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考生要掌握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五种题型

1、 开放式问题

所谓开放式问题,是其答案的范围可以很广、很宽。主要考察应试者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针对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新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你认为如何治理中国的环境污染?关于此问题,应试者可以从很多方面回答,可以列出很多的办法。开放式问题对于评价者来说,容易出题,但是不容易对应试者进行评价,因为此类问题不太容易引起应试者之间的争辩,所考察应试者的能力范围较为有限。

2、 两难问题

所谓两难问题,是让应试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主要考察应试者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例如:你认为应该重点发展私人轿车还是公共交通?此类问题对于应试者而言,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引起充分的辩论;另一方面对于评价者而言,不但在编制题目方面比较方便,而且在评价应试者方面也比较有效。但是,此种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备选答案一定要有同等程度的利弊,不能是其中一个答案比另一个答案后很明显的选择性优势。比如关于公务用车的一种观点是,建议取消公务用车,以货币补助为主;一种观点是保留公务用车,但是公车私用情况严重,需要完善制度来保证公车公用。

支持哪种观点,考生自由讨论

3、 多项选择题

此类问题是让应试者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有效的几种或对备选答案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主要考察应试者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方面的能力。此类问题对于评价者来说,比较难于出题目,但评价应试者各个方面的能力和人格特点则比较有利。

比如: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和规模都十分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某人大代表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a.创业补贴,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补贴(具体措施若干);

b.税费减免,对于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优惠(具体措施若干);

c.实习基地,选择若干个企业创办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具体措施若干);

d.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建设西部,有考试加分等措施;

e.鼓励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工作,给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补贴。

f.鼓励大学生去城乡基层工作;

问题与要求:假设你的身份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

a.请考生认真读题,并准备发言提纲。时间10分钟。

b.考生直接进入自由讨论,从以上的措施中选择三个最重要的措施。讨论时间30分钟。

又比如:主题谈公职人员产生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案件的原因,最后一名考生发言结束立即进入自由讨论,主题谈当前治理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效果一般的措施有哪些?流于形式的做法有哪些?然后选一名考生与考生们一起归纳总结当前治理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问题的最有效措施前三项是什么、最流于形式的一种做法是什么向考官组汇报。

4、 操作性问题

所谓操作性问题,是给应试者一些材料、工具或者道具,让他们利用所给的这些材料,设计出一个或一些由考官指定的物体来,主要考察应试者的主动性、合作能力以及在一个实际操作任务中所充当的角色。如给应试者一些材料,要求他们相互配合,建设一座动物园。此类问题考察应试者的操作行为方面多一些,情境模拟的程度也大一些。考官必须准备所能用到的一切材料,对考官的要求和题目的要求都比较高。例如,你被分配到某乡镇派出所,在群众举报和协助下你捉住一名正在实施盗窃的盗窃嫌疑人,这名盗窃分子高大且不老实,你在没有警械器具的情况下,如何将盗窃分子带回20公里以外的不通车的乡镇所在地?

5、 资源争夺问题

此类问题适用于指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让处于同等地位的应试者就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或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反应的灵敏性等。如让应试者担当各个分部门的经理,并就有限数量的资金进行分配。因为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自己必须要有理有据,必须能说服他人,所以此类问题可以引起应试者的充分辩论,也有利于考官对应试者的评价,但是对讨论题的要求较高,即讨论题本身必须有角色地位的平等性和准备材料的充分性。例如上级给你局拨来3套自动化办公设备,准备下发给7个处当中的3个急需处各处一套,处长让你去局里争取本处得到一套,你如何争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