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那段“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繪聲繪色的描寫,讓位於古襄漢驛道上的一座小城鎮——博望變的家喻戶曉。

其實,博望能夠在漢代初具規模,以至於被曹操選中屯兵儲糧,從而對寄居新野的劉備構成威脅,最後被初出茅廬的諸葛亮選中放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全是因為中國歷史上鑿空西域道路第一人——張騫。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西漢國力強盛,招募能者開拓西域疆界

據《漢書·張騫傳》記載:“張騫,漢中人也,建元中為郎。”他所處的時代正式大漢王朝國力鼎盛時期,此時的大漢王朝開始向外開疆拓土,一邊定朝鮮、逐匈奴、固邊疆,制南夷,另一方面大規模開拓西域疆界。

當時,恰好有匈奴降者供稱:“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而怨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朝聞聽此言,就準備派出使節與月氏通好夾擊匈奴。但因為道路險阻,又要經過匈奴控制的區域,因此朝廷公開徵募能勝任者。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張騫歷經艱險,無奈月氏偏安難以為盟

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募,經過一番選拔後,出使西域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身上。出使過程並非一番風順,張騫在往返途中兩次被匈奴人捕獲,第一次留十餘歲,第二次留歲餘。出發前的百餘人,經過13年返國時,僅剩餘兩人。

出使的目的也未達到。當張騫歷經艱險,終於見到新任的大月氏王,但他們已經失去了報仇的志向。史載:“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不能得月氏要領…”無奈,張騫只好踏上了返程之旅。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打通河西走廊,張騫再次帶人出使西域

但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張騫雖然沒能說動月氏人夾擊匈奴,卻摸清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掌握了西域各國的形勢風土。史載: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領漢軍擊破了匈奴右賢王部,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勢力向西北退卻,妄圖依靠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與漢朝對抗。張騫乘機向漢武帝建議:聯絡烏孫,牽制匈奴,招徠西域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受到張騫影響,西漢出現“出國”風

這項建議,被向以文韜武略著稱的英明帝王劉徹採納。張騫一路因烏孫內亂,沒有達到說其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卻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瞭解。

在張騫的影響下,當時的漢帝國出現了一股“出國風”,許多有為之士爭相出使西方,使漫長的絲綢之路上出現“使者相望於道”的景象。因為張騫已在西域諸國贏得了聲譽和信任,所以,這些使者大都打著“博望侯”的招牌,時“博望”一詞在西域各國廣為流傳。

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博望侯,封地因諸葛亮的一把火而家喻戶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