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金庸曾一手辦報一手寫武俠 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北京時間十月30日,一代文學泰斗金庸與世長辭。

1955年2月8日,剛過而立之年的查良鏞把“鏞”字拆成金庸二字,化作筆名,開始在《新晚報》連載武俠小說處女作《書劍恩仇錄》,金庸武俠正式“出生”。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金庸筆下行走江湖,快意恩仇;讀者捧讀如痴如醉,不眠不休。金庸武俠六十年,承載了幾代華人的共同記憶,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痕跡。而他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的宿命。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六十年前金庸武俠“出生”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而他的第二身份金庸“出生”,則是在31年之後了。

金庸曾在一次演講時說:“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和他一生關係密切的有三份報紙,由他自己創辦的《明報》佔了大頭。但在1959年創辦《明報》之前,金庸曾在《大公報》、《新晚報》編輯副刊,正是在這時,他遇到了後來被稱為“金庸和梁羽生武俠小說催生婆”的羅孚。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一直是梁羽生忠實讀者的金庸,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提起筆來寫武俠小說。1955年2月初,羅孚忽然向金庸緊急約稿,說必須有一篇武俠小說頂上版面,此時梁羽生已經顧不上,寫稿之責非金庸不可。金庸左右為難,最後在前來催稿的老工友身上找到靈感,便有了帶有“故鄉傳說”烙印的《書劍恩仇錄》,從此,一代武俠大師橫空出世。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一手辦報紙,一手寫武俠

金庸迷們都知道一副著名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涉及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從1955年開始創作,到1972年寫完《鹿鼎記》掛刀封筆,金庸武俠,幾乎每一部都被奉為經典。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金庸武俠完成令人驚訝轉身

有太多的60後、70後,仍記得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播放時,萬人空巷的情景。上世紀80年代,金庸作品開始如江潮般席捲內地,“金庸熱”勢不可擋。封閉已久的人們突然發現,小說原來可以這麼好看,文學可以如此輕鬆。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然而,就在那段並不遙遠的歷史中,金庸小說雖廣為流行,卻被定位為“低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精神毒草”。在當時的老師和家長眼中,金庸小說屬於禁書的行列。

直至1994年,金庸小說才擺脫了尷尬定位。這一年,發生了三個標誌性事件: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了《金庸全集》;同年10月,金庸被北大授予名譽教授,並於中國最高學府發表演講;同年最大影響的事件是,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王一川主編的《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將金庸排在第四位——茅盾先生甚至沒有被排進前幾名。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幾乎在一年之間,金庸小說從主流文化眼中的“洪水猛獸”,突然被視為名著乃至走進“學術殿堂”。2004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語文讀本第四冊)內,收錄了金庸所著的《天龍八部》片段。金庸武俠所包含的巨大能量,讓其在近30年間完成了令人驚訝的轉身。

文學泰斗金庸去世,小說曾被定位“低俗”, 被視為“精神毒草”

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滄桑百態。金庸武俠之美在那喬峰大戰少林、聚義莊之時,郭靖華山論劍之日,令狐沖揮舞獨孤九劍之間,楊過攜手小龍女的剎那,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瞬間,也是韋小寶腳底抹油的頃刻……到如今,金庸武俠已經陪我們走過六十年。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筆,衝破了小說俗雅之界,而我們從此也多了一個可以縱橫馳騁的“江湖”,肆意暢遊的“世界”。記者 李福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