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中死得最無奈的人,明知前面是死路還不得不上

說到三國中的將領,魏國的五子良將可以算是那時候的頂級戰將了,畢竟有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說法,五人的功績也是非常多的,雖然演義中很多是戰死的,不過在正史上,大部分人都是病死,戰死的人只有一個,還死得很無奈,那就是以巧變著稱的張郃。

五子良將中死得最無奈的人,明知前面是死路還不得不上

張郃的死和司馬懿脫不開關係,在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時,由於曹真病重,所以這次是司馬懿為統帥,張郃在追擊戰中被射中膝蓋而死,這對於一個征戰沙場的老將而言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來看下當時的詳細情況。

五子良將中死得最無奈的人,明知前面是死路還不得不上

當時是諸葛亮這次北伐取得了兩次小勝利(分別是成功收割了麥子和魏延斬殺司馬懿中路三千人)後主動撤走的,在沒有失利的情況下撤退,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有埋伏吧,司馬懿讓張郃追擊,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路,歸(主動撤回)軍勿追。”可以說這個說法是非常正確的,畢竟張郃的戰爭經驗很豐富。

五子良將中死得最無奈的人,明知前面是死路還不得不上

但司馬懿不聽,還是讓張郃追擊,最後張郃在木門中伏,被流箭射中而死,可以說他去追擊之前就知道這是死路,但還是不得不去,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司馬懿是統帥,他只能執行這個命令,不執行的話就會被當場處死!所以他明知必死而去了,雖然自己陣亡,但這次失敗的責任是在司馬懿,而因為張郃的戰死,得到了一個好的諡號“壯侯”,子孫後代也受益不少,要是他當場反對不執行命令的話,不僅自己會因為抗命白死,而家人也會因為“賞功罰罪”被牽連,所以當時張郃明知道是死,也不得不去啊。

五子良將中死得最無奈的人,明知前面是死路還不得不上

至於司馬懿借刀殺人的原因也很簡單,張郃是曹操時代提拔上來的,這時候可以算是軍中大佬了,是司馬家族之後篡位的最大阻力,有機會怎麼會不把握呢?並且司馬懿這次雖然承擔了一些責任,也基本沒受到什麼懲罰,畢竟他是顧命大臣,而整體戰鬥結果也是成功把蜀漢的進犯打退了。只能說司馬懿的心機真的無懈可擊,他後來能夠為晉朝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很正常的。

你們對張郃的這次戰死怎麼看呢?只能說明有時候太強也不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