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经典


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人,学过文化的,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三个人同行,里头肯定有一个能当我的老师。但是在现实中,却极少有人真这么想。你想,三个人,一个高级技工,两个几岁的小孩,对小孩来说,高级技工当然可以称得上师傅,可对师傅来讲,三人里头剩下的两个都是小娃娃,哪里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东西呢?

这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人真正的想法,有些学问的,瞧不起没学问的,大学生瞧不起老头、老太太,都是很常见的现象。然而我们再翻看《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孔子路过两个小孩,两小孩争论太阳是中午近还是早上近的问题,一个说太阳早上大,所以早上近,一个说太阳中午热,所以中午近。孔子听了以后,也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因为孔子从来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没有俩孩子这种思考,所以就诚实地对孩子说:“我也不能决断啊!”这个故事里,两个小孩就是孔子的老师了。

再说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老太太,你真以为老太太不识字,什么都不懂,而大学生识字,什么都懂吗?不是的。你问现在的大学生,十个里头有九个不知道十年动荡中的细节,但你去问老太太,哪个都能跟你说一堆的事。编剧都是高材生,可如果编剧没这方面的认知,不去请教、耻于下问,那么他写出来的剧本,就会闹出“七十年代普通工人月薪五百”“六十年代王大妈街上卖白菜”这种笑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说让你学别人不会、不懂的东西,是让你学别人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的后头,还跟着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会的,懂的,对的,要学的。别人做错的,你要引以为戒。不要跟着文盲学不认字,跟着小孩学遇事则哭,还要跟马云比身高,同莫言比学历,这就成了“三人行,其他每人都有比我差的地方”了,人就是这么堕落的,这样的年轻人,最终会变成一名固执而又可恶的中老年人。


豆子人民艺术家


一,关于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误解

大多数人理解的是,“三人行”是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有一个必是我的老师。

如果按照这么理解《论语》,个人觉得,这是肤浅和片面的,这是标准的以字解义,忽视了《论语》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什么内涵?

1,孔子的好学。

《论语》中很多句子“无友不如己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都说明,孔子是要我们多向别人学习,不管几个人在一起,三是一个概数。难道两个人、四个人、五个人在一起就不向对方学习了吗?还有就是“三人行”走在一起才可以向别人学习吗?其实“行”的含义是指行事、做人做事的道理。

2,孔子的谦虚。

熟读《论语》的都知道,孔子尽管学问很高了,可他从来没有这样认为,总是觉得自己学的不够,这是他的谦虚和做学问的修养。只有谦虚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以别人为师,不需要向别人学习。

这句话,全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理解这句话要从《论语》全篇中来理解,万万不能断字、断句单独取义。

以上说的,在我们今天,对于做人做事的道理,仍然有借鉴、学习的意义,做人做事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心念自在


“三人行”中的“三”是个虚数,代表众多,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三”的意思;“行”字,说文段注以为“行”字是“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引申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从彳从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随着词义的扩大引申,后来“行”字有了引申义“行事,从事,共事”。如《墨子·经上》:“行,为也”。“为”的是什么,“为”的自然是事情,其中的“行”就是做事,从事的意思。孟子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和众人在一起共事,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如果翻译为“和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文史知新


每个人不可能是各方面全才。您在一个领域可能出类拔萃,但对另一个领域可能什么都不是。您可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但您会种地吗?会开车吗?我们最尊重的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先生只能在杂交水稻领域独占鳌头。他会木匠吗?他不如小偷,小偷会撬锁,袁院士不会吧。若遇紧急情况,火灾需破门而出,会撬门者比博士生导师有用。人有所长,尺有所短。三教九流,能者为师。三人为众,众人之中必有技艺高超之人,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也是真理也。


xuyongfong888


这句话很明显,字面意思是每三人当中一定会有一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这句话是告诫我们一定要谦虚。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总有一方面你会不如别人,甚至很多方面低于别人,所以一定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更不能随便看不起别人,以貌取人,因为无论怎样不堪的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或优点,而这点恰恰可能是自己的短板。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我师”,不一定要学识很高才可以做别人的老师。道德,体育,厨艺,古时候的六艺,无论哪方面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反过来,别人不如自己同样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因为他比自己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如己,“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含义。


冰心杂文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按照孔子的教育理念,他觉得人获取知识和智慧的主要对象是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人身份高低贵贱,身份再低的人,行为再恶劣的人或者说十分令人讨厌的人,这些人身上也总有你值得学习和可取之处。所以说,评价一个人,不可以偏概全,犯了错误的人也不能嗤之以鼻,因此孔子还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意思为要理解人犯错误的背后的动机,以及犯错误后的行动。

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为我们不仅仅只是学习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作为我们老师,我们得善于发现,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来自己进一步思考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吴xiao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有学问,首先应该虚心,有了虚心的态度来求学,你就会发现,只要有三人同行,那一定有有一个可以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即(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例说明:比如你三人中有菜农,你可以学种菜,三人中有打鱼的,你可以向其学游泳。三人中,有骗子,你学他的口才。三人中有打工者,那可以学他挣钱经。三人中有会吟诗的,有会唱歌的,有会写子的,有会写段子的,有会发抖音的 有会自媒体的。凡此种种 你都可以学习。你就会进步,会成功!个人理解,可以交流,哈哈。


王哥诗


三人行必有我师。常言说学无止境,做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智彗和能力必究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想要进步,想要更好地提升自已的能力,让自已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和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所以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请教,切不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取众长补己短,这样才能成就事业,完美自己。


吴宗英5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里“学而”里的一句话。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人,不但应该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即使那些不如你的人,也有一些东西(品德、技能……)值得自己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汉语中,三是个虚数,并非实指,这个“师”字,很多人作名词解,认为是“老师”的意思,我认为应该作动词解,意思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品德或技能”。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几个同行的人之中,肯定有一些人的某些方面是值得自己学习的。





有一说一836


先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还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交朋结友也是如此,何谓良师益友?就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能指引你前行的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尽相同,有人走向了通往深渊的路,有人走向了通往光明的路,有人既没选择光明也没选择深渊,而是走上了一条最为平常的路,这三人其实都是各自的老师!


走向光明的人:教会我们人生在世要有志向、心怀理想,不要在平凡的旅程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走向黑暗的人:教会我们人生在世总会有面临困境或挫折的时候,不管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否则最终会走向深渊,让自己面临更艰难的处境。

走向平常路的人:教会我们人生在世面对各种挑战和选择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不可强求,该放下时需放下,不争、不执、不固,这样心中一切自然豁然开朗。


古人传颂的经典大多都包含多种释义,“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知各位看官何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