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岘山上巨大的摩崖石刻,体现了当地哪些历史和文化?

午后彩虹看星星


为什么要建?原因有二

一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岘山是襄阳人的骄傲,各种文学史料记载岘山数不胜数,但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岘山就开始有了采石场,以石灰岩矿开采为主。由于长期采石造成大面积岩石裸露,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城市的“伤疤”,上个世纪90年代采石场停止采石,但千疮百孔的岘山影响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后经专家讨论研究,决定将裸露的山体做成雕像,让伤疤变成风景,这应该是恢复岘山形象最好的办法了。


二是为了提升襄阳城市形象,加快旅游业发展。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石刻乐山大佛(凿于唐代),龙门石窟(凿于北魏)等,都是我国著名的5A级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襄阳伏羲摩崖石刻雕像建成后,将是我国最大的山体人物雕像,这将极大的带动襄阳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为什么建伏羲雕像?

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湖边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好奇的用脚踩了一下,因而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史书记载伏羲死后葬于襄阳,身体隆起化作大脚印,这个大脚印就是襄阳人熟悉的岘山。后人在岘山上建有伏羲庙,香火很旺,香烟远远看去像是紫色,因此襄阳岘山中岘也叫紫盖山(紫气盖住了山)。

为什么建孟浩然雕像?

这会我就不细说了,襄阳人应该都知道,孟浩然又名“孟襄阳”,可见他与襄阳的关系了。

石刻雕像的规模与内容

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高70.5米、长230多米。眼睛长9米、高2米,鼻子长18米、宽9米,一个鼻孔可容纳十余人。 在伏羲摩崖石刻雕像以南,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全身摩崖石刻雕像,孟浩然雕像长90米,高50米,点缀有孟浩然的著名诗篇《春晓》以及山竹,书岸和毛笔。




襄阳甜


说到襄阳岘山上的巨大的摩崖石刻,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那么大的一个石刻会破坏多少当地的森林和环境资源,并且这种破坏是不可再生的。这个岘山摩崖石刻高约70.5米、长约230米,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山体头像雕像——伏羲摩崖石刻雕像。如果是特意破坏这种固有山体环境资源来打造新型的文化刻痕,我想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当地财力的一种巨大浪费。通过了解后才发现,原来襄阳当地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大概在45亿)打造了襄阳唐城拍摄基地,非常成功,而这个摩崖时刻刚好在唐城二期拍摄基地里面,也就是岘山南郊。

(岘山伏羲摩崖石刻)

岘山南郊打造的伏羲摩崖石刻,当时是襄阳开发矿产资源后留下的一个巨大天坑,而岘山本身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但年刘备马跃檀溪就是位于襄阳岘山境内,包括现在已经存在的《襄樊铭》《岘石石刻》《郑家山摩崖题刻》3处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8处已录入文物普查名单。所以襄阳政府着手投入4300多万元,再次打造巨大伏羲摩崖石刻,体现襄阳岘山深厚的历史文化。

(摩崖石刻孟浩然《春晓》已初具雏形。上世纪90年代,此处山体因采石被破坏,如今投资,将其打造成艺术精品,为襄阳旅游添彩。)

为什么要打造伏羲和孟浩然这样的巨大摩崖石刻呢,因为在襄阳岘山一带有许多关于伏羲的传说。另外伏羲本身埋葬在襄阳岘山,同时呢伏羲是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东汉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伏羲葬南郡(即今日襄阳境内)。

(历时3年,目前伏羲摩崖石刻也显现出雏形)

而孟浩然是地地道道的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而岘山是孟浩然和朋友多次游览观赏的重要之地,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与诸子登岘山》。所以在岘山打造这俩位人物的摩崖石刻非常恰当。

当地政府官方发布消息称:“乐山因为有大佛而旅游兴旺,巨大的伏羲石刻雕像落成后将成为襄阳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两座雕像均有国内著名雕刻大师聂承兴负责设计,目前山体摩崖石刻仍在紧张施工中。


每日有点料


不伦不类,哥,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到哪儿去,哥。感觉就像刘强东出的那趟事,臭哄哄的一顿屁,哥


骏飞2018328


不知什么是文化而造作文化还是不知是什么文化!不知今後后千年是什么文化!

文化为造知,无知造文化,不知詁訓废河山!若云崖石窟不知文化造作南北朝五胡十国宋词有征"正目斷关河路绝"。"问渠,侬!神州畢竟几番离合"襄阳峴山不知不造作文化。

古人知"神州畢竟几番离合!(指巜易上下辞)",寄托情伏羲,今之不知文化造作伏羲"文化"逆之知识不"倒啃甘蔗甜嘴甜,不知根本日本言"?


手机用户5534444811



种花家的白胖子


九月九日登峴山

重阳艳日登峴山,

伏羲石刻大江边。

精神抖擞放眼亮,

江山如画赛天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