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导语

服务质量是一个很容易设圈套的地方,它无法短时间内准确衡量,你是否也担心给钱后服务就变差呢?


曾经听过一个段子:

某人学车没交红包,刚开始练科二倒库,后视镜看得不准没感觉,就问教练:“还有多少到线呢?”

教练说:“还有差不多3条中华的距离。”

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这种利益暗示太妙了,但轻松完后我们回归主题。出租车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大家一定以为这是服务行业的重灾区。

不过曾Sir粗略估算过,与出租车相比驾校服务质量问题竟是前者的9倍!

就算很多人都知道驾校的服务质量普遍偏低,为何还是不能提前防范呢?今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


遮羞布

我在前文说过(参考:你一直追求的性价比居然是选择误区)质量是一个很容易设圈套的地方,销售时通常都有遮羞布蒙蔽消费者双眼,给钱后就变样了

先说说教练,一位名叫小嘉的学员有一位很暴躁的教练,她听了一遍没记住就被骂到哭,说从小到大都不曾试过。

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做过HR的人都知道仅仅接触一两次是很难判断一个应聘者的性格、能力、态度的,所以试用期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筛选手段。

同样的,准学员去咨询时销售或教练都或多或少地装,这样能轻易逃过检查。

学习资源也很容易被遮盖,这里包括剩余报名额和练车人数两方面资源。部分地区驾校、教练的可招生数是有限制的,但这个数量政府一般没开放查询通道。

还有如果不是在周末峰期去亲眼看看,你是不知道有十几人的队伍等着一辆车的。信息不透明成了天然的遮羞布。

最后是售后能力。销售话术一般都像蜜糖那样让学员很容易掉入圈套,可是否交钱才是分割线,售后的待遇就像掉到黑洞中,事前学员毫无察觉。

网名为geoge的学员就吐槽练车时约不上了,教练又不用心教,甚至投诉也成了摆设。

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因为你不知道维权代价有多高!(参考:不了解这些陷阱或许下一个用一万五学车的就是你)


原因

有同学问:销售时设这些圈套不累吗?干嘛不好好提高质量,以后就能通过口碑招到更多学员呢?有三种可能性:

1、价格过低

在学员不足的时候,降价到成本以下自然能找到更多学员,由于维权困难,学员购买后就像股市那样被套牢了。

2、供不应求

跟前者相反,有些具备一定实力的驾校通过广告招收大批学员,宁愿没资源也不能不赚。

3、经营理念

某些驾校与教练的意识还停留在卖方市场的年代,没跟上中国目前服务升级的趋势。

购买前了解真实的情况太难了!有了这几种难以扯掉的遮羞布,你是不是也开始担心起自己学车的命运了?


方法

其实,大部分的驾校教练还是很真实的,工资低强度大竞争激烈,逼得部分人走偏了,准学员防范好这一小部分驾校教练就可以了。这里曾Sir有以下几点建议给大家:

1、听推荐

找身边有学过的车的朋友,或者在训练场认识在学学员,又或者加入到某教练的学员群,都能在一定程度了解过往质量情况。但要注意采集样本太少可能有偏差,所以不能只听一人之言。

2、找数据

现在互联网大数据运用越来越广,有没有更全面的方法了解驾校和教练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部分政府官网、“教练放大镜”综合大数据平台、各驾校自身的数据平台,都有比较详尽的数据。

3、看现场

到现场试听或跟售后观察和聆听,时间越长越能把遮羞布扯开。要提醒的是,部分能言会道的同学可千万别顾着自己说,你的看和听才是重要的。


划重点

1、销售时通常都有遮羞布蒙蔽消费者双眼,给钱后就变样了。

2、大家通过听推荐、找数据、看现场能更准确判断驾校和教练的服务质量。


你们身边的人还遇到过怎样的学车圈套?我在留言区等你。

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能帮到你朋友,欢迎关注学车精明眼,并分享给他们。同时欢迎转载,请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即可。


报名只问考驾照多少钱的要小心,学车缺了这个多便宜都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