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是可以預測的嗎,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行為金融學第二十一課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非常罕見的頒發給了,兩個完全相反的理論,傳統金融學的大盤不可預測理論,行為金融學的大盤可預測理論。今天我一起看下行為金融學為什麼說大盤可預測。

我們要先清楚股票是什麼?股票本質上是上市公司的所有權,是股票持有者獲取企業經營利潤的憑證,那麼股票的價格就應該等於未來公司所有盈利的貼現值(貼現值就是計算後現在的價格)。學者把1871-2002年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值與所有股票的貼現值放一起,對比發現股價的波動遠遠大於貼現值的。在傳統金融學中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它被稱為迷之波動。

雖然股價波動較大,但是當股價卻始終圍繞著貼現值波動。也就是股價雖然偏離貼現值,但是最終會迴歸到貼現值上,你可以想象沙灘上老人帶著他的狗散步,狗會跑前跑後,但是它圍繞著老人,老人就是貼現值,他的狗就是股價。根據這種現象我們就可以根據貼現值的來預測股價,也就是隻要與老人同行,他的狗終將回歸。

炒股的人也都知道市盈率的公式是:股價/盈利=市盈率。市盈率是有一定波動範圍的,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通常是12-20倍,中國通常是15-40倍。如果市盈率與這個穩定區間相比偏高,我們就可以預測他會回到這個穩定區間。通過上面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市盈率改變有三個情況,股價降低;或者盈利上升;或者股價與盈利同時改變。行為金融學支持第一種情況,就是現在較高的市盈率,預示著將來股價會降低。學者也根據這個理論預測了美國兩次金融危機。

股價是可以預測的,但是股價預測是有一定區間的,只能預測長期十年的股價,短期股價影響因素太多,預測結果並不理想。這個時間太長了對我們短期交易並無指導意義,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他來判斷系統性風險的大小。

股價可預測的心理因素又是什麼呢?市盈率高,通常是因為公司在一個高速成長期,公司利潤高速增長,投資者當前願意給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但是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當利潤增長達不到預期,那麼投資者會失去信心,給不出高速增長期的市盈率,那麼股價必然下降。

分享以上觀點與君共勉,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積跬步以至千里,雖然緩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下面送張圖,有興趣可以研究下。

大盤是可以預測的嗎,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行為金融學第二十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