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趣事——上梁

农村孩子,平时除了捉鱼掏鸟,调皮捣蛋,也没啥特别的事情,但是有三件事,是小孩子都喜欢去凑热闹的,两件是红白喜事,第三件就是盖房子上梁。

在农村,盖房子可是顶大的事情,从一开始挖地基,垒石头砖头到装修结束,都是要整年的光景。胶东的房子以前都是平方,自带一个小院子,可以养养鸡狗,还可以养花种草。

我记忆里盖房子,先要挖地基,就是根据房子的结构在土地上挖出一米多深的地基,这个时候最好玩了,没有瓦匠师傅干活的时候,这就是小孩子的游乐场,深挖的地基犹如迷宫,适合捉迷藏。

儿时趣事——上梁

挖好地基后夯实土壤就可以盖房子了,开始盖房子后就石头砖头不适合小孩子靠前了,但是我们那里盖房子还有很多准备工作。

一个是用高粱秸秆捆扎成一束一束的叫什么名字真是记不得了,是用来铺在木制屋顶上,然后铺实活好的泥土,最后再铺上红瓦。

儿时趣事——上梁

还有一个就是制作屋顶的木制框架,东家采购很多木材,由师傅用铁楔子钉好,做成三角形的屋顶形状,又是锯又是刨,小孩子很喜欢看的。

儿时趣事——上梁

破土动工时,主家要选择一根香椿木由木匠做“梁”;瓦匠则要在基座处砌一块刻有“石敢当”字样的石头,老辈亦有刻“姜太公在此”的,用以避邪祛灾。

“上梁”之日,规矩更多。所谓“上梁”,就是将正檩(因其位处整幢房屋木结构中央,通常尊

之为“梁”)从地面拉至屋顶安装。当天上午,窗框、门框贴“安窗大吉”、“安门大吉”,正房屋架相对的两根立柱上贴“上梁逢吉日,立柱遇良辰”对联,梁下方中央两侧贴“上梁大吉”,梁上方中央的两边各置一双红筷子,每双红筷子两端中间各嵌一枚铜钱(即筷子夹钱),分别用红线穿铜钱孔,绕梁缠绑;另有一根红线串7枚铜钱,下端缀五彩绸布垂于梁中央之下,两侧用红线围拢至梁上方两双红筷子正中的铜钱孔上系牢。因“筷”与“快”谐音,暗喻“快快生钱”,即发家致富。

“上梁大吉”两边披娘家和至亲赠送的红绿绸布,娘家送的面狮子立于门两侧,面桃子压梁头,亲朋好友贺喜的面食礼品置于正屋门前。正午时分,主家长辈率后人燃烛焚香,此谓“拜梁”。接着,木瓦、匠工头手执盛小饽饽、糖果、酒和红包的“半斗”登上屋顶,先象征性地抿一口酒,此谓“喝了上梁酒,活到九十九”,然后以酒浇洒立柱榫孔,随着一声吆喝:“上梁喽—————”顿时鞭炮齐鸣,大梁便在喜气洋洋的喝彩声中被拉上屋顶。

开始从屋顶上撒糖,小孩子们一窝蜂的哄抢,上梁就这样热热闹闹的结束了。

儿时趣事——上梁

现在很多村子都变成了楼房,这种充满劳动气息的仪式也再也看不到了,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