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出來後打罵訓斥是最笨的招!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

孩子期末成績即將出爐,不知道各位家長對這分數是否滿意?

有的人對孩子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只要排名均中即可;

有的人則要求很高,最好都拿九十分以上、九十五分以上、一百分。

不知道你對孩子的分數有什麼要求?

成績出來後打罵訓斥是最笨的招!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

我很慶幸小的時候父母對我的"放縱",沒有要求我們必須考多少分,排名第幾。試卷需要家長簽字的時候,頂多訓斥兩句。

但也因為如此,整個學習生涯不上不下。

林清玄寫過這麼一篇文章《讓你的孩子努力考7-17名》,文內有這麼一段話: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

看到這段話,我是寬慰了,終於給自己放養娃再添了一個理由。

因為不知道從何時起,衡量孩子的標準之一便是成績,從小就宣揚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該逼孩子學習的時候就該逼著,但沒有必要讓孩子壓力那麼大。

考不了第一沒事,不要拖後腿就行。

有的孩子成績出來後不敢回家,為什麼呢?

因為回家會被訓斥,也可能會被狠揍一頓,甚至有可能父母"混合雙打"!

"給你報了這麼多輔導班,怎麼還考這麼差!"

"你腦子怎麼那麼笨!這麼簡單題還一直做錯!"

"你看看別人家的那個某某某,人家都不用補習,次次考第一!"

……

成績出來後打罵訓斥是最笨的招!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

語言暴力、肢體暴力,讓孩子經受雙重打擊。孩子內心除了傷心還是傷心。沒有孩子願意自己考得不好,也不願意永遠排在班級後面。

一味的批判,一味的把自己看到成績後的感受灌輸給孩子,一味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會讓孩子失去前進的動力。

成績不能成為衡量的標準,因為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擅長考試,有的孩子擅長天馬行空,而有的孩子擅長研究……

有的孩子明明上次考了60分,這次考試考了70分,本來興高采烈的回家想跟爸爸媽媽報喜,可進了家門卻是另一番景象。失落必然有,更多的卻是為什麼爸媽看不到我的努力,我明明已經有進步了,可為什麼他們還是不滿意呢?

所以當拿到孩子考試成績的時候,問問孩子:"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

"看得出來,你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

"這次的成績你很滿意,那麼你打算怎麼慶祝呢?"

"跟以前比,你覺得自己有進步嗎?"

"你覺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會讓下次考得更好?"

……

用這種溝通方式來面對孩子的成績,遠比斥責更能讓孩子接受。對於考試成績,孩子的直觀感受最重要。

讓孩子體會到成績帶來的感覺、努力後卻沒有達到目標、失敗後應該改進的感受,才能讓孩子越來越好。

成績出來後打罵訓斥是最笨的招!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

雖然在應試教育下避免不了用成績排名,用成績評判好學生、壞學生,即使這些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但他們最在乎的還是父母的認可和態度。

所以,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成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