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蒋桂之战之桂系形势式分析

第一次蒋桂之战之桂系形势式分析

南京政府正在召开军队整编会议之时,湖南地界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并最终影响了国民党各实力派的关系,最终导致了蒋桂之战的爆发。

1929年2月22日,再刚刚结束整编会议之后,武汉政治分会发出政令,决定撤除鲁涤平湖南省政府主席及十八师师长的职务,同时免除潭道源第五十师师长的职务,也在同时任命何健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并派兵向湖南进发。武汉政治分会的这招打的鲁涤平措手不及,只有仓皇出逃,向江西方向撤退。就这样桂系不费一枪一弹就完全控制了湖南,并且打通了广西到湖北的联系,将桂系控制的南方区域连成一片。

第一次蒋桂之战之桂系形势式分析

桂系的这个手段玩的似曾相识,因为就是在几个月前,蒋介石和桂系联手,就是使用同样的方法罢免了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致使鲁涤平担任湖南省主席,历史就是如此的巧合,当时谁又曾想到仅仅几个月过去了,鲁涤平也被同样的方法赶下台。但是若说几个月前没有人想到,那么在事件发生前所有当局者应该是都知道会发生这一天。

鲁涤平为谭延闿的死党,而谭延闿又和老蒋打得火热,在桂系没有对鲁涤平动手之前,蒋介石也准备对桂系下手,并且对鲁涤平又是给钱又是给炮,蒋介石的这些举动也很明显,就是要在湖南地界上扶持鲁涤平以抗衡桂系,这一切自然是逃不了桂系的耳目。更重要的是桂系与蒋介石打交道多年,深知蒋介石是不会放过自己的,都是千年的狐狸,所以桂系联合何健先下手为强,控制湖南。

此时的桂系控制面积之广,兵力之多已经不再是一年半前依附蒋介石的样子,目前的桂系李宗仁直接控制湖北、湖南,黄绍竑控制广西,白崇禧带领10万军队完成了第二次北伐,游荡在京津冀地区,而与桂系交好的李济深控制广东。军事力量和控制按区域都是有绝对实力叫板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李宗仁敢于先发制人的原因。

面对桂系的挑战,蒋介石非但不感到担忧,反而很高兴,因为蒋介石早就想除去桂系以绝后患。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就是桂系逼迫,这个仇蒋介石一直隐忍,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一雪前耻。所以桂系先发制人真好给了蒋介石讨伐桂系的借口,而且蒋介石还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依靠南京政府的正统性,联合各方实力派,一统讨伐桂系。

桂系实力虽然很强大,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战线拉得过长,最南端是广西,向北一直到湖北,呈现为一字摆开的阵势,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而桂系的一大部分兵力由白崇禧带走,正在京津冀地区游荡,如果回武汉需要经过冯玉祥的底盘,不过冯玉祥并不同意桂系经过他的底盘,所以白崇禧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属于孤军。

同时桂系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李宗仁为了更好的在湖北站稳脚跟,任用湖北人胡宗铎、陶钧为湖北的省政府主席等职位,但是这也造成了桂系的不满,甚至有言论说“桂系打仗,鄂人享福”,不过这些李宗仁都没有引起重视,甚至用自己的权威压制桂系。

作为桂系盟友的广东李济深并没有完全的掌控广东,而是和陈济棠、陈铭枢三人共同管制,李济深是比较亲桂系,但是二陈并非是亲桂系之人,这就留下了瓦解“粤桂联盟”的机会,善于发现机会的蒋介石早就看好了这一步棋,准备随时瓦解“粤桂联盟”。

刚刚和李宗仁一起赶跑鲁涤平的何健,去不敢到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之职。何健原是跟随唐生智的第二方面军,后来唐生智被桂系打败下野,何健就接受了桂系的改变,成为了桂系的一部分。但是这么多经历也让何健学会了左右逢源,在蒋桂之争的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何健是不会倒向任何一方,所以何健没有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一职,因为他只要接受了这个职务,就说明他站在桂系一边,而必定和蒋介石结怨。何健就是典型的两面派,不能说他是桂系的人,也不能说他是蒋派的人,因为谁赢了他就跟谁混。

敌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机会,蒋介石又是很会利用这种矛盾的人,玩弄拉拢、分化的手段在当时可谓未逢敌手(有一个人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更厉害,只不过他不是军阀混战的人物,所以小编就不做过多的说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也不是善茬,都是刀里来、火里去的人物,第一次出手就逼蒋下台,也是手段高明之人。

蒋桂之战一触即发,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到底鹿死谁手,且看局势如何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