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这么想“搞垮”伊朗?

将军也是战士


因为“反美”是伊朗现政权的合法性之一。所有以“反美”为根基的政权,美国都想搞垮之。

曾经,美国与伊朗是亲密盟友,这个时间并不久远,就在40多年前,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铁的盟友之一。

然而,巴列维王朝统治者的过分亲美,以及该政权在内政上的诸多问题,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流亡海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随即远程领导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

就在40年前的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于是,伊朗成为了一个与美国相敌对的存在。

政治上的反美和信仰上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是伊朗现政权的两大特点。

而就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之际,发生的美国驻德黑兰使馆人质事件,以及美国随后的一些列强硬措施,使得美国与伊朗新政权的关系陷入冰点,并且双方都意气用事无意缓和关系。

这一冻就冻了40年。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经济上的施压和政治上的围剿,而地产丰富(至少相对中东其它国家丰富许多)的伊朗却也能自给自足,在美国的封锁中顽强生存。

不仅如此,借着美国相继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随后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给周边阿拉伯国家带来的剧变,政局稳定的伊朗反倒在地区中一枝独秀,相对优势和势力越来越大。

这也就导致了美国越来越在意伊朗问题。

奥巴马的思路是“谈”,通过伊核协议把伊朗纳入世界运行框架下,使之行为变得可控。而特朗普的思路则是“打”,通过一系列施压要让伊朗无法动弹。

为此,特朗普上任后的国际“首秀”,就是跑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了一场泛伊斯兰国家领导人会议,拉起一面“反伊联盟”大旗。

另一方面,除了美国自身的直接利益,美国想要搞垮伊朗,还出于对盟友兼政客们对金主以色列的保护。

对于以色列来说,他们的地区敌人第一是伊朗第二是伊朗第三还是伊朗。

伊朗是一个让以色列睡不好觉的存在。所以为了绝对盟友以色列的安危,美国也不惜与伊朗为敌。

综上,美国为什么这么想“搞垮”伊朗?只因利益。


尼基Li


为何他们水火不容,还不是和石油有关!

话说中东没发现石油之前,不算好地方除了丝绸之路兴盛那段时间外,就没过几天好日子。除了沙漠就是沙漠,比较不适合人类居住。

而一切的转变都在英国人的刻苦地质发现之后才出现!

1908年5月26日,在英国科考队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处发现第一个巨量油田:马斯喀特苏莱曼油田,就此中东历史发生改变,随后二三十年英国人在中东发现无数油田。

有油田当然要开采,于是投资来了,无数英法资金投入中东。

而伊朗油田,主要由英国投资,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英伊石油公司”。

当时英国人不太厚道,石油利润他们要的很贪心是二八分账,伊朗二,英国八。伊朗也没啥好谈条件的,国家实力不够,只能默认。事情在二战后发生变化,英国越来越衰弱,开始猥琐发育流,结果在伊朗石油投资中占比重越来越低,原因是美国资本来了。

美国资本逐渐占据伊朗石油资本,他们不仅在石油投资领域越来越重要,还聪明的扶持巴列维上台,伊朗巴列维王朝就是美国扶持的。

美国比英国厚道点,在石油利润分配上不像英国搞2-8分账,他们弄5-5分账,你一半我一半大家都开心。

美国给钱大方,巴列维开心啊,于是对美国也很好,当时美国在中东主要的盟友就是二个,一个是大儿子伊朗,另一个是干儿子以色列!

这左右都有美国儿子,美国在中东当然是左右逢源!也顺带着以色列这干儿子连续打赢几次中东战争,伊朗的帮助就是他打胜仗关键。

而巴列维是一个比较西化的人,他最喜欢的就是学习西方文化文明。

为此他不惜重金玩花活。

比如:1971年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他居然花3亿多美元办庆典,那时三亿多美元可是很值钱,盛会场景大气,无数国家政要赏脸参与,光酒就用了3万多瓶,为凸显格调巴列维还特别从法国米其林餐厅弄一百多星级厨师过来。

当时伊朗王室,如果说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王室,估计没人敢说第一,沙特都不如伊朗壕,这样事情办多了后。我们就会发现,这家伙肯定是大蛀虫,虽然是王朝但国家不是你一个人的啊。石油出口钱都被王室还有军官团拿走了,普通老百姓日子肯定不好过呗。

伊朗日子不好过也是有数据支撑的。

首先是人均寿命:伊朗人均寿命不过50岁,而同期沙特63岁,伊拉克61岁差距真大。

其次是教育程度:伊朗文盲率几乎达到70%,这在现代国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是人均收入:那就更不值一提,除了皇室有钱,大众几乎都是赤贫阶级。

也因此,伊朗当时几乎民怨愤腾。

在这样民怨愤腾情况下,巴列维还胡搞乱搞,为向西方靠拢开始宗教改革,其实是好事,不过不符合伊朗特色,于是民怨更沸腾。为平息民怨他就搞工业建设,哪知也没搞成,最后经济改革失败,宗教改革失败统治就不稳固了。

最后大家都知道,巴列维被推翻了,背后主使,除了伊朗本土宗教反叛者,还有个关键点就是苏联的统战。

顺带一提的是,跑路的巴列维还是很富有,79年出逃时,带了足足300亿美元,估计和现在3000亿美元差不多还要更多。

1979年伊朗暴发的伊斯兰革命,不好评价是否拯救伊朗,但绝对坑死美国,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打土豪分田地,当时伊朗最大的土豪除了巴列维王朝就是美国。巴列维被赶走资产充公,美国当然也如此。美国在伊朗投资的所有产业包括石油全部被伊朗没收充公。

而这才是美国和伊朗不对付根源。一直做抢劫犯的美国人,居然被伊朗人抢劫,你说气人不气人?

美国当然气急败坏啊,可是他也不能做啥,因为伊朗背后有头北极熊。于是他只能学中国。不停谴责,说啥伊朗独裁啊,政教合一啊,民主退化啊,经济退化啊,什么不好说什么!

可伊朗不为所动,你就嘴巴说说而已,我怕你个球,就开始了自己的建设时期。

当时伊朗,在巴列维被推翻后,国家发展有目共睹。

首先人均寿命:从巴列维时期的50岁,跃升到60多岁。

其次国家工业:在政教合一政府领导下,独立自主的伊朗居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中东唯一工业大国。

再次教育领域:伊朗终于不是文盲国家,不仅不是,还在不学习的中东国家鹤立鸡群,成教育强国。(仅和中东比)

最后国家实力:伊朗因为改革的卓有成效,一举成为中东首屈一指强国。

伊朗强大,美国不舒服,于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和沙特越来越靠近,目的是以沙制伊。付出代价就是沙特石油权益要多分点给沙特。同时为防止沙特成为下一个伊朗,美国对沙特说,你看你隔壁兄弟巴列维。就因为太贪心,最后玩脱了。你不要学她,要对自己人好点。也因此,沙特开始改变国家政策,让利于民。目的当然是为了不学习巴列维呗。

借助伊朗巴列维被推翻,沙特才开始翻身之路。要不你以为美国会扶持他们?

以上就是沙特美国还有伊朗的恩恩怨怨,然后整个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又让这仇恨越来越深。

伊拉克是沙特扶持对抗伊朗的挡箭牌。土豪沙特怕死,美国说,你上,去扛伊朗。沙特说,我不行,我给钱,换个人吧。于是美国和沙特就都看中了伊拉克。

最后结果大家就知道了,二伊战争一直打了八年,最后伊朗还是没倒。

不仅没倒,伊朗还越来越强,据说原子弹都快出来了,而且他们也学会美国招数,就是扶持敌对国家反对派。

于是才有了伊朗中程导弹技术的提升,至于这技术哪来的,大家呵呵吧?

明眼人都知道。

通过导弹技术提升,伊朗居然可以直接威胁以色列,然后,大家就陷入一种恐怖平衡中。也就只能打打嘴巴官司,
整个中东也因为伊朗崛起,没按照美国利益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首先,美国在伊朗投资打水漂这是,一大恨。

其次,伊朗崛起后美国只能扶持沙特,最后让出石油利益这是,二大恨。

再次,美国干儿子以色列居然被伊朗威胁,这是,三大恨。

最后,原本可以不劳而获,赚石油收保护费的美国,居然要花钱维稳!

这就完全无法忍受了!

看完前因后果,还看不出美国为何恨伊朗吗?

不过客观的说,伊朗YSL革命其实也是落后的,独裁政府,但是比原来的巴列维王朝强那是客观事实。美国反对伊朗政府长远看符合伊朗人民利益,当然这并不代表美国是为了伊朗。


阿斗不傻


民主的国家,全体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仅仅只是管理者,不是统治者,管理者们的工作是为国民提供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国民也只要求生活能过得好,生活得自由自在就行了,因此对他国的领土没有去霸占的想法和要求。

而独裁专制的国家,国家是“家天下”或“少数人利益集团”的,他们是国民的统治者,国家财富都属于统治集团,他们可以任意调动国内任何资源,出于个人(或集团)利益贪婪的需要,存在霸占他国领土和财富野心,所以,独裁专制国家最容易发动对他国的战争。

由此看出,民主制与独裁专制最大的区别是:民主国家,领导是管理者,由民选决定,有任期期限,手中权力极度分散,无权随意调动国内资源,所以,对外发动对他国国土的侵占,对他们个人来说没有利益动机,故很难发动霸占他国的战争。

而独裁专制国家,国是他们的“家天下”,霸占他国的财富,就是自己的财富,对他们来说,有很强的利益动机。

因此,民主国家会将独裁专制的国家视为“危险性国家”或者“邪恶的国家”,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思考的困惑



美国想要搞垮伊朗,既是历史的需要,更是其中东政策和地缘政治的需要。

在历史上,由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事发突然,完全超出美国的战略预想,激进的伊斯兰革命迅速推翻了美国的中东盟友——巴列维国王。出于道义与面子,美国外交庇护了巴列维国王。这一来,就惹恼了革命群众,于是上演了青年学生攻占美国驻伊大使馆的事件,美国的拯救行动又失败了,搞的美国懊恼不已,灰头土脸,从此心生怨恨,与伊朗结下了难以化解的梁子。

其二,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以色列为楔子,打入中东心脏位置,离间中东各国关系,控制中东局势。原本美国的盘算是一个锋利顺手的以色列加上一个实力雄厚的伊朗,再有忠心耿耿的土耳其,就构成了控制中东的铁三角,可以牢牢钳制中东各国,完成对中东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掌控地位。

谁知伊朗形势的突变让美国始料莫及,伊朗从朋友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美国的战略铁三角从此跛脚,这让美国愤恨不已,也因此让美国始终无法顺利全面掌控中东局势,还给了苏俄可乘之机。



由于伊朗坏了美国的好事,伊朗自然也是美国的肉中刺眼中钉。再者,伊朗的战略地位特殊,如果控制了伊朗,不但在地缘政治上可以挤压俄罗斯,还能辐射东西亚,而且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又可以掐住一些潜在敌对国家的咽喉。反之,美国的行动自由反而被霍尔木兹的限制。这对一向傲慢无礼,喜欢到世界各国家门口耀武扬威的美国来说,岂不如芒刺在背?


明德山人6998


美国想搞垮伊朗,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控制中东,第二,削弱俄罗斯,第三,旧怨。

美国想要控制中东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在整个进程中,伊朗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找不到有效手段解决伊朗。

1、控制中东地区

中东,战略重心,全球焦点

中东地区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向西可以进入地中海,对欧洲和比较发达的北非施加影响,向南可以进入印度洋,从印度洋向东航行,可以进入亚洲。中东地区四通八达,是全球的战略重心。

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会想方设法控制中东,古罗马帝国如此,大英帝国如此,就连二战期间的德国都有入侵中东的计划,只是没有打赢苏联才没能得以实施。

二战期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拖住了日军,避免日军进攻印度,并且一路向西与德国会师中东,如果两国真的会师,击败德国日本就更困难了。

无论是哪个超级大国,都会向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通过与以色列,沙特,约旦等国结盟,全面渗入中东,虽然伊拉克挡路,但是被干掉了,美国当然想搞垮拦路虎伊朗。

石油产地,伊朗扼霍尔木兹海峡

中东地区盛产石油,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石油,基本上每一个国家都会陷入瘫痪。

如果美国控制中东地区,也就控制了石油资源,美国并没有想要切断各国的石油供应,而是把石油与美元绑架起来,购买石油必须使用美元,这就稳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

美元与美军是美国统治世界的工具,通过调整石油价格也可以打击其他的石油出口国,比如俄罗斯和伊朗。



中东产油国虽多,但是90%以上的石油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因此霍尔木兹海峡也被欧洲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把这样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道交由伊朗控制,美国自然不放心。

2、削弱俄罗斯

俄罗斯在国际范围内,真正的盟友并不多,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是叙利亚和伊朗,叙利亚由于陷入内战,还要依靠俄罗斯的支援,根本不可能向俄罗斯提供支援。


伊朗虽然也不会帮助俄罗斯做太多,但是可以帮助俄罗斯稳定中东局势,尤其是支持叙利亚政府军,避免叙利亚也落到美国手中。

如果搞垮伊朗,俄罗斯随时都有可能被彻底逐出中东,在俄罗斯西部边境与乌克兰关系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多条路总是好的。


美国的不断增加石油产量,压低石油价格,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便宜百姓的考虑,但是更重要的是打压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压低国际油价可以直接打击俄罗斯的经济,这也是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3、旧怨

美国原先支持的是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但是经过伊斯兰革命之后,巴列维王朝被彻底推翻,作为巴列维王朝的重要盟国,新兴的伊朗打心里仇恨美国。


美国支持巴列维王朝,自然得到伊朗人的强烈抵制,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将50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超过一年之后,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美国是民主制,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制度,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自然难以互相接受。伊朗研制核武器,搅动中东局势,美国也会把伊朗看成是敌人,所以想要搞垮,但是能不能做到,还是很考验美国的。


视野新观


石油这玩意让美国人害怕的很。现在世界这么乱,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各种冲突,其实真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并且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就是石油的问题。但说句公道话——责任还真不在美国。

世界上有一个欧佩克组织OPEC,这个组织叫做石油输出国组织。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这 五个国家发起成立。现在有14个成员国,特点就是石油的产油国和输出国。说句公道话,这个组织其实是目前世界混乱的根源,并且已经造成过三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1973年为了报复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胜利,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提高油价,原油价格从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在这里欧佩克的成员国其实什么都没做,就改了下价格。原油价格一下子提高了2倍多,持续3年的原油价格提高,导致美国的工业缩水了17%。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到了1978年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适逢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刚刚国际上适应了十几美元的油价,又从13美元一下子飙升到了34美元一桶。这次危机就直接造成了西方经济在1970年代末的全面衰退。

在这两次危机发生后,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叫做储油贸易。原油买到手根本不用,直接油轮在海上飘着。漂两年后支付点船费和人工工资后一船油赚出4船油的利润。当年炒石油可比炒房赚得多。

后来就海湾战争了,石油价格又一次飙升到80美元一桶,美国虽然打赢了海湾战争,但是欧美经济又一次全面衰退GDP增长跌到了不足2%。


所以想想吧,是不是很肝颤?阿拉伯世界改一个小数字,明年全球人民工资降低20%!这事情如果不稳定了其实对谁都没好处。


然而——石油输出国都是主权国家。人家愿意定什么价格其实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这点别说是美国的感受了,就是我们自己难道不是天天骂两桶油的娘?但两桶油并不谁谁的亲大爷,因此我们自己是左右不了油价的。同样,石油输出国也没有哪个是美国的亲大爷,因此美国实际上也左右不了石油的价格。

好在,美国有武力,左右不了的政权就搞垮嘛。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国伊拉克已经被搞垮了,科威特和沙特认了美国作为干爹,剩下的不就是伊朗和委内瑞拉了吗?


那么美国不扶持这两个国家的亲美政权还能做什么呢?你想想,要是将两桶油的各个董事都换成自己的干儿子,明天油价一块一毛钱是不是想想都爽?


军武数据库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个石油大国不听话,而且对美国产生了威胁。

在上世纪70年代,伊朗和以色列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支柱。伊朗可以说是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尤其是在1979年以前的巴列维统治时期,伊朗完完全全成为了美国的走狗,美国通过这位统治者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

但是在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成功推翻巴列维王朝,美国苦心经营的这块中东战略根据地,被这场宗教革命冲击的支离破碎。当时美国并没有意识到事情会发展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局面,在巴列维王朝即将被推翻之际还站出来维护,这就惹怒了革命群众,也就有了后来青年学生攻占美国驻伊大使馆的事件。美国的拯救行动也失败了,这是美国在二战之后少有的丢面子情形。

从伊朗进行完这场革命之后,美国一直视伊朗为眼中钉,想着处之而后快,并联合欧洲各国对其进行打压、封锁,这是美国的拿手好戏。结果没想到伊朗变压力为动力,国内各项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军事上,武器装备不断改良,实现了自给自足,也建立了完善的军工体系。

在美国联合多国对其打压下,伊朗还将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一幕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伊朗陆军的坦克、大炮、反坦克导弹,伊朗海军的潜艇、鱼雷,空军的隐形飞机、防空导弹等,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上伊朗有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很可能形成一个伊斯兰力量中心,这对美国以及欧洲的意识形态将形成巨大冲击,美国是绝对不能容忍他人对其意识形态造成威胁。

说到石油,还要提一下美国和伊朗签署的石油协议,伊朗不但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石油储备,而且伊朗出口石油所得到的利润,有一半都流入了美国的账户,这其实也为两国关系破裂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美国是一个只看利益的国家,任何盟友都能舍弃,只要听话,一切好商量,如果不听话甚至对其造成威胁,那只有搞垮你。


国际视角浅说


美国不想搞垮伊朗,但是想限制伊朗。

一方面是,伊朗有国家能力,国家动员能力在伊斯兰革命后比波斯湾南岸强出更多。如果伊朗控制了南岸,那么加上什叶派为多数的伊拉克,一个控制波斯湾沿岸石油产地的大国就会出现,这样的议价能力不是一般国家能够压制的。因此,伊朗必须被限制在波斯湾北岸,避免一个可以控制全球油价的帝国横贯中东。

由此还有一个问题是,伊朗寻求获得核武器也会大幅度恶化地区局势。伊朗如果掌握核武器,那么就可以对南岸形成绝对优势。阿拉伯国家是不是也要寻求获得核武器或者核保护伞?以色列呢?如果中东爆发核大战,会不会导致全球核战?这就是为什么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先不说核不扩散机制,仅仅这种前景就可以威胁现有的全球秩序。

另一方面,伊朗也在意识形态上偏激进,不仅反美,还坚定反以色列,以便争夺在伊斯兰世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这点导致美国对于伊朗输出意识形态保持非常高的警惕,因为这可能影响伊斯兰世界对美态度。

但是搞垮伊朗有好处吗?并没有太多。美国更为担心的是越南式的帝国过度扩张,搞垮伊朗且不说美国需要消耗多少资源,伊朗如果崩溃造成的庞大安全黑洞就真的可以轻易填满吗?如果伊拉克或者其他阿拉伯国家趁机做大,不就从另一方面造就了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问题:中东局势被破坏。

破坏容易,保持平衡就是个技术活了。


怪蜀黍老囧曾


当你结下一个仇家,而它的实力还不容小觑的时候,也会产生“快点除掉他,免得日后越来越麻烦”的想法。

美国害死了伊朗的老国王,赶走了伊朗的首相,还让自己的小弟伊拉克去攻打伊朗,险些让伊朗灭国。这仇深不深?而且多年经济封锁,伊朗居然挺过来了,过得比朝鲜还滋润些,整天琢磨着对付美国,你说美国害怕不害怕?

1979年之前的伊朗,是巴列维王朝统治的,其实国王总共有两个,父亲礼萨·沙阿·巴列维(简称老巴列维),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简称小巴列维)。老巴列维在二战之前就跟纳粹德国走的比较近,引起英美不满,1941年前后,同盟国和苏联集体向老巴列维施压,宣称德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里有大量的间谍,要求老巴列维把全体工作人员交给他们处置。老巴列维拒绝交出德国人。因为,按照伊斯兰世界的规矩,绝对不能出卖自己的客人(无论他是罪犯还是被人追杀的受害者),否则这个当叛徒的主人要被所有人唾弃,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一辈子抬不起头。其实,他也不是没有给转圜的余地,提出能不能把德国人送到土耳其之类的中立国去。但是,同盟国就是摆明了欺负伊朗,直接大军压境,逼老巴列维退位,把那几百个德国人通通抓走,一半流放澳大利亚吃沙子,一半流放西伯利亚挖煤,然后苏军出兵占领了伊朗西部,打通到波斯湾的交通线。

巴列维王朝的两代国王

对于伊朗人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老国王被迫远走他乡,先是避居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群岛,后于1944年在南非病逝。而继位的小巴列维,一点也没有为父报仇、一雪前耻的念头,反而被吓破了胆,抱着西方的大腿再也不敢松手。后来,在六十年代,伊朗首相摩萨台试图把美国在伊朗控制的石油资源收归国有,美国再次大军压境,把摩萨台赶走。小巴列维继续躺尸。

后来,美国的基辛格回忆:在六十年代,我们五角大楼里的越南问题办公室很大,有上百名办事员,我打电话问,中东问题办公室能否帮我解决问题?他们回答:我们没有中东问题办公室。当然,我们都知道,那时伊朗国王在帮我们把守着海湾。现在,中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基辛格说的还是太拐弯抹角了,“把守”,其实说白了就是“看门狗”。当时的伊朗人觉得世俗主义小巴列维是美国养的一条看门狗,于是他们选择了“德高望重”的老阿訇霍梅尼。

老阿訇有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美国是大撒旦,苏联是小撒旦,我们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

要注意,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之后建立的共和国,石油资源是国有的。现在伊朗最便宜的东西有两样,政府补贴的馕饼和汽油。

这个共和国,一开始就打算跟“大撒旦“对着来的。他们绑架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做人质,把憋了几十年的恶气都撒回去了。美国不甘示弱,第八舰队击落了一架载有几百名乘客的伊朗飞机,海豹突击队数次营救。对伊朗搞起了石油武器禁运,最绝的还是,与此同时,赞助自己的小弟——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打伊朗。两伊战争惨烈至极,双方伤亡惨重。由于伊朗前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小巴列维时代留下的军事底子比较差,所以,伊朗死的人比伊拉克要多很多。伊朗人自然跟美国的冤仇结的更深了。

让美国没想到的是,这么多杀招下来,伊朗居然挺过来了。而且,自己的小弟萨达姆变成了陌路仇人,自己还不得不动手清理门户。

萨达姆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坟头的草已经三尺高了,而当初和霍梅尼一起干革命的哈梅内伊老阿訇还乐呵呵地活着,今天在instram上开直播,明天去看年轻人踢球,隔三差五还纪念一下伊斯兰革命的重要日子,发一些心灵鸡汤,顺便骂美国两句…

美国的决策者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它拥有令人敬畏的东西——不是极端教义,而是一种文明的韧性。他们现在是贫穷的,但是过去不是,未来不一定是,而且一直是骄傲的。美国冒犯了它,心里也没有底,甚至有点心虚。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请切莫吝啬您的赞,它将是俺不断前行的动力!


彼得堡的肥天鹅


美国和伊朗不喜欢彼此。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相互咆哮。伊朗领导人称美国为“大撒旦”。作为回报,美国总统称伊朗是全球“邪恶轴心”的一部分,并将其称为“流氓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和伊斯兰伊朗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似乎也不是很对,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高度伊斯兰国家,但它是美国的盟友。

另一个简单的答案是,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并将50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超过一年之后,双方矛盾就已经无法调节。

要了解伊朗和美国之间的敌意,首先要了解的是伊朗和美国一样,是一个以过去为荣的国家。伊朗曾经是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但在近代外国人开始干涉其事务。在1800年代,俄罗斯征服了该国北部,而英国商人在南部进行单方面交易。1901年,伊朗国王将该国的油田签署给英国,仅换取了16%的利润。 英国于1911年入侵以保护其利益。

伊朗人开始厌恶强大的外国人将伊朗视为全球战略游戏中的典当。德黑兰的街道上有抗议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承诺遏制俄罗斯的蔓延,这意味着要介入中东。

因为两个原因,伊朗成为美国重要的利益之地。首先,它位于俄罗斯南部边境和重要的航运路线上。其次,它拥有美国武装部队和返回美国的郊区通勤者所需的巨额石油储备。 伊朗像英国一样憎恨美国的干涉。在伊朗政府领导人控制石油工业之后,1950年代初期关系触底。英国和美国的回应是派军情六处和中情局特工帮助推翻政府。之后,伊朗谈判达成了更好的石油协议,但50%的利润仍流入外国银行账户。 这是伊朗与美国之间恶劣血液的真正开端。

在接下来的25年里,美国用金钱支持伊朗,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因为沙阿利用他的大部分石油资金从美国购买武器。 伊朗人对沙阿政府越来越愤怒。腐败无处不在,卫生条件差,失业率高。

伊朗政府的主要批评者是流亡中的阿亚图拉霍梅尼。支持者将他的政治指控讲述的录音带走私到伊朗并在全国各地传播。他的主要目标是沙阿,但不甘落后的是那些使他的腐败政府活着的美国人。

霍梅尼是第一个将美国称为大撒旦的人。1978年,数十万伊朗人反对沙阿。沙阿命令他的军队向群众射击,数百人死亡。最终导致沙阿逃离伊朗。

之后人质危机爆发,彻底使得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