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或结束保守策略转向战略扩张

从2018年招行的年报中,笔者看到最令人兴奋的信息既不是报表里不良的持续双降,也不是净息差的扩张,而是招行可能会结束保守的策略转向战略扩张。笔者判断招行可能会选择民企、中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扩张的方向,因为只有私营企业具有加杠杆的空间。

招商银行2018年的年报被感叹是如此的优秀,不过,如果只盯住年报的核心指标看,那无疑是一种悲哀。年报的核心指标相当于管理层给股东上交的一份成绩单,它只是用来证明这家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经营优秀,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公司优秀的原因。

招行报表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业绩其实在4年前田慧宇行长推动“一体两翼”“轻型银行”转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从2018年招行的年报中,笔者看到最令人兴奋的信息既不是报表里不良的持续双降,也不是净息差的扩张,而是招行可能会结束保守的策略转向战略扩张。

哪里能够看出转向扩张?

1.在2018年招行的年报中资产扩张速度出现了拐点。如图1所示,招行的总资产增速和贷款增速4年来首次出现同时同比上升。

2.在2018年招行的年报中,6年来首次出现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同比下降,如表1。不要小看这个下降,招行6年来持之以恒地推行轻资本策略和标榜内生性增长,其中重要的指标就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内生性增长(不依赖股权融资)。虽然招行在年报中解释这个下降是由于超额拨备造成的,但是对比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之前几年动辄同比出现40~60个基点的增长,今年出现了18个基点的下降。这说明招行在这个指标的容忍度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指向背后深层次战略方向的转变。

3.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招行的田行长亲自暗示了招行战略的变化。绝大多数投资人在阅读财报时都会跳过董事长寄语和行长致辞,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从行长致辞可以看到招行未来的战略方向。而招行今年的战略方向转变往往决定了未来3年的业绩表现。下面,笔者摘录部分田行长致辞内容:

首先是以规模取胜的1.0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存款决定资产和规模,规模决定收入和利润,银行高度依赖资本驱动,面多了加水、水多再加面,业务模式单一粗放,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高度同质化。

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中国银行业开始进入以结构和质量取胜的2.0阶段……银行逐步以客户服务的专业能力为驱动,走上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差异化竞争开始起步。

但历史终将尘封,我们必须加速奔跑。科技变革的滚滚洪流,势必将中国银行业推入以新商业模式取胜的3.0阶段。

移动互联时代,科技主导商业模式、大数据决定客户服务能力,商业逻辑已由“小而美”转为“大而美”。

从田行长的讲话可以看出,银行的同质化已经在2.0阶段结束了,招行正是在2.0阶段及时切换到轻资本的路线才成就了它的王者之路。但是,招行已经决定“加速奔跑”拥抱3.0阶段,3.0阶段内银行必须抛弃“小而美”转向“大而美”。招行已经做出了战略上的调整,从收缩战线的战略防守,转向了重点突破的战略进攻。

招行或结束保守策略转向战略扩张

为什么要转向扩张?

招行为何选在这个时点上转向战略扩张,里面有多重因素推动。首先,这是招行继续成长的需要。一家伟大的公司最重要的特征是保持持续增长,特别是营收的增长。而对于银行来说,营收的增长主要看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利息收入增长主要的驱动因子就是规模和净息差。目前经济处于衰退期,央行已经进行了连续降息,现阶段的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近30年的最低点。在降息周期银行的息差会持续收缩。招行通过资产配置的调整(增加高息的零售信用贷款和小微贷款),已经在这个降息周期内最大限度地抵抗了息差的下降。但是,这种调整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净利息收入想要保持高增长,规模增速必须跟上。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客群的规模和资产的规模,一般客户越多,客户的资产越多,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就越多。

其次,这是“新常态”下行业内竞争的需求。新常态中,银行失去了野蛮生长的土壤,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在行业低谷期逆周期扩张是优秀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环顾四周,多数银行都在为处理坏账,拉存款而焦头烂额,为过去的野蛮扩张而补课。在大家无暇四顾,力求自保的时候,正是招行这种优秀的银行攻城略地的好时机。

第三,未来国内经济在多轮政策和货币刺激下有望企稳复苏。现在适度地战略扩张正好后面赶上经济复苏期,顺势而为可以帮助银行规避风险。

是否有能力扩张?

招行有意愿扩张,那么,招行是否有能力扩张呢?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扩张战略能否执行关键要看银行是否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和粮食。

银行的资本金就是冲锋的弹药,只有资本金充足的银行才能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如果资本金不足而强行冲锋势必引发股权融资的需求。最近一个季度,很多银行都在通过各种手段补充资本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要求银行放贷刺激经济,而多数银行的资本金不够。

银行的不良减值准备就是银行的粮食。银行是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战略扩张带来的问题是新生成的不良资产增加。这时就需要银行有充足的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对新生成的不良。

招行在这两项指标上,可以说足以傲视群雄。在上市的大中型银行中,招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只低于建设银行。而招行2018年年报中的拨贷比4.88%和覆盖率358.18%在大中型银行中位居首位。招行已经为战略扩张准备了足够多的弹药和粮食。

向哪个方向扩张?

解决了扩张意愿和扩张能力的问题,接下来要分析的是招行会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扩张。在这点上笔者的判断可能会和多数人大相径庭。多数人可能认为招行会继续选择零售作为扩张的方向。但是,笔者判断招行可能会选择民企、中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扩张的方向。作出这一判断的重要原因是看未来哪个部门还有加杠杆的空间。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进行降杠杆,基本上哪个行业降杠杆比较快哪个行业的不良就会快速爆发。而加杠杆的部分,不良就会减缓。过去3~4年,降杠杆最快的是民营经济。实际上,在2015~2016年私营企业部门的杠杆已经降下来了,同期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杠杆并没有明显地下降,居民部门的杠杆快速增加。所以在2015年之后,零售银行就表现出增速快、利润好、不良低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招行充分利用自己在零售业务中的提前布局,一条鱼从头吃到尾。而后来者,诸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只是吃到了个尾巴。但是,居民部门的杠杆已经在高位,继续加杠杆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不排除降杠杆的可能。那么,零售业务的风险将会暴露。而在所有的经济部门中,只有私营企业具有加杠杆的空间。所以,未来几年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私营企业最可能处于加杠杆周期,在此周期中容易复制之前零售的盛宴。而且,私营企业加杠杆和最近金融监管部门倡导的给民企投放信贷的大方向一致。

所以,招行未来的扩张最可能挑选在民企和中小微的方向上发力。而且,招行本身对于中小微贷款已经有了将近10年的经验积累,相信招行也具备这样的战略执行力。

如何扩张?

最后,只剩下一个如何扩张的问题了。对民企的扩张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搞大水漫灌,一旦为了扩张而放弃了对风险的控制,那结局可能就和2013年以后的民生银行一样了。

针对未来的扩张,田行长已经指出了方向,就是以客群扩大为基础,依靠金融科技控制信贷风险,追求风险收益的最大化。欣喜的是,笔者在2018年招行的年报中已经看到了一些好的苗头。

首先是客群的扩张,这个工作招行已经默默做了好几年。从表2中不难看出招行最近4~5年一直在致力于对公客群的扩张,而且从对公活期占比看,客户的黏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另外,还可以从小微贷款的不良情况来观察。如表3所示招商的小微贷款一直以来都维持在3000亿元左右,但是2018年小微贷余额已经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而且,可以观察到招行的小微不良在2018年也录得了双降。据公开信息,招行对小微风险控制引入了新的金融科技手段,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率。相信在2019年小微业务会成为招行的一个新亮点。

通过对招行2018年年报的分析,不难发现招行现在已经是兵精粮足,并且掌舵人田行长也已经吹响了银行3.0战略转型的号角,加速拥抱金融科技,拥抱大而美的战役已经打响。■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