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民國黨派鬥爭。

二、以退為進,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

南京和武漢的鬥爭是從口水戰先開始的,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首先責難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反對共產黨不積極,對於共產黨後知後覺,而自己是先知先覺。而汪精衛則指責蔣介石背板孫中山總理的遺志,另立中央,分裂國民黨。

南京武漢之間相互攻擊,電文往來都是相互指責,而他們爭吵的中心其實是誰做老大的問題,雙方彼此不服氣,都是打著孫中山先生的旗號,相互攻擊。正如宋慶齡先生所言“今天自詡孫中山信徒的人,口裡滿是階級,心裡卻是一種漠視中國千萬貧困農民的疾苦。”。

口水仗只是軍事衝突的前奏,由於蔣介石控制富餘地帶,而且控制物價對武漢的確造成不少的影響,所以武漢唐生智最先憋不住,叫囂用軍隊收復江浙滬,要打到反動派蔣介石。

汪精衛雖然作為武漢政府的當家人,但是實際軍事權利掌握在唐生智手中

,所以唐生智如果要打仗的話,汪精衛攔不住,也不可能阻攔。因為唐生智說的在理,現在武漢國民政府財政危機嚴重,而蔣介石控制區域的年收入達兩億,如果能佔領江浙滬,那麼武漢政府的財政危機就能解決,所以這一場戰爭即是爭當老大,也是爭銀子。

雙方的軍事衝突進一步加深,武漢向江西增兵,而南京也在安徽設防。這個時候作為五大軍閥的閻錫山鞭長莫及,而馮玉祥就活躍起來啦。馮玉祥在雙反之間來回穿梭,以調停為名,做起兩頭通吃的買賣。馮玉祥要求雙方責任人下野,就是讓蔣介石和汪精衛同時下野,如果一旦成功,那麼他馮玉祥就一躍成為了國民黨的核心人物,這樣的要求武漢和南京當然都不會答應。

以退為進,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民國黨派鬥爭。

事已至此雙方是劍拔弩張,武漢調張發奎到南昌,並免去了朱培德江西省主席的職務,張發奎自己擔任。中國人民共產黨員周恩來等人,藉此機會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開啟了中國武裝革命的第一槍,這批人最後成為了新中國的奠基人。南昌起義後,武漢就派張發奎開始屠殺共產黨員,無數的中華優秀兒女被殘忍的殺害。

南昌起義第二天,國民黨武漢政府汪精衛等人就通電,表明他們徹底反共,並同意北伐。但是武漢和南京的軍事對峙一直存在,這種表態只是表面上的作秀。

五大勢力中的還有一股勢力一直隱而未發,現在他們看到機會,決心在南京與武漢相爭的時候,給自己撈一些好處,這股勢力,就是以李宗仁為首的桂系。

在北伐戰爭中,桂軍第七軍被稱為鋼軍,有著很強的戰鬥力,雖然兵力不足十萬,但是戰鬥力強悍,是一個可以左右戰局的力量。桂系在寧漢相爭的前期,一直是依附於蔣介石集團,並借寧漢軍事對峙期間,以北伐為由,將軍隊調到南京周圍。

桂系本和武漢政府沒有矛盾,只不過雙方在反共的問題上不一致,現在武漢也徹底反共,所以雙方之間沒有矛盾。而蔣介石和桂系矛盾一直存在,尤其是蔣介石北伐失敗,為了找替罪羊,沒有道理的將第十軍軍長王天培處死,這讓桂系李宗仁十分擔心自己的處境,也加深了雙方之間的猜忌。

以退為進,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民國黨派鬥爭。

1927年8月,武漢正式開始東征,由唐生智率領,目的就是要除去蔣介石。而李宗仁、白崇禧及何應欽又在內向蔣介石施壓。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先,蔣介石決定來一招以退為進,宣佈下野。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正式宣佈下野。而此時的國民黨政局又將發生新的變化,蔣介石下野不離政,從臺前轉向幕後,繼續操作時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