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實行「攜號轉網」,會對通信行業和普通人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全國實行「攜號轉網」,會對通信行業和普通人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攜號轉網會加劇通信行業的競爭,而通信行業競爭不足損害的是消費者權益。不誇張的說,攜號轉網是一個國家的通信行業真正開始公平競爭的標誌(這句話來自 ITU )。

2016年12月,工信部印發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要推動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今年是2019年,看來有的時候國家做規劃也有拖延症(:

如果今年攜號轉網能落地,那麼轉網就「轉」了13年

國家對通信用戶權利的重視很早就開始了。2006年,電信重組為三家運營商之前,原信息產業部就發佈了630號文件《信息產業部關於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這一政策允許用戶在網內自由更換套餐和轉品牌。

2008年公佈的《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公告》,提到將要採用一系列的非對稱管制措施,促使行業格局向均衡發展。這直接導致了2009年開始的小範圍單向攜號轉網和雙向攜號轉網試點,以及2014年在海南、江西、湖北、雲南的攜號轉網試點。

2016年,工信部發布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8年12月1日起,天津、海南、江西、湖北、雲南各運營商推出攜號轉網受理流程。

為什麼這麼困難?

開個玩笑:運營商設備裡自研技術最多的是計費系統(:逃

本質上就是利益問題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實施了攜號轉網服務,可見上述技術問題並不難解決。這本質上是一個利益問題,因為攜號轉網實質上降低了用戶更換服務商時的轉移成本。

a .用戶流動性的增加通常會導致短期內佔據主導地位的運營商利潤下降(移動)。

攜號轉網的影響

在市場化競爭中,服務質量的提升其實是伴隨競爭而推進的,這對電信運營商同樣如此。攜號轉網雖然降低了用戶的轉移成本,進而加劇了競爭,但是大家期待的價格戰還是大概率打不到白熱化的,因為在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有相同的頂頭上司。

運營商的差異化服務可能會加劇

其實騰訊的「大王卡」就已經體現了這種趨勢,用「新用戶」的低價套餐挖來的用戶不在忠誠,相關主管部門也不會允許白熱化的價格戰發生。因此未來的競爭可能是不同服務的差異化競爭,比如你有騰訊的無限流量,我有阿里的無限流量,或者附送愛奇藝/優酷/鬥魚等等流量大戶的 VIP 等等應該是未來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