為方式,時而在俄羅斯周邊美國咄咄逼人,時而在美國勢力範圍內俄羅斯則無所畏懼!


涇水書生


這其實是一種表象,或者是一種誤解,因為美俄的行動都是雙方進行利益取捨的表現。

我們要知道的是,當前的美俄關係是十分複雜糾結的,既有對立和鬥爭,也有妥協和合作,雙方將長期處於對抗與對話並存的狀態。


一.美俄對抗的一面:

1.國家利益上的衝突。

外交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因為美俄兩國在一些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上的立場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美俄雙方為自己的維護國家利益,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對抗性。

2.國家戰略上的博弈。

美國一直將俄羅斯視為戰略上的競爭對手,試圖通過北約東擴,擠壓其戰略空間。俄羅斯對此也態度強硬,雙方戰略上的博弈越來越明顯,也引發了地區危機。



3.冷戰矛盾上的延續。

美蘇爭霸雖然已經結束,但受到冷戰後遺症的影響,美俄關係的定位一直缺乏明確的戰略目標和議事日程,因此並未消除冷戰時期傳統安全問題上的固有矛盾。

4.意識導向上的對抗。

美俄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有著明顯的的分歧,以及很多官員、專家持著固有的對抗立場,這導致兩國關係發展中經常出現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鬥爭氛圍。

二.美俄對話的可能:

1.軍事實力上的制約。

美俄作為兩大軍事強國,都有保證摧毀對方的能力。因此,在軍事上,美國壓制俄羅斯一直都是“滴血式”的,始終不敢壓制得太過強硬。如果真打起來,美國就得不償失了。



2.國際競爭上的考量。

美國很清楚,戰爭必然帶來新舊勢力的交替。因此,美國每當發動戰爭時,都會進行價值考量並且及時“止損”。如果對俄作戰,中國、日本、德國、甚至印度都會是美國的潛在威脅,動搖美國的繁華和霸權根基,這是不理智的。

3.歷史和現實上的效應。

二戰時期,由於反法西斯的需要,美蘇組成了戰時同盟關係,最終形成美蘇兩超格局。如今,美俄兩國在敘利亞、伊朗、烏克蘭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妥協與對話也帶來了正面的效應。


總結:

美俄雙方的博弈猶如一場相互施壓的“神經戰”,各自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卻始終“鬥而不破”。因此,可預見今後一段時間內,兩國關係隨著局勢的發展仍然維持著在“鬥”與“和”之間搖擺的狀態。


正說寰球


美軍在全球有幾百個軍事基地,以世界警察自居,說美國不敢跟俄羅斯正面衝突,這讓世界警察情何以堪?

回顧二戰以及二戰以後,跟美軍直接有軍事對抗的要麼是主動進攻美軍,比如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要麼是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比如南聯盟,要麼是侵略他國,比如伊拉克戰爭,至於新世界的反恐戰爭也屬於是主動進攻美國的範疇,

那麼考察一下俄羅斯,上述情況沒有發生,俄羅斯沒有主動進攻美軍的情況發生,俄羅斯也沒有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雖然在敘利亞出兵,在烏克蘭出兵,屬於代理人戰爭,而且美軍也沒閒著,同樣是援助自己的代理人,至於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則受到美國的公開制裁,試問這是不是衝突?啥時候看到俄羅斯制裁美國的?北約已經圍在俄羅斯家門口了,俄羅斯啥時候進攻過北約國家?

俄羅斯跟美國只是不斷的利益衝突,並沒有真正的招惹美國,古巴導彈危機就是明顯的例子,蘇聯在古巴裝備導彈,美國發布戰爭總動員令,蘇聯只好撤出導彈,俄羅斯如果有跟美軍正面衝突試試?

美國是個商業國家,凡事講究個規則和程序,最大限度用談判解決爭端,甚至弱小國家跟美國據理力爭也能爭取到利益,這也給人留下美國可以很隨意的印象,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軟弱,要知道當家世界的軍事行動大部分是美國發動的,




萬事皆空70



美俄之間從來就沒有真刀實槍的幹過,沒有比較自然就無法分出高下。不僅是現在的美俄之間沒幹過,就是在蘇聯時期他們之間也都是在互相避免“短兵相接”。所以,不能武斷的認為美國怕俄羅斯。更不能武斷的認為美國打不過俄羅斯。以俄羅斯人嗜血成性的行為方式,假如俄羅斯人認為可以戰勝美國的話,我估計俄羅斯早就將美國人摁在地上“摩擦”N遍了!有些事情想想覺得很可笑,在實在無法找到事例頌揚俄羅斯民族戰鬥精神的情況下,有人就舉出了俄羅斯300球迷大戰英國800足球流氓的事例,以此來彰顯俄羅斯之偉大。有些人崇拜普京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如,普京離婚的問題,這本來是一件極其平常的個人私生活,但卻也被一些人冠以了“高尚”。說普京離婚是為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是為了更加毫無保留的將自己奉獻給俄羅斯民族。可是,普京在離婚不久就爆出了與俄羅斯藝術體操世界冠軍卡巴耶娃的緋聞。其實,普京也只是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俄羅斯也不過是個手段強硬而實力卻又不均衡的大國而已!遠稱不上強大,更稱不上偉大!


我們從蘇聯時期說起。雖然蘇聯最終戰勝了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但那卻是蘇聯人民眾志成城的結果,也於英美等國對希特勒的牽制有關。假如希特勒不是兩線作戰的話,蘇聯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戰勝德國嗎?再說二戰以後的事,美蘇之間在長達幾十年的冷戰中,美國沒有向蘇聯開過一槍,但蘇聯不是也沒有向美國打過一炮嗎?再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發生在亞洲的與美國有關的那兩場戰爭,蘇聯人都是縮在背後的,那是戰勝美國的大好機會,但蘇聯那是在哪裡?為什麼自己不上去和美國硬幹呢?顯然,蘇聯也並沒有戰勝美國的把握。所以,也就談不上勇往直前!


我們再說說現在的美俄關係及交鋒的情況。在2008年的俄格五日戰爭中,雖然俄羅斯很厲害,但面對的畢竟是個小國。而格魯吉亞也並不是北約成員,所以美國也就沒有義務去為格魯吉亞拼命。而在烏克蘭問題上也同樣如此。所以,在這兩個平臺上美俄之間根本就沒有接觸的機會,又何來的美國一見俄羅斯就躲,而俄羅斯軍隊一見美軍就勇往直前?而美蘇之間唯一在同一個平臺上的”就是在敘利亞戰場上了!在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最多的時候投入過近10萬兵力,而美軍卻只有區區的2000人。況且,他們出兵的理由和目的卻是一致,那就是圍剿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就像二戰那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還是戰友呢!而在敘利亞內戰中,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在開戰之前就建立了“防止誤判”的機制。每一次行動之前都要提前通知對方,以避免雙方的信息不暢造成短兵相接的局面。只能說是雙方都忌憚對方,而不能說是美國害怕而俄羅斯就不害怕!黑美國可以,但卻不能罔顧事實。


俄羅斯軍隊確實很能打仗,但卻不能說明俄羅斯人就不怕死。而美國確實很珍惜自己軍人的生命,但卻不能認為美國不能打仗。美國在和伊拉克之間的海灣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的表現難道還不能證明美軍的實力嗎?同樣是在敘利亞戰場,美國曾兩次對敘利亞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美國襲擊前,俄羅斯曾數次向美國發出警告,說如果美國發動襲擊的話,俄羅斯會怎麼怎麼樣!結果呢?美國照打不誤,不也未見俄羅斯向美國放過一炮嗎?所以,不要武斷的認為美軍一見俄羅斯就“躲了”!所以,讚美俄羅斯可以,但也沒有必要太誇張。3月24日俄羅斯突然出兵委內瑞拉,一時之間輿論譁然,紛紛對普京豎起了大拇指!說俄羅斯將軍事力挺馬杜羅,美國又懵逼了!可是,僅僅隔了四天,俄羅斯的新聞發言人就重審了俄羅斯不會在委內瑞拉建立軍事基地,也不會在委內瑞拉駐軍的原則。而美國怕了嗎?美國的表態是“俄羅斯必須離開委內瑞拉,不然,我們也進去”。假如美軍真的進入了委內瑞拉,你認為俄羅斯區區的100人真的就有那麼大的作用嗎?我看未必。

一個國家如果是真正的強大,不僅僅需要軍事上強大,經濟上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真正的強大國家,不僅需要有民族精神,同時也要在民生上使民眾感受到進步,使民眾感受到政治上的尊嚴。反之,那就是窮兵黷武。可能會得到一時之榮光,但從長遠來看,早晚有一天會崩潰。特別是那些民粹主義盛行的國家,也不可能長久的強盛。日本和德國當年也都不可一世,但後來呢?逃脫失敗的命運了嗎?大國間的博弈,實力是基礎,僅靠嘴上功夫是無法戰勝美國的!


人生觸底反彈


哈哈,美國害怕俄羅斯?

你這個問題簡直就是太搞笑了。

如果說是蘇聯,那的確。美國的確是懼怕蘇聯,甚至是整個歐洲和世界都曾經在蘇維埃的鐵拳下瑟瑟發抖!

但是蘇聯被美國用計謀大卸八塊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四分五裂了的俄羅斯和他的各個民族國家。

就連蘇聯美國都能搞定,一個被削弱後的俄羅斯,美國又有什麼好畏懼的?

那麼美國為什麼不和俄羅斯正面剛呢?

這個道理很簡單,曾經的蘇聯強大的就好像一頭巨熊,它的實力足以把美國歐洲都一起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俄羅斯現在雖然虛弱了,但是實力依然還是很強大的!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哪個傻子會直接上去不顧一切的肉搏呢?

那麼對付這頭虛弱的俄羅斯熊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呢?

那自然就是繼續削弱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策略就是今天在俄羅斯的左邊砍一刀,明天再俄羅斯的右面刺一下。今天給它放一點血,明天給它割一塊肉!

俄羅斯的那幾個盟友,一個一個的轉頭投入美國的懷抱裡。如果不服從的,那就是直接動刀子割!所以今天打掉阿富汗,明天打死薩達姆,這就好像一個個的拔掉俄羅斯熊的門牙一樣!

而俄羅斯每次都只能痛苦的怒吼嚎叫,卻又無可奈何。

每次俄羅斯被打痛了,怒吼一次,美國就退後一次,每次退後以後,又拉起更多的盟友更加的大踏步的前進,對俄羅斯進行圍剿!

因為俄羅斯的經濟也好,政治也好,軍事也好,生活質量也好,全方位的落後於美國。所以俄羅斯的民眾,富豪和寡頭們。他們最愛的就是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到美國。在美國購物置業,享受生活。

俄羅斯的那些名媛望族,她們的生活有多麼的奢華豪侈,這是我們根本就無法想象的!

這就好像抽取俄羅斯熊身上的血肉,來供奉和餵養美國鷹!所以時間越久,俄羅斯就越虛弱!美國就越強大!

就像普京說的,給我一個二十年,我將還給你們一個強大的國家!

但這個國家是美國!

美國鷹和北約的諸多盟友就像一條吸血巨蟒一樣,把俄羅斯包圍起來,然後不斷地吸食它身上的血肉。

這頭熊每掙扎一次,包圍就變得更緊。俄羅斯的空間變得更小,也就變得更虛弱一點。每用力一點,它的反抗就減弱一分。最後他們遲早都會把俄羅斯熊徹底的掏空吸乾!只剩下一個空無虛弱的軀殼。

那個時候,美國和他的盟友再對俄羅斯動手,那就簡直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

而如果現在呢?一棍子直接把俄羅斯打死,不但費時費力,損耗和反抗力量巨大。而且最後得到利益最大的會是美國嗎?不是,是歐盟。歐盟會直接和美國反目,自己不顧一切的一擁而上,把俄羅斯的各種資源利益瓜分乾淨。而美國太遠了,獲得的利益反而不多。

這樣,美國費盡全力,打死了一個俄羅斯,得到便宜的將會是歐洲。美國還將會失去了一大群的盟友,他們還會個美國反目成仇!

所以美國可以做這麼傻的事情嗎?

不可以!

所以並不是普京有多強大,而是美國不如把俄羅斯這個二傻子留著,他們需要俄羅斯這個野蠻粗魯的傢伙威嚇自己的盟友。逼得歐洲無力獨自對抗俄羅斯,或者是畏懼這頭貪得無厭的惡熊,就不得不需要美國在歐洲各地駐軍,保護他們的安全。

美國可以一遍邊收取歐洲的保護費。一邊通過以色列這旗子在中東明目張膽的漁利,一遍還能壓制自己的這些歐洲盟友們。

可以說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你們聽見普京的話嗎?你們可以去和那兩國合作,但是他們不能加入北約。只就像是俄羅斯熊的哀嚎祈求:你們可以吸我的血,但是別挖我的肉!

但是北約這群窮兇極惡的人會聽嗎?他們只會迫不及待的把俄羅斯肢解!

啊!一聲慘叫!

俄羅斯該怎麼辦?

呵呵,國必先有亡國之君,然後將有亡國之禍!除非普京立即滾蛋或者讓人,不然這俄羅斯只會越來越差!可是照目前看來普京是佔著俄羅斯的權位不肯放手了。如果亡國之君不死,那就會死天下!

你們以為俄羅斯是在崛起嗎?錯了,它正在被人五花大綁的按在蒸板上日日夜夜的宰割屠戮呢!

而普京在今年悲傖的說道,我們俄羅斯以前沒有朋友,以後也不會有。的確,他們俄羅斯永遠都不會有朋友!因為我們都還記得,他以前做過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