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股又火了,市場又開始集體看多了!

今年以來,白酒股漲的挺好,貴州茅臺、五糧液股價紛紛創出歷史新高。

說實話,這幾家白酒龍頭企業確實是質地非常好,競爭優勢明顯,資產狀況良好,現金流充足,這些年的經營業績也十分給力。2018年年報顯示,茅臺 五糧液淨利潤增速均超30%。而年初至今,茅臺股價上漲了44.7%,五糧液股價上漲了86.7%,老窖上漲了63%,洋河上漲了37%,是今年漲幅最好的板塊之一。

正因如此,市場中很多人對於白酒股的觀點產生了一些變化。原本看好的人更加看好,原本不看好的人也開始看好,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本來去年白酒板塊大跌,我已經對白酒板塊產生了興趣,但是今年這一輪大漲,我反而失去興趣了。如果是幾年前白酒估值很低的時候,或者是去年白酒大幅下跌的時候,那些逆勢買入的投資者確實值得佩服!但如今看股價連續大漲之後才開始看好的人,難說是不是受到了市場情緒的影響,也難說當股價大跌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又開始看空了。

白酒股又火了,市場又開始集體看多了!

照理說,如果投資者看好一家公司的股票,當市場先生情緒過於悲觀,股價連續大跌的時候,應該更加看好!當市場先生情緒過於樂觀,股價連續大漲的時候,應該謹慎才對!可事實上人們總幹著相反的事:越漲就越是樂觀,加上一份高於預期的財報會使人們更加樂觀。越跌就越是悲觀,加上一份低於預期的財報會使人們更加悲觀。如果剛好市場主流觀點與自己一致,就會進一步加深自己的堅定信心,亦或者自己所謂的獨立觀點就是因為市場主流觀點影響後的結果。同時,幾乎沒人覺察到自己是受到了市場情緒與短期股價漲跌而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與投資決策。這很符合“投資中人性的弱點”。

在股市中,幾乎99%的人都期望短期快速的賺大錢,並且看著別人賺錢比自己多會眼紅,看別人股票漲的比自己好會有跟風追漲的衝動。跟隨市場主流觀點會顯得自己“明智、合群”,也會使自己獲得“安全感、認同感、歸屬感”。如果自己的觀點與市場集體觀點相反,則會顯得自己“不合群、不明智”,也容易被群體排斥,甚至會被眾人當成“傻瓜”。所以自古以來,人天生的都有著一定的“從眾抱團”的心理。再加上市場上“賺錢效應”的誘惑,看著別人股票漲的比自己的好,“貪婪”的心理也會隨之而來。正是這兩種心理一次又一次的驅使著投資者去“追漲殺跌”。

芒格說:“人們很容易受到他人思維和行為的嚴重影響,很多時候這種受影響的情況是發生在潛意識層面上的。在所有人們應該掌握卻沒有掌握的模型中,最重要的也許是來自心理學。”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最近白酒股又火了,不出所料,市場中隨之而來的“短視、盲從、跟風”現象又一次的出現了。2018上半年我是旗幟鮮明的不看好白酒股,因為我覺得當時估值並不算便宜,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我不看好白酒,不是因為其基本面,我知道那些白酒的龍頭企業質地都很好,基本面沒有問題,只不過我認為當時的價格並沒有低估。我想買,但是覺得不夠便宜,安全邊際不夠。但是當時的市場中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都在追捧白酒股。然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的時候,市場中主流觀點發生了迅速的逆轉,本來一致看好白酒股的人們反而開始看空了,尤其看空茅臺的人更多!當然原因之一是去年市場整體行情不好,人們過度恐慌,而另一個原因是很多人覺得茅臺的2018三季報低於預期。而當時的白酒股價已經下跌了不少。

雖然我沒買白酒股,也不認為當時的白酒股很便宜,但是當時的白酒確實已經下跌了不少,而市場卻一而再的短視,依據短期業績或者短期漲跌來評判好壞對錯。

於是我在去年的10月底寫了一篇文章說:“茅臺三季報營業收入增長23%,淨利潤增長24%,經營性現金流增長24%。但是很奇怪,因為很多投資者聲稱低於預期。他們的預期究竟是多少呢?他們的預期合理嗎?是茅臺的業績不正常?還是投資者的預期不正常?茅臺過去十年的營業收入平均增幅是25%,過去十年淨利潤平均增幅是27%。過去五年的平均營收與利潤增幅是19%和17%,平滑下2014年和2015年的“不正常低增長”實際上也是平均20%多一點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結果是很明顯的,茅臺的這份三季報再正常不過了,這就是茅臺正常的業績增長幅度。很多人會說單從三季度看只增長了2%,那就更短視了,你乾脆按天去看得了!一個年度的業績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一個季度的業績能代表什麼?”

白酒股又火了,市場又開始集體看多了!

我在當時的文中還寫到:“市場中很多自稱“價值投資者”的人,雖然也依據企業業績來做投資決策,但是有很多人卻是不折不扣的“偽價投”,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很多人太過短視,並且容易模仿市場人群而從眾。他們太過重視短期價格走勢或者短期企業業績變化,不願意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待企業價值與價格。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我看到很多證券新聞報導:“上半年機構投資者們大幅加倉白酒,減持銀行。”到了2018年下半年我又看到了很多相反的證券新聞說:“機構們一致看好銀行,減倉白酒。”上半年銀行跌的多就看空銀行,下半年白酒跌的多了又看空白酒。這真是追漲殺跌的典範啊!

當時甚至有人寫文章標題為《茅臺三季度淨利潤增幅急剎車》,我就說這些人太扯了!首先,一個三季報能證明什麼?一份年報都不足以說明企業變好或變壞,更何況僅僅一份三季報!難道看企業財報不應該是五年十年的一起連起來看的嗎?2014年2015年茅臺業績增速只有1%的時候,市場依據這兩年的短期業績看空茅臺,認為茅臺不行了!估值降到十幾倍都沒人願意買!2017年茅臺業績大增60%,市場依據這僅僅一年的短期業績又一致看多茅臺,認為茅臺從此高增長!估值上漲到了將近四十倍還都搶著買!然而2018年的這份三季報23%的增長,僅僅因為和去年比、和半年報比增速下降,就此斷定茅臺業績急剎車,聲稱大幅低於預期,很多人又懷疑了害怕了,這個也太扯了吧!那雙聲稱是“價值投資”的眼睛就是隻能看這幾個月或者一年的短期業績嗎?所以,我認為茅臺目前的業績增速是正常的!那些幻想茅臺能從此一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長的人才是不正常的!”

白酒股又火了,市場又開始集體看多了!

然而,等到最近茅臺公佈2018年報的時候,市場人群的觀點又一次迅速改變了。看著茅臺靚麗的2018年年報和連續大漲的股價,很多人又開始強烈看多,甚至很多機構都給出了1000元以上的股價預期,這種現象真是挺有意思!首先可以確定,茅臺是家優秀的、穩定的公司,其產量都是提前很多年定製目標的,未來提價幅度也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但凡懂點常識、有點理性的人,都會按照20%以下的長期增速去保守估計茅臺,考慮到其質地優秀、競爭優勢明顯,25倍PE也僅僅就是合理估值而已,不會有什麼超額收益。如果超過25倍的估值,真就不值得冒險追高買入了。其它白酒股也差不多,雖說護城河並沒有茅臺寬廣,但是給予未來15%左右的業績增速也是合理的,對應的合理估值最多也就是20倍。只有大幅低於這個估值的,才算有了足夠的安全邊際。目前幾家龍頭白酒股的平均估值大概是二十多倍不到三十倍。

先前低價買的繼續拿著確實沒啥問題,但是後來者想追高買的人,你真應該問問自己因何而買了?是不是看股價漲的多了,看別人都賺錢了,看這份18年財報超預期了,看所有人都看好了,所以自己就變得貪婪了、盲從了?如果是的話,那麼可以肯定將來如果某段時間白酒股大幅下跌或者某一份財報不理想,你同樣會嚇得轉而看空低價賣出!你依然賺不到錢!

說實話,去年底白酒大跌的時候,本來對白酒股已經產生了一些買入的興趣,但是隨著今年連續大漲之後,目前又一次完全失去了興趣。這裡借用一句董寶珍講茅臺的話:“你沒有辦法賺到你不相信的錢,並不是說我不相信貴州茅臺是一個好的企業,也不是說我不相信貴州茅臺的長期投資,而是站在今天,我始終不相信在安全邊際和低估幅度上有何吸引力。”確實,目前茅臺的估值所對應的是未來30%+的業績增速,但是常識是:沒有企業可以長期維持如此增速。即使是最偉大最優秀的企業,長期保持20%的業績增速也已經算是奇蹟了。所以,我相信常識,我喜歡在足夠的安全邊際之內賺錢,至於超越常識的成長或者估值進一步受追捧而提升的錢,我是沒有能力賺到的。

白酒股又火了,市場又開始集體看多了!

我為啥寫這篇東西?因為最近有不少朋友和我說:茅臺和五糧液的這份財報真給力啊,突然想買白酒股了。還有朋友說:看著連續上漲的白酒股又忍不住想買了。也許有一小部分人是因為白酒股的長期價值做出的投資決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買白酒股的人,都是因為白酒股的連續上漲而變得貪婪,市場集體一致的看多觀點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情緒。他們突然看好或者更加看好不是因為企業業績強勁,而是因為“股價漲了”和“別人都看好”,僅此而已!很多低價買入白酒股並且一直持有N年的人是值得佩服的,但是另一些大漲之後的今天才看好的人,估計在下一次大跌的時候又開始看空了。

所以,別人問我關於白酒股的建議,我說:“我不知道,但是目前的估值我是沒啥興趣的!如果你想買,最好先平心靜氣的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到底是因何而買?是真的看好企業長期發展,還是因為別人都看好或者因為股價漲的多?或者是僅僅因為一份超預期的財報?你自己認為未來白酒企業的長期業績增速會是多少?你認為合理的估值是多少?目前的價格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嗎?---你自己的回答就是你想要的答案!然後堅定自己的觀點即可,不要管別人怎麼說,獨立思考 堅定信心在投資中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白酒股未來能漲到多高,茅臺未來的價格能不能漲到1000元以上,我不知道,也不去猜測。即使漲上去也沒啥可意外的,市場先生很少有理性的時候,要麼漲過頭,要麼跌過火,“市場先生”就是這樣喜怒無常。未來漲多少對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要明白,哪些錢是自己可以賺到的,哪些錢是我沒能力,也不想冒險去賺的。我喜歡在足夠的安全邊際內賺錢。目前白酒股的估值,我是沒啥興趣了。我不買並不代表我看空,因為白酒估值還沒到很高估的時候,我只是覺得目前沒啥安全邊際可言,未來的潛在獲利空間不大。目前的市場,我還是覺得銀行、地產、家電、汽車等行業的機會更大一些。

邊際哥是一個誠實的人,所以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說,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希望不要誤導到別人!覺得文章不錯的麻煩幫忙“轉發一下”或者點個“贊”,謝謝!本文同步發於公眾號:W安全邊際

2018年10月份的那篇關於茅臺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