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或結束保守策略轉向戰略擴張

從2018年招行的年報中,筆者看到最令人興奮的信息既不是報表裡不良的持續雙降,也不是淨息差的擴張,而是招行可能會結束保守的策略轉向戰略擴張。筆者判斷招行可能會選擇民企、中小微企業貸款作為擴張的方向,因為只有私營企業具有加槓桿的空間。

招商銀行2018年的年報被感嘆是如此的優秀,不過,如果只盯住年報的核心指標看,那無疑是一種悲哀。年報的核心指標相當於管理層給股東上交的一份成績單,它只是用來證明這家公司在過去一年中經營優秀,是企業經營的結果,而不是公司優秀的原因。

招行報表中反映出來的優秀業績其實在4年前田慧宇行長推動“一體兩翼”“輕型銀行”轉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從2018年招行的年報中,筆者看到最令人興奮的信息既不是報表裡不良的持續雙降,也不是淨息差的擴張,而是招行可能會結束保守的策略轉向戰略擴張。

哪裡能夠看出轉向擴張?

1.在2018年招行的年報中資產擴張速度出現了拐點。如圖1所示,招行的總資產增速和貸款增速4年來首次出現同時同比上升。

2.在2018年招行的年報中,6年來首次出現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同比下降,如表1。不要小看這個下降,招行6年來持之以恆地推行輕資本策略和標榜內生性增長,其中重要的指標就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內生性增長(不依賴股權融資)。雖然招行在年報中解釋這個下降是由於超額撥備造成的,但是對比這幾年的變化可以看出,之前幾年動輒同比出現40~60個基點的增長,今年出現了18個基點的下降。這說明招行在這個指標的容忍度上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指向背後深層次戰略方向的轉變。

3.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就是招行的田行長親自暗示了招行戰略的變化。絕大多數投資人在閱讀財報時都會跳過董事長寄語和行長致辭,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從行長致辭可以看到招行未來的戰略方向。而招行今年的戰略方向轉變往往決定了未來3年的業績表現。下面,筆者摘錄部分田行長致辭內容:

首先是以規模取勝的1.0階段: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存款決定資產和規模,規模決定收入和利潤,銀行高度依賴資本驅動,面多了加水、水多再加面,業務模式單一粗放,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高度同質化。

在經濟步入“新常態”後,中國銀行業開始進入以結構和質量取勝的2.0階段……銀行逐步以客戶服務的專業能力為驅動,走上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差異化競爭開始起步。

但歷史終將塵封,我們必須加速奔跑。科技變革的滾滾洪流,勢必將中國銀行業推入以新商業模式取勝的3.0階段。

移動互聯時代,科技主導商業模式、大數據決定客戶服務能力,商業邏輯已由“小而美”轉為“大而美”。

從田行長的講話可以看出,銀行的同質化已經在2.0階段結束了,招行正是在2.0階段及時切換到輕資本的路線才成就了它的王者之路。但是,招行已經決定“加速奔跑”擁抱3.0階段,3.0階段內銀行必須拋棄“小而美”轉向“大而美”。招行已經做出了戰略上的調整,從收縮戰線的戰略防守,轉向了重點突破的戰略進攻。

招行或结束保守策略转向战略扩张

為什麼要轉向擴張?

招行為何選在這個時點上轉向戰略擴張,裡面有多重因素推動。首先,這是招行繼續成長的需要。一家偉大的公司最重要的特徵是保持持續增長,特別是營收的增長。而對於銀行來說,營收的增長主要看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長。利息收入增長主要的驅動因子就是規模和淨息差。目前經濟處於衰退期,央行已經進行了連續降息,現階段的基準利率已經降到了近30年的最低點。在降息週期銀行的息差會持續收縮。招行通過資產配置的調整(增加高息的零售信用貸款和小微貸款),已經在這個降息週期內最大限度地抵抗了息差的下降。但是,這種調整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淨利息收入想要保持高增長,規模增速必須跟上。非息收入的增長主要依靠的是客群的規模和資產的規模,一般客戶越多,客戶的資產越多,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就越多。

其次,這是“新常態”下行業內競爭的需求。新常態中,銀行失去了野蠻生長的土壤,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在行業低谷期逆週期擴張是優秀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環顧四周,多數銀行都在為處理壞賬,拉存款而焦頭爛額,為過去的野蠻擴張而補課。在大家無暇四顧,力求自保的時候,正是招行這種優秀的銀行攻城略地的好時機。

第三,未來國內經濟在多輪政策和貨幣刺激下有望企穩復甦。現在適度地戰略擴張正好後面趕上經濟復甦期,順勢而為可以幫助銀行規避風險。

是否有能力擴張?

招行有意願擴張,那麼,招行是否有能力擴張呢?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擴張戰略能否執行關鍵要看銀行是否準備了充足的彈藥和糧食。

銀行的資本金就是衝鋒的彈藥,只有資本金充足的銀行才能進行資產規模的擴張。如果資本金不足而強行衝鋒勢必引發股權融資的需求。最近一個季度,很多銀行都在通過各種手段補充資本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家要求銀行放貸刺激經濟,而多數銀行的資本金不夠。

銀行的不良減值準備就是銀行的糧食。銀行是利潤前置風險後置的行業,戰略擴張帶來的問題是新生成的不良資產增加。這時就需要銀行有充足的資產減值準備餘額應對新生成的不良。

招行在這兩項指標上,可以說足以傲視群雄。在上市的大中型銀行中,招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只低於建設銀行。而招行2018年年報中的撥貸比4.88%和覆蓋率358.18%在大中型銀行中位居首位。招行已經為戰略擴張準備了足夠多的彈藥和糧食。

向哪個方向擴張?

解決了擴張意願和擴張能力的問題,接下來要分析的是招行會在哪個方向上進行擴張。在這點上筆者的判斷可能會和多數人大相徑庭。多數人可能認為招行會繼續選擇零售作為擴張的方向。但是,筆者判斷招行可能會選擇民企、中小微企業貸款作為擴張的方向。作出這一判斷的重要原因是看未來哪個部門還有加槓桿的空間。

最近幾年,中國一直在進行降槓桿,基本上哪個行業降槓桿比較快哪個行業的不良就會快速爆發。而加槓桿的部分,不良就會減緩。過去3~4年,降槓桿最快的是民營經濟。實際上,在2015~2016年私營企業部門的槓桿已經降下來了,同期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槓桿並沒有明顯地下降,居民部門的槓桿快速增加。所以在2015年之後,零售銀行就表現出增速快、利潤好、不良低的特點。

在這個過程中,招行充分利用自己在零售業務中的提前佈局,一條魚從頭吃到尾。而後來者,諸如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都只是吃到了個尾巴。但是,居民部門的槓桿已經在高位,繼續加槓桿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不排除降槓桿的可能。那麼,零售業務的風險將會暴露。而在所有的經濟部門中,只有私營企業具有加槓桿的空間。所以,未來幾年刺激經濟復甦的過程中,私營企業最可能處於加槓桿週期,在此週期中容易複製之前零售的盛宴。而且,私營企業加槓桿和最近金融監管部門倡導的給民企投放信貸的大方向一致。

所以,招行未來的擴張最可能挑選在民企和中小微的方向上發力。而且,招行本身對於中小微貸款已經有了將近10年的經驗積累,相信招行也具備這樣的戰略執行力。

如何擴張?

最後,只剩下一個如何擴張的問題了。對民企的擴張顯然不能像過去那樣搞大水漫灌,一旦為了擴張而放棄了對風險的控制,那結局可能就和2013年以後的民生銀行一樣了。

針對未來的擴張,田行長已經指出了方向,就是以客群擴大為基礎,依靠金融科技控制信貸風險,追求風險收益的最大化。欣喜的是,筆者在2018年招行的年報中已經看到了一些好的苗頭。

首先是客群的擴張,這個工作招行已經默默做了好幾年。從表2中不難看出招行最近4~5年一直在致力於對公客群的擴張,而且從對公活期佔比看,客戶的黏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另外,還可以從小微貸款的不良情況來觀察。如表3所示招商的小微貸款一直以來都維持在3000億元左右,但是2018年小微貸餘額已經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而且,可以觀察到招行的小微不良在2018年也錄得了雙降。據公開信息,招行對小微風險控制引入了新的金融科技手段,顯著提升了風險識別率。相信在2019年小微業務會成為招行的一個新亮點。

通過對招行2018年年報的分析,不難發現招行現在已經是兵精糧足,並且掌舵人田行長也已經吹響了銀行3.0戰略轉型的號角,加速擁抱金融科技,擁抱大而美的戰役已經打響。■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