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播丨融創中國】在堅實的優勢平臺上高質量增長

億翰速評

2018年融創收穫頗豐,規模持續增長,創收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增強,投資優勢明顯,土地儲備優質,負債率下降。正如孫宏斌所說,2019年3月的董事會是最從容的一年,今年基本上沒有難事。2019年管理層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一、增收又增利,負債率大幅降低

2016年至2018年,融創銷售金額三年複合增長率達75%,2018年銷售規模達4608億。同時結轉營業收入規模和毛利潤規模分別同比增長89%和128%至1247.5億元和311.4億元。盈利能力方面,毛利潤率提升4.3個百分點至25%。

在維持高速增長的同時,融創也在同步著手降低負債水平,截止到2018年底,淨負債率下降44個百分點至149%。隨著公司降低規模目標增長預期和增長質量的提升,未來淨負債率和融資成本下降是確定性事件。

二、產品和服務構建企業護城河,投資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2019年初,融創通過收併購獲得泛海於上海和北京的兩個核心項目,表現出公司極強的收併購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此外公司把握週期能力強,行動迅速,2018年10月份到2019年3月在土地市場趨冷的背景下和嚴格按照投資標準的情況下新增4800億貨值的土地,這種土地投資的執行力是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同時,經過多年的沉澱,公司擁有極強的產品能力和服務能力,已成功構築了企業極強的競爭力。

三、堅持房地產主業,文旅和文娛奠定五年後競爭優勢

融創堅持以房地產為核心業務,持續增強公司在房地產開發領域的競爭力,2019年目標將維持20%的增長,至5500億元,未來預期8000億。同時公司積極把握其他10億量級的行業,關注消費升級領域,前瞻佈局文化娛樂、文化旅遊兩大板塊,為公司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期的發展做足準備。

◆ ◆ ◆ ◆ ◆

【香港直播丨融創中國】在堅實的優勢平臺上高質量增長


2019年3月29日,融創中國2018年業績發佈會在香港順利舉行。

業績發佈會全文如下:

管理層:

一、 業績表現

●盈利能力提升。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增長89%至1247.5億;毛利潤同比增長128%至311.4億;毛利潤率較2017年上升4.3個百分點至25%;歸屬於股東利潤是165.7億,同比增長51%;每股分紅0.827元,同比增長65%,2017年分紅比例是20%,2018年達到22%。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房地產剔除合併業務之後,整體的毛利率在33.5%,屬於較高的水平。核心利潤是215億。

●槓桿率持續下降。首先我們保持了非常充裕的流動性,在去年967億的現金基礎上同比增長24%,達1202億。我們的總資產是達到了7167億,同比增長15%。有息負債變化不多,基本上持平,上升5%。淨有息負債下降了一百多個億,淨負債率下降44個百分點至149%,此外還償還了38億永續債。

●2016至2018年,三年銷售複合增長率達75%,2018年銷售金額達4608億,在行業中排名第四位。融創中國多年堅持城市深耕,希望把每個城市做透,每個城市份額做到城市前列。2018年,融創有16個城市銷售過百億,其中重慶和青島兩個城市超過300億,上海、杭州、天津、鄭州和濟南五個城市銷售在200億到300億之間。另外25個城市銷售進入到當地市場的前五名,37個城市進入當地市場的前十,其實大部分這些城市進入的時間都很短,基本上從2015年開始去,很多城市也就進去了3-4年,比如青島也就三年做到大約300億銷售額,包括西安、鄭州、合肥都是3-4年的時間。融創在非常主流的、競爭非常激烈的核心城市能夠快速拿到市場份額,反映融創在拿地、品牌和團隊等方面非常具有競爭力。同時,融創在這些城市仍有大量優質土儲,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巨大。

●可售貨值充裕。2019年,公司預計總可售貨值為7834億,其中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強三線城市分別為744億、5845億和1245億,佔比分別為9%、75%和16%。2019年的銷售目標有信心完成5500億,較2018年實現接近20%的增長。

二、 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競爭優勢

●土地儲備:截止到2019年初,融創總土地儲備貨值約為3.55萬億,85%的土地貨值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土地成本4181元/平方米,非常具有競爭力。另外,關於拿地能力,2018年公司收購泛海兩塊地,是北京、上海最核心的地塊,融創在收併購和品牌上具有巨大優勢。當然並不是說收購的地都是便宜的,尤其是一些小地塊和單個項目,其實背後更重要的是對週期的把握。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對週期的把握能力,其實更多的是規避風險,把握機會。從2015年到2016年9月份,這期間的市場也是特別合適的時候,我們當時是抓住機會,完成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主要佈局,基本上就是具備了一個土地儲備的競爭優勢,進入到9月份之後到第四季度一直持續兩年時間,我們都是比較保守的。當時我們一直說地價太貴了,所以我們就提高拿地標準,控制拿地節奏和規模,並且基本停止在公開市場拿地,我們非常有效地規避了很多拿貴地的風險。當然這兩年我們也通過收併購拿地,利用我們在收併購市場的優勢,我們把握了一些大型的收併購機會。其實土地市場在進入2018年下半年還是有所變化的,土地價格慢慢迴歸理性,目前市場還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其實一直在關注,一直在參與,進入到第四季度,其實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地能夠達到我們投資的標準。其實在2016年到2018年9月期間,我們從公開市場拿地量只佔拿地總量的10%,18年10月份到現在拿到多少呢?大概是4800億貨值的土地,這裡有53%左右是通過招拍掛拿地的。我們對機會的把握很及時,這個期間是在原有已經非常好的基礎上,極大地強化我們的土地儲備,當然我們還是非常保守和謹慎,達到我們投資標準就去拿,達不到標準就不拿,我們依然會堅決控制投資風險。

●產品這塊,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在呈現出來,而18年我們在提升產品品質,保障產品交互,不斷升級產品理念,去年我們提出了微信社區,去年第一個微信社區在杭州,我們也受到行業比較好的讚譽,並完成杭州市場最好的產品交付。其實我們在一二線好的城市好地段還有很多土地儲備,這些土地儲備能和我們產品結合起來,有利於加強我們產品的品牌。

●服務這塊做的量很大,我們一直也特別重視,服務從去年開始也有了特別大的進步,2018年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老社區的升級改造,包括去年我們最新的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全場景服務需求,包括我們健走未來、鄰里計劃、果殼計劃等都有很多。 所以在去年大量工作基礎上,我們的客戶滿意度也在穩步提升。

三、未來展望,在堅實的優勢平臺上高質量增長

1、房地產開發業務

長期來講,房地產開發業務仍將是我們絕對的核心,我們將繼續強化在此領域的競爭優勢,保持和進一步提升我們領先地位

●經營策略:我們堅持的理念依然是加速去化,釋放經營性現金流,支持公司穩健、高質量發展,當然我們持續把戰略優勢釋放為優異財務表現,支持我們的財務槓桿率長期下降和信用形象的持續提升。

●產品策略:堅持產品領先策略,持續交付好的產品,持續升級我們的產品,做好服務,繼續增強我們產品的競爭優勢。

●拿地策略:目前已擁有充足高質量土地儲備,使得公司能更為從容、客觀、謹慎的判斷市場,有機會就拿地,沒有機會就不進入。從城市選擇上,依然是聚焦於一二線核心城市,精選滿足高標準要求的優質土地。在買地上,首先一定是以現金充裕為基礎。另外我們希望長期來講,不影響我們長期負債率下降的趨勢。

2、其他業務板塊

除地產開發之外,其他的業務首先我們大的原則是嚴格控制這塊的投資。我們的重點是提升現有這幾個板塊的運營和盈利能力,建立優勢,培育成未來新的增長點。

●服務這塊是由物業服務和房修服務構成的,這塊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下一步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提升我們整個體量,後面還有大量的交付。另外一個我們也希望,物業服務目前在管合約面積大概小於一億平米,而且主要專注核心城市、好的社區、高端客戶等等。其實後邊土地儲備還非常豐富,在管面積越來越多了。我希望就是說在做好服務的基礎上鞏固服務能力,深化社區多元化場景,也能夠探索提升社區運營效率,能夠提升綜合運營能力。

●文旅這塊,我們主要是收購他們的資產,2018年通過進一步的交易,我們收穫了一支完備的、非常專業的團隊,大概有5000人加入我們文旅板塊。加上我們原有的2000人,共有7000多人,整個來講,就是一次性的讓我們具備了設計研發、建設、運營這種完備的能力,將非常有利於支持我們文旅產品持續優化,持續的升級,我們運營效率在提升。2019年重點確保廣州、無錫兩個文旅城精彩開業,包括昆明文旅城,包括後續在建的文旅城,產品和方案持續的優化升級。

●文化這個板塊其實是在原有資產基礎上整合新成立的。青島東方影都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影視基地,包括樂融致新是做智能大屏,樂創文娛是做內容的,這幾塊資產構成了我們的文化基礎。這塊其實也有一個非常好的起點,本來他們的基礎都不錯,比如說東方影都,今年春節檔最好的兩部電影都是在那兒拍的,比如說流浪地球,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勢頭,政府也在宣傳,這塊在業內我們有非常好的口碑和人氣。

●樂融致新在年初也有非常大的變化,團隊整個狀態調整的非常好,也發了新的產品,和京東也有個戰略的合作,這塊也有一個非常好的起點,我相信會有很大變化。

●樂創文娛,原來新項目受到一些影響,去年已經在全面恢復之中,新的項目已經在做了。包括去年春節檔發的那個,熊出沒票房七個多億,是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票房第三名,可以說是很強勢的。後面我們文化板塊致力為家庭娛樂提供優質的內容,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和融創文旅結合,這兩個板塊是有非常大的協同能力。

未來,房地產開發業務還是絕對的核心。這幾個新的業務其實不需要融資了,都投完了。所以未來專注把現有這塊資產做出優勢來,做出競爭力來,做精了,做專了,做透了,把這塊的價值能夠長期培育出來。目前來講,這個階段核心的還是主營的房地產業務。

【香港直播丨融創中國】在堅實的優勢平臺上高質量增長

問答環節Q&A

1、2019年的投資策略,或者對2019年土地的投資週期怎麼看?在房地產主業上面,我們往後怎麼推升盈利能力,具體有什麼方向?

答:我們在過去,特別是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投資上比較謹慎,主要原因還是地價比較高,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大部分時間地價還是比較高的,沒法投,這是最主要的。從2018年,特別是下半年,整個的市場實際上比2018年上半年和2017年是往下走。土地市場也迴歸了一些,從去年的第四季度,一直到今年的一季度,出現了一些可以買地的機會。從2019年全年來說,整個的外部環境也好,每個區也好,其實還是不太一樣,有的地方可能還有點機會,有的地方可能一些地價也漲的挺快的,區域分化比較明顯。

第二個就是說中國的整個政策在中間過程中有一些變化。對2019年整個來說,投資這一塊我們還是比較謹慎的。剛才提到了,我們現在整個的佈局和土地儲備還是比較充分的,所以如果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不管公開市場也好,收併購也好,我們會獲取一些土地,如果太糾結的就放掉,整體的在2019年還是會聰明的幹下去。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主業,就是我們地產開發這塊,其實大家看到報告也提到了,我們現在就是房地產主業開發為核心,淨利潤率大概是接近13%。13%左右的淨利潤率,在我們房地產主業是比較反映現在整個的土儲質量,包括我們的銷售能力,包括我們經營的實際情況。但是往後走的話,從經營層面看,我們的利潤率還是比較穩定的,因為我們現在產品的成本控制,在行業內還算是比較領先的。對於現有的土儲,我們這樣一個利潤率水平其實是已經確定了的,當然會受一些未來市場價格的影響,但不會太大。

2、第一個就是我們公司整個基本盤優勢非常明顯,銷售能力也好,產品能力也好,或者是土地獲取能力也好,應該都是全行業最頂尖的,特別是土地方面。在這個基本盤上面,我們這一塊主航道上面,我們應該是怎麼把規模做到6000億還是8000億?然後今天我們也第一次提出了融創服務、文化、文旅,這三塊的業務往後面看,我們應該會走到什麼樣的規模?

答:未來很長的時間,我們可能還是以房地產主業作為我們核心的業務,還會保持非常穩健的增長,但是沒有把未來的增長率或者存量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更重要的是把我們整個的投資標準把握好,延續好我們原來的優勢。另外對於我們這個階段,包括現金流管控,包括公司整體的綜合的把握,在這個情況下,未來的主業仍然會保持非常好的增長。我想這也是我們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

對於我們剛才提到的,服務其實不是我們的新業務,是從一開始就有的,但是我們的服務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價值會馬上得到體現。

關於我們的文旅和文化,其實文旅也是一個類地產的業務,我們在這一塊已經非常有優勢了。現在我們文旅的佈局和規模,在行業內已經領先了。我們最主要是在文旅、文化這一塊聚焦,把我們現在的業務做好,這兩塊剛才提到,我們其實是2017年投資的,2018年在管理方面進行了調整,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狀態。文旅和文化,從我們整個集團來說,我們並不是只看到眼前,我們看到了三年後、五年後、十年後,這兩塊資產會有持續的價值,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聚焦,把這兩個業務能夠做出競爭力。特別是文旅這一塊,去年年底到現在,我們原來的投資其實已經有收益了,我們文旅城管理的12個項目,一年半的銷售已經到1200億了。我們現在文旅板塊的團隊還是非常強,從設計院到建設,到管理運營,我相信我們團隊在業內能力是領先的,另外我們又對文旅城的業態在做優化,在做調整,讓它更具競爭力。未來兩三年時間,我想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當然,文化也一樣。整體來說,我們未來仍然是圍繞著地產保持非常好的增長,把我們文旅和文化在現在的基礎上能夠做出競爭力。

3、第一個是財務方面的問題,我們看到財務報表利潤表裡面,今年金融資產及合約減值資產減值虧損有34.8億,同比增長50%,這個主要是什麼的內容?第二個就是我們看到有其他業務收入,從20多億跳到了118億,主要想問一下,這裡面增長主要是來自哪些業務?另外一個問題是戰略的問題,我們想了解一下對地產行業的永續性是怎麼看的?為什麼其他地產商都如此的憂慮,而我們融創卻如此的堅定?

答:金融資產合約減值是34.8億,其中主要包含還是樂視對應的今年的一些減值,然後提到的其他收入當中118億主要是並表評估的資產,包括今年重慶萬達實現了並表,另外一個的話是我們對關聯公司的利息收入、諮詢費、品牌費等等,主要是涵蓋這些內容。

不光我看好房地產,大家都看好房地產。我們從來沒有對這個行業焦慮過,在幾年前投資樂視的時候,當時的邏輯就是說要投消費升級,所以從邏輯看,現在還是對的,文化娛樂、文化旅遊、醫療、教育、養老這些都是消費升級的東西。而且甭管是文化娛樂,還是文化旅遊,都是大行業,都是10萬億量級的行業,所以我們邏輯就沒變。

第二個我們把地產一直作為主業;地產確實需求旺盛,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15萬億,這個量級我估計會保持一段時間。今年銷售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沒有,我覺得還是量級上,而且我們現在的定位佔很大便宜。我們這些年的高端精品,這種產品的品質與服務,別人挺難學的,因為你這東西要弄的話,必須好多年才能見效。就是說誰要是能做到我們現在水平的話,基本上就在我退休以後了。但是我們也在進步,因為我們也做了這麼多年,這種積累,包括這種堅持,即使限價,我們的產品標準都不降低的。其實我們這兩年產品是吃虧的,因為我們產品做的挺好的,但是限價,所以我們吃虧,但是我們還是堅持做好的產品,就這一點我覺得這種改善型產品,後面的市場還會特別大。因為我一直舉一個例子,你認識的十個人裡面最起碼有五個人想換房子,不管他現在住的什麼房子,都想換房子,為什麼?因為現在中國的好房子很少。過去的房子很便宜,現在便宜房子想做多好也難,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我們一直看好。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文化旅遊也好,文化集團也好,還有服務集團,其實我們文旅這塊,現在看業績很難盈利,但5年以後,10年以後,我們希望它能有大規模的百億量級的利潤。現在的項目是1300億,這是很低的,要處置成本的話可能在2600億,那麼這五年的話資產價值就值5000億,5000億掙2%,也有100億。我們看的是更遠的,而且文旅都是比較大的行業,包括文化娛樂,這都是有巨大量級的行業。我們再做個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以後,把這兩個項目一結合,它就是迪斯尼,我們從來不提這迪斯尼,是因為迪斯尼太難做了,第一它需要很多年的沉澱,第二個項目要落地的話就需要很多錢,投資量很大。中國迪斯尼包括中國環球基本上都是政府出錢,自己投錢的話就很難掙錢,所以這兩個東西比較難做。

另外我想強調一點,文化旅遊、文化娛樂這塊,基本上大錢都投完了,我們當時付給萬達438億元,然後又投了一些錢,大概500多億。現在基本上錢都收回來,這個板塊基本上我們都投完了,後面就不需要再大的投資。將來要投的也是小錢,收購個電影公司之類的也就一點錢。所以我想總結,在今後的五年,地產依然是我們的核心業務,這個空間還是挺大的,因為其實銷售額達到8000億是還是能預期的,不管是哪一年。

然後利潤快速增長,現在才結轉1200億,往後會結轉的更多,銷售快速增長利潤肯定也是增長。所以這個行業肯定是一直是我們的主業,然後我們的戰略就是“地產+”。

4、我們今年的銷售目標已經是20%的增長,降槓桿也已經頗有成效,那麼對於2019年和2020年之後的增長大概怎樣?如果在這個時間內我們遇到了特別好的,但是有特別大的投資,您會允許槓桿升到什麼水平?

答:具體其實是沒有答案的,但是我就想說,其實投資我們做的還是特別好。因為說了這三個階段,15年16年這個階段我們抓的特別好,然後16年10月份到18年10月份,我們就基本上放緩節奏了,但是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我們其實還做得非常漂亮,我們大概拿了4800億貨值的地,從1月份到現在,我們大概拿3700億貨值的地,這個時間窗口非常短的,就是在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窗口期都非常短,其實有的城市基本上都在兩週,因為我們一出手,後面又開始漲,好幾個城市地價都讓我們給點著了,我們買完了以後,別人就開始搶。你看天津,我們拿了這兩塊地,基本上好長時間沒人去報名。其實這是一個特別難的事,就是時間窗口要抓的特別好。我覺得19年從現在開始後面的拿地風險就特別大,因為我覺得16年是地也便宜,錢也便宜,但是在過去的話,有特別短的時間窗口,這錢和地都便宜了,這窗口期也過了。其實地便宜了錢貴的時候,風險不大,錢貴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有錢,有錢人才能買便宜地,風險不大;錢便宜地便宜是最好的,但是地貴錢便宜了風險就比較大,所以今年有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是錢便宜地貴,現在市場就是錢便宜地貴,再往下走,就是地也貴錢也貴。所以我們對今年市場還是非常悲觀的,為什麼?就是因為很多人看我們拿地了以後,覺得我們樂觀了,我們其實特別悲觀,就是因為19年房價不太可能漲,這是政府的政治底線,這是政府的核心訴求,他是不可能放開的,堅持房子不炒的定位不會變,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行業基本面沒有變,所以我覺得今年市場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一定不能樂觀,不能指望著房價漲。關於我們拿地要達到什麼標準方面,在現在限價的情況下,我們的利潤是很滿意的,如果限價放開以後,房價可以漲,房價降的話就可以跑量。從現在開始,我們拿地基本是有合適的就拿,沒有合適的就算了,今年前面已經很漂亮了。

我們拿地都有三種,一種是我們做標杆的,我們為什麼每個城市裡面都有標杆,你得有標杆的地;第二個地就是週轉比較快的地;第三個就是糧倉,你有個大項目,然後你可以賣8年、10年。標杆型項目我們允許它地價稍微貴點,利潤率到10%,快週轉利潤率還可達到 15%,糧倉型的利潤率可能會低,這兩年是3%—5%的利潤率,但是你三年以後就12%,五年以後就15%-18%了,我們這三個產品的標準不一樣。其實長遠來說,這個行業我們還是看好的,主要是集中度的再提升,其實再往前走幾年的話,基本上這種局面就會比較穩定。但是我覺得當銷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利潤上升空間還是挺大的。然後其他就是我們的文化、文旅,這兩個板塊是為五年或十年以後做的準備。

負債率這塊,我覺得不用擔心,我們希望保持著現在這個狀況,或者再多一點少一點,但是你銷售在大幅增加,淨資產在增厚,現金在增多,所以說淨負債率一定在下降,這是肯定的。

第二個就是說,當規模到了恆大、碧桂園和萬科這個程度的話,你想多借錢也比較難。一方面,上市公司淨負債率要控制,我們希望它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就是你想增加貸款也不那麼容易,因為每個銀行都有一個單一客戶限度,其實按照營業部的規定,它只能最多貸你50億,大銀行就是300、500億。你到了這個程度以後,你再增加,他也不能給你多了,所以銀行的規定也讓你負債率上不去。

去年我們已經成功地用經營性現金流而來買地,所以我們的淨負債率數據一定是降了。我們這幾年一直堅持,就是說我們沒有買地指標,有機會就買,沒有機會就等著。然後如果說有個大機會,要不要把負債率突破一下,肯定能突破。其實我們一直說銷債比例,一個公司它的銷售比負債只要大於一肯定沒問題。因為你這個還款都是2到3年的,銷售額除以負債大於一,你肯定什麼事都沒有,我們一直說你看這個指標。但是因為既然你是上市公司,你就要按上市公司規則做,所以說這是一個雙刃劍,但是這個東西我們一定要去按照要求做,有一個邊界條件。

5、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大灣區的這一個市場的目標和策略?

第二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市場集中度應該是在集中,那麼管理層能給我們展望一下我們的市場集中度,比如說Top50能達到多少 ?我們的依據是什麼?

第三個問題,我們預計現在的金融形勢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對我們的現金回款,回款週期有什麼影響?去化率是什麼情況?

答:基本上我們現在的同行就是說,我們就是大灣區差點,其他地方都比他們強。但是我說每個地方都比別人強,你還讓別人怎麼活。我們不著急的,我們也在做,其實這三年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我們現在有40個項目,2000人,短短三年時間裡面,有這麼一個團隊,然後基本上珠三角九個城市都進了,現在已經進了十幾個城市了。

現在廣州,我們有廣州文旅城,有舊改,也是比較有影響力的,這塊我們慢慢的會發力的。其實我們在三十幾個城市裡面都在前十名,二十幾個城市都在前五名,然後有17個城市都在100億以上。其實這個看起來不是個什麼事,但是確實挺難的,因為我們進去的時間很短。灣區我們進去才三年時間,這麼短的時間有2000億的貨值土地儲備,這我還挺滿意的。我們也是有信心的,因為確實大灣區競爭比較激烈,那些大公司都在深圳、廣州,恆大、碧桂園、中海、華潤、萬科都在那,但是我覺得我們跟他們競爭有信心。

第二個問題,我最早說過,我說將來TOP10要佔到40%,然後TOP100要佔到80%,什麼依據呢,我就瞎說的。因為你就像上次也是瞎說的,慢慢就變成現實了,為什麼? 因你看汽車,汽車前十名已經佔到80%多,前五名大概百分之六七十。但是房地產這個集中度沒有汽車那麼高,經過100年競爭以後沒那麼高。因為汽車他們都說不同的語言,但是房地產業都是說中國話,都認識。前十名50%的市佔率是什麼概念,要做到7000億,還是挺難的。其實我覺得對我們來說增長到多少對我們意義不大,我們已經到了那個量級上,我覺得主要還是要發展質量,看利潤。所以,其實後面,我覺得賣6000億、還是5000億還是5500億都不太重要,你很從容,然後大家看著都挺放心的。然後,每年的業績也都挺好的,短期的也挺好的,中期的也挺好的,長期的也有準備,這個事就可以了。這個行業一直在變,誰也說不好未來是什麼樣子。

關於回款,其實按揭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整個的按揭的量包括速度還是比2018年上半年和2017年有比較大的變化。從每個銀行,金融機構來說,對於客戶的按揭這塊,特別是對於有品牌的企業,還是挺好的。我們現在的回款週期大概是在兩三個月左右。去化率如果按年度來看,在70%左右。

6、融創的貨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線,然後也是比較高端的一些樓盤,定價相對會比較高,過去這兩年相對來講受到限價的因素會大一些,今年的因城施策,有些地方定價的限制上有一些變化了,管理層覺得這塊對融創今年的銷售會有多大的影響?第二個問題,公司將來從財務優化的角度來說,這個部分會有一些什麼樣的規劃?

答:關於價格變化,因為我們今年對於銷售價格是沒有太多的預期,就是說我們在於我們自己的經營預算安排裡面,還是都是按照這個限價,按照去年包括今年根據限價水平來考慮,售價並沒有太大的預期。過去兩年限價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說哪個項目要等著限價去賣,因為我們整體的每個項目土地成本都是還不錯的,政府批什麼樣,我們就以什麼價格賣。這個能夠讓我們整個銷售週轉保持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關於融資成本這塊,它是兩塊,一塊是跟整個大盤有關係,第二塊跟我們企業本身的發展階段有關係。但這幾年創融資成本一直在持續的下降,而且比如未來一年兩年三年,我們融資成本一定也會是一個往下走趨勢。剛才也提到,其實我們整個評級也在逐步的提升,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還有一個趨勢,剛才老孫也提到,關於負債率這裡補充一下,為什麼說到下一個階段我們負債率肯定是往下走的,主要原因是增長率下來。因為融創前些年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前五年複合增長率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現在我們到了五六千億基數上往下的階段,所以說它整個的增長率肯定是往下,比如說增長率到20%就已經很好,負債率跟著肯定會下來。我覺得這是在不同的階段,必然出現的結果。再加上我們的土地的質量、流動性都非常高,所以說我們的負債率,未來兩年三年持續下降是確定性的事件,所以融資成本下降也是一個確定性事件。

7、第一個現在就是房價如果政府還是會控制的話,地價現在最近漲了很多,其實拍到最後都基本上利潤算下來是負的,然後這些人主要是因為對他們來說流動性多了,還是政府會因為想推地會給他們一些承諾,比如房價未來是可以漲的,或者是有一些什麼樣的考慮,然後現在最激進的這期去拍地的企業主要是誰?第二個問題,怎麼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

答:你說政府給他們一些承諾,這些肯定沒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搶高價地的情況?我就覺得開發商給散戶沒什麼區別,便宜的時候都不會買,貴的時候都搶,基本是這麼個情況。現在我覺得可能有的城市太熱了,總的來說開發商給散戶比起來,我覺得散戶比開發商要聰明,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原來覺得開發商跟散戶一樣,但後來我覺得是開發商沒有散戶聰明,散戶你就自己,你要錯就錯,你要對了就對,但開發商老闆,他有時候他聽的都是他下面提供的有些錯誤的信息,所以我覺得是不對的,對吧?這個你要算出來負的話,肯定不對的。但政府要有成果,肯定沒有承諾。

第二個是關於三四線的事,我想說其實就是說,當我們企業到這種規模的時候,你不可能不去三四線,你肯定要去,主要是你去哪些三四線,還有一些三線都比二線都還好的,對吧?這些肯定要去的。但是每個三四線城市不太一樣。

所以三線城市我主要有兩個觀點,一個就是一些城市我們肯定會去,我們會去廊坊,包括我們會去棗莊、濟寧,浙江大部分三線我們都會去,廣東三線城市我們都會去,所以規模到了,三四線城市不去是不行的。所以說三四線的選擇變得很重要。第二個觀點就是現在三四線的風險很大,就是因為一個房價漲得很高,地價不便宜,量大。

棚改這塊,我們在武漢、鄭州有這塊經驗,有這種政策的地方並不多,現在深圳、廣州又有。政府會怎麼樣我不知道,現在我們就是說有這種機會的,我們繼續抓住,像廣州,我們現在開始在談一些,鄭州、西安、太原、石家莊我們都做的挺好的。

8、請教一下孫總房地產稅對未來行業的影響。

答:第一房產稅其實出來也沒事,它影響的心理,房產稅出來以後你不買房子了嗎?不會。房產稅不會影響什麼,因為你看長島的房產稅比紐約高那麼多,但是實際上長島的房子也沒覺得比紐約難賣對吧?你看重慶上海是有房產稅,也沒有那麼大影響,這影響也不是壞事。所以房產稅的影響對市場影響沒那麼大,最大的影響還是心理。第二個,房產稅可能短期內難以出來,因為它的立法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9、想問有沒有分拆其他業務板塊,然後上市或者釋放一些現金流,或者讓這個板塊更多獨立成長空間這方面的計劃?

答:我們還沒有分拆的計劃,因為這幾塊確實在未來都非常有價值,我們現在重點是能夠把這幾塊的業務做好,做到有競爭力,這是最核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