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遇到在困難的事情,也可以用美食來解決,如果一頓美食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頓。正是因為飲食文化在我們生活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關於飲食的俗語有很多,比如“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那麼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呢?有沒有道理呢?

黃鱔不吃頭

黃鱔是個好東西,很多地方都有六月吃黃鱔的習俗。黃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多種微量元素,常吃黃鱔有補中益氣、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作用,很適合體弱的老人、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和正在減肥的愛美女士食用。黃鱔雖好,但是黃鱔的頭卻不能吃,一是因為黃鱔頭沒有肉只能硬硬的骨頭,所以很多人在烹飪黃鱔的時候會將只有骨頭的黃鱔頭去掉只保留肉質鮮美的軀體。二是因為黃鱔頭含有很多重金屬,如果是養殖黃鱔,黃鱔頭中還有農藥的殘留,人吃了黃鱔頭以後不僅不能滋補身體,還會對身體有所損害,尤其是身體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在吃了黃鱔頭以後還會對身體有所損害。

田螺不吃尾

記得小時候一到了夏天便會跟在哥哥的屁股後面拎著一個小塑料桶去水田中找田螺吃,一下午的時間就能找到小半桶田螺,田螺拿回家以後先將田螺殼上的髒東西洗乾淨,然後在放到大盆裡養上幾天,讓田螺將肚子裡的髒東西吐乾淨,在做之前還要將田螺的屁股剪掉,再徹底洗乾淨洗後再烹飪。之所以說田螺不吃尾,是因為田螺多生長在水田裡,常吃浮游生物和水草為生,田螺尾上會有很多細菌和排洩物,所以在烹飪前就要將田螺尾剪掉並多清洗幾次,就是為了將田螺尾上的細菌和排洩物清洗乾淨。

農村中的俗語大多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多年的生活和勞作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雖然有很多藥方中會有黃鱔頭,但是黃鱔頭中含有重金屬並不適合所有人食用,而田螺尾就不用多說了,田螺尾裡有很多沙子,所以在做田螺時將田螺尾剪掉一是為了讓人不吃到沙子,二是為了更好的入味。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飲食上的俗語呢?歡迎大家來分享。


小馬話三農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留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總結,其表達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農人解說來給大家粗淺的分析一下:


黃鱔不吃頭

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吃腐肉,專挑一些S魚S狗S老鼠等進食,更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傳說誤食望月鱔,會有中毒風險,特別是它的頭,誤食立刻斃.命,劇.毒。這裡還有個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紀曉嵐遇上一奇案,一對恩愛夫妻,妻子送食給田裡的丈夫,吃了送過來的黃鱔七.竅流血而亡,原因是身中劇.毒,妻子被關押待秋後問斬,後紀曉嵐明察秋毫,發現是“毒黃鱔”也就是望月鱔惹的禍,解救了含冤的女子,成為一段佳話,以此有了黃鱔頭不可吃的說法。


傳說自然是傳說,並無根據,真正不吃黃鱔頭的原因,個人覺得可能有兩點:

1)黃鱔頭骨頭多,沒有肉,不好吃,黃鱔整個身子都是細嫩的肉,唯獨頭,都是骨頭,食之無味。

2)黃鱔頭可能積累有毒素,吃黃鱔的人多半衝著補身體去的,特別是一些病人,體質很虛弱,用黃鱔來補,而黃鱔多為養殖,養殖的黃鱔頭部可能有一些藥物殘留,所以也就不吃了。

田螺不吃尾

吃田螺,最主要的講究有兩點,一個是田螺髒,得用清水養三五天,才能把田螺裡的髒東西排出來,這裡有個技巧,用清水養的過程中,除了定期換水,可以每次換水時在裡面滴幾滴食用油,能讓田螺拍的更乾淨。

另外一個就是用剪刀剪田螺的尾巴,這個最費勁,市場上有專門去尾的機器,快捷方便,去尾的原因就是題主老話說的,因為田螺不吃尾。


田螺的尾巴是田螺的排洩物和內臟聚集地,很髒,還含有很多寄生蟲和細菌,吃了對人不利,特別是外來物種福壽螺,吃的時候除了頭部,尾巴是萬萬不可直接食用的。

總結:老話俗語說的很有道理,黃鱔頭雖然能吃,但不好吃還可能有藥物殘留,田螺尾巴就更不用說了,農人解說個人試著吃過,超難吃,都是沙子,所以螺不吃尾。


農人解說


黃鱔跟田螺的生活習性是比較相似的,水域底層生活,吃腐物;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鄉居小菜是農村的,小時候也經常吃黃鱔、田螺,吃的黃鱔不但不吃頭部,尾部也是不吃的,而田螺也是不吃尾部的,這不是一種習俗,而是飲食衛生上的一種講究。

黃鱔不吃頭

野生的黃鱔是生活在稻田、河塘等有淤泥的水體底層,平時吃的食物是水裡活動的一些昆蟲、水蛭、小魚、蛙、蝌蚪等等,有時候一些魚等腐屍也吃,比較雜食。

黃鱔,也叫鱔魚,也是一種魚,在農村吃的黃鱔都是野生的,平時抓回來的黃鱔都是像清理其他魚一樣清理腹部頭部尾部的,而黃鱔因為長期生活在水體底層淤泥,與泥打交道,還吃腐食,人們認為連著嘴巴的頭部也會有些微生物寄生的,不好清洗乾淨,而且黃鱔頭部沒什麼肉,煮來吃也浪費油,也就不弄來吃了,即“黃鱔不吃頭”。

而我們這邊不吃黃鱔頭尾還有個說法就是,黃鱔是補血的,而黃鱔的頭部、尾巴是比較補的又比較腥,吃的話太補了容易流鼻血,吃去頭尾剩下的部分就可以了;而中藥裡,鱔魚頭是入藥用的,有健脾益胃,解毒殺蟲之功效。

田螺不吃尾

田螺也是生活在水體底層的,喜歡棲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平時也是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質、水中浮游植物等為食的,而田螺的尾部是專門排洩的,那些排洩物髒、細菌也多,吃了會影響健康,當然不能吃了,即田“螺不吃尾”。

怎麼吃田螺?

在農村,從野外撿回來的田螺,人們一般是換水泡幾天,讓田螺排出那些排洩物,再一個個的用刷子刷洗乾淨外殼,之後再一個個敲掉殼尾尖凸的部分再拿來煮,這樣煮容易把螺殼裡面的螺肉煮熟,而且也能煮出螺殼裡面的一些髒東西,像我爸爸煮田螺,前面兩次都放水煮瞭然後倒掉的,最後再放少量的水煮放些配料就可以了。

而因為事先敲掉殼尾一小部分了,容易吸出螺肉來,吃的時候,就吃螺肉就可以了,後面那截腸部就不要吃了,裡面有殘留的排洩物、泥沙等物,吃了會影響消化吸收。

所以,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說的是關於飲食講究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鄉居小菜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吃過田螺、黃鱔的都知道,吃田螺時確實是從來都不會要它的尾部肉的,而吃黃鱔的時候也都只是吃黃鱔身體那一部分,頭部全部都當做垃圾給丟掉了。在農村有“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一說。那為何黃鱔的頭田螺的尾不能吃呢?

首先要說清楚的是黃鱔頭並非不能吃。黃鱔頭可以吃,不過是用來做藥用的。

黃鱔頭頭骨比較多,有一定的蛋白質,在中醫裡黃鱔頭可以作為中藥成分入藥使用。做法是將黃鱔頭曬乾磨碎後黃酒浸泡,用棉籤沾酒後塞於耳孔可以殺入耳的蟲子。磨碎的粉末調水喝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健脾胃的作用。

既然黃鱔頭可以食用,那為何人們在吃黃鱔的時候又不吃黃鱔頭呢?其實“黃鱔不吃頭”這話是從美食的角度來說的。因為黃鱔頭裡面絕大部分都是骨頭,肉特別的少,吃起來毫無味道,它不像鴨頭肉多。所以,黃鱔的頭自然吃的人就少了。站在美食的角度來說,“黃鱔不吃頭”是沒有任何毛病的。

為何田螺不吃尾

田螺個頭比較大,一般都是在仔雞蛋那麼大小,再大一點的就有鴨蛋那麼大了。我們知道,田螺主要以吃水草、浮游生物、腐爛的有機碎屑等為食物的。在我們吃田螺的時候,一般都會先清洗乾淨一下,然後將田螺放入開水中煮一下再撈出來,這樣田螺的蓋就打開了,我們就很容易的用牙籤把裡面那坨硬硬的肉給挑出來。


其實,吃田螺就是吃這一坨硬硬的肉。有時候挑田螺那坨硬肉連同裡面的腸子都挑出來了。那腸子黑白相間還有黃色的,特別的細軟,裡面全部是田螺產生的要排出去的廢物,所以這些東西是不能要的。

所以,在吃田螺的時候,田螺的尾由於是田螺消化和排洩系統所在地,裡面都是田螺產生的廢物,所以田螺尾部的那些東西不能吃。

其實,田螺應該還好一些,畢竟田螺吃的時候都是把肉挑出來了,不過石螺就不一樣。石螺吃的時候都是整個的煮出來的,做出來的石螺我們這叫做“嗦螺”。


在做嗦螺前我們還要將每一個石螺的尾部用剪子剪掉,然後用水沖洗。其實這麼做目的也是為了將尾部不乾淨的東西衝洗掉。吃嗦螺也是一樣的只能吃那一坨硬硬的肉,裡面的東西是不能吃的。

整體來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話是站在美食的角度來說的。黃鱔頭可以作藥用,但是確實也用得少,由於骨頭多所以平時吃黃鱔時也懶得加工就丟掉了。而田螺尾部容易含沙並且還是廢物排洩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會去吃的了。

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回事呢?


洞庭清水塘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都是千百年來農人的智慧和經驗總結出來的,這麼說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我們來分析一下


為什麼黃鱔不吃頭?

在農村的稻田裡和水塘邊的田梗裡都能看見它們打的洞,黃鱔不僅肉嫩鮮美,還沒有刺,非常適合小孩和老年人吃,黃鱔的營養價值豐富,還是是滋補身體的佳品,人們經常拿來煲湯或者爆炒。

但是一般吃黃鱔都不會吃頭,主要是因為黃鱔頭就是一把骨頭,吃起來又硬還沒肉,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歡吃,除了那些牙口好,覺得不吃可惜了的人。

像小孩子小,看著黃鱔頭就會感覺害怕,張不開口,還有的說,因為抬頭的黃鱔受了汙染,吃了會對身體有影響,所以乾脆就不吃頭了,這就是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的原因


為什麼田螺不吃尾?

我們這裡的水塘裡到處都是田螺,要是想吃,隨時都可以去撿。但是吃田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把田螺的尾部全部剪掉,不要吃。

吃過田螺的人都知道,田螺尾部都是些小螺絲,還會有黃黃的東西,這些都是田螺的排洩物和內臟,吃了會對腸胃有影響。

而且田螺尾部裡面的寄生蟲也是非常多的,撿回來的田螺都是要反覆用清水泡幾次的,等它吐乾淨了才會煮來吃。如果是在外面的夜宵攤上吃田螺,最好是不要吃它的尾部,因為你不知道他們弄乾淨了沒有。


總結:農村老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吃黃鱔和田螺的時候還是注意一下,不能吃的還是不要吃,免得對身體造成影響。


小唐話三農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為啥鱔魚頭不能吃呢?


作為像蛇一樣的鱔魚,不食用鱔魚的頭部首先是鱔魚頭部骨頭諸多,而可以食用的肉卻很少,而且鱔魚製作時候很多時候都是將頭給剁掉之後放血,隨手都會把鱔魚頭給丟掉,鱔魚頭肉很少,而且對於菜餚的品相有很大的降分,所以很多時候是不吃的,也有說法現在養殖的鱔魚都會使用很多種的藥物,而這些藥物的殘留,很多都會存在於鱔魚的頭部,這也是不吃鱔魚頭的一個原因之一。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鱔魚有一種怪鱔,會在月圓的夜晚,抬頭凝視著月亮從升起到消失,說過去有個村婦捕捉到一條這樣的怪鱔,自己捨不得吃,而是讓每天農田勞作的丈夫吃,卻不了丈夫吃了鱔魚之後中毒翹翹了,因為她沒有吃一口,就被懷疑成為不良份子,最後通過很多驗證才知道是這種怪鱔惹的禍,但這種說法卻在民間流傳開來,鱔魚不能吃頭的說法也從此而來。



田螺食用就那一丟丟的小塊肉,肉質堅硬,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味道,但也不失是一種美味,在很多地區都是作為一種菜餚食用,做法也是頗多,做法最多的當數爆炒,田螺製作之前要進行很多次的清洗、寖泡,但也依然很難將其體內的泥沙全部清除掉,尤其是田螺尖尖的部位,尾巴里面也是田螺的消化系統,裡面腸道系統和一些沒有消化殆盡的東西都會存在,也是最容易滋生寄生蟲的部位,自然是不會被食用的,而且還會在製作之前,將田螺的尖尖部位使用剪子給剪掉,這樣也利用我們稱之為梭田螺的吃法,兩頭通透,也更利於將田螺的哪一塊肉給吸允出來。

農村的一些老話都是一些經驗的積累,也是一些地域性很強的說法,像黃鱔頭,有的地方還是可以製作成為各種各樣的菜餚食用的,這些都是地域性的一些說法和講究,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