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工作的未來之路——版權經理人

焦慮這個詞現在用在中年人、房奴等人群身上比較多。這些不同的人群因為生活的壓力、未來的發展等不確定因素,而呈現出一種群體性的焦慮狀態。而出版行業的從業者,恐怕也是焦慮群體中的一員。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平臺的不斷崛起,把傳統出版從業者的生存空間不斷壓縮。這其中尤以出版的“核心靈魂”編輯這一群體,在各種衝擊下更顯迷茫,更為焦慮。明天,傳統的出版行業是否會被淘汰?紙媒還能生存多久?我們自身又何去何從?我們所擁有的經驗、知識還能找到新的工作、新的出路嗎?這些問題困擾著大部分的出版從業者。也正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方向的不明朗,所以我們才會陷入深深的焦慮當中。

電子圖書不是終結者,知識付費正在顛覆傳統出版

在電子閱讀興起後,傳統出版一直糾結於紙質圖書會被電子書所取代的問題。然而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發現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基本相安無事。消費者在市場的細分下,部分融合,部分並存,相互對彼此的衝擊遠不如曾經預想的嚴重。但是更多的新媒體形式、平臺在不斷崛起,知識付費的概念經過互聯網多年的發展後也漸趨成型。

互聯網在中國是以免費的姿態開始普及,各種網站及相關內容絕大部分是以免費的形式呈現。當時人們普遍不能接受知識付費這個概念。閱讀、提問、關注都需要付費?這在當時幾乎就是天方夜譚,是可以讓網站倒閉的思路。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觀念開始逐漸改變。現在許多消費者已經願意為自己喜歡的知識內容付出一定的費用。這個付費的範圍及額度還在不斷地提高、延伸。而這些崛起的知識付費才是傳統紙質出版最大的競爭者。

互聯網及新媒體平臺對傳統閱讀形式形成了流量分流。曾經在地鐵、公交上閱讀紙質圖書的人漸漸減少,現在大家更多的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閱讀網頁、微信文章、微博、各種App,以及電子圖書。但這種閱讀的分流還只停留在淺層的閱讀中。最先受到衝擊的是傳統的報紙、期刊、廣播、電視。大量的信息充斥網上,廉價甚至免費但豐富。這讓傳統的媒介載體變得不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無。但高質量的信息閱讀、知識學習、內容索取在大部分免費的互聯網面前則顯得力不從心。在經過市場長期的培育和醞釀後知識付費得以興起,最終將彌補網上深閱讀內容不足這一短板。

知識付費目前形式多種多樣,涵蓋了大部分的新媒體形式及平臺。如文章打賞;付費加入特定群、App、設限的圈子;在群內聽講座打賞群主、打賞主播;付費聽書、聽講座、聽課程;慕課;打賞直播、問答;付費使用文章、模板,等等。在互聯網時代,形式僅是形式,消費者只要可以獲取需要的信息就可以,而以什麼平臺、載體、形式獲取信息已經不再重要。在紙媒圖書從規模到盈利整體停滯或者減緩的大環境下,眾多傳統紙媒圖書的作者,已經難以獲取曾經水平的利益回報,或者知識付費所能給予的利潤回報更加誘人。作為出版核心的內容資源和知識資源變得更具財富價值,在互聯網平臺上,這些資源的變現渠道多元化,並且放大化。所以眾多的高端作者開始跨界或者乾脆轉到了知識付費領域。而在此之下,是一個龐大的一般作者群體。這個群體對知識付費也有眾多衝動與憧憬。但限於自身的實力、精力、眼界、能力,還沒有能力獨自操作知識付費,他們只能委託給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中介平臺來進行運作。這個時候,傳統出版領域編輯的機會就來了。(全版權運營同理,以圖書版權資源為基礎,然後延伸到影視作品、遊戲娛樂、圖片人設等的權利,進行內容資源的變現)

一個時代的終結,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啟,編輯的新時代正在來臨

通過在傳統出版領域多年的工作,在基本素質和知識上,傳統出版的編輯還是具備很多先天優勢的。眾多的作者沒有能力也沒有渠道去把自己手中的內容資源通過知識付費、全版權運營變現為財富,這個時候傳統出版的編輯就找到了轉型之路,也就是未來的生存之路,既作為版權經理人的概念繼續存在。內容資源不是可以直接通過全版權運營、知識付費就可以變現的,也需要有策劃、包裝、宣傳、運作、經營等種種環節和手段。傳統編輯,尤其是商業化較好的出版機構中的策劃編輯,其具有較高的編輯力、策劃力、營銷力。這些能力將成為內容資源變現的有力保障。

如何根據作者的知識內容、擅長領域、表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策劃、編輯,以符合新媒體平臺的需要,或者更符合消費者的閱讀喜好,這些正是傳統編輯所具備和擅長的能力之一。策劃、編輯紙質圖書與知識付費(全版權運營)的內容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區別在於根據不同的載體特質,不同的閱讀習慣,不同的經營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策劃包裝、編輯加工。例如紙質圖書更多講究內容的系統性、連貫性,而新媒體平臺的文章,需要把系統的內容打散,更多要求知識點的提煉及單篇章的精煉、閱讀快感、吸引力。這些不過是內容資源的不同表現方式,其核心的內容及知識、觀點並不會有本質上的變化。所以傳統出版編輯正可以通過自己所擁有的技能、經驗來更好地實現這些需求。其積累的對文字、流程的基本功,也正可以保障內容在新媒體形勢下的質量、權威性。這些年傳統出版從業者大量向新媒體轉型、跳槽併成功,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及可行性。

內容資源通過知識付費或全媒體經營的形式變現,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紙質圖書出版可以不做了。實際上紙質圖書的出版還應該繼續做下去,甚至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精力去加強。為什麼?因為紙質圖書更多成為版權經濟的一個藥引子,成為全版權運作的開門鑰匙。通過紙質圖書的出版,進行版權資源的確認、整合,同時圖書的銷售、宣傳頁成為作者及IP資源的立體運作的宣傳預熱。在傳統的紙質出版之後,通過全媒體的運作,進行內容資源的變現(也可以現有其他形式的版權資源,然後通過紙質圖書的出版,作為一個盈利點或者權利的延伸)。紙質圖書的定位從單純的圖書商品向具有廣告屬性的商品進行轉換。最終,編輯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將作者的個人品牌或IP品牌放大。同時,作者也通過個人品牌的放大,獲得了延伸收益,更多渠道的變現機會。兩者相輔相成,一起發展,一起走下去。

這世界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面對各種外部的變化和衝擊,傳統出版從業者的焦慮是必然的,但未來也不是死路一條。順應趨勢、揚長補短,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在未來能繼續看到我們這些傳統出版從業者的身影,希望那時我們都成功的轉型,在新媒體環境下繼續我們的出版事業。

編輯工作的未來之路——版權經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